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感动中国人物观后感10篇
看感动中国人物观后感篇1
我坐在电视机前静静地看完《感动中国》心中突然有种说不出的感觉,引起我久久的思索。是什么样的情怀使他们造就了如此浩瀚宏阔的精神世界?
让我最感动的是张桂梅校长。她是一名敬业奉献的人民教师,是一位心系群众的教育扶贫工作者,更是一名信念坚定的共产党员。在失去丈夫后,她用自己的肩膀扛起了生活的重担,她没有选择到优越的学校任教,而是投身教育扶贫。她经过近十年的努力,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梦想——建立一所免费的女子中学。华坪中学的建立,让贫困山区的女孩可以走出大山从而改变三代人的命运。每天的“小喇叭”让学生们很安心。身为校长的张桂梅将学校的每个学生都当作自己的女儿。被疾病的痛苦缠身的她依靠对讲台的热爱坚持下去。她用“命”守护着华坪中学和她的女孩们。她顽强拼搏的精神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面对困难时,我们不能躲避,推脱敷衍塞责。我们应该不绕弯,不敷衍。用实践来克服困难,不向困难低头!
看感动中国人物观后感篇2
遇到张桂梅的孩子们无疑是幸运的,她是136个孤儿的“事实妈妈”,她把1600多名山区贫困女生免费送入了大学。是她陪伴孩子们,走过一个个春秋冬夏,让这个世界充满色彩与美好。
如果让这些孩子写一个和张老师的故事,那无疑这些故事会长到没有尽头,这些故事充满了坎坷与磨难,但也有无数的幸福与荣耀,而对于孩子们自身的影响与改变却是无穷无尽的。
在她们的故事里,她是不顾自身健康、四处奔波的妈妈。她时常颤颤巍巍、时常气喘吁吁,她身体一天不如一天。但是她依然坚持拖着病体忘我工作,将自己工资、所获奖金和社会捐助诊疗费等100多万元,全都给了学校、给了福利院,给了无数贫困的女孩子。她自己却只穿着破洞的牛仔裤,坐着最廉价的摩的,她只愿让孩子们更好。
在她们的故事里,她是永远向前、从不满意的老师。今年华坪女高有159人参加高考,600分以上有17人,一本线以上70人。理科651分,文科619分。这样的成绩连某些省会城市的高中都愧叹不如,但她却不满意,和其他一些大城市相比仍存在不足。她想让自己的孩子们去到更远的地方、考上更好的大学。她说:“只要还有一口气,就要站在讲台上。”
这部故事书很长很厚,张桂梅还在用生命书写,她也愿陪着更多的孩子走过春秋冬夏。
张桂梅正是沿着教育扶贫这条路,播撒着希望的种子,让这些希望的种子落地发芽,开出最美的花朵。感谢这朵划破苍穹的白昼流星,让我们一次次见证着红土地上的奇迹!
看感动中国人物观后感篇3
月的流逝总是匆匆而过,转眼间到了,全国各地中小学开学的日子,教育部和中央电视台联合举办了《开学第一课》的大型节目。说起这个节目,特别适合学生们观看,意义非凡,不同主题的呈现,能让我们内心感慨万千,思索更多的意义,今年的开学第一课主题是:。
对于《开学第一课》,其虽然是个公益节目,但从节目以往的主持和嘉宾可以看出,教育部对它的重视程度之高。节目会邀请知名的教育学者,学生和家长,以及些嘉宾,采取互动的方式,演绎这堂“开学第一课”,既生动又有趣,让孩子们记住这堂教育意义深重的课堂。所以这是个十分有价值的节目,值得我们定期观看。
通过观看这期的《开学第一课》,让我们感受到了中国共产党的伟大与坚强,而今年又是,是个非常有意义的年份。观看此节目,回首党年的风雨历程,内心甚是感触,真正感受到倘若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也就没有如今这个美好的时代出现。所以,共产党的存在,让身为中国人的我们无比自豪与骄傲。因而我们也要懂得感恩党,作为青少年的我们更是要努力学习,树立理想与目标,成为有用之人,为祖国为党贡献自己的份力量,展现自己最好的价值。
看感动中国人物观后感篇4
微弱的灯,照亮寒夜的路人;火红的灶,氤氲出亲情的味道。这陋巷中的厨房,烹煮焦虑和苦涩,端出温暖和芬芳,惯看了悲欢离合,你们总是默默准备好炭火。这是《感动中国》给予万佐成熊庚香夫妇的颁奖辞。
在江西南昌肿瘤医院旁边的一个小巷子里,有一个爱心厨房。每到饭点总有许多病人家属在摊子前忙碌,为的是让在医院救治的亲人吃到来自家乡的味道。万佐成熊庚香夫妇想用自己的力量给这些病人及家属一个短期的家,这样一做就做了18年。这18年里摊子从开始的免费,到5毛,再到现在的1块,夫妻俩勉强维持收支平衡。但他们从没怨言,他们想只要病人在这里,它们坚持一天算一天。夫妇俩的事迹很令我感动,它们的奉献精神更令我感动。在与病魔抗争,在与亲人相守相伴的日子里,一定有份温暖和欢乐来自爱心厨房。医院里亲人间互相守护,院外爱心厨房完成了另一种守护。我想这就是爱心厨房的意义。
看感动中国人物观后感篇5
