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对教育发展影响与启示(2022年)
位置: 首页 >疫情防控 > 文章内容

疫情对教育发展影响与启示(2022年)

2022-06-27 20:35:06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疫情对教育发展影响与启示(2022年),供大家参考。

疫情对教育发展影响与启示(2022年)

 

 议情对教育发展的影响与启示 摘要:2020 年的春天有点小恙,喜庆了几千年的红灯笼,夹着淡淡忧虑的光。

 一场让人始料未及的新观病DU肆虐全国,席卷了中华大地。这场议情不仅对于国家来讲是一次考验,对教育行业来说更是一次挑战,同时对教育未来的影响无疑也是深远的。为抗击议情,教育部提出停课不停学,中国成为实际上第一个开启全国在线教育模式的国家,2 亿多学生为“互联网+教育”提供了真实的试验环境。虽然取得了阶段性成绩,基本达到了“停课不停学”的目的,但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对于教育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都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关键词:议情 教育发展 影响 启示 一.视频会议系统大行其道,网上直播成为主流 从 2 月份开始,全国各地各所学校开始开展大规模网上授课,但遗憾的是, 包括很多大学、很多中学在内,各种在线教育系统几乎全面卡顿,尤其是一些所谓功能复杂强大的在线教育系统,一用就瘫痪,连基本的服务都不能保证。中国有 2 亿中小学生,3000 万大学生,在线教育需求如此庞大,出现崩溃也正常。但这也提醒我们,大道至简,任何一个真正有实战意义的在线教育系统,首先要解决的是稳定运行,功能不能过于复杂。同时,在软件系统和网络之间需要做好松耦合关系,以最大可能保障最基本的服务稳定。最后实践中,我们大规模选用的反而是钉钉、ZOOM、腾讯等商业视频会议系统,而不是那些复杂的在线教育系统,也从侧面说明了这点。在钉钉家长群里,教师每天督促学生上网络直播课, 隔着屏幕给学生答疑解惑,还要求学生发送学习的图片、视频,以这种“打卡” 的形式来弥补长假造成的巨大损失。诚然,在议情之下,老师对学生伸手够不着, 有劲使不上,能起的作用实在受限。议情之下的学校教育已经失去了许多功用, 扑面而来的网络教学刷新着师生的认知,冲击着师生的习惯,让师生措手不及无所适从,又不得不勉为其难疲于应对。教师每天积极地推送学案、布置作业、订正作业,微信、钉钉图标上的信息提示每分每秒都在更新,班级群里家长回复的 “收到”字样、作业图片、学习视频等经久不停,家长和老师借着一部手机紧密相连默契配合,凝成一股劲,产生的效果让人感动、振奋。但是,这样的努力真正的成效如何呢?很多教师的心里都是虚的,很有可能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无用功,甚至有可能会成为绑架学生的绳索,裹挟了学生的自由,限制了学生的成长。当然,老师和家长、学生所做的努力是不可否认的,但是议情对教学发展的影响

 也是毋庸置疑的。

 二.将战疫故事转变为教育资源,立德树人,德育为先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教育根本问题的答案,在 “停课不停学”的这场“大考”中愈加清晰。通过议情,我们愈加清楚学校教育与网上教学的不同之处。而学校教育不同于网络教学,更是网络教学不能替代的, 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前者是“教育”,后者是“教学”。教育的范畴更大,它是由以传授知识为主的“教学”和以涵养品德为主的“育人”两部分组成的,其中 “育人”的作用应当更为重要。如何育人?育什么样的人?这些问题在这场议情中也能找到答案。一场议情,造就了不少可歌可泣的英雄,例如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传染病学专家李兰娟、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等,他们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高尚的情操奔走在抗疫一线,不惧年龄,不畏生死,始终以祖国和生命为己任,奉献出自己的力量,给无数国人以精神力量的鼓舞和振奋。当然,这场议情也照出了许多卑鄙可耻的小人。我们礼赞英雄,痛恨小人; 我们需要英雄,害怕小人。人之所以能成为英雄,不一定是因为他有着渊博的学识;成为小人,却一定是因为他丧失了正直的品性。学校教育,关乎着每个人成长中十几年的黄金岁月,俢塑着人的品格,锻造着人的性格,影响着人的人生观价值观。党的十八大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其中“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是从个人行为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在学校教育中要把这些理念变成具体实践,让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立德有根、德化有果。立德树人,是学校教育的根本,德育为先,是学校教育的必须。

