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在推动共同富裕的使命和担当
位置: 首页 >共同富裕 > 文章内容

大学生在推动共同富裕的使命和担当

2022-07-15 08:40:02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学生在推动共同富裕的使命和担当,供大家参考。

大学生在推动共同富裕的使命和担当

大学生在推动共同富裕的使命和担当

 

 赓续初心使命 实现共同富裕 —实现共同富裕专题党课课件

 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为了履行这一使命,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不忘初心、接续奋斗,付出了艰苦卓绝的努力。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领导人民如期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开启了迈向共同富裕的新征程。

 实现全面脱贫书写百年答卷 贫困是困扰人类的千年难题。一部人类发展史,就是一部在与贫困不懈斗争中实现自我解放与发展的历史。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艰苦奋斗所争取的一切,就是推翻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带领人民创造幸福生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带领人民持续向贫困宣战,扶贫开发取得了重大成就。

 贫穷不是社会主义,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高度,把脱贫攻坚作为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主攻方向,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组织实施了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力度最强的脱贫攻坚战。在这场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战役中,习近平总书记亲自部署、亲自挂帅、亲自出征、亲自督战;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全党上下呕心沥血、建功立业。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在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的重要时刻,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千百年来困扰中华民族的绝对贫困问题历史性地画上句号。这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世界上最大

 的发展中国家消除绝对贫困、彪炳史册的人类减贫奇迹,为乘势而上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踏上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新征程奠定了坚实基础。

 健全帮扶机制巩固脱贫成果 在脱贫攻坚的伟大进程中,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实干精神,实现了“决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地区、一个贫困群众”的庄严承诺。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走向共同富裕的新起点。摘掉穷帽只是阶段性胜利,接下来还要巩固脱贫成果,增强造血能力,涵养内生动力,促进共同富裕。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促进共同富裕,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在胜利进军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开局之时,必须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建立长效机制,谨防帮扶政策“急刹车”,对易返贫致贫人口要加强监测、及早干预,对脱贫县要扶上马送一程,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和新的致贫。2020 年 3 月,国家出台指导意见,要求建立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我们要按照党中央的部署,稳步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将脱贫摘帽后的工作重心转移到消除相对贫困、确保不返贫不致贫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上来,使帮扶政策与国家乡村振兴战略保持同频共振。

 赓续初心使命推进共同富裕 共同富裕,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人民孜孜以求的美好愿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时,恰逢建党百年之际。党的百年历程,展现的是一以贯之、薪火相传的使命担当。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李大钊认为,社会主义“是使生产、消费、分配适合的发展,人人均能享受平均的供给,得最大的幸福”。新中国成立之初,毛泽东同志强调:“现在我们实行这么一种制度,这么一种计划,是可以一年一年走向

 更富更强的,一年一年可以看到更富更强些。而这个富,是共同的富,这个强,是共同的强,大家都有份。”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握发展阶段新变化,把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上,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促进共同富裕创造了良好条件。党在未来30 多年的战略安排中,把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作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内容,分阶段、分步骤进行了谋划和部署。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我们说的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不是少数人的富裕,也不是整齐划一的平均主义。”迈入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历史阶段,我们党顺应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作出一系列顶层设计,道路越走越宽阔,蓝图越来越清晰。“十四五”规划和 2035 年远景目标对增进民生福祉、改善人民生活品质作出部署,提出“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人民生活更加美好,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2021 年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重点研究扎实促进共同富裕问题,指明了共同富裕的实现路径,并强调“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重大举措,是关系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全局性、历史性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在 2017 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走共同富裕之路”。2018 年在中央政治局第八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好乡村振兴战略的政治方向,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性质,发展新型集体经济,走共同富裕道路。”我们要坚持党的领导,充

 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切实维护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使共同富裕朝着人民期待的目标前进。

 百年大党初心不改,筚路蓝缕再创辉煌。“以百姓心为心”的中国共产党,从成立时起,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初心使命,在过去一百年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的前途命运,赢得了伟大胜利和荣光。站在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起点上,心怀“国之大者”的共产党人,必定能够把握国家发展大势,巩固拓展脱贫成果,扎实推动共同富裕,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断变成现实。

大学生在推动共同富裕的使命和担当

 

 扎实推动共同富裕

 2020 年是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实现“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大考的特殊之年。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冲击,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如期完成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高质量发展取得重要成果,全面深化改革迈出坚实步伐,高水平对外开放稳步推进,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提高,“十三五”规划主要目标任务即将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在望,经济发展跃上新的大台阶,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奠定了坚实基础。

 坚持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推动经济持续向好 新冠肺炎疫情是一次危机,也是一次大考。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指挥、亲自部署,统揽全局、果断决策,为全国人民抗击疫情坚定了信心、凝聚了力量、指明了方向,我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取得重大战略成果。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科学把握宏观政策逆周期调节力度,积极的财政政策更加积极有为,稳健的货币政策更加灵活适度,就业优先政策全面强化,全年宏观政策有力有效、科学合理,在扎实做好“六稳”工作的基础上,圆满完成“六保”任务,稳住了经济和就业基本盘。

 经济恢复走在世界前列。今年前三季度,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 0.7%,成为疫情发生以来第一个恢复增长的主要经济体,预计全年国内生产总值突破100 万亿元。数字经济增长强劲,“云经济”、“云消费”、无接触交易服务较快发展,新业态新模式不断释放新增长动能。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地位愈加巩固,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进一步提升。国际机构预测,2020 年全球经济将萎缩 4.4%,而中国将是全球唯一保持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

 就业形势总体改善并保持向好态势。今年以来,各级党委政府全面强化稳就业举措,减负、稳岗、扩就业并举,平台就业、网络就业等新就业模式快速发展。1—10 月份,全国城镇新增就业 1009 万人,提前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城镇调查失业率从 2 月份的峰值 6.2%回落至 10 月份的 5.3%。围绕市场主体特别是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创新实施直达机制,助企纾困和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并重,上亿市场主体展现出强大韧性。前三季度,全国新设市场主体 1845 万户,同比增长 3.3%。1—10 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同比增长 0.7%,实现由负转正。

 坚持精准扶贫方略,如期完成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党向人民、向历史作出的庄严承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把脱贫攻坚摆在治国理政突出位置,充分发挥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优势,采取了许多具有原创性、独特性的重大举措,组织实施了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脱贫攻坚战。

 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将疫情的影响降到最低。”据世界银行估算,2020 年新冠肺炎疫情可能使极贫人口增加 8800 万到 1.15 亿人。党中央在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中,特别要求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凝心聚力打赢脱贫攻坚战。一年来,我们继续聚焦“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落实脱贫攻坚方案,瞄准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狠抓政策落实,对 52 个未摘帽贫困县和 1113 个贫困村实施挂牌督战。经过持续奋斗,我们如期完成了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

 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消除了绝对贫困和区域性整体贫困,取得了令全世界刮目相看的重大胜利,为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打下坚实基础。

 坚持新发展理念,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高质量发展,就是能够很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今年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更加强调要把新发展理念贯穿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

 面对人类未知的新冠病毒,党中央组织全国精锐力量开展疫情防控科技攻关,加速推进科技研发和应用,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强大科技支撑。重大科技成果丰硕,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全面建成,“天问一号”探测火星,嫦娥五号登陆月球,“奋斗者”号下潜万米深海。科技基础设施升级持续培育新动能,5G 网络加速覆盖,数据中心蓬勃发展,AI(人工智能)技术不断进步,为数字经济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空间环境地基综合监测网络、大型光学红外望远镜、超重力离心模拟实验装置建设稳步推进。北京、上海、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加快建设,区域协同创新发展成效进一步显现,多层次、各具特色的区域创新体系更加完善。以知识价值为导向的社会价值取向正在形成,保护知识产权制度进一步激发创新热情,适应创新驱动的体制机制逐步完善,创新对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明显增强。