2月18日晚,《感动中国》20_年度人物颁奖盛典在央视综合频道播出,镇平县高丘镇黑虎庙小学校长、时代楷模张玉滚入选《感动中国》年度人物。我校组织全体教师进行了收听收看,大家反响强烈,纷纷表示,一定要见贤思齐,在奋进新时代中作表率、当先锋。
在当晚的颁奖典礼上,当扎根深山十八载,愿做大山深处一颗红烛,燃烧自己,照亮山区孩子们求学道路的张玉滚老师走上颁奖台时,现场报以最热烈的掌声。张玉滚不仅是河南的骄傲,更是南阳的出彩。张玉滚的精神已成为方城教师队伍爱岗敬业的一种新动力。
观看后,老师们纷纷表示:今天晚上再次聆听张玉滚老师的故事,印象最深的还是他那副扁担。在大山深处,他肩上的扁担,挑起的是希望,脚下的山路印满的是担当。在以后的工作中,一定要学习张老师的这种春蚕、蜡炬的精神,把张老师这种精神传承下去,在自己岗位上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
张玉滚老师数十年如一日地支持山区教育发展,坚守担当、甘于牺牲的精神再次感动着每一个人。清华园学校校长杨道权说,张玉滚同志除了无私奉献、吃苦耐劳的精神品质感动人以外,他在18年的乡村教学实践中,还摸索出一套科学、务实、管用的教学方法,更是令人敬佩。“爱是的教育,我觉得张校长就是在用爱来做教育,用对孩子们的爱、对教育事业的爱,来撑起黑虎庙的明天。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更应该学习他的先进事迹,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共同把我们的教育办好。”
看感动中国人物观后感篇6
20x感动中国人物颁奖晚会,看现场,有的不由自主地擦拭眼角的泪花,有的任由泪花在感动的脸上流。电视机前的每一位观众,也也许会与现场的观众一样,因为我这样。感动之,思索之。感动的是执着于一事的坚持,是时光悄悄逝去下的执着。
崇仁厚德的刘盛兰,年届90仍然坚持拾荒助学。助学,我们也许能做到,但是一直坚持到90岁……心比金坚的陈俊贵,几十年守护天山筑路士兵墓园。守住誓言,我们也许能做到,但是茫茫天山,孤独坚守几十年……梦想天开的“油菜花父子”,35年前仆后继、追逐科技梦想。
科学家也许做到,但是两代人春来秋往,一家人不分昼夜的坚持……秋兰为佩的胡佩兰,退休后20年坚持每天出诊,退休的白医天使也可能做到,但是能一直坚持到生命最后的一息……寸草春晖的姚厚芝,重病母耗时3年绣出《清明上河图》,为子女筹学费。为孩子,母亲们也许做到,但是这位母亲不知自己生命何时结束……克明俊德的方俊明,荣誉迟到28年而一生不悔。为一事一时不悔,我们也许能做到,但是不悔从自己的青春年少又到了两鬓斑白……
文中的几个“也许”,是我们感动的直接原因。因为,他们做的事情,我们也可以做到。就“一事一时”来说,也许比他们做的伟大,做得轰轰烈烈。不同的是他们对一事的一生执着。他们的执着不是为了谁,为了什么,他们执着于的是自己的信念,执着于自己的行动。看看身边的我们:我们执着于了哪些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习惯形成品格;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先学后教;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我们都知道,我们都能做,但是我们缺乏执着于一事的品格。经常说起的魏书生让我们感动的也是执着于一事的坚持、坚持、再坚持……
我们为什么很迷茫?不是方向不明确,不是理念不先进,不是策略不正确,不是时间不充裕,不是空间不充分……身边的诱惑太多,我们没有执着于一事坚持的勇气。
看感动中国人物观后感篇7
1954年,叶嘉莹迎来了人生的新的转机。在老师的推荐下,她到台湾大学教诗词曲,做专职教授,得以重回她最爱的古典诗词世界。她把对古诗词的那种挚爱,沁透在每一堂课中,很快有了名气,被多民学府聘为兼职教授,并被邀请到海外讲课。
刚到北美,举目无亲,语言不通,有两个正在读书的女儿需要养育,还有八十多岁的老父需要供养,加上丈夫多病不能工作,全家的日用开支全靠她一个人。她不得不硬着头皮四处求职。几经辗转,最终留在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任教。
刚接受邀请讲授中国古典诗词的她,还不会英语,面对北美的学生,她必须尽快学会用英语讲课。就这样,已经人到中年的她,白天要上课教学,回家要操持家务,还要遭受待业在家的丈夫的谩骂与呵斥。
她只有在家人熟睡之后才能自学英文,每天要查英语单词到凌晨两三点钟。经过无数个不眠之夜的刻苦学习和辛勤钻研,叶嘉莹已经可以流利地用英文讲述中国文学了,西方学生也都听得很入迷。
通过钻研,她发现了把西方理论和中国传统文学解释结合起来的方法,在诗词研究的道路上为自己树立了新的里程碑。
看感动中国人物观后感篇8
