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语文期末练习题及答案3篇(范例推荐)
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文章内容

初二语文期末练习题及答案3篇(范例推荐)

2023-02-20 14:05:09 来源:网友投稿

初二语文期末练习题及答案1  一、语言积累与运用(21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组是()(3分)  A、蹒跚(pán)愧怍(zuò)吊唁(yàn)罄竹难书(qìnɡ)  B、嶙峋(xún)两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二语文期末练习题及答案3篇(范例推荐),供大家参考。

初二语文期末练习题及答案3篇(范例推荐)

初二语文期末练习题及答案1

  一、语言积累与运用(21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组是( )(3分)

  A、蹒跚(pán) 愧怍(zuò ) 吊唁(yàn) 罄竹难书(qìnɡ)

  B、嶙峋(xún) 两栖(xī) 老妪(yù ) 风雪载途(zài)

  C、荒谬(miù) 仄歪(zè) 阻遏(yè) 毛骨悚然(sǒnɡ)

  D、尴尬(ɡān) 潮汐(xī) 伧俗(chānɡ) 在劫难逃(jié)

  2、下列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3分)

  A、鞠躬 遗骸 锐不可挡 张皇失措

  B、狼藉 烦躁 荡然无存 消声匿迹

  C、轩榭 藩篱 惟妙惟肖 因地制宜

  D、归咎 喷嚏 铸剑为犁 穿流不息

  3.下列句子中加粗的成语运用正确的是( )(3分)

  A、同学们经常向老师请教,这种锐不可当的精神值得提倡。

  B、王小明同学心直口快,对有缺点的同学总是一针见血地指出来。

  C、运动会上,他借的一身衣服很不合身,简直是天衣无缝。

  D、他这样做自以为很稳妥,其实是巧妙绝伦,稍不注意就会出现错误。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 ( )(3分)

  A、通过收看专题片,使我们认识到人类要与动物和谐相处。

  B、2003年10月16日,我们靠自己力量完成了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这是*人永远值得纪念和骄傲的日子。

  C、我们要确保安全生产,防止万无一失。

  D、近段时期以来,小王电脑水*有了明显的增强。

  5、下列有关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杜甫的诗“三吏”“三别”,真实地反映了唐朝安史之乱时期,战乱给人民带来的巨大痛苦,以及对社会造成的极大破坏,《石壕吏》便是其中一首。

  B.《阿长与〈山海经〉》的作者是我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鲁迅,,本文选自小说集《呐喊》。

  C.《莲说》与《陋室铭》在写作方法上都是借助某种事物来抒*感,我们称这种写法为借物喻人。

  D.《石壕吏》中“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哭!”两句运用对比手法,形成强烈的反差,极其形象地写出了“吏”与“妇”的矛盾。

  6、根据要求默写。(6分)

  (1)其间千二百里, ,不以疾也。

  (2)山随*野尽, 。

  (3)夜阑卧听风吹, 。

  (4) ,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5)王维的《使至塞上》中作者描写了边塞看到的奇特壮丽的风光,被称为千古壮观的名句是: , 。

  二、阅读理解(47分)

  (一)(14分)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乙】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①。子罕弗受。献玉者曰:“以示玉人②,玉人以为宝也,故敢献之。”子罕曰:“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

  [注]①子罕:人名,春秋时官员。 ②玉人:琢玉的工匠。

  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2分)

  ① 濯清涟而不妖 ( ) ② 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 ( )

  8、先用"/"标出下列句子的诵读节奏,然后翻译。(4分)

  可 远 观 而 不 可 亵 玩 焉。

  翻译: 。

  9、甲文中赞美莲花高洁、质朴的名句是 ,乙文中揭示子罕和献宝人不同生活态度的句子是 。(4分)

  10、甲、乙两文主题相近,反映周敦颐和子罕共同的生活态度: 。但两文写法不同,甲文运用 来体现作者的为人准则,乙文通过对话描写来刻画人物性格。(4分)

  (二)一个母亲创造的奇迹(21分)

  (1)德国二战结束后,一个纳粹战犯被处决,他的妻子因无法忍受众人的羞辱与谩骂,吊死在自家的窗外。

  (2)第二天邻居们走了出来,一抬头就看见了那个可怜的女人。窗户微开,她两岁的孩子正伸出手向悬挂在窗框上的母亲爬去。眼看另一场悲剧就要发生了,人们屏住呼吸默然地观望。

