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北京春节》练习题3篇(精选文档)
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文章内容

2023《北京春节》练习题3篇(精选文档)

2023-02-20 19:35:02 来源:网友投稿

《北京的春节》练习题1  1、理解填空  课文是按_____________顺序写的。春节差不多在________就开始了,在___________这天,家家都要_________和________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北京春节》练习题3篇(精选文档),供大家参考。

2023《北京春节》练习题3篇(精选文档)

《北京的春节》练习题1

  1、理解填空

  课文是按_____________顺序写的。春节差不多在________就开始了,在___________这天,家家都要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过小年,差不多是春节的“”彩排。__________真热闹:要做_________、穿_________、贴________、放_______、吃_________,还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男人们外出________,女人们在家___________。___________张灯结彩,吃元宵。__________春节结束。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热闹( ) 间断( ) 光景( ) 接待( )

  特有( ) 姿态( ) 娴熟( ) 技能( )

  3、根据课文内容判断对错

  (1)“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是唐代诗人王安石写的《元日》中的诗句。( )

  (2)《北京的春节》运用了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等方法,介绍了节日的风俗。( )

  4、根据提示写出含“手”字的成语。

  形容高兴的:( )

  形容聪明的:( )

  形容容易的:( )

  形容慌乱的:( )

《北京的春节》练习题2

  到了除夕可真热闹。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男女老少都穿起漂亮的新衣,门外贴好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各色的年画,哪一家都通宵灯火,鞭炮声彻夜不绝。出门在外的人,必定要赶回家来,吃团圆饭。这一夜,人们还要守岁。

  大年初一的景象与除夕截然不同。人们走出家门,到亲戚家、朋友家去拜年。同时,城内城外的庙会也开放了,小孩子们特别热心去逛,为的是可以骑毛驴、看美景,还能买到春节特有的玩具。

  元宵一上市,春节的高潮就到了。除夕是热闹的,可是没有月光;元宵节呢,恰好是明月当空。处处张灯结彩,整条大街灯火通明。有名的老铺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有的是玻璃的,有的`是牛角的,有的是纱灯,有的是冰灯,还有用麦苗做成一两条碧绿的长龙家中也有灯,走马灯、宫灯、纸灯,有的灯里面还有叮咚作响的小铃铛呢除了看灯,人们还会吃元宵,预示着新的一年快乐吉祥。

  1、文中作者说儿童们准备过年要做三件事,哪三件?你过年要做哪些准备?

  2、春节,俗称“过年”,是*最为热闹的传统佳节。你知道哪些过年的风俗习惯?请你说一说?

  3、在上述短文中,你认为哪些习俗是积极健康的?哪些习俗是迷信落后的?

  【参考答案】

  1、儿童们准备买杂拌儿买爆竹买玩艺儿。

  2、过年习俗——祭灶、扫尘、赶乱岁、洗浴、贴门神、占岁、聚财等。

  3、贴春联、扫房、吃团圆饭、祭祖是积极健康的;“在除夕把一切该切出来的东西都切出来”是迷信落后的。

《北京的春节》练习题3

  1、“正月初一的光景与除夕截然不同”,“光景”一词在句中的意思是( ):

  A、时光景物B、情景C、表示估计

  2、文中具体介绍除夕的活动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是个(),在文中起()的作用。正确的选项是()

  A、过渡句 承上启下B、中心句 总结C、总起句 总起

  4、“正月初一的光景与除夕截然不同”表现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从“除非”“必定”中我体会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北京的春节》练习题3篇扩展阅读


《北京的春节》练习题3篇(扩展1)

——地理练习题3篇

地理练习题1

  1、我国管辖的海域面积约()

  A.200万*方千米B.300万*方千米

  C.400万*方千米D.500万*方千米

  2、与我国陆地相邻,并且均为内陆国的有()

  A.俄罗斯、蒙古、巴基斯坦B.哈萨克斯坦、印度、缅甸

  C.蒙古、阿富汗、老挝D.朝鲜、尼泊尔、老挝

  3、我国领土最西端在()

  A.曾母暗沙B.帕米尔高原(73°E附近)

  C.内蒙古高原D.青藏高原

  4、关于我国地理位置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位于东半球,也位于北半球

  B.位于亚洲东部,太*洋西岸

  C.海陆兼备,陆上邻国15个,隔海相望国家6个

  D.领土跨纬度近50度,寒带、温带、热带都有

  5、我国的领海是指从海岸基线向海上延伸()

  A.10海里B.20海里C.6海里D.12海里

  6、与我国隔海相望的一组国家是()

  A、印度、文莱、菲律宾

  B.马来西亚、朝鲜、韩国

  C.朝鲜、蒙古、塔吉克斯坦

  D.印度尼西亚、日本、菲律宾

地理练习题2

  一、单项选择题:(40分)

  1、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洲是()

  A、非洲B、亚洲C、北美洲D、南美洲

  2、亚洲的主体部分位于()

  A、西半球、北半球B、西半球、南半球

  C、东半球、北半球D、东半球、南半球

  3、有关亚洲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绝大部分位于西半球B、以热带草原气候为主,跨纬度最广的大洲

  C、西亚联系亚、欧、非三大洲,沟通大西洋和印度洋,处在重要的交通位置上,波斯湾沿岸石油资源丰富。

  D、亚洲东部和南部是热带雨林气候

  4、白令海峡是()的分界线?

