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党史心得与学习党史心得体会合集(精选文档)
位置: 首页 >心得体会 > 文章内容

学习党史心得与学习党史心得体会合集(精选文档)

2022-07-01 08:20:05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学习党史心得与学习党史心得体会合集(精选文档),供大家参考。

学习党史心得与学习党史心得体会合集(精选文档)

 

 学习党史心得与学习党史心得体会合集

 学习党史心得

 学习党史心得

  我是一名中共党史本科毕业生,读党史,是第一志愿第一专业。大学四年,热爱党史,尽管在党史方面没有科研成绩、学术成就、优异成绩,但是就是发自内心的热爱,从未改变。读党史,很多人本是差异;第一志愿第一专业,更难令人理解;大学四年从未后悔;从始至终,更难改变。学习党史,并没有纵深的研究,也没有学富五车,也许就是一本《中共党史简明教程》,几堂党史专题课程,几场党史研究讲座,几次遗迹参观,几次党史活动经历,几篇浅薄的论文,然后一纸文书,毕业了。这样,我依然热爱这门专业。毕业后,选择了中国基层党建网,原因很简单,在可选择范围内和专业最为对口。每天,浏览各大门户网站,或许最新党史党建研究动态,依然只是粗浅的关注。其实,我在历史学习方面,本来就不甚擅长;学习党史,也没有太多天赋。我是一名普通的学生,但是想法却总难切合实际,我没有考虑学习一门专业能够带给我一技谋深之长,也没有考虑在某一领域达到巅峰。这有悖于常理按照目标和规划前进,因为我的坚持只是因为自己认为应该坚持,我的行进方向,也只因为两字:感觉。时至今日,我依然认为,一直以来的“水到渠成”是应该的和必然的。或许,从哲学的角度来说,一切发生的都是必然的,这样的人生轨迹的确没有问题。但稍稍深入一点分析,这样的必然是“漂”的结果,只是因为自我满足而不显窘迫。因为“漂”,我不太善于总结得失,正如之前所说,本来没有规划,自然没有参照,难以权衡。其实,随着年轮的增长,也许我的思考开始稍稍的深入一些,如开始对于一些事物缺少基本的正误判断而是依靠喜好,这样,也反映了事物的两面性,如爱憎分明是江湖义气的体现但不一定正确。因为“漂”,相对于本身,没有真正的增长与成长,因为不是累加,只是漂流。也许因为每个人多少都会有自我效能感,因而每个人都能找到光华的面子,在广阔天地下熠熠生辉,但是内心真实的空虚,自身最能真

 切的感知。因为借口最没法交代的,就是自己,所以,我不能为自己辩解。人无完人,在我还能不断犯错的成长经历中,深切的意识到,对于党史的学习有多么浅薄。因为没有借口,我不能把浅薄归结于专业学习的天赋不足或客观因素等;更因为“漂”,那些震颤心灵的党的历史,在很多情境下,被尘埃遮蔽。其实,我想,我还是太爱自己,因为我不会“头悬梁,锥刺股”,只想着应该在现有的基础上再深入一点学习,再多一点反思,每天能够有那么一点点进步,“漂”的更远一点,便能消除对自身的不满于自责。简单本无罪,但简单不等于可以固步自封、不思进取。原则上,我是一个求上进的青年,从步入学堂的那一天起,就是一个本着“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精神的好青年。从当下的角度来看,我对过往的庸庸碌碌的理解是,对于很多应该做的、应该理解的,那个情境那个时刻,我没有理解。这样,可能又可以再次归结为天赋问题,但是,我认为,用死板和不善于发挥主观能动性来解释更适合。在不久之前,我意识到,这样是不对的。因为没有一个完整正确无误的规划给我做参照,也没有谁有义务一直不断提醒我该怎么走怎么做。这个时候,我突然明白,自己已经是成年人了,早已年满 18 周岁,享有很多权利,同时很多义务,还有责任。那么,我至少应该对自己负责。党史带给我的很多,但是被我用的极少。以上,且当是对自己的一点浅反思。

 学习党史心得体会

 学习党史心得体会---学习党史,做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

  敬爱的党组织:

 5 月 26 日下午学校组织我们在二报听了新闻传播学系的张军教授主讲的“党史专场报告会”,主讲的题目是《从共产党员百折不回的意志看信念的力量》,张军教授通过 PPT 播放和讲解的形式为大家详细讲解了段德昌、林育英、王树声、秦忠和何伟功五位老革命的英雄事迹