  (3)这时一个叫艾娜的女人不顾一切地向楼上冲去,把危在旦夕的孩子救了下来。她收养了这个孩子。而她的丈夫曾经因为帮助犹太人而被这个孩子的父亲当街处决。街坊邻居没人理解她,甚至没有人同意让这个孩子留在他们的街区,他们让她把孩子送到孤儿院或者干脆把孩子扔掉。

  (4)艾娜不肯,便有人整日整夜地向她家的窗户扔秽物,辱骂她。她自己的孩子也对她心存芥蒂,甚至以离家出走相威胁。可是,艾娜始终把孩子紧紧抱在怀里,她说的最多一句话就是:“你是多么漂亮啊,你是一个小天使。”

  (5)渐渐地,孩子长大了,邻居们的行动已不那么偏激了,但是还有人常叫他小“纳粹”。同龄的孩子都不跟他玩。他变得性情古怪,常常以搞恶作剧为乐。直到有一天,他打断了一个孩子的肋骨,邻居们瞒着艾娜把他送到了十几里外的教养院。

  (6)半个月后,几乎发疯的艾娜费尽周折,终于找回了孩子。当他们再次出现在愤怒的邻居们面前时,艾娜紧紧地护着孩子,乞求邻居们说:“给他点儿爱吧,他也会是一个可爱的小天使的。”

  (7)孩子就在那个时候知道了自己的身世,他痛哭流涕,悔恨充斥着幼小的心灵。艾娜告诉他,最好的补偿就是爱,爱你身边的每一个人。

  (8)从此,他痛改前非,认真做人。在别人的诋毁与侮辱面前,他不再针锋相对;在别人有困难时,他又总是不计前嫌,乐于助人,并友善地与人相处,礼貌待人——多年来一直有一个坚定的信念在支撑着他:一个不相干的女人给了自己一份母亲的爱,我有什么理由不去爱别人!

  (9)中学快毕业那年,别的同伴都陆陆续续收到了一些礼物。哪怕是一支钢笔或是一辆单车,可他什么也没有。他的母亲艾娜依旧日夜操劳,他开始有一丝失落,不知道自己究竟是对是错。

  (10)终于,毕业典礼如期举行。校长念到一个人的名字,这个人就走上台,那一刻是多么神圣和骄傲!作为一个“纳粹”的儿子,他一步一步走到今天已是不易,他多想自豪地对世界大喊——我毕业了!但是这种感觉转瞬即逝——不会有谁关注我的成功的!

  (11)“雅克里……”他听到校长念他的名字了,于是移动着沉重的脚步,沮丧地向台上走去,“雅克里,祝贺你正式毕业。”这时,雅克里听到台下掌声如潮,他回过头,看见自己的母亲艾娜和许许多多的邻居不知什么时候站在台下,正粲然地冲着他微笑。他的邻居们每家都派了代表来观看他的毕业典礼,这在该校可是史无前例的。

  (12)“我收到了这一生中最好的礼物……”雅克里在台上激动得只说了这么一句话。

  (13)这是发生在德国的一个鲜为人知的故事。那样的年代,一个纳粹战犯的儿子受到如此的礼遇的确罕见。如果说这算得上一个奇迹的话,那么,我想说的是,这是一位母亲用爱创造的奇迹。

  11.本文的叙述顺序是 ,体现这种顺序的标志性词语有(依次答出四处即可)5分)

  12.雅克里被邻居送往教养院的直接原因是 ,根本原因是  。(3分)

  13.用原文回答:(4分)

  (1)雅克里是如何“痛改前非,认真做人”的?

  答:

  (2)支撑他这样做的信念是什么?

  答: 。

  14.第〔11〕段中加点词语“这”指代的是 (2分)

  15.第〔12〕段中雅克里激动地说:“我收到了这一生中最好的礼物……”,你认为“最好的礼物”的含义是什么?(3分)

  答: 。

  16.根据〔3〕〔4〕段画线句子,请你揣摩一下:当时艾娜心里是怎样想的?你为什么认为她会这样想?(4分)

  答: 。

  (三)什么导致了沙尘暴的活跃(12分)

  全球气候变暖是沙尘暴发生的直接诱因吗?沙尘暴是一种风与沙相互作用的天气现象和灾害性天气。人类活动和荒漠化是沙尘暴天气形成的主要原因。沙尘暴发生的原因一是干旱气候和大风;二是人类活动影响地理发生改变,如植被遭到破坏,土质松散等。

