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国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1919年—1949年) 【优秀范文】
位置: 首页 >思想汇报 > 文章内容

近代中国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1919年—1949年) 【优秀范文】

2022-11-13 20:15:02 来源:网友投稿

近代中国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1919年—1949年) 年级课程标题一校高三林卉学科历史二校张琦锋编稿老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近代中国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1919年—1949年) ,供大家参考。

近代中国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1919年—1949年)

  年

  级

  课程标题

  一校

  高三

  林卉

  学

  科

  历史

  二校

  张琦锋

  编稿老师

  审核

  王凤侠

  樊金玲

  近代中国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1919年—1949年)

  一、考点突破

  1.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斗争(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2.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3.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三民主义的发展和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4.近代中国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及大众传媒的发展。

  二、重难点提示

  1.抗日战争的特点

  (1)以国共合作为基础,包括了全国各阶级、各民族的一场民族战争;

  (2)既是反法西斯战争,又是民族解放战争;

  (3)两个战场、两条抗战路线并存是显著特点之一;

  (4)中共在抗战中起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5)以弱胜强,是中国人民近百年来第一次取得的反帝斗争的完全胜利;

  (6)持久性。是所有反法西斯战场中开始最早,结束最晚的战场。

  2.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特点及二者之间的关系

  (1)特点

  正面战场:指国民政府将统治区域分为若干战区,阻击敌人的进攻,以“大兵团作战,进行阵地防御”为主的正规战。在抗战防御阶段,战略上掩护了敌后战场的开辟,是抗战的主战场。

  敌后战场:在日伪占领区创建根据地,把敌人的后方变为抗日的前线,以游击战和有利条件下的运动战为主。在抗战的防御阶段起配合作用。相持阶段,成为敌人进攻的重点。

  (2)关系

  互相配合,相互联系。政治上保证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不破裂,军事上最终保证了抗战的胜利。

  三、考情分析

  1.政治史近几年主要涉及抗日战争。

  近代史中政治史部分是高考重点,内容侧重于近代前期(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列强侵略战争:日本两次侵华战争,八国联军侵华后签订《辛丑条约》。中国人民反抗:太平天国,辛亥革命,百团大战。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只涉及抗日战争及相关知识(如百团大战)。尚未涉及五四运动,中共成立,国共第一次合作及国民大革命,国共十年对峙和解放战争等考点。

  2.经济史部分近几年高考主要涉及: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洋务运动,国民政府时期的经济,生活习俗变革,晚清时期的婚俗变化,近代的婚俗变化。

  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

  本部分内容从题型看,选择题和材料题并重,内容侧重于三方面: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本部分内容的命题关注社会生活,突出体现文明史观,近代化史观,全球史观和社会史观,与史学研究的新趋势和新进展挂钩。

  3.文化史部分近几年高考主要涉及:近代中西思想的交汇,顽固势力与维新派的论战,维新思想,新文化运动,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论。

  本部分内容的题型以选择题为主,考点主要涉及维新思想和新文化运动,较少涉及毛泽东思想,尚未涉及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和新三民主义。

  一、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新民主主义革命

  (一)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二)国共合作与十年对峙

  1.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1924-1927年)

  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

  ?2.国共十年对峙(1927-1937年)

  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

  (三)抗日战争(1937-1945年)

  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

  (四)解放战争(1945—1949年)

  二、近代中国的经济——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阶段

  时间

  原因

  表现

  影响

  ——

  迅“一战”后

  1.“一战”后,列强卷土重来。

  大量工厂倒闭

  速(1919—1927)

  2.封建军阀混战,没有一个和

  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

  萧条

  迅国民政府统治的速前十年(1927—发1936)

  展

  日益抗战时期(1937萎—1945)

  缩

  平安定的社会环境。

  “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国民政府的鼓励。

  1.在沦陷区:日本侵华战争的破坏及日本野蛮的经济掠夺。

  2.在国统区:国民政府实施战时体制,官僚资本的压榨。

  不仅轻工业发展迅速,为抗战胜重工业、化工工业等也利奠定物有很大发展。

  质基础

  1.在沦陷区民族企业被日军或毁或吞并。

  2.在国统区,大量企业倒闭。

  ——

  1.美国经济侵略加剧。

  陷2.官僚资本垄断经济,挤压民入解放战争时期企。

  绝(1946—1949)

