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报告】康保县文广新局关于在第三次全国文化馆评估定级工作中自查报告(完整)
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 调查报告 > 文章内容

【文化报告】康保县文广新局关于在第三次全国文化馆评估定级工作中自查报告(完整)

2023-05-30 16:15:10 来源:网友投稿

康保县文广新局关于在第三次全国文化馆评估定级工作中的自查报告康保县位于河北省西北端的坝上地区,县域面积3365平方公里,总人口28.3万,其中农业人口23万,由于受地理和气候环境影响,经济发展缓慢,属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文化报告】康保县文广新局关于在第三次全国文化馆评估定级工作中自查报告(完整),供大家参考。

【文化报告】康保县文广新局关于在第三次全国文化馆评估定级工作中自查报告(完整)


康保县文广新局关于在第三次全

文化馆评估定级工作中的自查报告


康保县位于河北省西北端的坝上地区,县域面积3365平方公里,总人口28.3万,其中农业人口23万,由于受地理和气候环境影响,经济发展缓慢,属国家级贫困县。第三次全国文化馆评估定级工作开展以来,我局高度重视,成立了以文体局主管局长为组长的文化馆评估自查工作领导小组,认真按照“县级文化馆等级评估标准细则”,制定自查工作方案,对文化馆2007年以来硬件设施、经费开支、队伍建设、活动开展、辅导培训、行政管理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自评自查。

康保县文化馆始建于1972年,建馆40年中,该馆始终坚持“双百”方针和“二为”方向,积极推进群众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努力把工作重心放在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上,克服基础设施落后、经费投入不足、专业人员缺乏等问题,坚持发展创新,繁荣群众文化活动,在全县文化事业发展中发挥出重要作用。2007年,文化馆被省文化厅评为“全省文化文物系统先进单位”,2008年至2010年被市评为文化工作先进集体,2009年,被市评为全市非遗保护先进单位。通过这次评估自查,我们要达到查找不足、以评促建,争取上级支持,改善办馆条件,提高服务水平和工作质量的目的。现将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依托现有设施,创建公共文化服务环境

多年来,文化馆在文化工作中因地制宜创新发展,努力提升群众文化服务功能。1978年,文化馆搬迁至文化宫办公,馆舍建筑面积达到800平方米,设有文化活动室、排练厅、展厅、二人台剧社、图书室、文化娱乐室等室内公益活动场地,2005年县文化广场建成后,文化馆拥有10000平方米室外活动场地。文化馆机构设有:群艺辅导组、美术摄影组、文艺演出组、非遗保护组、办公后勤组。近年来,为提升服务功能,我局在经费紧缺的情况下,筹资为文化馆配置了计算机、摄像机、电视机等现代传媒设备,还购置了音响、灯光、乐器、服装等演出设备,设备资产达20万元。文化馆各种服务标识齐全、文化氛围浓厚,基本符合行业标准。文化馆属全额拨款事业单位,但我县文化馆人员工资从1996年至今一直按差额工资发放(基本工资80%),成为全省唯一的“差额拨款事业单位”。2010年文化馆人员经费(财政拨款)34.8万元,无公用经费,无事业收入。

二、抓好队伍建设,提高公共服务管理水平

文化馆现有在编人员18人。建立政治强、业务精的文化人才队伍,是搞好公共文化服务的根本保证。近年来,文化馆结合工作实际制定了人员岗位培训方案,鼓励在岗人员参加函授自学考试,提高人员文化知识和业务素质。通过内培外训与集中培训,短期培训与中长期培训相结合的方式,人均每年培训60课时,现有大专以上学历4人,中专以上学历9人。按专业定岗,设有创作、音乐、戏剧、美术、摄影、非遗、群众辅导、演出设备管理、档案等岗位。专业人员占全馆人员80%,职工教育及岗位培训达到100%2007年以来,文化馆和县二人台艺术团共同组织参加了第七届、第八届河北省戏剧节、“河北省社会音乐经典节目调演”、“山西第八届民歌艺术节”、张家口市农民文化艺术节文艺汇演等调演和比赛,共荣获各类大奖25项,其中:二人台小戏《抢财神》获燕赵群星奖,入选“五个一工程”奖,小戏《神圣的职责》获第七届戏剧节二等奖,有17人次荣获创作、表演等个人奖。