  A、亚洲与欧洲B、亚洲与北美洲C、亚洲与非洲D、亚洲与大洋洲

  5、*位于()

  A、东亚B、东南亚C、西亚D、北亚

  6、我国东部和东南部夏季降水的多少主要受()

  A、冬季风的影响B、夏季风的影响C、东北风的影响D、西北风的影响

  歌曲《亚受雄风》大家耳熟能详,下面关于歌词的描述正确,把你认为正确的选项选出来填入题后的括号中

  7、“我们亚洲,山是高昂的头”亚洲不仅有世界上最高的高原,,还有世界上最高大的山脉和山峰。从分布来看,这些高原、山地主要分布在亚洲的()

  A、东部B、南部C、西部D、中部

  8、“我们亚洲,河像热血流”亚洲的地形特点影响着河流的分布,下列对亚洲河流流向的描述,正确的是()

  A、浩浩荡荡向南注入印度洋B、默默地流入北冰洋C、滚滚向东注入太*洋D、从亚洲的中部呈放射状流入四周的海洋

  9、“莽原缠玉带”亚洲河流众多,下列对亚洲主要河流的叙述,错误的是()

  A、亚洲第一长河---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向东注入太*洋

  B、湄公河、恒河、印度河都是自北向南注入印度洋

  C、叶尼塞河、鄂毕河都是向北注入北冰洋

  D、黄河、黑龙江最后都是注入太*洋

  10、中学生李林到亚洲各地旅游,他说看到了世界陆地的最低处和最深的湖,他们分别指()

  A、里海湖面、死海湖面B、死海湖面、里海

  C、死海湖面、贝加尔湖D、里海湖面、贝加尔湖

  11、亚洲有“地球之巅”珠穆朗玛峰和世界陆地表面的最低处---死海湖面,说明亚洲的地形具有什么特征?()

  A、*均海拔高B、*均海拔低

  C、地形复杂多样D、地势起伏大,高低悬殊

  12、亚洲地域辽阔,气候类型复杂多样,唯一没有的气候类型是()

  A、温带季风气候B、热带季风气候

  C、温带海洋性气候D、温带大陆性气候

  13、下列大洲,地跨寒、温、热三带的是()

  A、亚洲B、非洲C、欧洲D、南美洲

  14、下列关于亚洲叙述正确的是()

  A、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最高的高原B、喜马拉雅山是世界上最长的山脉

  C、长江是世界上最长的河流D、贝加尔湖是世界上最大的淡水湖

  15、属于亚洲与北美洲界限的是()

  A、乌拉尔山-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黑海-土耳其海峡

  B、白令海峡C、苏伊士运河D、巴拿马运河

  16、造成亚洲大陆气候复杂,南北温差大,东西降水差异大的主要原因是()

  (1)纬度因素(2)海陆因素(3)洋流因素(4)地形因素

  A、(2)(3)B、(1)(4)C、(3)(4)D、(1)(2)

  17、亚洲季风气候显著的主要原因是()

  A、是世界上最大的洲B、地跨寒温热三个温度带

  C、地形复杂多样D、海陆位置的影响

  18、下列河流中,不注入同一大洋的是()

  A、长江、湄公河B、鄂毕河、叶尼塞河

  C、印度河、恒河D、黄河、印度河

  19、跨经度最多和跨纬度最多的大洲是()

  A.昆仑山B.大兴安岭C.太行山D.南岭

  13.与我国陆地相邻,并且均为内陆国的有()

  A.俄罗斯、蒙古、巴基斯坦B.哈萨克斯坦、印度、缅甸

  C.蒙古、阿富汗、老挝D.朝鲜、尼泊尔、老挝

  14.我国冬季南北温差大的主要原因是()

  A、地形因素B、洋流因素

  C、纬度因素D、海陆因素

  15.下列各组省区中,人口密度最小的是()

  A.湖南、江西B.江苏、山东

  C.陕西、四川D.青海、*

  16.在我国23个省中,与三个自治区接壤的是()

  A.四川省B.青海省

  C.甘肃省D.云南省

  17.(1)金沙江(2)岷江(3)珠江(4)湘江(5)湟水(6)汉江等河流中,属于长江支流的是()

  A、(1)(2)(4)(6)B、(1)(3)(5)

  C、(2)(4)(6)D、(1)(3)(4)(5)

  18、下列有关我国高原的叙述正确的是:()

  A、青藏高原地面*坦,一望无际。

  B、内蒙古高原牧草如茵,冰川广布。

  C、云贵高原地面崎岖不*,沟壑纵横,水土流失严重。

  D、黄土高原黄土深厚,地形丰富多彩,黄土质地疏松。

  19、冬至日,下列四城市白昼最长的是()

  A、北京B、哈尔滨C、南京D、广州

  20、我国把“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作为基本国策,主要原因是()

  A、土地资源分布不均B、土地资源不可再生

  C、土地资源多种多样D、人口多,耕地少

  21、下列煤矿与所在省区组合,正确的是()

  A.鸡西——湖北B.攀枝花——四川

  C.大同——江苏D.*顶山——安徽

  22、四川盆地年太阳辐射总量最少的原因是()

  A.多阴雨天气B.纬度低C.地势高D.白昼短

  23、我国最大的盐场和渔场分别是()

  A.长芦盐场、渤海渔场B.长芦盐场、舟山渔场

  C.布袋盐场、舟山渔场D.莺歌海盐场、渤海渔场

  24、我国具有世界性优势的矿产()

  A、煤、铁 B、稀土、钨 C、石油、天然气 D、铀、稀土

  25、下列是自然资源的是( )

  A、羊毛衫 B、汽油 C、太阳光 D、电脑

  二、填空(15分)

  1、存在与并能为人类提供福利的物质与自然资源。

  2、根据土地的用途和土地的利用状况,土地的利用类型可分为耕地和草地。

  3.世界上开凿最早最长的人工运河为,年运输量仅次于。

  4.我国汛期最长的河流是,我国唯一注入北冰洋的河流是。

  5、我国最大的淡水湖是,我国最大的咸水湖是。

  6.黄河的泥沙主要来自于黄河的,是治黄之本。

  7.长江上中游的分界点是,中下游的分界点是。

  8、根据20xx年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结果,我国总人口为_____亿;人口最多的民族是_____族。

  上面就是为大家准备的初二地理上册练习题,希望同学们认真浏览,希望同学们在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

  学过的必须再应用才能记住,要不就会忘记,所以小编编辑了初二地理上册练习题,供大家去应用学过的知识!