今天我观看了20---20--年度"感动中国"颁奖晚会,这是一个很好的电视节目,每年我们全家都聚在电视机前关注那些令我们感动的人物。他们有的家境贫困却品德高尚;有的重病缠身却还想着帮助他人;有的终生献身于科技事业,却英年早逝……
有一位78岁高龄的老人,他因终生扎住大漠边缘投身于核试验而不幸患上了绝症,他叫林俊德,曾参加过45次核试验。因为工作,年近80的老人放弃了3次手术治疗的机会,但是面对医院方面的劝阻,林俊祥老人只重复着一句话:“我不能躺下,我还有工作要做。”医生们只好流着泪让他做,终于老人还是离开了,他是完成了他的工作才走的。‘感动中国’大屏幕上出现“纵死终令汗竹香”一句话,充分的形容了老人辛苦且充实的一生。
这样的一个人还有,他和普通人一样,是父母的儿子,是女儿的父亲,是妻子的丈夫,是姐姐的弟弟。但身为普通人的他,却不能常陪伴在家人身边,母亲总是听他说忙,却不知道他到底在忙什么。直到他再也没有回家,母亲才知道他一天到晚的忙的是国家大事。他就是沈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党委书记——罗阳同志。20--年11月25日12时48分,在执行任务时,因疲劳过度而突发心脏病,在辽宁舰上光荣殉职,享年51岁。他用生命换来了歼-15的完美升空,为了国家事业而光荣殉职。他是全人民的英雄,人们会永远记住他的名字。“感动中国”组委会给予他这样的评价:长使英雄泪满襟。
这次“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还有陈斌强,何玥,张丽莉,高秉涵等人。他们用真情甚至用生命感动了我们的心,世界因他们的存在而温暖。
看感动中国人物观后感篇9
我坐在电视机前静静地看完《感动中国》心中突然有种说不出的感觉,引起我久久的思索。是什么样的情怀使他们造就了如此浩瀚宏阔的精神世界?
让我最感动的是张桂梅校长。她是一名敬业奉献的人民教师,是一位心系群众的教育扶贫工作者,更是一名信念坚定的共产党员。在失去丈夫后,她用自己的肩膀扛起了生活的重担,她没有选择到优越的学校任教,而是投身教育扶贫。她经过近十年的努力,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梦想——建立一所免费的女子中学。华坪中学的建立,让贫困山区的女孩可以走出大山从而改变三代人的命运。每天的“小喇叭”让学生们很安心。身为校长的张桂梅将学校的每个学生都当作自己的女儿。被疾病的痛苦缠身的她依靠对讲台的热爱坚持下去。她用“命”守护着华坪中学和她的女孩们。她顽强拼搏的精神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面对困难时,我们不能躲避,推脱敷衍塞责。我们应该不绕弯,不敷衍。用实践来克服困难,不向困难低头!
看感动中国人物观后感篇10
这一次,我要感谢的不是和蔼可亲的老师,不是救死扶伤的医生,更不是默默无闻的环卫工人。是一个在烈日下为人民执法,在严寒的冬天忠于职守的人!是的,他是警察的叔叔。
记得有一次,雷电交加,雷雨交加的时候,我刚要从作文班走回家。看着突如其来的倾盆大雨,我无奈的叹了口气,摇了摇头。雨下得太快了,我措手不及。
“嘿,嘿……”雨点似乎也在嘲笑我:“谁叫你不要有脑子,不要带伞呢?”我心灰意冷,就一个人坐在角落里,双手抱着大腿,看着这个无情的世界。这时,一个小黑点向这边移动,越来越近。关门,关门!哦,是警察叔叔。“姑娘!”一开始我右手脏兮兮的站起来,开始感到不安:“我犯了什么法?”“你不回家吗?”“我,我没有伞。”“那,给吧!”他一手把他唯一的伞递给我,我颤抖着接过。“那你怎么办?”他开怀大笑。“我习惯了,所以不怕。”我还没来得及说话,他就迎着风雨跑了。我盯着那个身影,忍不住流下清泪。
还有一次,我妈骑车带我去学校,但是老天对我不公平。我自行车的轮胎坏了。我在车旁焦急地踱来踱去,有时拿出手表看时间,有时低头看不能用的轮胎。“怎么办?怎么办?今天是星期一!”这时,警察叔叔开着电动车过来了,马上对妈妈说:“姐姐,让我帮你送孩子上学,回家吧!”但是.我妈还没说完,警察叔叔就把我拉进车里,说:“再见,妈妈!”我朝她笑了笑,妈妈如释重负地笑了。
我谢谢你,警察叔叔!
推荐访问:观后感 感动中国 人物 感动中国人物的观后感 看中国感动人物的观后感怎么写 感动十大中国人物观后感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观后感结尾 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观后感 看完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的感悟 感动中国人物的观后感400字左右 2017年度感动中国人物观后感 感动中国人物感悟 观看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