 在新冠肺炎疫情冲击、经济下行压力剧增的情况下,我国推进绿色发展的决心坚定不移。1—10 月份,全国 337 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平均优良天数比例为 87.7%,同比上升 5.5 个百分点;地表水质量达到Ⅲ类水体以上比例为 81.8%,同比上升 6.4 个百分点。单位 GDP 能耗和水耗明显下降,清洁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例进一步提高,主要污染物和碳排放量继续下降,污染防治阶段性目标顺利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总体得到改善。

 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加快形成新发展格局 面对深刻变化的国内外环境,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强调要善于运用改革思维和改革办法,加快推进有利于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的改革,有利于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的改革,有利于调动各方面积极性的改革。一年来,我国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资本、土地、技术和数据等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实施国有企业改革三年行动,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以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经济发展新动能不断增强,国内市场主导国民经济循环特征更加明显。

 我国率先恢复经济正增长而且国内循环顺畅,形成了对全球资源要素的引力场,对外贸易和投资回稳向好。今年前 11 个月,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达 29.04万亿元人民币,比去年同期增长 1.8%,与东盟、欧盟、美国前三大贸易伙伴贸易总额分别增长 6.7%、4.7%、6.9%。前三季度,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合计 6.65 万亿元,增长 9.5%,占同期我国外贸总额的 29%。“引进来”的吸引力和“走出去”的竞争力稳步上升。1—10 月份,全国实际使用外资 8006.8 亿元,同比增长 6.4%;我国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对 57 个国家非金融类直接投资 983.4 亿元,同比增长 24.8%,中国装备、技术和服务越来越具有国际竞争力。

 新发展格局不是封闭的国内循环,而是开放的国内国际双循环,我们以高水平对外开放促进形成新发展格局。全国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由 40 条减到 33条。自由贸易试验区再扩容,已在东西南北中设立 21 个自贸试验区。赋予自贸试验区更大改革自主权,向全国复制推广 260 项制度创新成果。落实海南自由贸

 易港建设总体方案,以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为重点,加快建设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签署全球最大的自贸协定——《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积极推进国际抗疫合作,向 150 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提供抗疫援助,有力保障全球抗疫物资的生产和供应,充分彰显了大国担当。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提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扭住突出民生难题,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争取早见成效,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中,我国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充分彰显了“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有力保障了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疫情防控促进强大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加速形成。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放眼长远,总结经验,吸取教训,针对疫情防控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和不足,抓紧补短板、堵漏洞、强弱项。”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疾病预防控制体系不断改革完善,监测预警和应急反应能力不断增强,重大疫情救治体系不断健全,爱国卫生运动深入开展,中医药和科技在重大疫病防治中的作用充分发挥,国际卫生交流合作不断加强。我国应对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和水平进一步提高,为维护人民健康提供了有力保障。

 民生福祉持续增进。养老护理体系不断完善,大城市养老难问题得到缓解。多措并举解决基层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鼓励社会资金进入养老和医疗领域。在加快省级统筹的基础上,推进养老保险全国统筹,把更多救命救急的好药纳入医保范围。全口径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超过 13.5 亿人,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已覆盖 10.5 亿人。教育水平位居世界中等偏上层次,义务教育普及程度达到发达国家水平,城乡义务教育差距逐渐缩小,农村地区学生接受优质高等教育机会显著增加,婴幼儿照料和儿童早期教育服务加快完善。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因城施策、分类指导,更好满足基本住房需求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不断提高。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的国家基本公共服务制度体系进一步健全。

 今年,在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和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下,我国能够率先控制住疫情并牢牢把握主动权,率先推进复工复产并有效控制疫情扩散,率先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实现经济正增长并推动经济持续向好,根本在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在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势,在于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同心同德。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为我国未来 5 年乃至更长时期发展擘画了新蓝图。我们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努力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为夺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胜利而不懈奋斗。

大学生在推动共同富裕的使命和担当

 

 共同富裕研讨发言材料:分好“生态蛋糕”和“经济蛋糕”推动共同富裕

 近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正确认识和把握实现共同富裕的战略目标和实践途径。缩小地区差距、城乡差距是推动共同富裕的内在要求。各地区推动共同富裕的基础和条件不尽相同,要加快缩小地区差距,最根本有效的办法途径就是“扬己之长补己之短”。应把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作为缩小地区差距、城乡差距的重要抓手,将“生态蛋糕”和“经济蛋糕”的分配有机结合起来,促进国民收入合理分配和地区协调发展,推动共同富裕。

 一、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有利于实现“生态蛋糕”和“经济蛋糕”的合理公平分配 生态产品与物质产品、服务业产品一样,都是人类生存发展所不可或缺的产品。理论和实践表明,只有通过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使“生态蛋糕”和“经济蛋糕”分配有机结合起来,让生态产品与制造业和服务业产品一样具有可核算、可实现的价值,让地方政府和当地居民从保护生态环境、提供优质生态产品中受益,才能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为缩小地区发展差距、推动共同富裕打开新通道。

 同时,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也是缩小城乡差距的重要推力。乡村振兴是实现共同富裕的着力点之一,且生态产品价值实

 现与农村、农业、农民有着天然联系。可通过实施生态补偿、生态产业、生态环保等措施,发挥乡村生态优势,把绿水青山转换为乡村脱贫致富的金山银山。还可以通过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这一载体,引导社会资源向乡村汇聚。同时,以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为统领,将机制探索与国家公园体制改革、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农村金融改革等工作有机衔接,为乡村振兴释放源源不断的生态红利。

 二、我国推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取得积极成效,但仍存有不足 近年来,党中央高度重视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并做出一系列重要部署。2021 年 4 月 26 日,中办、国办印发了《关于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意见》,强调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的机制设置,是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总基调。中央有关部门加快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制度建设和试点示范,各地积极开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探索实践,已初步形成了多层次的制度供给体系。

 首先,核算和评价机制不断推进。一些地区借鉴 GEP(生态系统生产总值)核算标准,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例如,浙江丽水破解生态产品价值核算、市场化交易等方面的体制机制障碍,建立了一套生态产品价值核算评估和应用体系,并继续在生态产品功能拓展、标准创设、机制创新、路径开发等方面继续探索,其目标在于建成全国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示范区。2020 年 9 月浙江省发布了全国首部省级GEP 核算标准,将生态系统的供给产品、调节服务和文化服务都将纳入生态产品价值核算的对象。

 其次,生态补偿机制逐步多元化。如中央财政加大均衡性转移支付,提高生态功能重要地区基本公共服务保障能力,并发挥奖补资金作用,推动流域上下游横向生态补偿机制长效化、制度化。同时,生态产品交易市场培育、生态产品质量认证、绿色金融服务等多元化补偿机制有所推进,促进生态保护者利益从财税、金融、产业等不同方面得到有效补偿。

 。

 最后,生态产品价值实现途径、模式的多样化。目前,指标交易、生态保护补偿、产业化经营、品牌等增值溢价是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主要路径。如浙江丽水以产业为载体,以优越生态环境提升产品生态溢价、提高市场竞争力,品牌建设成效明显;江西抚州市积极探索破解生态产品确权、核算、评估、交易等方面的方法,着力推动绿色金融创新。

 可见,生态产品价值的实现要充分发挥政府和市场“两只手”的合力,其中,发挥政府主导的作用显得尤为必要。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探索,可显著增强生态脆弱地区产业方向选择的科学性,提升地区原住居民的获得感和生态保护积极性。