  3.国民政府的增捐加税,通货境

  膨胀。

  民族工业陷入绝境,工厂纷纷倒闭。

  ——

  三、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1.五四运动前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十月革命后,李大钊第一次举起了社会主义的大旗。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进一步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李大钊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较全面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

  2.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成果: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

  (二)毛泽东思想

  1.形成过程(主要内容)

  萌芽

  初步形成

  走向成熟

  丰富发展

  时间

  建党到

  国民革命时期

  土地革命时期

  内容

  提出坚持无产阶级对民主革命的领导权和依靠农民进行革命斗争的主张。

  创造性提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和工农武装割据思想,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标志着毛泽东思想初步形成。

  创造性提出中国革命的两步走战略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科学概念,对新民主主义理论作了系统完整的阐述,标志着毛泽东思想达到成熟(中共七大上将其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主要著作

  《中国社会各阶级分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论持久战》《新民主主义论》《论联合政府》

  抗日战争时期

  提出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和由新民主主义转变为社解放战争

  会主义的总任务;提出人民民主专政的理论,丰时期

  富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为即将成立的新中国作了政治理论准备。

  七届二中全会的报告、《论人民民主专政》

  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

  新中国

  成立后

  提出一系列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建设方针,科学地阐明了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问题。在社会主义建设理论方面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学说。

  《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实事求是

  群众路线

  独立自主

  各个时期的军队建设,军事战略、思想政治和文化工作,国其际外交战略、党的建设、统一战线等方面都有其独创性理论

  他

  精髓

  2.毛泽东思想对现代中国的深远影响

  ①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

  ②是夺取中国革命胜利的理论武器,是社会主义中国立国建国的思想政治基础,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思想渊源和理论先导,是中华民族团结振兴的精神支柱。

  ③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拓展:毛泽东思想精髓——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四、近代中国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交通通信、影视事业的发展:

  (一)交通通信工具的变迁

  (二)影视事业的发展

  时

  间

  20世纪20年代后

  1931年

  20世纪三四十年代

  中国电影事业走向成熟

  有声电影《歌女红牡丹》拍摄成功,结束中国电影无声的历史

  以左翼电影为主流的中国电影事业相当发达。1935年《渔光曲》成为中国第一部获得国际荣誉奖的影片;《风云儿女》的插曲《义勇军进行曲》后来成为我国国歌

  反映工农生活和革命战争的题材被大量搬上银幕;20世纪80年代中期后走向辉煌,许多优秀影片获国内国际大奖。

  发展情况

  新中国时期

  能力提升类

  例1美国总统在《致蒋介石并转重庆人民的信函》中说:“为向中国人民——尤其重庆市民——对于联合国家作战努力之伟大贡献表示敬意起见,兹特附呈纪念状一帧。贵国人民对于侵略者之坚强抵抗,已为贵国之友人树立楷模。”此信反映的史实发生在

  ()

  A.国共第一次合作期间

  B.国共十年对峙期间

  C.国共第二次合作期间

  D.国共全面内战期间

  一点通:本题具有很强的地域色彩,分析材料得知,此事发生在抗战期间,美国总统强调中国抗战对世界联合国家作战的贡献,抗战期间属于国共第二次合作时期。

  答案:C

  例21938年10月,毛泽东在中共中央六届六中全会上所作的政治报告中指出:没有抽象的马克思主义,只有具体的马克思主义。他在这里强调的是()

  A.少谈些抽象的主义,多研究具体的问题

  B.马克思主义必须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

  C.必须研究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具体历史条件

  D.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和方法比基本原理更重要

  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

  一点通:“具体的马克思主义”是指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马克思主义,可直接推知答案为B项。A项是胡适提出的改良主义观点;C、D两项与材料主旨不符。

  答案:B

  综合运用类

  例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民国初期)是中国民族工业的黄金时期。一直处于不发达状态的中国资本主义是在辛亥革命之后才得到蓬勃发展的。