  【例1】读图1.3-1各省(区)轮廓图,完成下列要求:

  (1)写出各省(区)的行政中心:

  A省(区)的行政中心是,B省(区)的行政中心是,C省(区)的行政中心是,D省(区)的行政中心是。

  (2)将A、B、C、D填入相应空格中:

  ①位于黑河—腾冲线以东的是省(区)

  ②位于黑河—腾冲线以西的是省(区)。

  ③被黑河—腾冲线斜穿的.是省(区)。

  (3)四省(区)中人口由多到少的排序是。

  (4)四省(区)中,少数民族种类分布最多的省区是;少数民族分布最少的是产。

  (5)四省(区)中,国家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区的是。该省区是族的集中分布区域。

  导析:这是一道综合读图分析题,它既考查学生对*省级行政单位轮廓的识别能力,又考查省级行政区的中心,还考查了*人口地理分界线知识和少数民族的分布区。解析此题首先要准确掌握轮廓图,这是解答此题的关键所在。A图是云南,省会昆明;B图宁夏,行政中心银川;C图吉林,省会长春;D图山西,省会太原。

  答案:(1)昆明银川长春太原(2)CDBA(3)ADCB(4)A(云南)

  D(山西)(5)B(宁夏)*

  【例2】下列少数民族与其主要聚居省区的连线,正确的是()

  A.壮族——桂B.*尔族——宁

  C.傣族——湘D.蒙古族——藏

  导析:本题不仅考查我国少数民族的分布,而且还考查了省级行政区的简称,二者缺

  一不可。壮族主要分布在广西(简称佳);*尔族主要集中在新疆(简称新),宁是宁夏的简称,*主要聚居在宁夏;傣族主要在云南(简称云或滇),湘是湖南的简称;蒙古族主要分布于内蒙古,藏是*的简称,是藏族的主要聚居地。

  中考出题往往是前后知识综合起来考查,而这是建立在基础知识之上的,所以只有对每一章节的知识掌握好了,才能综合利用。

  答案:A

  典型例题剖析

  【例1】满族主要分布在()

  A东北地区B.西北地区C.西南地区D.东南地区

  剖析:本题考查我国少数民族的分布,阅读我国少数民族分布图可知,东北地区是篇族、朝*等少数民族聚居地。

  答案:A

  金钥匙:学科之间的知识是相互联系的,如我国的清朝是满族建立的朝代,在入关以前主要聚居于东北地区,很容易得出答案为A。

  【例2】下列民族与其主要聚居的省区的连线,正确的是()

  A朝*——海南省B.彝族——四川省

  C.*——内蒙古D.黎族——吉林省

  剖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我国少数民族的分布。朝鲜主要分布在吉林省、黑龙江省、辽宁省;彝族主要分布在四川省、云南省;*主要分布在宁夏*自治区;黎族主要分布在海南省。

  答案:B

  金钥匙:知识的记忆方法有很多,可以是对比,可以是联想。朝*主要分布在与邻国朝鲜毗连的省区黑、吉、辽三省;*主要分布于宁夏*力治区,通过省区名称很容易掌握;黎族分布可以联想大家小学学过的黄道婆到海南向黎族人民学习纺织技术。

  【例3】下列关于我国民族的叙述表达不正确的是()

  A.户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少数民族共有56个

  B.*人口在400万以上的少数民族共有9个

  C.在少数民族聚居区中,也有汉族人口的分布,各民族分布具有“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

  D.汉族人口约占全国人口总数的92%,少数民族约占全国人口总数的8%左右

  剖析:本题主要考查民族数目、少数民族的概念、民族分布特点及汉族和少数民族的人口比例。解析此题时,一定要认真审题,弄清题目的要求。*共由56个民族构成,汉族人口最多,占总人口的92%,其它的民族统称为少数民族,只占全国人口的8%,人口各民族的分布具有“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

  答案:A

  金钥匙:生活是多彩的,掌握知识的方法是多样的。“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的歌声响彻南北,这样是否是很容易地掌握住我国的民族数目呢?