 尽管我国推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取得积极成效,但相关体制机制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导致不少地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进展并不顺利。例如,生态产品价值核算和评价机制不健全;生态产品交易规则、交易平台等不明确;地区间产业协作单一、协同联动不畅等问题广泛存在,跨区域、跨流域的市场化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尚未真正建立

 起来;理念、战略、规划、体制和评价等层面统筹不足,尚未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区域公平分配与共同富裕之间形成有效协同。

 三、完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促进分配公平,推动共同富裕 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实现“生态蛋糕”和“经济蛋糕”的合理公平分配,推动共同富裕,需要从各地的生态产品和资源状况出发,统筹考虑区域利益分配格局,推动制度创新,为市场机制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发挥重要作用创造条件。

 一是完善生态产品价值核算和评价机制,破解“生态蛋糕”和“经济蛋糕”合理公平分配的难题。推进生态产品及其价值核算的理论研究,制定科学合理的指标体系、评价框架,以充分体现生态效益,以及生态系统的价值。

 二是以政府引导、管控创造需求,培育交易市场。耕地占补平衡和森林覆盖率等指标交易、碳排放权、排污权、用水权等配额交易、林权等产权交易,都是通过政府管控与市场交易相结合的方式实现其价值。可通过培育市场、明晰产权,实现生态产品外部性的内部化。

 三是清晰界定产权,消除产权流转的障碍。虽然目前已经开展的生态产品确权在实操中遇到一些难题,但自然资源、生态产权明晰和制度创新,是极为关键的基础工作。许多生态产品具有连续分布、互为影响、不可分割的属性,部分地区推行的“权益共享”“权益到户”无疑是一种较好的解决方案。

 四是加强区域协同与合作,探索利益分享模式。从单个地区看,地方政府可在生态产品供需对接、经营开发、品牌建设、生态修复和价值提升等方面深入探索,但需加强地区协同发展,避免个体过度开发经营生态产品。跨区域看,要推动在补偿地和受偿地之间进行全方位的绿色经济合作。通过委托管理、投资合作、共同组建公司管理园区等多种方式共建“飞地”,健全“飞地经济”园区利益分配和风险分担机制。跨流域看,需统筹政策,上下游协同打造绿色产业链,着力强化人才、技术、数据等要素支撑保障,做好关联性产业项目的挖掘、谋划与投融资创新。

 五是制定绿色金融等支持政策,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外溢。需将生态保护补偿融资机制创新作为重要探索方向。深入挖掘绿色产品生态价值,通过“生态贷”激活生态产品的金融属性,鼓励企业和个人依规开展水权和林权等使用权抵押、产品订单抵押等。继续探索“生态资产权益抵押+项目贷”模式,盘活生态资产,为绿色产业发展提供融资渠道。

大学生在推动共同富裕的使命和担当

 

 大学生对共同富裕的认识

 在当前这场必须打赢的脱贫攻坚战中,如果说上级政策是牵引力,外部帮扶是推动力,那么,贫困群众自身的脱贫志向,正是不可或缺的内生动力。改革开放 37 年来的努力,让 7 亿多农村贫困人口脱贫,首先就是靠着坚定的脱贫意志、滴水穿石的韧劲。无数地区的脱贫经验证明:摆脱贫困,首要的意义不是摆脱物质上的贫困,而在于摆脱意识和思路的贫困。只有首先解决好头脑中的贫困,才可能实现弱鸟先飞至穷致富。只要有信心,黄土变成金。只要精神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对贫困群众来说,扶贫当先扶志。有了志气,输血才有作用,造血才有可能。幸福不是毛毛雨,不会自己从天上掉下来。鼓励贫困地区的群众通过双手苦干、巧干致富,树立宁愿苦干,不愿苦熬观念,最好的办法,是让他们看见身边的榜样。山东沂源县张家泉村原村支书朱彦夫,在战场上失去了双手双脚,仍然带领群众治山、治水、造田。他可以跪着走、爬着走,甚至滚着走,但他的精神世界从来没有被贫穷击垮。这样的人,正是大长贫困群众志气的精神资源。作为阔勒吐克村的扶贫专干,通过近期对上级脱贫政策的学习思考,我收获颇多,感触颇深,对扶贫攻坚有了全新的认识 如何认识精准扶贫:

 第一,精准扶贫的基础是摸清底数。就是要做到对贫困村、贫困户的情况明、底数清。

 第二,精准扶贫的前提是制定好帮扶规划。就是要结合贫困村、贫困户实际,准确分析致贫原因,有的放矢,做到老百姓点菜、政府下厨,做到长远规划与短期规划相结合。

 第三,精准扶贫的支撑是要培育富民产业。就是要在摸清实情的基础上,引导和帮助贫困村挖掘培育适合自身发展的富民产业,真正做到产业领跑,龙头带动,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路子。第四,精准扶贫的效果是村容村貌整洁。村容村貌体现的是群众的一种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而道路通畅、饮水安全、乡村整洁、环境卫生,本身就是群众富裕之后生产生活状态的一种集中体现。第五,精准扶贫的核心是帮助老百姓增产增收。只有老百姓收入增加了,口袋里有钱了,才有了过上幸福美好生活的条件。第六,精准扶贫的根本是自我提高。思想扶贫非常关键,要注重引导贫困户转变观念、树立脱贫致富的信心,发挥自身潜力,依靠自总走向富裕。

 在当前这场必须打赢的脱贫攻坚战中,如果说上级政策是牵引力,外部帮扶是推动力,那么,贫困群众自身的脱贫志向,正是不可或缺的内生动力。

 改革开放 37 年来的努力,让 7 亿多农村贫困人口脱贫,首先就是靠着坚定的脱贫意志、滴水穿石的韧劲。无数地区的脱贫经验证明:摆脱贫困,首要的意义不是摆脱物质上的

 贫困,而在于摆脱意识和思路的贫困。

 如何认识精准扶贫:第一,精准扶贫的基础是摸清底数。就是要做到对贫困村、贫困户的情况明、底数清。第二,精准扶贫的前提是制定好帮扶规划。就是要结合贫困村、贫困户实际,准确分析致贫原因,有的放矢,做到老百姓点菜、政府下厨,做到长远规划与短期规划相结合。第三,精准扶贫的支撑是要培育富民产业。就是要在摸清实情的基础上,引导和帮助贫困村挖掘培育适合自身发展的富民产业,真正做到产业领跑,龙头带动,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路子。第四,精准扶贫的效果是村容村貌整洁。村容村貌体现的是群众的一种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而道路通畅、饮水安全、乡村整洁、环境卫生,本身就是群众富裕之后生产生活状态的一种集中体现。第五,精准扶贫的核心是帮助老百姓增产增收。只有老百姓收入增加了,口袋里有钱了,才有了过上幸福美好生活的条件。第六,精准扶贫的根本是自我提高。思想扶贫非常关键,要注重引导贫困户转变观念、树立脱贫致富的信心,发挥自身潜力,依靠自总走向富裕。

 如何从自身出发,带头扶贫攻坚:一是要有为民服务的政治情怀。加快扶贫攻坚是当前最大的政治任务和最突出的民生问题,精准扶贫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的进程和步伐,事关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在今后的扶贫工作中,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全心全意,全力以赴地开展帮