  ——(法)白吉尔:《中国资产阶级的黄金时代(1911-1937)》

  材料二

  当美、英和其他工业国家失去一切秩序感和平衡感,忙于采取各种补救办法和应急措施以应付危机时,中国在1929年后仍然能一如既往地坚持下去。

  ——(美)费正清编:《剑桥中华民国史》下卷

  材料三

  ——(美)伊佩霞《剑桥插图中国史》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民国初期民族工业的发展状况。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1927—1937年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态势,并分析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对中国民族工业的影响。

  (3)1945—1949年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处于怎样的境地?参考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国民政府政策措施的角度,简述导致民族工业处于这一境地的原因。

  一点通:本题主要考查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抓住时间限定是解题的关键,第一问,概括民国初年的资本主义发展状况;第二问,概括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态势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对中国的影响,第三问,依据材料分析解放战争期间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状况。这三问都要结合材料,联系所学知识回答。

  答案:(1)出现短暂春天,发展速度、规模空前。轻工业有显著发展,重工业有一定增长。但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没有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与外国资本、传统经济形式相比,仍居弱势地位。(2)曲折而艰难地发展。各资本主义国家为转嫁危机,对华倾销商品,日本加剧侵华,冲击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中国人民的反帝爱国运动,国民政府采取的一些促进经济发展的措施,使民族工业在1929年后仍能坚持下去。(3)处于困境。国民党发动内战,使社会动荡;签订《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利于美国经济侵略。依靠国家权力,扩张官僚资本。实行恶性通货膨胀政策和繁重的税收政策。

  例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在早期儒家经典中,民本思想有较多的体现。《尚书》中说:“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孔子主张“因民之所利而利之”。孟子认为民贵君轻,又称:“左右皆曰贤,未可

  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

  也;诸大夫皆曰贤,未可也;国人皆曰贤,然后察之。见贤焉,然后用之。”《荀子》中说:“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据《孟子》等

  材料二

  泰西之立国有三:一曰君主之国,一曰民主之国,一曰君民共主之国……惟君民共治,上下相通,民隐得以上达,君惠亦得以下逮……犹有中国三代以上之遗意焉……苟得君主于上,而民主于下,则上下之交固,君民之分亲矣,内可以无乱,外可以无侮……由此而扩充之,富强之效亦无不基于此矣。泰西诸国,以英为巨擘,而英国政治之美,实为泰西诸国所闻风向慕,则以君民上下互相联络之效也。

  ——摘编自王韬《弢园文录外编》

  材料三

  孙中山认为,“中国古昔……有所谓‘民为贵,君为轻’,此不可谓无民权思想矣。然有其思想而无其制度,故以民立国之制,不可不取资于欧美”。他强调“民国之国家,为全国国民所公有;民国之政治,为国民所共理;民国之权利,为国民所共享”。

  ——摘编自《孙中山全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先秦儒家民本思想的主要内涵及其理想的政治。

  (2)根据材料二、三,概括指出王韬与孙中山思想的异同。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代民本思想与近代中国民主思想的关系,并简析近代中国民主思想兴起的历史必然性。

  一点通:本题旨在考查对古代民本思想主张的理解,近代民族资产阶级对民主思想的认识及主张,古代民本思想与近代民主思想之间的关系。考查学生读取材料信息,联系相关史实解决问题的能力。第(1)问抓“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先秦儒家民本思想”等关键词;第(2)问主要抓住王韬和孙中山的身份、阶级属性及材料二、三的内容解决。第(3)问抓“结合所学知识”、“古代”、“近代”、“关系”、“历史必然性”等关键词。注意“关系”一般既包括联系,也包括区别;“历史必然性”一般从国际、国内两个方面,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角度考虑。

  答案:(1)内涵:只有人民,才是国家的根本、基础,百姓安居乐业,才能保障社会的稳定;统治者善待人民,为百姓利益着想;统治者要尊重民意;天下得失取决于民心向背。

  理想政治:统治者要爱惜民力,轻刑薄赋,听政于民,与民同乐。

  (2)异:王韬主张学习英国实行的君主立宪制度,实行君民共治;孙中山主张主权在民,学习美国的民主制度,实行资产阶级共和制。

  同:两人都主张在中国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制度,都从中国传统思想来论证近代民主思想的合理性。