三、拓展服务渠道,深入开展群众文化活动

搞好群众文化活动,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是文化馆工作的重点。康保县属中西部经济欠发达县区,每年用于开展群众文化活动的经费非常紧张,但文化馆不等不靠,积极争取上级支持,通过各种渠道动员社会力量支持群众文化活动,开展能够紧紧围绕全县文化经济中心全馆创新发展、协调配合,每年都开展一系列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为全县经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搞好服务。

(一)节庆文化活动隆重热烈

一是组织好“两节”文化活动。2007年以来,文化馆在每年的春节、元旦文化活动中,都能圆满完成组织协调、辅导培训、督促检查等工作,每年举办正月街头社火表演、大型元宵灯展、康保二人台汇演等活动,全县近百个乡镇、单位参加,一万多人参与活动,观众达10万人次。文化馆和剧团共同组织,连续举办了4届“康保春节电视文艺晚会”在市电视台播出,受到全市观众好评,荣获全市春节电视文艺展播一等奖。

二是组织好“节日”文化活动。四年来文化馆围绕“五·一”、“七·一”、“国庆”等重大节日,共举办庆祝宣传活动25场,文艺晚会10场,组织编排节目100多个,辅导节目6场,参演人员达1000多人,观众达5万人次。

三是组织好“专题”文化活动。和有关单位积极配合,成功举办了“迎奥运”专场演出、庆“国庆”文艺晚会、“非遗”保护宣传演出、“激情广场”歌咏比赛等主题活动。2010年,我县成功举办“首届中国·康保二人台文化旅游节暨张家口市农民文化艺术节”,期间,文化馆组织举办了二人台民歌大赛、戏剧票友大赛、二人台优秀剧目展演等活动,共演出8场,演出节目100多个,观众达5万人次。

(二)广场文化活动丰富多

一是组织好“百日广场”彩色周末系列演出。文化馆每年推出20场“公益文化社会办”演出项目,利用冠名、冠杯、形象展示等,动员社会各界参与。“文化搭台、经济唱戏”,每年在文化广场举办大型“彩色周末”广场演出20场,广场消夏电影放映300场,观众达20万人次,“千人参与,万人观看”的“彩色周末”活动实现了“月月有主题,周周有活动,天天有演出”的群众文化氛围。

二是组织好“夏日广场大家乐”活动。文化馆充分发挥部门组织、协调、辅导功能,支持全县20多个社会民间文化活动组织参与广场文化活动,组织了广场秧歌队、老年合唱团、二人台表演队、中老年健身舞蹈队、夕阳红歌舞队、青少年武术队等,通过一系列健康有益的文化娱乐活动,丰富全县人民文化生活。

三是组织好主题文化广场宣传活动。每年,文化馆和有关部门积极配合,围绕“三农”服务、新农村建设、公民道德建设、法制宣传、廉政警示教育等,在文化广场举办10场主题宣传演出。2008年我县文化广场被省评为“全省文化特色广场”。

(三)阵地文化活动形式多样

一是充分用好现有场地。几年来,文化馆举办了“百年精典”康保二人台艺术摄影展、康保历史文物展、康保建设成就展、书画摄影展、“红色文化”文物展等大型展览,参观人数达49000人次;二人台剧社举办演出60场、二人台票友比赛17场,还举办了康保二人台艺术研讨会、美术摄影采风,弘扬地域文化艺术等艺术创作活动,全馆活动场馆免费开放,小型公益性演出免费提供场地和设备,每天免费活动时间达到6小时,受到广大群众的好评。

二是组织好艺术类培训。和教育局青少年活动中心联合,常年举办各类文化艺术培训班,举办舞蹈、音乐、书法、美术、电子琴等培训班25期,培训中小学生1000人次;和县北关小学、城关小学合作,开展了二人台“乡土教材”进课堂活动,为康保二人台传承发展和普及进行了有益尝试;和县城中小学校合作、参与组织了5届全县中小学生艺术节、中小学生美术书法比赛、少儿舞蹈大赛等活动,丰富了全县中小学生文化生活。