  【例4】下列民族主要分布在云南省的是()

  A.朝*、彝族、哈尼族B.傣族、白族、黎族

  C.*、苗族、傣族D.傣族、白族、哈尼族

  剖析:本题考查的是我国少数民族的分布情况。这是本章的一个难点,可用排除法。A项中的朝*主要分布在中朝边境处的东北三省,B项中的黎族主要分布于海南省,C项中的*主要集中在宁夏。所以只有选D项。

地理练习题3

  1、我国冬季越往__去气温愈低,南北气温____,夏季,除__高原等地区外,全国大多数地方普遍高温。

  2、根据气温南北差异,我国从北到南可以划分为__、__、__、__和__五个温度带,另外还有一个地高天寒的____。

  3、我国年降水量分布的总趋势是从__沿海向__内陆递减,根据__量与__量的关系,我国可以划分为四个干湿地区:__地区、半湿润地区、干旱地区和__地区。

  4、受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影响,我国大多数地方形成了典型__气候,冬季风带来____的气流,是我国冬季南北温差大的主要原因之一。夏季风来自__,能带来丰富的水汽。

  5、季风区受__风影响明显,降水丰富,主要集中于夏季,非季风区受地形等因素的制约,__风很难到达,降水__,全年都比较__。

  6、习惯上,以___——___——___——___——___山为界把我国分为季风区和非季风区。

  7、除季风气候外,我国还有多种气候类型,西北地区主要是____性气候,此外,受地形的影响,在青藏高原地区形成了独特的__气候,总的来说,除季风气候显著外,我国气候还具有____的特点。


《北京的春节》练习题3篇(扩展2)

——《画风》练习题3篇

《画风》练习题1

  一、看拼音写词语

  xiān dān wū yún yì shù mínɡ xiǎn hū rán yǔ sī

  ( ) ( ) ( ) ( ) ( ) ( )

  qí ɡān zhǎ yǎn bō tāo chén jiù zhuàn dònɡ xié pō

  ( ) ( ) ( ) ( ) ( ) ( )

  二、连线

  赵小艺 弯弯的小树

  宋 涛 飘扬的红旗、呼呼转动的风车

  陈 丹 斜斜的雨丝

  三、按课文内容填空

  1、大家都在画风。宋涛画了_________________。赵小艺画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陈丹画了_________________。我也画风,我要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实践题

  1、如果让你来画声音或气味,你会怎样来画?


《北京的春节》练习题3篇(扩展3)

——溶液练习题

溶液练习题1

  1.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饱和石灰水一定是浓溶液 B.无色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c.溶液一定是均一、稳定的 D.溶液一定是固体溶于水形成的

  2.20℃时.在一支试管里盛10g水,放入0.1g熟石灰,搅拌,有白色固体沉降到试管底部,对于试管内上层澄清的液体,说法错误的是( )。

  A.无色的溶液 B.属于稀溶液 C.是饱和溶液 D.属于浓溶液

  3.20℃时将某饱和溶液加水稀释,下列因素中没有发生改变的是(A)。

  A.溶解度 B.溶剂质量 C.溶液质量 D.溶质质量

  4. 在某温度时,400g水中最多能溶解A物质10g,则A物质在诙温度的溶解度是(B )。

  A.40g B.10g C.5g D.2.5g

  5.关于溶解度的说法正确的是(D )。

  A.20℃时,10g食盐溶解在100g水中,所以20℃时食盐的溶解度是10g

  B.20℃时.100g食盐溶液里溶解有20g食盐,所以20℃时食盐的溶解度是20g

  C.某物质在l00g水中溶解20g,恰好达到饱和,该物质的溶解度是20g

  D.20℃时,72g食盐溶解在200g水里,恰好达到饱和,所以20℃时,食盐的溶解度为36g

  6. 能证明一杯硝酸钾溶液是饱和溶液的方法是(B )。

  A.蒸发5g水后,有硝酸钾晶体析出

  B.把温度降低到0℃时:有硝酸钾晶体析出

  C.加入少量硝酸钾后搅拌,加入的硝酸钾晶体的量不减少

  D.加入少量硝酸钾后升温,硝酸钾晶体溶解

  7. 一定能使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的方法是( )。

  A.降低温度 B.升高温度 C。增大压强 D.其他条件不变,不断加溶质

  8. 将70℃的KNO3,饱和熔液降温冷却到20℃,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溶液的质量不变 B.溶剂的质量不变

  c.溶液中溶质质量不变 D.溶液中溶质质量减小

  9. 图9—6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则:

  (1)a、b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时的温度是__________。

  (2)t3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10.已知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现有下列方法:

  A.升高温度 8.降低温度 C.加水 D.加硝酸钾E.蒸发水

  (1)能使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变为饱和溶液的方法有 (填序号,下同):__________;

  (2)能使饱和的"硝酸钾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的方法有:______________;

  (3)能增大硝酸钾溶解度的方法有:___________;

  (4)能减小硝酸钾溶解度的方法有:_______________。

  11.烧开水时,加热不久在锅底会出现许多气泡,这说明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

  ______________。打开汽水瓶盖时,有大量气泡从瓶口逸出,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

  13. 下列有关硝酸钾的溶解度说法正确的是( )。

  A.将31.6g硝酸钾放人100g水中,形成硝酸钾饱和溶液,其溶解度为31.6g

  B.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1.6

  C.20℃时,100g硝酸钾溶液里溶解了24g硝酸钾刚好达到饱和,则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24g

  D.20℃时,50g水里溶解了15.8gKNO3,达到饱和状态.在20℃时,KNO3的溶解度为31.6g

  14.下列关于饱和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一定是稀溶液

  B.一定温度下,同一固态物质的饱和溶液—定比不饱和溶液浓

  C.任何物质的饱和溶液,当温度降低时,一定会析出晶体

  D.饱和溶液析出晶体后.剩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敷一定会变小

  15. t℃时,50g水巾溶解了10gNaCl,诙温度下NaCl的溶解度为( )。

  A.10g B. 20g C.25g D.无法计算

  16. 固体物质溶解度曲线上的任意一点表示( )。

  A.溶液达到饱和时溶解的溶质的质量

  B.一定温度和一定量的溶剂里溶解溶质的质量

  C.相应温度下,100g溶剂里能够溶解溶质的质量

  D.相应温度下,100g溶剂里最多能够溶解溶质的质量


《北京的春节》练习题3篇(扩展4)