 三.直面挑战,积极应对,授人以渔,指导学习 面对“病DU”的肆虐,面对大众“家里蹲”的“囧境”,面对延迟开学的事实,除了直播授课,教师也深知需从其他方面来应对这一挑战。第一,促成学生的自我成长,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激活学习的欲望,体验学习的成果。第二, 促成学校与家庭的合作,组织各类家庭为单位的线上活动。如科学预防冠状病DU。全家开展网络学习,将重要的防疫知识分享交流。第三,促成学校与社会力量的有效融通。既然生活是课堂,那么社会中各行各业的人们也可以是教育者。第四, 促成学校内部教育力量的融合。各学科老师将直面“学期缩短”所带来的考验,

 线上课程或线上活动,成为一种新的“必需”。

 除此以外,这一场议情,把学校教育中“知识层面”的内容转接到网络上, 更让教师真正认识到在这个信息时代,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可以如此丰富多样, 老师再也不是学生得到知识的唯一出口。曾几何时,学校还把手机视作洪水猛兽, 试图斩断学生对它的一切念想;议情之下,风靡全国的网络教学在一夜之间给手机平了反,如今手机名正言顺地成了学生必备的学习神器。我们姑且相信,每一个孩子都有着玩转手机的天赋,无需培训,无师自通;但是,我们怎么就能相信, 每一个孩子都能具备利用手机的素质,无需监管,有效学习呢?我们该记得,数月之前,我们还大声疾呼“网瘾如毒瘾,不可不防”;可如今,一场议情,就这样让我们心安理得地忽略了一切担心:我们究竟应该相信孩子们可以在一夜之间具备抗“毒”能力吗?可是事实没有留给我们恐惧的时间和空间,我们只能反 思:学校教育,在知识教学方面,是不是应该变变方法了?“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过去老师是教给学生知识,以后老师应当教会学生学习。多些引导, 少些指教;多些思想,少些说教;多些放手,少些管教。用疏通代替禁止,用态度瞄准高度,用方法指导实践。和学生一起顺应时代发展,适应先进手段,运用最新理念,学会高效学习。

 四.长远考虑,放眼未来,培养兴趣,规划Th涯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的,学习的最大效能是把自己的兴趣变成一生的志趣。学校教育,还应承担起培养学生高尚兴趣的任务。如何培养学生的兴趣?把学生关在教室里进行题海战术肯定是不能培养的,那样只能制造出一种模式下的做题机器;一场议情,改变了“机器”的环境,没有了固有模式的监管,“机器”失去了动力,恐怕连做题的能力都要打折扣了,更不用说其最终能不能给社会创造出真正的价值了。兴趣是学习的核心动力,有了这个动力, 学习者不管在怎样的环境下,都能乐在其中、乐此不疲。兴趣存在于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学校要创造出更多的机会,让学生走出去、动起来,在活动中发现自己的闪光点,找到自己的兴趣所在,才能主动学习,取得更好的效果。

 毕淑敏在《精神的三间小屋》中说,第一间小屋“盛着我们的爱和恨”,第二间小屋“盛放我们的事业”,人的一生有很长的时间在工作,“一个人从 25 岁开始做工,直到 60 岁退休,要在工作岗位上度过整整 35 年的时光”,所以工

 作的幸福度,关系到精神的品质。“而一下子就能找对行业的人并不多,很多时候,人们费时弥久,才能剥除事业外壳上金钱、地位等赘生物,寻找到所热爱的事业”。所以“规划自己的事业生涯”,是这间小屋“坚固优雅的要诀”。其实工作的幸福度,还关系到工作的成效。很难想象,一个在工作中缺乏幸福感的人, 能够在工作中取得多大的成就,创造出多大的价值。工作的幸福度,取决于个人的兴趣爱好;工作的价值度,取决于个人的禀赋特长。学生在求学时期,对人生进行科学规划,能够明晰潜质,培养兴趣,明确学习目的,发挥学习动力,取得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所以,兴趣的培养长远来看受益无穷。

 一场议情,既是挑战,又是机遇。一场议情,让教育工作者看见知识如海, 学海无涯,可是学习的途径,并非只有“苦作舟”这一条道路。学校教育要紧跟时代的步伐,引导学生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学会学习,主动学习,热爱学习, 在知识的海洋里做一名真正的舵手,认准方向,顺利到达成功的彼岸。

 参考文献:

 [1] 中国教育报 教育系统抗击议情“停课不停学”系列报道之五:“大考”启示录 2020.03.30

  [2] 金巨林专栏 议情之下对学校教育的反思 2010.02.21

  [3] 经济观察报 议情下在线教育的挑战与思考 2020.04.10


推荐访问:疫情对教育发展影响与启示 疫情 启示 影响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