 信念是人的精神生活中最复杂现象之一,一个人的全部生活都建立在各种各样的信念上,大学生确立正确的信念对其成长、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牢记党的理想信念,始终不忘党的最终目标是我们共产党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在这五位老革命中,段德昌和林育英给我了很深刻的印象。

 段德昌:被错杀之前请求为革命节省一颗子弹 1933 年湘鄂西苏区群众含泪埋葬了段德昌的遗体,并在坟前栽下了 29 颗青松。29 颗青松,其实是代表他的年龄——只活了 29 岁。而当段德昌知道自己将被处死时,他提出了一个要求:“如今红 3 军子弹极缺,杀我时不要用子弹,子弹留给敌人,对我,刀砍、火烧都可以。”这个要求也深深地震撼着我。

 段德昌是怀着对党无限忠诚、对人民无限热爱而走完自己短暂一生的。他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是战斗的一生,是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而无私奉献的一生,是怀着对党无限忠诚、对人民无限热爱而走完的一生,党和人民永远不会忘记他。新中国成立后,政务院民政部颁发“革命牺牲军人家属光荣纪念证”。在序号为“壹”的那一张上,毛泽东主席神情凝重地签下了“段德昌”3 个字。从此,段德昌被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号烈士,受到党和人民的深情褒奖。

 今天,我们重温段德昌点滴历史,就是要学习先烈坚贞不渝的理想信念,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牺牲奉献的高贵品质。

 林育英:骑着骆驼,穿过蒙古大沙漠,找到党中央 林育英是毛泽东一生中惟一为之执绋抬棺的人。那么,林育英到底是怎样一个人呢?引起了我的好奇。

 “林育英是一位好同志。他的去世,是我们党的一大损失,我心里非常难过。我想,同志们的心情也是如此……我提议,他的灵柩由我们几个主要领导人亲自抬。”这是在林育英的公祭前,毛泽东对朱德、任弼时等人说的话。

 在林育英(张浩)的革命生涯中,他曾三次受伤,两次被捕,因此身体也受到了严重伤害。1942 年林育英病逝时,毛主席为他题写了“忠心为国,虽死犹荣”的挽词。毛主席、朱德、任弼时、杨尚昆等中央领导人为林育英守灵、执绋,并抬着棺材,一步一步地攀上了桃花岭墓地长眠在这里的林育英,终于实现了遥望杨家岭,心向党中央的遗愿。下葬后,毛主席语重心长地说了一句:“让张浩同志天天监督我们”。毛泽东的一生中,仅有一个人享受过他执绋抬棺的高规格礼遇,此人便是林育英。

 而且林育英生前还在不断地传播马列主义,向工人介绍俄国十月革命,讲述苏维埃政权。林育英指出: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解放运动的理论体系,俄国的十月革命就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取得胜利的。无产阶级革命时代已经到来,中国的前途应当是社会主义、共产主义。马克思主义是救国救民,改造中国最好的思想武器。他告诉工人们,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进组织,是领导穷人谋求翻身解放的政党,是黑暗社会里破晓而出的曙光。他说:“工”“人”加起来就是“天”,工人能顶天立地。资本家散布“工字不能出头,出头便入土”的谬论是毒害工人思想,麻痹工人斗志的迷魂药。他告诫工人们:不靠神仙皇帝,全靠自己救自己,只要大家团结起来,一定能够砸碎套在自身上的铁锁链,一定能够消灭那些吃人的毒蛇猛兽,鲜红的

 太阳会普照全球。工人们通过学习和讨论,受到了教育和启发,开阔了视野,提高了觉悟,解开了思想上的疑团,看到了希望,坚定了革命的信念。

 今天,老师在这里讲到了林育英,就是想让我们了解他的这种精神,学习他的这种对党忠诚、英勇不屈、吃苦耐劳、密切联系群众、作风正派的好品德、好精神。

 理论联系实际是党留给我们的优良传统和宝贵经验。今天,我们学习党的历史,学习老革命的事迹就是为了吸取他们成功的经验,总结他们失败的教训,充分借鉴历史,解决好工作中的新问题、新矛盾。


推荐访问:学习党史心得与学习党史心得体会合集 党史 学习 心得体会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