  (3)关系:都主张重视人民,近代思想家们从民本中汲取重民、贵民内涵,成为中国民主思想最早的思想渊源之一。

  近代中国民主思想兴起的历史必然性:

  A.列强不断侵华,民族危机加深;

  B.近代中国社会逐渐开放,西方民主思想传入中国;

  C.近代教育的兴起和留学风气的影响;

  D.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初步发展。

  思维拓展类

  例1下图是一幅近代战争示意图,与此对应的时代主题是

  ()

  A.“民国荣光,锦绣河山普照”

  B.“努力国民革命,齐奋斗”

  C.“共赴国难”

  D.“将革命进行到底”

  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

  一点通:从图中寻找有效历史信息,从广州出发,进军武昌、南京、上海,可以判定为北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

  答案:B

  例2“上海的炮声应该是一个信号,这一次全国的人民真的团结成一个整体了……我们为着争我们民族的生存虽至粉身碎骨,我们也不会灭亡,因为我们还活在我们民族的生命里。”这段文字出自巴金即时而作的《一点感想》。让作者有感而发的背景是

  ()

  A.抵抗八国联军侵略

  B.辛亥革命推翻朝廷

  C.北伐军队进入上海

  D.抵抗日本全面侵华

  一点通:此题考查的是对抗日战争的掌握。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全民族团结抗战,反映的应是民族矛盾,此题应指1937年,上海的“八一三”战役,所以正确选项是D。

  答案:D

  1.选择题解题指导:程度型选择题

  【题型特征】

  又称最佳型选择题,此类题在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题干与备选项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联系,其他选项因不够全面或不完全切题而不能成为最佳选项。其特点是:题干与各备选项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联系;在题干中往往用一个表示程度的副词、形容词作为限定条件,如“根本的”、“最突出的”、“主要”、“直接”、“最早”等。该题型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能力和辩证思维能力等。

  【解题技法】

  (1)排除法:即排除表述错误的选项、表述不够严密的选项和与题干没有必然联系的选项。

  (2)比较分析法:即分析比较选项与题干的关系,选取对题干来说更直接、更具体、更全面或更具根本性的选项。注意不能入选的选项常有以下毛病,“以偏概全”“范围过大”“过于间接”等。

  2.本讲线索:

  本讲主要涉及1919-1949年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

  政治史部分包括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成立、第一次国共合作、国民大革命时期、国共十年对峙时期、抗日战争、解放战争;

  经济史部分主要包括短暂春天之后民族工业的萧条、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前十年的迅速发

  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

  展、抗战时期遭受空前打击、解放战争时期陷入绝境,工厂矿山纷纷倒闭。

  思想史主要指毛泽东思想的形成、成熟和发展;

  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主要指1919-1949年间衣食住行和大众传媒的变迁。

  3.知识体系: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1919到1927年)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及其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

  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

  1.历史提供给中国共产党具体实践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针的历史机遇是

  ()

  A.华北事变后,发表八一宣言

  B.毛泽东《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发表

  C.领导抗日救亡的一二九运动

  D.参与并促成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答案:D

  解析:题干中的关键词是“实践”,“历史机遇”,A、B、C三项是共产党的主观努力,历史机遇是客观的,D符合题意。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国共两党由对抗走向合作,由对峙走向和平的开始。

  2.解放战争中,东北、华北、华东三大解放区连成一片是在

  ()