 扶工作。二是要有扶贫攻坚的务实之策。民之所望、施政所向,民治所求、帮扶所指。帮扶对象就是农村最为贫困的群体,面对他们的诉求和愿望,要深入调查研究,仔细研读政策文件,科学制定帮扶措施,攻坚克难,真抓实干,敢于担当,务求实效,坚决按照规定期限实现整体脱贫。三是要有敬畏规矩的律己之心。要带头严明政治纪律,带头执行各项规定,带头担起帮扶责任,当好模范,作出表率,不负组织的重托,不负人民的期望,向组织和人民交一份满意的答卷。落后的面貌需要改变,改变来源于实际行动。通过此次扶贫培训,带着党的十八大会议精神,带着国家最新的的反贫困战略,眼下我需要积极做好国家政策方针的传导者、执行者竭诚为老百姓服务,为扶贫攻坚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大学生在推动共同富裕的使命和担当

 

 大学生对共同富裕的看法

 大学生对共同富裕的看法

  发挥“三大战略”优势,服务乡村振兴。我行应充分发挥我行“普惠金融”战略优势,结合浙江城乡发展阶段和产业特征,对城乡领域提供更加精准的服务,创新打好“裕农通”、善融商务等系列“组合拳”,做大消费扶贫,做好乡村振兴,充分运用善融商务等平台,使城里资源下得去、农村产品上得来、外来产品接得住,运用科技和金融相结合,助力“智慧乡村”建设,力促浙江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推动金融服务共同富裕实现新突破。

  大学生对共同富裕的看法

  什么是共同富裕?我认为包含两个层面,既要物质上共同富裕,又要精神上共同富裕。

  物质层面,关系到百姓的衣食住行用,让生活有保障,是共同富裕的首要任务和基本内涵。而精神层面,则是让生活有温度,是共同富裕必不可少的有机组成部分。

  作为一名基层民情民访代办站代办员,我觉得精神层面更需要得到关注,精神富有比物质富有更重要。在我从事代办员这些年,我发现,现在人们的生活基本都有保障了,但文化生活方面,特别是老年人,还有待进一步丰富。社会矛盾减少了,邻里关系更和睦了,社区“一家亲”,相处有礼有节,走到哪都有家的温暖,这是我理解的精神层面的共同富裕。

  如何推进精神层面的共同富裕建设,我认为,首先要提高人的素养,加强思想道德建设。邓小平在改革开放之初提出: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然后让他们带动大家一起致富,走共同富裕道路。这就要提升人们的社会责任感,积极主动帮

 助没有富裕的人一起进步,一起提高生活水平。

  其次要加强社会基层治理工作。凡事以“和”为贵。和谐社会是共同富裕的政治保障。如今我所做的,就是每天接待需要化解矛盾纠纷的群众,将社会不稳定因素阻止在萌芽状态。在调解中,时间非常宝贵,在矛盾产生初期就想方设法去化解,避免小纠纷演变成大矛盾,进而导致悲剧出现。从事调解工作已经八年多,我希望更多人加入到这个队伍,敢于面对矛盾纠纷,传播好人好事的正能量,让这社会充满爱。

  同时,要加大对老年人,特别是独居老人的人文关怀,给予他们更多关爱。现实中,我经常碰到有老人因为缺少子女的陪伴,被一些打着健康保健、外出旅游幌子的骗子钻了空子,多年攒下的积蓄全被骗走。对子女来说,在外打拼不易,工作在繁忙也要多设身处地考虑老人的感受与现实困难,即便不能常回家看看,也经常打电话回家。对基层组织和社区来说,可以组织志愿者队伍,多开展一些文艺活动,为老人送去欢乐,有条件的还可以建设一些活动中心与养老公寓。

  大学生对共同富裕的看法

  扶贫慰问活动结束了,可是我的心却一直难以平静,连续几天晚上久久难以入睡,眼前不断的浮现出原来只有在电影电视里才得一见的画面:风一吹好象就要坍塌的歪歪歪斜斜的茅草屋,屋里是黑乎乎的木头屋顶;厨房里是黑乎乎的锅灶,边上放着一个没有了上半截的带着高低不平的碴的缸,是用来装水的;炕上摊着黑乎乎的最少得二、三十年的被褥;除了黑乎乎的老式的木头柜子外,没有见到任何家具和电器……整个屋子给人的整体感觉就是黑乎乎的,很平民、很压抑、也很艰辛。在这样的小屋里,墙角的最上方张贴着三、四幅毛主席的画像,纸已经发黄变旧了,估计也是有年头的了,也许这就是这一家人生活的支柱吧。这就是在活动中我见到的最贫困的一户人家,家里三口人,70 多岁的老两口带着

 一个 30 多岁的没有自理能力的傻儿子。见我们去了,老两口眼里满含泪水,我知道那是感激的泪、辛酸的泪、无奈的泪;老人的手好象老树皮一样,一道道深深的黑色的沟,那是艰辛的劳作筑成的。从老人的口里得知,他的儿子由于小时候一次意外摔伤,大脑受损,因为没钱医治,越来越重,变成了现在的样子,不只是傻,还要不断的闹腾,半夜经常起来闹,把家里的炕刨得都是坑。对于没有生活来源的老两口,傻儿子是最大的心病。老人说,他只能把苦水吞在肚子里,出门在外时装也要把笑容挂在脸上。穷点没关系,精神上的折磨让老人心力交瘁,无路可走。

  看着饱经风霜的老人不断用袖口擦眼泪,我心酸极了。没想到还有这么穷困的家庭,这么令人辛酸的老人!七十多岁了,辛辛苦苦、认认真真的生活一辈子,把儿子养到三十还得继续,却没有任何盼头和出路,这需要多么大的承受力。回来的路上,大家都在为老人的生活担忧和唏嘘。我们的到来多少能为老人送去一丝慰藉,但却解决不了根本问题,如果能从根本上解决老人的生活问题就好了,就比如想办法治好老人儿子的病。

  回到单位,与其他组的同志们交流,也都见到如老人一样的困境,大家都说“穷,真穷啊!”只是穷的原因不一样。我盼望国家能够尽快的建立起全民的医疗、养老保障,给这些新世纪仍处在水深火热中的善良的穷苦百姓们一点点依靠和慰藉!

  现在,我们能做的就是尽已所能,为那些真正需要帮助的人尽一点力。哪怕是一个盛水的桶、一件御寒的衣裤、一套半新的被褥,都会给那些没有任何生活来源的人送去一丝温暖。

  这次活动是我参加过的最有意义、收获最大、感触最多的一次教育活动。我深深的体会到,相比那些弱势群体,我们是幸福的。我们有完整的家庭,健康的

 身体,整洁的楼房和风吹不到、雨淋不着的工作。我们没有理由不努力工作,用自己的青春和智慧为社会多创造价值,尽自己全力为需要的人尽一份爱心。我也希望今后这样的活动能让更多的人参与进来,大家携起手来,就会帮助那些无助的善良的人们拨开云雾,重现一片蓝天。

大学生在推动共同富裕的使命和担当

 

 扎实推动共同富裕 矢志践行初心使命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上指出,“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实现共同富裕不仅是经济问题,而且是关系党的执政基础的重大政治问题。开启新征程,我们要推动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推动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共同富裕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梦想和追求。从孔子的“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到孟子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再到《礼记·礼运》描绘的“小康”社会和“大同”社会的理想状态,都体现了中国人民对普遍富裕的深切期盼。共同富裕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发展目标。按照马克思、恩格斯的构想,在未来共产主义社会中“生产将以所有的人富裕为目的”,共产主义社会将真正实现社会共享、实现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共同富裕,也是中国共产党始终如一的价值追求。我们党的百年历史,就是一部践行党的初心使命的历史,一部扎实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历史。毛泽东同志指出,“这个富,