  全世界*均每年发生沙尘暴180次以上。*沙尘暴自1998年以来急剧增加,受多重因素影响,未来几年,*沙尘暴的频次和强度将呈增加趋势。未来几十年内,在全球变暖的影响下,北半球中纬度内陆干旱、半干旱地区降水量变化不大,但湿度显著升高,地表蒸发加大,土壤变干,从而形成有利于沙尘暴发生的不良气候背景。此外,*西北及华北地区土地资源利用不合理的局面短期内难以根本扭转,草地资源退化和减少的状况难以根本改变,水资源短缺的矛盾日趋严重,这些因素都将导致沙尘暴的继续活跃。

  沙尘暴并不是在所有有风的地方都会发生,只有那些气候干旱、植被稀疏的地区才有可能发生沙尘暴。在我国西北,森林覆盖率本来就不高,贫穷的西北人还想靠挖甘草、搂发菜、开矿发财,这些掠夺性的行为更加剧了这一地区的沙尘暴灾害。沙尘暴是荒漠化的直接后果。我国沙漠、戈壁和沙漠化土地面积已达165.3万*方公里,并正以每年2460*方公里的速度发展。

  气候变化是荒漠化的决定性因子。气候变暖的同时,潜在蒸发力增加,有助于荒漠化的形成。但荒漠化的原因并非是气候引起的。事实上,人为因素对荒漠化过程起着决定性作用,荒漠化是人类不合理实践的产物。在大西北的历史上,有楼兰古国的消失,现在有正在退化的民勤绿洲——西北大片的黄沙正等待着强风天气的出现,伺机 那并不遥远的东部*原。

  荒漠化的治理是一项错综复杂的工程,它要求把一个地区引发荒漠化的自然和人为因素以及社会和经济的`各个方面作为一个整体去分析,寻找出影响荒漠化的关键因子,以便采取适当的措施,目前人类控制天气的能力还很有限,减缓沙尘虹暴灾害频度与强度的关键在于搞好地面的生态保护规律,恢复和重建退化的生态系统。

  17.沙尘暴天气形成的主要因素是 。(2分)

  18.导致我国沙尘暴活跃的因素有哪些?(2分)

  19.“贫穷的西北人还想靠挖甘草、搂发菜、开矿发财”这句属什么说明方法?在文中有何作用?(3分)

  20.请选一恰当的词语填在第4段空白处( )(2分)

  A、侵袭 B、侵占 C、侵入 D、侵犯

  21.目前,你认为人类控制沙尘暴的最有效途径是什么?(3分)

  三、综合性学习(12分)

  22.名著阅读

  (1)《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以主人公 的生活经历为线索,展现了从1915到1930年前后苏俄广阔的历史画面和人民的艰苦卓绝的斗争生活。主人公当过童工,从小就在社会最低层饱受折磨和侮辱。后来在 的影响下,逐步走上革命道路。(2分)

  (2)“钢铁”到底是怎样炼成的?试结合保尔的成长经历,谈一下你自己的看法。(2分)

  (3)我们生活在这样的一个年代,可以从保尔身上汲取到什么精神?(2分)

  23.根据语境,仿照画线句,将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3分)

  坚忍是达到成功的阶梯。春蚕忍受着茧的束缚,把纷飞的梦想留给明天;, ;海蚌忍受着沙石的打磨,把晶莹的珍珠留给明天。

  24、八年级的语文学习中,老师带领大家开展读书活动,请完成下列题目。(3分)

  (1)活动标语:

  (2)活动目的:

  (3)活动方式:

  四、作文(40分)

  25、世上谁没有追求?谁没有向往?谁没有渴望得到的事物?也许有人渴望得到理解、爱护、肯定、温暖……也许有人渴望得到一本好书、一台电脑、一张邮票、一个足球……也许渴望得到……把它写出来吧。请以“渴望得到 ”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文中不得出现班级、老师和本人的真实名字。

初二语文期末练习题及答案2

  一、 积累运用芳草地 (30分)

  1、根据拼音写汉字。(2分)

  ①金黄的秋天,天高云淡,果熟稻香,成熟的自然yùn( )藏着自豪与荣光;洁白的冬天,水瘦山寒,玉树琼枝,沉默的自然yùn( )育着希望与梦想。

  ②勤劳的新邵人民在这块土地上世代繁yǎn( )生息,他们因地zhì( )宜培育出了许多特色水果品种。

  2.选出下列词语字形全对的一项( )(2分)