——初三语文练习题3篇

初三语文练习题1

  文言文训练题

  (一)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龇,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河曲智叟亡以应。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

  (1)惩山北之塞 惩: (2)汝心之固 固:

  2、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两处划线句子的意思,并要注意准确表现说话者的不同语气。

  (1) 吾与汝毕力*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

  (2) 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

  3、文中将愚公率领子孙们决心挖山不止的壮举与智叟 、 的态度形成鲜明对比;并主要运用 、 的描写手法来表现情节内容,塑造人物形象。

  4、在你所熟知的古代寓言、神话故事中,还有哪些与《愚公移山》的意义相同?请写出故事的题目,不少于2个。

  (1) (2)

  5、读完这则故事后,有人认为愚公不愚,智叟不智;但也有人认为愚公确实很愚,而智叟才是有头脑的人。对此,你是如何看待的?请写出你的真实想法。要求观点明确,言之成理。

  (二)

  太尉执事:辙生好为文,思之至深。以为文者气之所形,然文不可以学而能,气可以养而致。孟子曰:“我善养吾浩然之气。”今观其丈章,宽厚宏博,充乎天地之间,称其气之小大。太史公行天下,周览四海名山大川,与燕、赵间豪俊交游,故其文疏荡,颇有奇气。此二子者,岂尝执笔学为如此之丈哉?其气充乎其中而溢乎其貌,动乎其言而见乎其文,而不自知也。

  6、解释下列带点的词。

  (1)充乎天地之间,称其气之小大。 乎: 称:

  (2)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善: 浩然:

  7、选文以孟子和太史公为例,谈到写文章的人要善于“养气”,你认为他们两人养气的途径是否相同?(用自己的话回答)说说理由。

  答:

  8、翻译句子:然文不可以学而能,气可以养而致

  9、除文中作者的观点外,你认为写“文章”时“养气”的方法还有哪些?(3分)

  答:

  (三)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份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10、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先帝不以臣卑鄙: ②遂许先帝以驱驰:

  ③深入不毛: ④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11、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2、第2段文字中,表明出师条件已具备的语句是:

  (四)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而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而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如涉及通假字,必须答出该字的意思。)

  (1)万钟于我何加焉( ) (2)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

  (3)乡为身死而不受( ) (4)是亦不可以已乎( )

  14、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

  15、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作者的观点。

  (五)

  自三峡七百里中,*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谳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6、下面句子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 属予作文以记之

  B、或王命急宣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

  C、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D、哀转久绝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17、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18、第3段写三峡春冬景色时,既描写了“ ”的静景,也描写了“ ”的动景,动静结合,相得益彰。

  19、从全文看,第4段中引用渔者歌谣的作用是什么?

  (六)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20、下列句于中加点词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又何间焉 立有间 B、公问其故 并驱如故

  C、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肉食者鄙 D、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何以战

  2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翻译:

  (2)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翻译:

  22、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的原因是 (用原文回答)

  23、读了这则短文,鲁国获胜给你启示最深的一点是什么?请联系生活实际简要谈谈你的看法。(不超过30字)

  答:

  (七)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故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24、对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和理解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好读书,不求甚解:hào喜欢 B.性嗜酒:sì爱好

  C.常著文章自娱:zhuó通“着” D.箪瓢屡空,晏如也:ān悠闲

  25、下列加点词的意义与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

  A.或置酒而招之B.不知日之入C.友人惭,下车引之D.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26、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五柳先生的兴趣爱好,并写出一个能完整体现他性格特点的句子。

  兴趣爱好:

  性格:

  (八)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27、下列各组中加点的词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乃丹书帛曰“陈胜王” 一男附书至 B、度已失期关山度若飞

  C、会天大雨,道不通 会宾客大宴 D、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又何间焉

  28下列加点的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楚人怜之 B.吴广以为然 C. 若为佣耕,何富贵也 D. 尝与人佣耕

  29对这段文字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或以为死,或以为亡”的意思是:“或者认为死了,或者认为灭亡了”。

  B.陈胜借扶苏、项燕的名义,目的是利用他们的声望来号召天下百姓起义。

  C.“等死,死国可乎?”表现了陈胜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D.本文段的内容是记叙了陈胜、吴广起义前对形势的分析。

  30、选文能表现陈胜所说的“鸿鹄之志”的词句是 。

  31、陈胜、吴广举行起义的根本原因是 ,而起义的直接原因是

  。(用选文中的原句回答)

  3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译文:

  ②(卒)固以怪之矣。 译文:

  (九)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33.解释语段中加点的词。 ①故 ②是

  34.翻译“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这个句子。

  35.语段主要论述了凡是能担天下大任的人才,都必须经受一定的磨炼,这样才能取得“曾益其所不能”的效果或成就。请紧扣这一论述,任意举一个恰当的事例作论据。(所举事例必须包括人名、所受的磨炼、取得的成就)

  36.语段说:“人恒过,然后能改”,有人对这句话持不同见解。请阅读下面链接材料后,结合自己的思考谈一点你的看法。(相关链接材料)

  有些错误没机会改正

  日前,48岁的喜剧演员牛振华因酒后驾车惨遭不幸。 出事后牛振华的家属发表了情真意切的*:“一生谨慎的他犯了一次错误,而他唯一一次错误,却让他不再有改正的机会,也给我们造成终生的遗憾!……”人们常说:“不要怕犯错误”、“不要怕‘交学费’”、“吃一堑,长一智”、“在哪里摔到,就在哪里爬起来”等等,这些话不能说不对,但有些错误是致命的,瞬间发生,没有纠正的机会。

  (十)

  公输盘曰:“夫子何命焉为?”子墨子曰:“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公输盘不说。子墨子曰:“请献十金。”公输盘曰:“吾义固不*。”子墨子起,再拜,曰:“请说之。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宋何罪之有?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知而不争,不可谓忠。争而不得,不可谓强。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公输盘服。

  37.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 ①公输盘不说( ) ②将以攻宋( )

  38.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宋何罪之有?