 是共同的富,这个强,是共同的强,大家都有份”。改革开放新时期,邓小平同志多次论述共同富裕,指出:“共同致富,我们从改革一开始就讲,将来总有一天要成为中心课题。社会主义不是少数人富起来、大多数人穷,不是那个样子。”他强调:“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个新时代,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习近平总书记从民族复兴的战略高度指出,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实现共同富裕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时,他指出,“我们的责任,就是要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努力解决群众的生产生活困难,坚定不移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在听取制定“十三五”规划的意见和建议时,他指出,“我们追求的发展是造福人民的发展,我们追求的富裕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党的十九大报告把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确定为具体奋斗目标,提出到 2035 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时,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时,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在此基础上,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进一步提出了“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

 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的目标和“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明确表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我们始终坚定人民立场,强调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重要体现,是党和政府的重大责任。”这些重要论述,为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提供了明确遵循。

 共同富裕是全民富裕,要更加注重提高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包容性。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指出,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的富裕。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人民群众的共同期盼,这种富裕不是一部分人和一部分地区的富裕,是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我们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归根结底就是要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着力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与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就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努力实现区域协调均衡发展、城乡一体化发展和乡村振兴发展,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更加注重协调发展和共享发展,逐步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和相对贫困问题,最终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共同富裕是逐步富裕,要始终坚持发展这个第一要务。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是一个逐步推进的过程,要遵循规律、积极有为,脚踏实地、久久为功。应该看到,虽然绝对贫困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但是相对贫困问题和地区差距,城乡差距和收入差距依然明显存在,我国仍是发展中国家,发展仍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没有发展,没有扎扎实实的发展成果,共同富裕就无从谈起。当前和今后很长一段时期,推动高质量发展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最主要的还是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必须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我们原来解决的是“有没有”的问题,现在和今后要解决的是“好不好”的高质量发展问题。要坚持在高质量发展中分阶段促进共同富裕,在持续不断“做大蛋糕”的基础上“分好蛋糕”。

 共同富裕是全面富裕,要多措并举切实有效推进。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社会的和谐稳定,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和基本公共服务的普及普惠方面都有更高的要求。在此背景下,推动实现共同富裕需要多措并举。首先,突出工作重点,聚焦区域差距、城乡差距、收入差距等问题,把着力点

 放在解决关系民生、关乎社会公平正义的住房、医疗、养老、就业和扶幼等民生领域。其次,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用好“看得见的手”,履行好政府再分配调节职能,采取多种措施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提高最低收入,努力健全社会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最后,在新发展阶段,扎实推动共同富裕重点在于“共同”,必须下大力气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将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有机结合,建立农村低收入人口和欠发达地区帮扶机制、健全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农村社会保障和救助制度,坚持产业扶贫与教育扶贫相结合,坚持和完善东西部协作和对口支援帮扶,实现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全面发展,逐步缩小城乡差距、区域差距和收入差距,更好践行社会主义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本质要求。

大学生在推动共同富裕的使命和担当

 

  1 【推动共同富裕 体会文章 】在新的赶考路上推进共同富裕

 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大考,每一代人都要交出迎接大考的答卷。站上新的历史起点,我们已经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踏上了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在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历史阶段,我们必须勠力同心、勇毅前行,坚定不移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交出优异答卷,走好新的赶考之路。

 扎实推进共同富裕是我们奋斗新征程的一项重大任务

 治国之道,富民为始。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也是人民群众的共同期盼。综观人类文明史,带领比现在所有发达国家人口总和还要多的中国人民整体迈入现代化进而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在世界发展史上是前所未有的,将彻底改写人类社会高收入国家的版图,在整体上极大提升人类福祉。回望历史,一百年来,无论身处顺境,还是遭遇

  2 逆境,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都矢志不渝为了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共同富裕不懈奋斗。踏上新征程,稳步朝着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迈进,是我们这一代人的现实任务,也是我们党面临的一场大考。我们党能够团结带领人民消除困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把共同富裕伟大事业一步步推进到今天的历史阶段,也必将在新征程上带领全体人民继续朝着共同富裕的目标稳步前进。

 这是充分彰显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体现。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重要体现。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不是少数人富起来、大多数人穷,不是那个样子”“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就是共同富裕,这是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一个东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不是别的什么主义,必然要求实现共同富裕。改革开放后,我们党深刻总结正反两方面历史经验,允许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推动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促进共同富裕创造了良好条件。我们正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必须把促进全

  3 体人民共同富裕作为为人民谋幸福的着力点。要清醒地看到,共同富裕是一个长远目标,需要一个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对其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要有充分估计,必须解决好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我们党要坚定不移带领人民闯关夺隘,实打实地一件事一件事办好,促进共同富裕。

 这是充分彰显中国式现代化重要特征的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所谓“中国式”,是区别于西方强国已经走出的现代化道路而言的。长期以来,西方资本主义强国不认为西方现代化模式之外还有其他现代化道路可走。西方政党代表的是某个阶级或利益集团的利益,他们领导下的现代化,谋求的是自己所代表的阶级或利益集团的富裕,也就不可能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我们党的初心使命,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决定了我国现代化必须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与西方国家的现代化模式相比,中国式现代化追求的是全体人民的富裕,是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不仅要有更高的社会生产力,还要有更小的贫富差距、更高的精神文明程度,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这需要党带领人民在新征程上接续探索、上下求索。

  4

 这是充分彰显人民群众共同期盼的要求。自古以来,中国人民就对幸福生活、共同富裕充满期盼和憧憬。让人民过上好日子、实现共同富裕,是中国共产党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说的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是少数人的富裕,也不是整齐划一的平均主义。这意味着,我们追求的富裕是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的富裕,要靠全体人民共同奋斗,遵循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循序渐进、脚踏实地、久久为功。还要认识到,在一个 14 亿人口的大国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一项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我们要普遍达到生活富裕富足、精神自信自强、环境宜居宜业、社会和谐和睦、公共服务普及普惠,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和幸福美好生活,这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需要党的坚强领导,也需要全体人民的创新实干。

 科学把握我们党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战略擘画

 沧海横流显砥柱,万山磅礴看主峰。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和全局高度,就扎实推动共同富裕发表一系

  5 列重要讲话,作出一系列重要部署,为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提供了科学指引。我们要从历史和现实、理论和实践、国际和国内的结合上,学习贯彻这些重要论述的精髓要义,扎实推进共同富裕。

 把握历史阶段。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握发展阶段新变化,把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上,推动区域协调发展,采取有力措施保障和改善民生,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促进共同富裕创造了良好条件。现在,已经到了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历史阶段。要认识到,实现共同富裕是中国共产党一以贯之的奋斗目标。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持续奋斗,我国已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了新发展阶段。这个阶段仍然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实现共同富裕必须稳扎稳打、步步为营,在动态中向前发展。

 把握目标步骤。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深入研究不同阶段的目标,分阶段促进共同富裕:到“十四五”末,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居民收入和实际消费水平差距逐步缩小;到 2035 年,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

  6 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均等化;到本世纪中叶,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居民收入和实际消费水平差距缩小到合理区间。习近平总书记还要求抓紧制定促进共同富裕行动纲要,提出科学可行、符合国情的指标体系和考核评估办法。这些重要论述和指示要求,给我们指明了前进的正确方向,明确了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时间表、路线图,既体现了历史发展的延续性、连贯性,又提振了新时代人民群众为实现美好生活需要而不断奋进的精气神。

 把握基本原则。促进共同富裕,要把握好以下原则:鼓励勤劳创新致富;坚持基本经济制度;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坚持循序渐进。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样,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一个总体概念,是对全社会而言的。实现共同富裕目标,首先要通过全国人民共同奋斗把“蛋糕”做大做好,然后通过合理的制度安排把“蛋糕”切好分好。这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要稳步朝着这个目标迈进。一方面,不是所有人都同时富裕,不同人群不仅实现富裕的程度有高有低,时间上也会有先有后;另一方面,不是所有地区同时达到一个富裕水准,不同地区富裕程度还会存在一定差异,不可能齐头并进。因此,要持续推动,不断取得成效,积小胜为大胜。