  A.稍纵即逝 瞬息万变 如诉如泣 张灯结采

  B.油然而生 容光换发 脍炙人口 娓娓动听

  C.分道扬镳 风度翩翩 无动于中 不言而喻

  D.劫后余生 弄巧成拙 按部就班 首当其冲

  3.选出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 )(2分)

  A、深秋的龙山,是人们欣赏美景、登高远眺的好时候。

  B.同学们应端正学习语文知识的目的。

  C.我们只有相信自己的能力,才能在各种考验前充满信心。

  D.能否保持一颗*常心是考试正常发挥的关键。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 )(2分)

  A.风光秀丽的喀纳斯,以它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吸引着众多的中外游客观光游览。

  B.尽管这次他做错了事,但是他仍然对老师和同学们对他的批评不以为然。

  C.有些优秀的同学在*时生活中对自己要求也非常严格,总是拈轻拍重。

  D.李小明考试时总是非常小心,答题认真,从来就不假思考,所以他常取得好成绩

  5.从上下文连贯的角度看,衔接最紧密的一句是( )(2分)

  学习知识要一点一滴,善于积累, ;*凡的努力虽不惊人,却能攀登万仞高峰。

  A. 不显眼的细小石子,却能铺出千里路

  B. 能铺出千里路的是细小的不显眼的石子

  C. 细小的石子虽不显眼,却能铺出千里路

  D. 千里路的铺成,是有了细小的不显眼的石子

  6、按要求填空(4分)

  在我国四大古典名著中,有两位家喻户晓、足智多谋的军师,他们是吴用和诸葛亮,他们所在的两部作品分别是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这两部作品都塑造了很多英雄人物,你最喜欢的一位是:___________,请用一句话对这位人物加以评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按要求默写。(10分)

  ○1《过故人庄》中描写作者进村时见到的美丽景色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表现诗人推己及人的博大胸怀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游山西村》一诗常用比喻人们在无路可走时经过努力又发现新的出路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人生自古谁无死? 。

  ○5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 , ,空乏其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8、将下列内容概括成一句话新闻,不超过14个字。(3分)

  *科学院动物所的汪松教授本月在英国丁堡市接受了世界著名的爱丁堡科学奖。1998年起设立的爱丁堡科学奖,每年颁发给一位世界上有杰出贡献的科学家。汪松教授是*获得这一奖项的第一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根据下面一段话中的统计数据,为这段话写一个结束句。(不超过16字)(3分)

  某地八年级学生,利用业余时间考察了本县商业招牌用字,发现在所调查的繁华商业区274个招牌中,含有不规范字的招牌达36个,约占总数的13%。在这36个招牌中,共有不规范字(包括错别字)52个。由此看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赏析百花园(40分)

  (一)阅读《曹刿论战》,回答后面的问题。(15分)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日:“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0、《曹刿论战》选自我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历史和文学著作《 》。本文记述的 (战役名)是古代一个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例。(2分)

  1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古今不同含义:(4分)

  ○1牺牲玉帛 古: ;今: ;

  ○2小大之狱 古: ;今: ;

  12、选出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 )(2分)

  A.曹刿请见——下见小潭

  B.彼竭我盈,故克之——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C.问:“何以战?”——以其境过清

  D.登轼而望之——舜发于畎亩之中

  13、翻译:

  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3分)

  译:

  。

  14、读了这篇短文,鲁国获胜给你启示最深的一点是什么?(2分)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15、读了这篇短文,有的同学认为鲁庄公“鄙”,昏庸无能,目光短浅;而有的同学却认为鲁庄公能任人为贤,不耻下问,甘当配角。对这两种观点,你有什么看法?请根据上文内容,谈谈你的见解。(2分)

  ________

  ________

  (二)仔细揣摩下面文段,完成后面的问题。(15分)

  ○1利用“刀耕火种”毁林兴建农场造成了双重后果。首先,砍伐林木减少了光合作用,最终造成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同时也会减少大气中生命必不可少的氧气含量(光合作用对氧气循环极为重要,能确保大气中不缺乏氧气)。其次,放火毁林产生的大量二氧化碳,造成环境进一步恶化。这样,最后只能是带来灾难性的气候变化,冰川融解,洪水泛滥。这不是一般性的灾难,它会造成更多的动植物死亡。