  译:

  ②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

  译:

  39.文中表明墨子的论说有力,使公输盘无话可对的一句话是 。

  文言文训练题

  1、(1)苦于(2)顽固

  2、意思表达符合原意,能准确表达言者的语气即可。

  3、嘲讽、怀疑 语言、动作。

  4、示例:夸父逐日 精卫填海等。

  5、充分尊重学生独特的理解认识,只要符合要求即可。

  6、在相当 擅长 正大刚直

  7、不同。孟子善于通过加强内在修养培养“浩然之气”,太史公善于通过游历名门大川、广交四方名士来养气,一内一外,“养气”途径不同。

  8、但是文章不是可以凭学习就能写好,气可以通过修养获得

  9、答案参考(积累优美语句段落、丰富自己语言 博览群书,汲取精华 关注社会、自然、人生,多观察,多思考 表达自己感受与体会,力求创新)

  10、低微而鄙陋;奔走效劳;苗;把。

  11、在兵败的时候接受重任,在危难的关头奉命出使(东吴)

  12、(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

  13、(1)好处、益处、裨益等(2)感谢、感激、感恩等(3)从前、以前、昔日等(4)停止、抛弃、丢弃等。(通假字如只答出本字不得分)

  14、一碗饭,一盆汤,得到它就能生存,得不到它就不能活。

  15、人不能为获取*厚禄而舍弃礼义。

  16、C

  17、水清、树荣、山高、草茂,实在是有许多趣味。

  18、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答出“素湍绿潭,回清倒影”即可) 悬泉瀑布,飞溯其间

  19、进一步突出三峡山高水长的特点,同时渲染三峡秋天萧瑟凄清的气氛。

  20、D

  21、(1)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一一细察,也一定要依据实情来处理。(2)(这是)尽了本职的一类(事情),可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如果)作战,就请允许我跟着去。

  22、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23、鲁国获胜的主要启示有,获胜的根本是取信于民,获得人民的支持;战争中要善于分析敌情,把握战机;统治者应善于听取并采纳群众的意见……(学生结合课文任选一个角度,联系实际谈出看法,言之成理即可)

  24、A

  25、B

  26、兴趣爱好:好读书、嗜酒、常著文章自娱。

  27、C

  28、B

  29、B

  30、举大计(或“死国” )

  31、天下苦秦久矣;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

  32、①(公子)扶苏因为屡次劝谏的缘故,皇上派他去外面(边疆)带兵。②(士兵们)本来对这件事已经觉得很奇怪了。)33.①所以 ②这种人。

  34.这样人们才会明白忧患使人生存发展,而安逸享乐使人萎靡死亡。

  35.略(所举事例要实事求是,并具有较强的说服力)。

  36.略(不论考生就一点来谈或两点结合起来谈,不论考生持什么观点,只要所言有积极意义,符合情理即可)。

  37、①通“悦”(或高兴、愉快等) ②用来

  38、①宋国有什么罪呢? ②讲道义不杀少量的人,却要去杀众多的人,不能说是明白事理。39、公输盘服。

初三语文练习题2

  1、 为下列加线的字注音。

  万仞( ) 荷担( ) 箕畚( )( )

  孀妻( ) 始龀( ) 穷匮( )智叟( )

  雍南( ) 朔东( )

  2、 解释下列句中加线词语的意思。

  杂然相许 ( ) 惩山北之塞 ( ) 且焉置土石( )

  何苦而不*( ) 寒暑易节( ) 河阳之北( )( )

  而山不加增( ) 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 固不可彻( )虽我之死( ) 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 )

  3、 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其词义。

  (1)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通 词义:

  (2)河曲智叟亡以应。 通 词义:

  (3)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通 词义:

  (4)甚矣,汝之不惠。 通 词义:

  4、 解释下列句中多义词用法。

  (1)年且九十 ( ) 且焉置土石 ( )

  (2)且焉置土石 ( ) 始一反焉 ( )

  (3)固不可彻 ( ) 固众人 ( )

  (4)杂然相许 ( ) 曳屋许许声 ( )

  (5)操蛇之神闻之 ( ) 不能称前时之闻( )

初三语文练习题3

  1.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

  A.浩瀚(hn) 鼎(dǐng)盛 窥(guī)测 深渊(yuān)

  B.沙砾(l) 愤懑(mǎn) 峡(xi)谷 灼(zhu)人

  C.吝啬(s) 镜泊(pō)湖 徘(pi)徊 沉湎(miǎn)

  D.无垠(yn) 崛(j)起 孱(chn)弱 嶙(ln)峋

  2.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是( )

  A.幽深 沉缅 依然如故 沉默寡言

  B.罕见 娇艳 隐姓埋名 山崩地裂

  C.峻岭 脾气 遮天蔽日 岩浆横溢

  D.漫长 悬崖 五彩缤纷 万籁俱寂

  3.选出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正确的一项()

  A.也许为它所感召,纯洁的白桦,挺拔的青杨,秀美的黄菠萝,它们勇敢的种子,都来了,来了。

  B.可是你,为什么长在这里?长在这阴森森.黑黝黝的幽深的峡谷。

  C.人们不知道地球为什么要发出那么大的脾气?或许仅仅是因为它喜欢运动。

  D.我景仰那些曾在黑暗中追寻光明的地下的种子。愿你们创造更多的奇迹!