  7

 把握思路举措。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促进共同富裕的总体思路,这就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正确处理效率和公平的关系,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基础性制度安排,加大税收、社保、转移支付等调节力度并提高精准性,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比重,增加低收入群体收入,合理调节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形成中间大、两头小的橄榄型分配结构,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使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目标扎实迈进。”循着这一总体思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有针对性的举措:提高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包容性;着力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强对高收入的规范和调节;促进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这些重要举措,指明了推进共同富裕的办法和途径,明确了行动纲领和根本遵循。

 在辩证把握重大关系中落实好共同富裕的战略部署

 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必须坚持好运用好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正如恩格斯所说,当我们拥有了这样的立场观点方法,就能够“把现代社会关系的全部

  8 领域看得明白而且一览无遗,就像一个观察者站在最高的山巅观察下面的山景那样”。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推进共同富裕,必须辩证把握以下重大关系。

 正确处理效率和公平的关系。促进共同富裕,既要通过提升效率做大“蛋糕”,也需要体现公平切好分好“蛋糕”。一方面,效率低下不可能达成“富裕”的目的,只有通过高质量发展,重点解决发展不充分问题,才能实现社会财富“蛋糕”的最大化。另一方面,有失公平则不可能做到“共同”,只有形成人人享有的合理分配格局,公平公正地分好社会财富“蛋糕”,不断化解发展不平衡问题,才能实现共同富裕。在新发展阶段正确处理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必须更加重视财富合理分配,聚焦短板,聚焦问题,不断发挥分配的功能和作用,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基础性制度安排。

 正确处理先富和共富的关系。为了做大“蛋糕”、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就要健全劳动、资本、土地、知识、技术、管理、数据等生产要素由市场评价贡献、按贡献决定报酬的机制,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同时,还要强调先富带后富、帮后富,加强对高收入的规范和调节,加大对欠发达地区的支持力度,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

  9 化,带动更多的人走向共同富裕,带动更多的地区高质量发展。要重点鼓励辛勤劳动、合法经营、敢于创业的致富带头人,并不断完善先富带后富、帮后富的机制,深入实施东西部协作和对口支援,持续推进智力支援、产业支援、民生改善、文化教育支援,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正确处理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的关系。促进共同富裕,必须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在这一过程中,既要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大力发挥公有制经济在促进共同富裕中的重要作用,还要完善产权保护制度,构建亲清政商关系,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破除制约民营企业发展的各种壁垒,从而培育更加活跃更有创造力的市场主体,壮大共同富裕根基。实现共同富裕,必须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正确处理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的关系,将制度优势转化为经济治理的显著效能,支持各类市场主体发挥更大作用,使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目标扎实迈进。

大学生在推动共同富裕的使命和担当

 

 实现共同富裕的金融使命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是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的重要内容。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明确提出要“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人民银行近期也强调把促进共同富裕作为金融工作的出发点和着力点。为此,本刊特约请相关领域专家就深入理解共同富裕的内涵、目标内容和实现路径以及实现共同富裕的金融使命进行了探讨。

  8 月 17 日,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明确提出,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是我们党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重大战略安排。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的富裕,是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不是少数人的富裕,也不是整齐划一的平均主义,要分阶段促进共同富裕。这是一个涉及各行各业千家万户的重大问题,笔者拟从三个方面,选取浙江等地的经验,探讨共同富裕的金融使命。

 金融助力共同富裕中服务的普惠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性质决定了我国金融业必须面向亿万人民群众,更加重视新发展理念,更好发挥金融在调整产业结构、改善收入分配和增进社会福利方面的作用。金融在实现全社会共同富裕中可扮演服务普惠性的重要角色,这一方面是由于金融本身功能以及多样化工具属性使然,另一方面也是各类金融机构的自觉追求。人民银行也指出,要把促进共同富裕作为金融工作的出发点和着力点。通过发展普惠金融和优化财政转移支付可以促进居民增收,同时也应大力发展普惠金融在促进居民就业、增加居民工资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方面的重要作用。据中国银保监会统计,到 2020 年末,全国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 15.3 万亿元,增速超过 30%,其中 5 家大型银行增长54.8%。金融系统向实体经济让利 1.5 万亿元。过去五年,中国 5575 万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金融行业在我国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的过程中贡献巨大。未来,金融业在促进实现共同富裕过程中仍将担当重要使命。

 “十四五”规划和 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5 月 20 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意见》提出要畅通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渠道。大型国有银行以及其他各家金融机构都把大力发展普惠金融作为促进自身发展的重要战略和举措,并为此创新了多种金融产品和服务。比如,为支持乡村振兴战略、助推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中国建设银行浙江省分行率先推出个人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示范区贷款,为从事乡村振兴生产经营方面有融资需求的经营者提供便利,并建立了专项推动小组。目前,首笔 60 万元的贷款已发放,推出仅 10 天授信就突破 1 亿元。“共富贷”是浙江落实金融支持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的创新举措,额度最高 1000 万元,其中信用额度最高 100 万元。只要是在县域乡镇或行政村从事或支持农业、农村建设、产业融合、城乡融合推进产业,或从事特色农业、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农村电商等领域的自然人,均可申请“共富贷”用于生产经营。

  金融在促进农民共同富裕高质量发展方面也可发挥重要作用。例如,浙江省宁海县制定了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标杆县的目标:到 2025 年,共同富裕的物质基础

 进一步夯实、协同格局进一步优化、群众获得感进一步增强、文明风尚进一步浓厚、安全底线进一步巩固,推动共同富裕标杆县建设取得明显成绩。宁海农商行创设了使农民基础金融不出村、综合金融不出镇、行政村推广覆盖率100%、农户授信服务覆盖率 100%等普惠服务模式;高水平服务“三位一体”农民合作经济组织联合会(以下简称“农合联”)建设,发展覆盖农合联会员授信、担保一体化的普惠金融服务,全力构建“企业+合作社+农户”农业产业链金融服务模式,发放合作社社员贷款 5000 余户,金额超 5 亿元。一个基层农商行普惠金融的实践促进了一个标杆县迈向共同富裕的进程。宁海农商行涉农贷款占比连续12 年保持在 90%以上,余额占全县涉农贷款总量的近 80%,全辖农户基本信息采集率达 100%,符合条件农户的授信服务覆盖率达 100%;承担了全县三分之二以上的农户贷款、四分之三的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贷款,以及绝大多数低收入农户贷款。像宁海农商银行这样的银行我国有几千家,加上其他各类金融机构,金融业整体的力量汇集起来,可想而知,推动共同富裕的力量将会多么巨大!