  ○2地球在过去的5亿年岁月中,已经历过5次大规模的物种灭绝。最近的一次大约发生在距今6600万年的白垩纪末期,其标志是恐龙灭绝。但这不是最严重的一次。最严重的那次大约发生在2.45亿年前的二叠纪,那时生命大规模灭绝,77%到会96%的海洋动物物种消失,地面的生物也大量灭绝。

  ○3如果将林完全毁掉,到下世纪中叶,地球很可能会经历第6次大规模灭绝。同以前所发生的灾难一样,生命将再次受到严峻的考验。我们已经永远失去了舌头长20多厘米、可从特殊品种的兰花中摄取液汁的达尔文蛾,以及身体几乎透明和骨头为绿色的草蛙。

  ○4伟大的自然主义者、探索家查里斯•威廉•毕比曾意味深长地说过:“如果某种生物的最后一个个体停止呼吸,只有在出现新天体或地球重新恢复生机之后,才能再次见到这种个体。”

  16.第一段文字中“首先”、“其次”两个词语表明本段的说明顺序是 。(2分)

  17.第三段划线句运用了列数字和 的说明方法,目的是为了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18.最后一段引文的.表达方式是 ,以此作结尾,作用是

  ________

  (4分)

  19.简要分析下面句中加点词语如何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2分)

  如果将雨林完全毁掉,到下世纪中叶,地球很可能会经历第6次大规模灭绝。

  ___________

  20.人类因伐木销售、伐木建农牧场而毁灭雨林,无异于杀鸡取卵。请你思考一下,我们可以怎样做,避免砍伐树木,破坏森林。写出你的看法。(3分)

  (三)观楼品文怀范公 (10分)

  ○1早春三月,因公事前往岳阳,趁闲暇之际,急赶心中圣地——岳阳楼。如今,列居江南三大名楼之首的岳阳楼经过精心打造已非一楼独傲,而是一个集楼、碑、亭、台、阁、廊、榭、祠之艺术精品于一体的仿古景区,并被评定为国家五A级风景名胜游览区。

  ○2景区入口处,刻于两旁立柱上的“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鎏金大字赫然入目,让人顿生几分神往之情。也许是观楼心切,我对途经的缦腰回廊、喷泉小流、园圃雕塑等新造景观没有过于在意,可当巍然兀立的千古名楼倏地定格于眼前,内心的钦往、景仰、兴奋、激越已无以言述。细细端详,历经千年风雨和数次修缮的岳阳楼为四柱三层,飞檐、盔顶、纯木结构,楼中四柱高耸,楼顶檐牙高啄,金碧辉煌.据了解,全楼高达25。35米,*面呈长方形,宽17.2米,进深15.6米,占地251*方米。中部以四根直径50厘米的楠木大柱直贯楼顶,承载楼体的大部分重量。再用12根圆木柱子支撑2楼,外以12根梓木檐柱,顶起飞檐。彼此牵制,结为整体,全楼梁、柱、檩、椽全靠榫头衔接,相互咬合,稳如磐石。尤其是楼顶为层叠相衬的“如意斗拱”托举而成的盔顶式,这种拱而复翘的古代将军头盔式的顶式结构在我国古代建筑史上是独一无二的。远远而望,恰似一只凌空欲飞的鲲鹏。风格之奇异,气势之壮阔,构制之雄伟,堪为楼观之绝。

  ○3后经导游介绍,关于岳阳楼的建造还有一个鲜为人知的传说:开元四年,唐代文学家、诗人、政治家张说贬到岳州(即今之岳阳)担任刺史,决定张榜招聘名工巧匠,在鲁肃阅兵台旧址修造“天下名楼”。有一位从潭州来的青年木工李鲁班贸然揭榜,谁知李鲁班摆弄了一个月的时间,设计出来的图纸只是一座过路小亭。张说很不满意,再限七天时间,一定要拿出与洞庭山水形胜相得益彰的有气派的楼阁图纸。正当李鲁班一筹莫展时,一位白发老人走了过来,问清缘由,便把背的包袱打开,指着编有号码的木头说:“这些小玩意儿,你若喜欢,不妨拿去摆弄摆弄,或许会摆出一些名堂来。若是还差点什么,就到连升客栈来找我。”李鲁班接过来,摆了又拆,拆了又摆,果然构成了一座十分雄壮的楼型。大家十分高兴,都说是祖师爷显灵,向白发长者道谢。老人说自己是鲁班的徒弟,姓卢。后来,老者在湖边留下了写有“鲁班尺”三字的木尺,一阵风后了然无迹。工地上的人群纷纷跪下,向老者逝去的方向叩头不止。不久,一座新楼拔地而起,高耸湖岸,气象万千。虽为传说,但于楼无不笼上一层神秘缥缈的面纱,于后览者更不乏向往追探之意。