  A.粉碎国民党重点进攻之后

  B.战略反攻开始之后

  C.三大战役之后

  D.百万雄师过大江之后

  答案:C

  解析:刘伯承、邓小平率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于1947年6月30日向南强渡黄河,8月挺进大别山;随后,陈庚、谢富治率晋冀鲁豫野战军另一部于8月挺进豫西;陈毅、粟裕率华东野战军主力于9月挺进豫皖苏边区,三路大军在江淮河汉之间地区实施战略展开,形成“品”字阵势,互为策应,将战争引向国民党统治区,开辟了广大的中原解放区,威胁国民党军后方和腹心地带,与各解放区内线反攻相结合,使国民党军由进攻转入防御,逐步陷入被动。1948年9月到1949年1月,连续组织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歼灭了国民党军在东北、华北和华东战场上的主力,解放了东北、华北和长江以北广大地区。三大战役在不到四个半月的时间里,歼灭敌人154万,基本上消灭了国民党主力,使东北、华北、华东三大解放区连成一片,在东北、华北、华东的广大地区国民党军已经没有还手之力,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已成定局!

  3.“从诞生于上海到在北京执掌全国政权,中共整整奋斗了28年。”“日出东方、星火燎原、力挽狂澜、灯塔指引、进京赶考”这五个关键词高度概括了中共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不朽成绩。其中与“力挽狂澜”相对应的重大历史事件应是()

  A.八七会议

  B.工农武装割据

  C.遵义会议

  D.七届二中全会

  答案:C

  解析:日出东方——指的是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

  星火燎原——指的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

  力挽狂澜——遵义会议召开,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

  灯塔指引——七届二中全会召开后,革命重心从农村转向城市。

  进京赶考——中国共产党进入北平,领导全国革命。

  (答题时间:50分钟)

  1.下表为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部分地区国民党员的阶级成分构成概况,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不包括()

  地区

  党员人数

  学生

  工人

  农人

  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

  绥远

  湖北

  广东

  320018778%63.1%3%2.3%80%8.9%1500021.2%20.1%39.1%

  A.孙中山的三大政策得到贯彻

  B.国民党成为革命阶级的联盟

  C.国共两党的区别正在逐步消失

  D.反帝反封建的共同目标使各革命阶级联合

  2.历史学家指出:“五四爱国运动是与新文化运动紧密结合的,而五四运动的发生和成功,也仰赖于当时社会多元力量的威力。”这段材料表明()

  ①新文化运动为五四运动的爆发准备了条件

  ②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均有多元力量参与

  ③五四运动是工、商、学各阶层努力的结果

  ④五四运动是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A.①③

  B.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3.孙中山说:“凡本国人及外国人之企业,或有独占的性质,或规模过大为私人之力所不能办者,如银行、铁道、航路之属,由国家经营管理之,使私有资本制度不能操纵国民之生计。”这反映了孙中山()

  A.重视经济权益,强调民族独立

  B.扩张国营经济,发展民族产业

  C.强调国家垄断,反对自由竞争

  D.主张节制资本,促进社会公平

  4.在历史学习中,我们经常会碰到“历史现象”与“历史结论”的区别问题。“历史结论”是在对历史现象的理性认识和基本判断基础上形成的结论。下列属于历史结论的是()

  A.1937年9月,国共合作宣言的发表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成立

  B.1942年26个国家代表共同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

  C.1953年朝鲜停战协定规定双方在朝鲜停止一切敌对活动

  D.第四次中东战争后,埃以双方于1978年签署《戴维营协议》

  5.中国近代民主革命有高潮也有低潮。下面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民主革命力量变化趋势的描绘,较为准确的是()

  6.《大公报》载文说:“几千年来,中国人所怀抱的观念是‘天下’,是‘家族’,近代西方的民族意识和国家观念,始终没有打入我们老百姓的骨髓里……(今天)我们从亡国灭种的危机中,开始觉悟了中国民族的整体性和不可分性。这是民族自觉史的开端,是真正的新中国国家的序幕。”该文发表的历史背景是()

  A.甲午战争爆发

  B.中华民国建立

  C.抗日战争爆发

  D.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7.1937年10月,英国戈兰茨公司第一次出版了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纪实文学作品《红星照耀中国》(又名《西行漫记》),该书一问世便轰动世界,在伦敦出版的头几个星期就连续再版七次,销售l0万册以上。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中共领袖人物的个人魅力