 金融助力共同富裕中发展的包容性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对 2035 年基本实现现代化所提出的共同富裕目标,要求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扎实推动共同富裕。全会对现代化也明确了三个重要指标:一是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显著缩小;二是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均等化,特别要关注优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三是中国中等收入群体要显著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是推动发展的活力源和消费升级的主要推动者。构建新发展格局,中等收入人口一定要成为主体。这个目标的设定兼顾了各个方面,有很强的包容性。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强调,要提高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包容性,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增强区域发展的平衡性,强化行业发展的协调性,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如果说,金融的普惠性追求的是广度和可得性,那么包容性则是无微不至的触达,是处理好发展中各种关系,既涉及把社会财富的蛋糕做大,又涉及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分配的优化。

  。

 包容性体现在行业发展的平衡上。一是向制造业倾斜。制造业是富民强国之本,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引擎。例如,截至 2021 年 2 月末,浙江全省制造业贷款余额达 2.8万亿元,居全国第一。二是推广知识产权质押。浙江创新

 推广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在全国率先试点知识产权质押线上登记,更好满足先进制造业的需求。截至 2020 年末,浙江辖内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余额达 117 亿元,同比增长99.6%,约占全国的六分之一。三是提升小微贷款获得率。浙江借助数字化改革,构建并完善“金融数字大脑”平台,大幅提升小微企业贷款获得率。该平台累计交易量超过1.3 万亿元,直接完成授信超 3600 亿元。针对 63 万户纳税 B 级以上小微企业,浙江梳理无贷户清单,逐家对接融资需求,2020 年新增首贷企业 11.6 万户。

  。

 包容性也应体现在金融业自身的协调发展上。一是保持培育金融业发展的包容性生态环境。金融业在完成各种产业政策的同时,也需要把握好自身包容性发展的尺度。金融弱而百业弱,金融强而百业强。这一点在中国经济几十年的发展中已被反复证明。二是保持金融业自身的包容性增长,一方面重视银行、保险、证券等各子业的发展,另一方面更要发挥综合金融实力。在保持传统金融机构做大做强的同时,充分发挥民营银行、互联网银行以及金融科技的力量。毕竟金融发展得越充分,包容性越强,就越有利于服务共同富裕的全方位需求。三是保持监管与行业发展的包容性关系,更多地采用新的监管科技手段,培育

 市场主体良好风险管理的文化。四是保持开放与创新的包容性关系。我们诸多的金融创新都来源于金融开放,开放是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重要引擎之一,创新开放为共同富裕打下了基础;创新和开放也可让我们的金融机构拥有在全球市场的深海中游泳的精湛技能,更多地为国民创造财富,为推进“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出力。

  包容性还体现在要以博大仁爱的心胸以及贯穿历史和未来的眼光看问题。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我国 60 岁及以上人口为 26402 万人,占总人口的 18.70%,其中,65 岁及以上人口为 19064 万人,占比为 13.50%。“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发展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提高企业年金覆盖率,规范发展第三支柱养老保险。老龄化社会可以带来长寿经济的发展,同时也要看到,老龄化速度过快,对养老金缴存与支出在未来某个时期是否可持续,年轻人现在所缴存的用于未来的养老金是否充裕等问题也提出了挑战。绿水青山是我们留给子孙的家园,优越的养老金制度也应该是他们的基本保障。我们不仅要办好今天的事,还要为未来打好基础,铺好道路。这个问题在“共同富裕示范区”也得到了重视。《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实施方案(2021~2025 年)》对养

 老金的积累以及养老服务的提供都有专门章节说明。目前,浙江辖内养老年金保险市场规模达 133.3 亿元,承保1184.9 万人次,均居全国首位。同时,联合医保部门在全国率先出台了浙江省级商业补充医疗保险政策,建立了“参保广覆盖、待遇可衔接、筹资多元化”的保险保障机制。

 金融助力实现共同富裕中高品质生活的安全性

 共同富裕是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笔者认为,人们常说的“金融使生活更美好”首先是金融带给人们的安全感。这种安全感不仅仅是有了可以下锅的“鱼”饭,更是懂得了结网撒网之法的“渔”术,是一种生存之道,而这种生存之道的根基是诚信致富,勤劳致富,又恰好契合了共同富裕的核心理念。现实经济活动中,人们在获得金融服务的同时,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得到了满足和提升,这个社会就越来越接近物质和精神生活都富裕的社会。

  。

 安全性来自金融能够促进人们自信心的确立。金融是建立在共赢基础上的一种培养人持续诚信的机制。有人说,

 金融服务是伴随着人一生的密切伙伴。比如,金融机构普惠金融的数字化管理,在银行审贷过程中,引入人民银行征信、发展改革委、税务、海关、法院、电力、环保等数据进行交叉验证,关注贷款人的行为数据。无论消费信贷还是小微的经营性贷款,你过去的诚信与否,决定了你第一笔贷款的可能性,而这之后的按时还款等信用行为决定了你是否会得到后续的金融支持。即便有些人并没有贷过款,那么你的信用卡还款行为,你的汇兑、消费支付等信息也积累成为你重要的信任资源。也就是说,开始与金融打交道时,你想获得贷款,金融要求你诚信是“使之然”,渐渐地便是“使己然”了。诚信使得你获得源源不断的金融支持,久而久之,诚信就变成了你的自觉行为。实际上,人人诚信的社会正是共同富裕的前提条件。

  安全性来自于财富的保值增值,来自于财富的传承安排。金融可以助力财富的保值增值,应当说没有歧义。但是,金融对财富传承的使命与机遇,还是一个非常受关注的新话题。我同意这样的说法,财富的传承不只是个人的行为,也事关社会和国家。有序平稳传承,既可以带来经济运行的持续安全,也可以保护几代人的积极性。传承和捐赠是一对“孪生姐妹”,有了好的传承安排,人们会更

 愿意捐赠。最近三次分配成为人们的热点话题。历次灾害发生的时候,都是对我国慈善事业的考验,无法否认,中国慈善事业的公信力直到这次疫情后仍然在不断完善过程中。而共同富裕需要公信力强、专业水平高的承担这一信托职能的机构。从全球普遍做法来看,商业银行似乎是最适合的。与其他机构相比,中国商业银行特别是四大国有银行和全国性股份制银行现有的组织架构、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能力都比较强,并且网络分布广、人员配置能力强、服务体系丰富等条件均占优势,尤其是银行的公信力强。如果承担该信托责任,不但可以严格按照慈善捐款人或机构及慈善机构信托约定,确保善款到位,而且,还可以为有关善款的长期保值增值提供“投资管理”服务。同时,财富的传承也需要依托公信力强、专业水平高的金融机构。

  安全性来自于金融能够提升人们的风险管理意识,增强人们风险管理的能力。安全感是共同富裕的前提。拥有了财富的国人,并非就完成了共同富裕。金融向善的理念,金融各种产品与服务的安排可以带给人们持久的安全感。在金融的诸多属性中,风险管理是最本质的。不同门类的金融,管理经济活动中的不同风险。进行投融资、买卖股

 票以及选择保险等众多金融产品时,其中的风险管理之道会潜移默化地传递给客户,逐步形成和提升国人的风险管理意识和能力,如商业养老险等寿险产品就是为管理人生风险而设的,它可以使人们在力所能及时为自己的老年做好准备,通过专业的投资,通过福利积累一定的资金,等到老年的时候医疗费充足、养老费充足,从而保证自己的幸福生活。共同富裕提倡的是一种以丰养欠、勤俭持家、有准备和理性的人生。现实中,当人们对风险有所认知,并把风险分解在日常事务的管理中,就会产生一种安全感。说到底,金融安全是最重要的。在服务共同富裕的过程中,金融业也一定会警钟长鸣,不断提升自身风险管理水平,真正做到坚持底线思维,遵循市场化法治化原则,统筹做好重大金融风险的防范和化解。

大学生在推动共同富裕的使命和担当

 

  扎实推动共同富裕

 改革开放后,我们党深刻总结正反两方面历史经验,认识到贫穷不是社会主义,打破传统体制束缚,允许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推动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握发展阶段新变化,把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上,推动区域协调发展,采取有力措施保障和改善民生,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促进共同富裕创造了良好条件。现在,已经到了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历史阶段。

  现在,我们正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必须把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作为为人民谋幸福的着力点,不断夯实党长期执政基础。高质量发展需要高素质劳动者,只有促进共同富裕,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提升人力资本,才能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夯实高质量发展的动力基础。当前,全球收入不平等问题突出,一些国家贫富分化,中产阶层塌陷,导致社会撕裂、政治极化、民粹主义泛滥,教训十分深刻!我国必须坚决防止两极分化,促进共同富裕,实现社会和谐安定。