三是开展好基层文化服务。把基层群众文化活动组织辅导、培训纳入文化馆常态工作责任目标,在搞好全县15个乡镇文化站人员培训的同时,组织辅导北关二人台艺术团、老年合唱团、西山秧歌队、中老年健身舞蹈协会、青龙村二人台表演队、徐强家庭剧团等群众性文艺组织20多个,每年开展宣传演出100多场。还在张矿集团工会、老干部局、邓油坊镇、一中、二中、幼儿园、康保镇北关、白龙山社区等地建起了15个文化活动示范基地。文化馆每年有计划地组织好辅导培训,群艺辅导人员每年深入基层开展辅导人均50天,举办文化馆人员培训3期,举办文化站人员、业余群众活动人员专题培训班3期。通过辅导培训使基层群众文化工作得到加强。

四、弘扬地域文化,打造康保二人台文化品品牌

近年来,我县确立了“文化强县”战略目标,集中力量全方位打造以古迹“金长城”为代表的历史文化品牌,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康保二人台为代表的地域文化品牌,不断提升康保文化软实力和综合竞争力。文化馆紧紧围绕这一目标,组织开展好工作。

一是搞好“康保二人台”传承保护

明确专人负责,全面、细致地对传统康保二人台曲目、曲牌和剧目进行挖掘整理,2007年以来,共收集整理曲目、曲牌170多首,民间传统、现代二人台剧目50多个,建立起50万字的文字档案资料,拍摄录制了《康保二人台精品荟萃》光盘25集,并在全国发行。

二是搞好“康保二人台”发展创新

和县二人台艺术团共同合作,对康保二人台艺术进行改革创新,组织创作演艺人员,创作编排了二人台小戏《抢财神》、《神圣的职责》、《不是日子过的快》、《帮扶》、《隔离》等15个二人台优秀剧目。2007年以来,文化馆参加了第七届、第八届河北省戏剧节,有6个剧目荣获大奖,在市电视台举办了“戏迷俱乐部走进康保”二人台展演,连续四年参加省、市电视春节电视晚会,为打造“康保二人台文化品牌”推波助威,极大地提升了康保文化知名度。

三是搞好“非遗”保护工作

2007年,我县成立了“康保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在保护中心的组织下,县文化馆开展了全县“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按时完成了康保县级100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的普查登记和建档工作,受到省文化厅非遗保护办公室普查督查组的好评。同时组织好“非遗”保护项目申报工作,完成了《康保二人台》、《康保干嗑》、《康保笑话》、《康保奇石》等申报省、市“非遗”项目书编制工作。截止现在,我县有国家“非遗”保护项目1项(康保二人台)、省级2项(康保二人台、康保干嗑)、市级13项,受到市文化局表彰。

五、强化内部管理,不断提升文化馆工作服务功能

一是加强党组织建设

文化馆现在编人员18人,其中有党员5名,近年来,文化馆在搞好党支部组织建设的同时,充分发挥党员带头示范作用,认真组织开展好科学发展观学习教育活动、“创先争优”和“三提升”活动,通过开展岗位大练兵,建设服务“窗口”提高全体人员群众文化服务水平,来推动文化馆各项工作创新发展,馆党支部连续三年被县委评为“基层优秀党组织”,馆长池振锋同志2010年被县委、县政府评为“十大创新先锋”。

二是加强岗位责任管理

在服务管理上,文化馆始终坚持“突出重点,满足需求,灵活处理,热情服务”的原则,克服困难开展好各种文化阵地活动,组织好群众文化活动,全馆开展的各项服务活动,做到场地服务标识醒目,开放时间明确,活动坚持经常。在内部管理上,全员实行定岗定责,建立了完善业务培训制度、绩效考勤制度、岗位工作制度,做到“有岗有位,各行其责,统一管理”,使文化馆工作得到健康有序发展。

总结四年来工作,文化馆在我县群众文化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各项工作均取得一定成绩,得到群众认可和上级好评,但也存在许多问题和不足。一是馆舍建筑面积不达标、活动场地不足、硬件设施落后;二是活动经费紧缺,使一些常规性的公益文化服务活动很难开展;三是工作人员业务素质偏低,缺乏创作、演艺、电脑等专业人员;四是文化工作创新和发展后劲有待提高。我们一定要通过这次评估,认真总结经验,提高文化馆工作服务水平,同时,也要积极争取上级支持,扩大文化馆活动场地和服务功能,我们有决心,在今后的工作中继续努力,推动我县文化事业发展。


推荐访问:康保县 报告 定级 【文化报告】康保县文广新局关于在第三次全国文化馆评估定级工作中自查报告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