  B.西方国家对南京国民政府的失望

  C.抗战爆发,中国地位日益重要

  D.国际友人对中国共产党的同情

  8.“我们正处在中国有史以来最大的转变关头,……第一次全民族一心一意地在血泊和瓦砾场中奋争以创造一个赫然在望的新时代。”史学家张萌麟在这里写的“新时代”是指()

  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

  A.鸦片战争

  B.甲午中日战争

  C.抗日战争

  D.反割台斗争

  9.对中国有史以来最大转变关头的确切理解是()

  A.对列强的侵略从退让到抵抗

  B.中华民族由分裂到团结

  C.中华民族由衰落走向振兴

  D.由旧民主革命过渡到新民主革命

  10.《吕正操(原东北军将领,后为八路军高级将领)回忆录》记载:“我第一次出席这样庄严、隆重的大会。……听了毛主席的《论联合政府》的报告。……听了朱德同志《论解放区战场》的报告、周恩来同志《论统一战线》的报告、刘少奇同志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以及彭德怀、陈毅、聂荣臻、陈云、刘伯承、李富春、叶剑英等同志的发言,深受教益。”文中的“大会”是指()

  A.中共瓦窑堡会议

  B.中共洛川会议

  C.中共七大

  D.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11.在某次战役中,中共中央军委给前线指挥部的电报提出:“现在不是让敌人退至淮河以南或长江以南的问题,而是第一步歼敌于淮河以北,第二步歼敌于长江以北的问题”“此战胜利,不但长江以北局面大定,全国局面亦可基本上解决”。据此判断,这一战役是()

  A.辽沈战役

  B.平津战役

  C.淮海战役

  D.渡江战役

  12.1820—1939年间广东沿海某乡居民离乡谋生情况统计表

  时期

  1820-18491850-18791880-1911乡民迁出总人数

  2972156迁至他乡种田人数

  29150迁至城镇做工或经营小商业人数

  049118出国从事

  工商业人数

  08381912-1939473077396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①百余年间,该乡居民迁居方向由农村到城镇、国外

  ②导致乡民迁居谋生的原因是中国被打开国门、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③导致乡民职业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近代经济的兴起

  ④第四个时期出国谋生人数激增的主要原因是清政府压制工商业、日本帝国主义入侵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3.中国工业资本中官僚资本与民族资本的产值比较表

  项目

  官僚资本

  民族资本

  合计

  1920年产值(亿元)

  1.842.511936年产值(亿元)

  2.2216.321920—1936年年均增长(%)

  1.1812.414.3518.5413.5上表说明1920—1936年间()

  A.民族资本发展遇到重大挫折

  B.官僚资本在经济中占主导地位

  C.外商企业退出中国市场

  D.民族资本获得较快发展

  14.“中央大学每月发薪水的那一天,可以说是最紧张的一天。各人在会计处拿到薪水,就得赶紧奔向新街口换成银元。投机商人都知道附近各单位的发薪日期,所以经常乘机抬高银元价格。去得越晚,亏就吃得越大。换了银元,立刻吁吁地赶到米市买米。”著名历史学家韩儒林先生回忆的这一情景发生于()

  A.民国初期

  B.国民政府前十年

  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15.某报曾刊载:今天的上海市真的“美化”了。美国货充斥了市场的每个角落……难怪

  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

  有人说:“中国人民从吃到用,要全部‘美式配备’了!”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由于

  A.“一战”爆发后,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B.“国民经济建设运动”为美国经济侵略创造了条件

  C.“一战”前夕掀起抵制日货、提倡美货的群众运动

  D.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减免大量美国商品的进口税

  16.“公司是私家经营,有外籍技师一人,中国职工约100人,……它迄今还没有分付股息。因为这个缘故,同时又由于原料昂贵及日本的竞争,业务难以改进,此厂已濒于停业。”该公司应该是()

  A.洋务企业

  B.外商企业

  C.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D.官僚资本主义企业

  17.“‘公和永’……仅有丝车一百零四部,各项机械均购自意、法等国。……斯时运用缫丝机械尚无相当人才,乃延意麦登斯为工程师。指导常务且所有出品需运往国外市场。自光绪八年到十三年,营业失败。”由材料可知,造成这种结局的主要原因在于“公和永”