  4.20xx年5月21日,*登山队员再次成功地登上了珠穆朗玛峰,这一壮举给全国人民以巨大的鼓舞。请仿照下面例句,再写出一个赞扬他们的句子。

  例句:你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北京的春节》练习题3篇(扩展5)

——《比例的意义》练习题3篇

《比例的意义》练习题1

  一、填空。

  1.( )叫做比例。

  2.( )叫做比例的项。( )叫做比例的外项,( )叫做比例的内项。

  3.( )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

  4.( )叫做解比例。

  5.两个比的( )相等,这两个比就相等。

  二、按要求写比例。

  1.写出一个你喜欢的比例。

  2.写出一个比值是3/5 的比例。

  3.一个比例的两个外项互为倒数,一个内项是1/10 ,写出符合条件的一个比例 。

  4.一个比例的两个内项的积是4/5 ,一个外项是3/8 ,写出符合条件的一个比例。

  5.一个比例,组成比例的比的比值是1/4 ,两个外项分别是17和3/5 ,写出这个比例。

  6.有两个比,比值都是2/3 ,第一个比的后项与 第二个比的前项都是6,把这两个比组成比例。

  三、按要求转化。

  1.把6×8=24×2改写成四个比例。

  2.把7m =8n 改写成四个比例。

  3.如果7 a=6 b,那么a:b = ( )/( )。

  4.如果9 a=5b ,那么b:a = ( )/( )。

  5.如果 3/5a=4/9b ,那么 a:b=( )/( ) 。

  6.如果3/8a=0.45b ,那么 b:a=( )/( )。

  7.如果甲数的4/5与乙数的7/9相等,那么甲数与乙数的比是( )。

  8.男生人数的5/8与女生人数的5/9相等,那么女生人数与男生人数的比是( )。

  四、选择题(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比例5∶3=15∶9的内项3增加6,要使比例成立,外项9应该增加( )。

  ⑴ 6 ⑵ 18 ⑶ 27

  2.把2千克盐加入15千克水中,盐与盐水重量的比是( )。

  ⑴ 2∶15 ⑵ 15∶17 ⑶ 2∶17

  3.下面的比中能与3∶8组成比例的是( )。

  ⑴ 3.5∶6 ⑵ 1.5∶4 ⑶ 6∶1.5

  4.下面的数中,能与6、9、10组成比例的是( )。

  ⑴ 7 ⑵ 5.4 ⑶ 1.5

  (1)如果A:7=9:B,那么AB=( )

  (2) 已知A÷10.5=7÷B(A与B都不为0),则A与B的积是( )。

  (3)如果5X=4Y=3Z,那么X:Y:Z=( )

  (4)如果4A=5B,那么 A:B=( )。

  (5)甲数的4/5等于乙数的6/7(甲、乙两数都不为0),甲乙两数的比是( )。

  (6)把1.6、*、2和0.5四个数组成比例( )

  (7)已知三个数12、16、9,如果再添上一个数,使之能与已知三个数组成比例式,这个数应该是多少?

  (8)X:Y=3:4,Y:Z=6:5,X:Y:Z=( )

  (9)从24的约数中选出四个约数,组成两个比例式是( )

  (10)根据6a=7b,那么a:b=( )

  (11)根据8×9=3×24,写出比例( )

  (12)在一个比例中,两个外项分别是12和8,两个比的比值是3/4,写出这个比例( )

  (13)在12 、8 、16 这三个数中添上一个数组成比例,这个数可以是( )、( )或( )。

  (14)用18的因数组成比值是的比例( )

  (15)在一个比例中,两个外项互为倒数,如果一个内项是2.25,则另一个内项是()。

  (16)运一堆货物,甲用7小时运完,乙用5.5小时运完,甲和乙所用的时间的比是( ),工作效率的比是( )

  (17)X的7/8与Y的3/4相等,X与Y的比是( )

  (18)如果x/8=Y/13 ,那么X:Y=( )

  (19)甲数除乙数的商是1.8,那么甲数与乙数的比是()。

  (20)在一个比例中,两个比的比值等于2,比例的.外项是0.08和0.6,写出这个比例 ( )


《北京的春节》练习题3篇(扩展6)

——《玲玲的画》练习题设计3篇

《玲玲的画》练习题设计1

  一、看拼音写词语

  lǎ bā línɡ linɡ xiǎo huā ɡǒu zāo ɡāo lóu tī kěn dìnɡ

  ( ) ( ) ( ) ( ) ( ) ( )

  nǎo jīn

  ( )

  二、反光镜

  笑——     下——     坏——     难过——

  恶——     轻——     慢——     贫穷——

  三、填上合适的词

  ________地哭    ____________ 地看    ___________地笑

  ________地说    ____________ 地想    ___________地摸

  二、按课文内容填空

  1、好多事情并不像我们( ),只要( ),( )往往能变成( )。

  三、小练笔

  小朋友,这样的事你遇到过吗,写一个小例子。


《北京的春节》练习题3篇(扩展7)

——乌鸦喝水语文练习题3篇

乌鸦喝水语文练习题1

  一、看拼音写词语

  kěshì shítou bànfǎ zhǎodào xǔduō

  ( )( )( )( )( )

  二、写出“着”字的不同读音

  1、乌鸦喝着( )水了。

  2、阳光温暖着( )小朋友冻僵的手和脸。

  三、形近字组词

  喝( ) 为( ) 右( ) 鸟( )

  渴( ) 办( ) 石( ) 乌( )

  四、选词填空

  喝 渴

  乌鸦口( )了,到处找水( )。

  夏天( )白开水真解( )。

  乌 鸟

  ( )鸦是一种不十分讨人喜欢的( ),可是它很聪明。

  怎么 什么

  乌鸦喝不到水,( )办呢?