  同时,必须清醒认识到,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

 问题仍然突出,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较大。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有力推动了经济发展,也对就业和收入分配带来深刻影响,包括一些负面影响,需要有效应对和解决。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我们说的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不是少数人的富裕,也不是整齐划一的平均主义。

 2021 年 5 月 14 日上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河南省南阳市主持召开推进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这是座谈会前,习近平于 13 日在南阳市淅川县九重镇邹庄村考察利用南水北调移民村产业发展资金建立起来的丹江绿色果蔬园基地,同村民亲切交流。

 新华社记者 王晔/摄

  要深入研究不同阶段的目标,分阶段促进共同富裕:到“十四五”末,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居民收入和实际消费水平差距逐步缩小。到 2035 年,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均等化。到本世纪中叶,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居民收入和实际消费水平差距缩小到合理区间。要抓紧制

 定促进共同富裕行动纲要,提出科学可行、符合国情的指标体系和考核评估办法。

  促进共同富裕,要把握好以下原则。

  ——。

 鼓励勤劳创新致富。幸福生活都是奋斗出来的,共同富裕要靠勤劳智慧来创造。要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把推动高质量发展放在首位,为人民提高受教育程度、增强发展能力创造更加普惠公平的条件,提升全社会人力资本和专业技能,提高就业创业能力,增强致富本领。要防止社会阶层固化,畅通向上流动通道,给更多人创造致富机会,形成人人参与的发展环境,避免“内卷”、“躺平”。

 2021 年 4 月 25 日至 27 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广西考察。这是 27 日上午,习近平在南宁市广西民族博物馆外,同参加三月三“歌圩节”民族文化活动的各族群众亲切交流。

 新华社记者 谢环驰/摄

  ——。

 坚持基本经济制度。要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两个毫不动摇”。要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大力发挥公有制经济在促进共同富裕中的重要作用,同时要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要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同时

 要强调先富带后富、帮后富,重点鼓励辛勤劳动、合法经营、敢于创业的致富带头人。靠偏门致富不能提倡,违法违规的要依法处理。

  ——。

 尽力而为量力而行。要建立科学的公共政策体系,把蛋糕分好,形成人人享有的合理分配格局。要以更大的力度、更实的举措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同时,也要看到,我国发展水平离发达国家还有很大差距。要统筹需要和可能,把保障和改善民生建立在经济发展和财力可持续的基础之上,不要好高骛远,吊高胃口,作兑现不了的承诺。政府不能什么都包,重点是加强基础性、普惠性、兜底性民生保障建设。即使将来发展水平更高、财力更雄厚了,也不能提过高的目标,搞过头的保障,坚决防止落入“福利主义”养懒汉的陷阱。

  —— 坚持循序渐进。共同富裕是一个长远目标,需要一个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对其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要有充分估计,办好这件事,等不得,也急不得。一些发达国家工业化搞了几百年,但由于社会制度原因,到现在共同富裕问题仍未解决,贫富悬殊问题反而越来越严重。我们要有耐心,实打实地一件事一件事办好,提高实效。要抓好浙江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鼓励各地因地制宜探索有效路径,总结经验,逐步推开。

  总的思路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

 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正确处理效率和公平的关系,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基础性制度安排,加大税收、社保、转移支付等调节力度并提高精准性,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比重,增加低收入群体收入,合理调节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形成中间大、两头小的橄榄型分配结构,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使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目标扎实迈进。

  第一,提高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包容性。要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发展更平衡、更协调、更包容。要增强区域发展的平衡性,实施区域重大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健全转移支付制度,缩小区域人均财政支出差异,加大对欠发达地区的支持力度。要强化行业发展的协调性,加快垄断行业改革,推动金融、房地产同实体经济协调发展。要支持中小企业发展,构建大中小企业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企业发展生态。

  。

 第二,着力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要抓住重点、精准施策,推动更多低收入人群迈入中等收入行列。高校毕业生是有望进入中等收入群体的重要方面,要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做到学有专长、学有所用,帮助他们尽快适应社会发展需要。技术工人也是中等收入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加大技能人才培养力度,提高技术工人工资待遇,吸引更多高素质人才加入技术工人队伍。中小企业主和个

 体工商户是创业致富的重要群体,要改善营商环境,减轻税费负担,提供更多市场化的金融服务,帮助他们稳定经营、持续增收。进城农民工是中等收入群体的重要来源,要深化户籍制度改革,解决好农业转移人口随迁子女教育等问题,让他们安心进城,稳定就业。要适当提高公务员特别是基层一线公务员及国有企事业单位基层职工工资待遇。要增加城乡居民住房、农村土地、金融资产等各类财产性收入。

  第三,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低收入群体是促进共同富裕的重点帮扶保障人群。要加大普惠性人力资本投入,有效减轻困难家庭教育负担,提高低收入群众子女受教育水平。要完善养老和医疗保障体系,逐步缩小职工与居民、城市与农村的筹资和保障待遇差距,逐步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养老金水平。要完善兜底救助体系,加快缩小社会救助的城乡标准差异,逐步提高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水平,兜住基本生活底线。要完善住房供应和保障体系,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租购并举,因城施策,完善长租房政策,扩大保障性租赁住房供给,重点解决好新市民住房问题。

  第四,加强对高收入的规范和调节。在依法保护合法收入的同时,要防止两极分化、消除分配不公。要合理调节过高收入,完善个人所得税制度,规范资本性所得

 管理。要积极稳妥推进房地产税立法和改革,做好试点工作。要加大消费环节税收调节力度,研究扩大消费税征收范围。要加强公益慈善事业规范管理,完善税收优惠政策,鼓励高收入人群和企业更多回报社会。要清理规范不合理收入,加大对垄断行业和国有企业的收入分配管理,整顿收入分配秩序,清理借改革之名变相增加高管收入等分配乱象。要坚决取缔非法收入,坚决遏制权钱交易,坚决打击内幕交易、操纵股市、财务造假、偷税漏税等获取非法收入行为。

  经过多年探索,我们对解决贫困问题有了完整的办法,但在如何致富问题上还要探索积累经验。要保护产权和知识产权,保护合法致富。要坚决反对资本无序扩张,对敏感领域准入划出负面清单,加强反垄断监管。同时,也要调动企业家积极性,促进各类资本规范健康发展。

  第五,促进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促进共同富裕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高度统一的。要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发展公共文化事业,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要加强促进共同富裕舆论引导,澄清各种模糊认识,防止急于求成和畏难情绪,为促进共同富裕提供良好舆论环境。

  第六,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促进共同富裕,

 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农村共同富裕工作要抓紧,但不宜像脱贫攻坚那样提出统一的量化指标。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对易返贫致贫人口要加强监测、及早干预,对脱贫县要扶上马送一程,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和新的致贫。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产业化,盘活农村资产,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使更多农村居民勤劳致富。要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我总的认为,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样,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一个总体概念,是对全社会而言的,不要分成城市一块、农村一块,或者东部、中部、西部地区各一块,各提各的指标,要从全局上来看。我们要实现 14 亿人共同富裕,必须脚踏实地、久久为功,不是所有人都同时富裕,也不是所有地区同时达到一个富裕水准,不同人群不仅实现富裕的程度有高有低,时间上也会有先有后,不同地区富裕程度还会存在一定差异,不可能齐头并进。这是一个在动态中向前发展的过程,要持续推动,不断取得成效。

  ※这是习近平总书记 2021 年 8 月 17 日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上讲话的一部分。

 来源:《求是》2021/20


推荐访问:担当 使命 共同富裕 推动 学生在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