书记领衔辅导员团队,负责“菁英班”学生整体的思政工作和管理工作。
3.选派有丰富工作经验的专职辅导员负责学生的思政工作。“菁英班”学生和普通班学生在培养目标、培养方案、教学模式等各方面有较大的不同,学校学院对他们的期待或他们的自我要求都比较高,学生学业科研压力较大,竞争压力较大,学生在进行生涯规划时较为迷茫,心理建设方面不够敏感不够重视,抗压能力弱,不热衷于参加集体活动和班级建设等,选派经验丰富的辅导员能够针对该群体中出现的问题开展有针对性的思政工作。在对“菁英班”辅导员访谈中发现,学校学院对“菁英班”的培养管理极为重视,并且项目又处在摸索阶段,因此在“菁英班”项目推进过程中工作繁多,辅导员几乎是整个“菁英班”项目运行的枢纽,负责上上下下、方方面面的工作,但是现实情况是辅导员除下“菁英班”的管理还身兼数职,无论精力还是能力都被分散,难以更好地开展工作,因此在实践中要做好“菁英班”的管理工作,需要依托辅导员团队,为专职辅导员配备助理辅导员,以保证最大限度地投入精力,才有更加充足的时间思考和开展菁英班的育人工作。
4.实施小班管理,开展个性化指导。个性发展是创新素质的基础,以学生自身性格特点、知识结构、兴趣爱好为基础,结合专业方向在导师的指导下,制订合适的学习研究计划,使学生的兴趣喜好与研究方向尽可能同步,并随着学习階段的推进,根据个人实际情况做出动态调整。小班管理,辅导员较为精准地掌握学生的动态,针对个性不同的学生开展思想引领、定制生涯规划、进行心理建设;辅导员能够针对“菁英班”学生特点,打造精英示范,在全院范围能引领卓越精神,使得“菁英班”学生在思想意识和行为表现上彰显卓越,营造卓越的班级氛围;辅导员可以结合学生学业表现和个人兴趣,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尽早为“菁英班”学生私人订制个性化的生涯规划;还可以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班级活动拓宽学生的学生视野,让学生从专业书本和实验室中走出去,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针对“菁英班”高压力状态下容易出现的各种思想和心理问题,辅导员可以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组织团培活动和一对一的教育相结合,除此之外,针对菁英班中出现较多的个性化生涯规划和心理建设问题,辅导员也可以搭建平台联络资源,为学生争取到更加专业化的服务和指导,防患于未然,营造积极向上、健康快乐的“菁英班”。
(三)配备学导团队辅助管理工作,锻造“菁英班”学生的习惯技能。
为“菁英班”学生配备学导团队负责朋辈指导,选拔优秀的高年级本科生及研究生作为“菁英班”学生的学长导师,他们既是学长又是导师。“菁英班”学生的科研训练是打通本科生和研究生理论课和实验课的教学组织和管理,使“菁英班”毕业学生能够很快融入研究生阶段的学习,为此要建立统筹和协调的运行机制,本科生和研究生学长导师的参与可以对学生从低年级到高年级的各个阶段的学习、生活进行细节化的帮助和指导,学生开展科研实验时能得到研究生学长的操作指导,他们对于辅导员团队来说是有益的补充,同时对于学生的大学生活良好习惯养成起着重要的作用。
“菁英班”的组建是创新人才培养的实践,也是科教协同育人的实践,科教协同创新能够有效汇聚创新要素,是合作双赢的科研与育人组织机制上的创新,其中协同育人是重要结合点。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下随着科教协同育人活动的深入,协同育人工作不再单纯局限于教学活动本身,将与学科建设、合作研究、共同管理、共建共享平台和导师双聘等联系在一起。因此,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协同育人应紧紧围绕人才培养目标,严格规范和落实人才培养相关环节及相关措施,努力做到协同育人的各个主体扬长避短、优势互补。同时要建立健全协同育人主体的规范管理和激励保障机制,保证育人主体的学识、能力、责任心和精力投入,建立一套有针对性的科学评价考核方法,促进协同育人项目的规范运行。
参考文献:
[1]金祥雷,赵继.推进高校与科研院所合作构建科教协同育人平台[J].中国大学教学,2013(5).
[2]孙建,周举坤.协同理论视域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5(7).
[3]刘园园.“科教结合协同育人”背景下大学生核心竞争力的培养途径探析——以南京农业大学“菁英班”为例[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