  A.深受各级官吏的盘剥压榨

  B.规模较小且设备陈旧不堪

  C.过分依赖于外国资本主义

  D.忽视了对国内市场的开拓

  18.孙中山说:“革命行动,欠缺人民心力,无异无源之水、无根之木。……因此吾人欲证实民族主义实为健全之反帝国主义,则当努力于赞助国内各种平民阶级之组织,以发扬国民之能力。”下列对这段话的解读正确的是

  ()

  A.是1905年提出的三民主义

  B.表明孙中山发展了三民主义

  C.是《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制定的基础

  D.是1912年就任临时大总统时的誓词

  19.1922年,孙中山说:“中华民国就像我的孩子,他现在有淹死的危险。……我向英国和美国求救。他们站在岸上嘲笑我。”为改变这种现状,他其后的努力有()

  ①实现国共合作

  ②领导北伐战争

  ③提出“新三民主义”④确定“三大政策”

  ⑤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⑤

  20.毛泽东曾说过:“农民问题乃是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以下不符合这一论点的史实是()

  A.在革命根据地打土豪分田地

  B.在革命根据地建立农会组织

  C.在解放区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

  D.七届二中全会上决定实现党的工作重心转移

  21.史料的搜集、甄别、阐释、运用是新课程下历史学习与研究的重要手段,我们要形成正确的史料观。对于日本制造南京大屠杀的描述,有下列几则不同的材料:

  材料一

  “在(南京)马群镇警戒的时候,我们听说俘虏们被分配给各个中队,每一中队两三百人,已自行处死。”“七千人的生命(俘虏)转眼之间就从地球上消失,这是个不争的事实。”

  ——《东史郎日记》(日)

  材料二

  《南京大屠杀的虚构》出版后,日本右翼给予了高度评价,渡部升一在初版本的护封广告词中写道:“读了此书,如果今后有人仍然再提南京大屠杀,那就只能说他是煽动反日。”

  材料三

  下列三幅图片反映了日军在南京的暴行

  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

  材料四

  青岛的余美红老师在给学生讲南京大屠杀这段历史时,引用了她父亲讲给她的一个事例:“当时我7岁,你叔叔4岁,鬼子打南京时,人们四处逃难。你叔叔尚小,就和保姆留在家里看房子。日军砸开咱家大门,保姆被杀,你叔叔右腿被打了一枪,昏死过去,侥幸捡了一条命。”

  请回答:

  (1)史料证据按照获取的途径和保存状态可以分为实物证据、文献证据和口传证据三类,请依此对上述材料进行分类。

  (2)在《南京大屠杀的虚构》一书中,田中正明说:“记述历史有一大禁忌,就是绝对不能以传闻(口述)为证据撰写论文或记事。”对此你作何评价?

  (3)材料一、二同样出自日本人,但对南京大屠杀一事为何有不同的论定?这说明了什么?

  (4)若想证实余美红老师父亲的说法,上述材料中最有力的证据是哪则?

  (5)结合下图,请你谈谈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对待历史?

  1972年9月28日,周总理和田中角荣举杯庆祝中日建交

  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

  1C112A123D134A145B156C167C178C189C1910C20CADDDCCBCD21.(1)实物证据:材料三;文献证据:材料一、二;口传证据:材料四。

  (2)传闻(口述)也是考证历史的有效证据之一,尽管其真实性不如实物证据高,但绝不可否认其价值的有效性;田中正明说这番话的目的是否定日本侵略的历史,为南京大屠杀翻案;这种不能正确对待历史的举动将伤害两国人民的感情。

  (3)东史郎先生勇于面对侵略历史,敢于承担历史责任,如实描述历史,有着强烈的正义感;而渡部升一是日本右翼分子,极力为日本的侵略行径辩护,歪曲历史的真相。这说明了不同政治态度的人有不同的历史观;当今日本右翼势力的侵略野心不死等。

  (4)材料三中的第一、三幅图片。

  (5)尊重历史,以史为鉴;要世代友好相处等。

  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


推荐访问:抗日战争时期的思想文化 近代中国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1919年—1949年) 近代中国 思想 政治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