  我们做( )事都要把别人放在心中。

乌鸦喝水语文练习题2

  一、看拼音写词语

  kě shì shí tou bàn fǎ zhǎo dào xǔ duō

  ( )( )( )( )( )( )( )( )( )( )( )

  二、按课文内容填空

  1、乌鸦口渴找水喝,看见一个瓶子里有水,可是水(),瓶口(),乌鸦喝不着水。乌鸦想到的办法是把()一个一个地放进瓶子里,水渐渐()了,乌鸦就喝着水了。

  三、写出“着”字的`不同读音

  1、乌鸦喝着()水了。

  2、阳光温暖着()小朋友冻僵的手和脸。

  四、猜一猜,连一连。

  水边去一去渐

  用上两点力乌

  水车千斤重法

  鸟儿闭眼睛办

  五、实践活动:做乌鸦喝水的实验。


《北京的春节》练习题3篇(扩展8)

——密度 练习题3篇

密度 练习题1

密度 练习题 文件大小: 4K 文件格式: rar 下载地址: 击本地免费下载地址

密度 练习题2

  一、单选题:

  1、下列物理量中表示物质属性的是( )

  A.质量 B.体积 C.温度 D.密度

  2、甲、乙、丙三个实心铁球,甲球的质量是乙球的2倍,乙球的体积是丙球3倍,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球的密度最大B.乙球的密度最大

  C.丙球的密度最大D.三个球的密度相等

  3、一只只能装2千克汽油的瓶子,如用来装水,则瓶内水的质量( )

  A.小于2千克B.大于2千克C.等于2千克D.无法判断

  4、两正方体铁块的边长之比为2∶1, 其质量之比为_________, 密度之比为_________.

  A.8∶1 B.4∶1 C.1∶1 D.1∶8

  5、同种材料制成的两个实心球, 体积之比是4∶3, 它们的质量之比是 ( )

  A.4∶3 B.3∶4 C.1∶1 D.3∶2

  6、一块体积是 的金属块,质量是1080g,把它切掉 后,余下部分的金属密度是( )

  A.2.7× B.2.025×

  C.3.38× D.4.32×

  7、质量相同的铜块和铝块, 它们的体积之比V铜∶V铝为: (ρ铜=8.9×103千克/米3, ρ铝=2.7×103千克/米3) ( )

  A.1∶1 B.89∶27 C.27∶89 D.89∶9

  8、 在已调节好的托盘天*的左右两盘上分别放两个体积相同的实心物体甲和乙,天*不*衡,指针向右偏,由此可以知道( )

  A.甲物的密度比乙物的密度大

  B.甲物的密度比乙物的密度小

  C.甲物与乙物的密度相同

  D.无法判断甲、乙两物体密度的大小

  9、浓硫酸与蒸馏水配制成充电硫酸溶液的密度为1.28×103千克/米3, 而购回的浓硫酸密度是1.84×103千克/米3, 那么在配制这种电解液时, 浓硫酸和水的比例关系是 ( )

  A.质量比2∶1 B.质量比3∶1 C.体积比1∶3 D.体积比1∶2

  10、有两个实心正方体A和B,A的质量是B的`3倍,B的边长是A的1/3,则A的密度是B的密度的( )

  A.81倍 B.27倍 C.1倍 D.1/9倍

  二、填空题:

  11、要装下100克的酒精应选用容积至少是_______毫升的容器才能装下. (ρ酒精=0.8×103千克/米3)

  12、某烧杯的容积是500毫升,可装500克水,若用该烧杯装酒精,装不下500克,由此可知酒精的密度比水的密度 _______.(填大、小、相等)

  13、由不同材料制成的甲、乙两个实心物体,它们的质量之比为2∶1,体积之比为3∶5,它们的密度之比为 ________.

  14、1.8 的水的质量是________千克,它完全结冰后的体积是_______ . ( =0.9× 千克/ )

  15、制造飞机应(转 载 于:,质量为21.6g,则此金属块的体积为________cm3,密度为________.

  17、能装0.5千克水的瓶子能装_________千克酒精.(ρ酒精=0.8×103千克/米3)

  18、冰化成水,它的_______不变,9 的水结成冰,体积是_______ .

  19、在一次矿王开采中,施工人员挖掘到一金属块,为鉴定其为何种物质,人们用天*测量其质量为0.29千克,用量筒测其体积为15厘米3,你能鉴别其可能是________,若将这金属块移到月球上去,则它的质量为________,密度为________.

  20、1米3的水结成冰,冰的质量是________千克,体积是________米3 1米3的冰熔化成水,水的质量是________千克,体积是________米3.

  三、实验探究题:

  21、 用天*和量筒测定盐水的密度,有如下操作:

  A.用天*称出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M

  B.用天*称出烧杯和剩下盐水的总质量m

  C.调节天*使天**衡

  D.将烧杯中的盐水倒入量筒中一部分,记下量筒中盐水的体积V

  E.用公式ρ= 计算出盐水的密度

  那么正确操作步骤的序号应是________.

  22、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时体积会发生变化,请列举两个相关的现象说明.


推荐访问:练习题 北京 春节 《北京春节》练习题3篇 《北京的春节》练习题1 《北京的春节》试题及答案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