  ○4拾级而上,踏入一楼正厅内,清代著名书法家张照书写的范仲淹之《岳阳楼记》巨幅雕屏直逼人眼。雕屏由12块巨大紫檀木拼成,嵌于楼之正墙,几占整墙面积。细观之,文章脱俗、书法飘逸、刻工隽劲、木料上乘,全属珍品,堪称“四绝”。尽管这一旷世雄文早已了然于胸,可此刻吟哦又生万般韵味。“……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登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此等文字何其沁脾入心!这般胸襟何其博大旷达!如此抱负何其宏远高峻!如若不怀心系苍生社稷之仁心,不守高人逸士之节操,希文公岂可挥毫写下流光溢彩之锦绣珠玑?无怪乎朱熹称之为“有史以来天地间第一流人物”!

  ○5其实,范仲淹只是早年随继父在澧州安乡(今湖南省安乡县)读书,曾到过岳阳一带,而并没有踏足岳阳楼。庆历六年,与他有相同官宦舛运的同僚好友滕子京在重修岳阳楼后,认为“山水非有楼观登览者不为显,楼观非有文字称记者不为久,文字非出于雄才巨卿者不成著。”,于是委人画了一幅《洞庭晚秋图》和一封求记书寄给当时的大文学家、政治家、军事家范仲淹,请他为楼作记。当时范仲淹正被贬到河南邓州戍边,见其书信后,欣然奋笔疾书,写下了名传千古的《岳阳楼记》。通览其文,范公不是寻常的触景抒情,而是在勾勒洞庭秀色与前人情致之后,提出了深邃的哲理见解,熔铸了一种崇高的思想境界,浩然之气直干云霄,并借此激励屡经政治风雨磨砺的自己和遭到贬黜的友人们,同时也启发和教育后之览者。由是观之,的确是楼以文而名,文因楼而传,人由二者而彰了。

  ○6缓步登梯,且观且思,不觉已至顶层。凭栏远眺,浩淼之洞庭,秀美之岳阳,尽收眼底。睹物思人,范希文公不凡之人生展现眼前:范仲淹少年立志,苦读诗书,勤奋佳话,历历可数;为官数十载,冒死犯颜进谏,数次宦海沉浮,无动其心;发动庆历新政,力抗守旧权势,开创北宋士大夫议政之先风,虽败犹荣;主持地方政事,兴修水利,培养人才,保土安民,“舍身修筑‘范公堤”、“兴化灾民从‘范’姓”,政绩斐然;而在生活上,他治家严谨,十分俭朴,*时居家不吃两样荤菜,妻子儿女的衣食只求温饱,直到晚年,都没建造一座像样的宅第;每在他离任时,百姓常常拦住传旨使臣的路,要求朝廷让其继续留任;范公辞世后,朝野上下一片哀痛,庶民举哀斋戒,凡其从政之地,老百姓纷纷为他建祠画像。试想:古之为官执政者,几人能怀博大‘忧乐’之情如范公?几人可在百姓心中树亘古巍然之丰碑?

  ○7伫立良久,时有惠风捎来沙鸥欢啼芷兰郁香,洋洋春意催生着蓄积已久之真情:

  壮哉,气吞万象之名楼!

  雄哉,感肺沁腑之宏文!

  伟哉,万古流芳之范公!

  选自2012《江南文学》

  21..文章第三段引用一个传说有何作用?(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第四段中划线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是______________,表达方式是____________。(2分)

  23.文章最后一段有何作用?(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结合全文用简洁的文字归纳作者怀念范仲淹的原因。(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快乐作文大本营(50分)

  在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其一作文。

  (一)题目:心中的___________(彩虹、梦想、烦恼……)

  (二)幸福是什么?幸福在哪里?人们一直在追问,再寻找。其实,幸福原来就是父母给你得一杯清茶,老师给你得赞许的眼光;幸福就是你给别人的一声喝彩,你对别人的一次宽容;幸福原来就是亲近自然得经历,战胜自我的心路…… 请以“幸福”为话题作文。

  要求:(1)如选题一,请从括号内选择一个词语将文题补充完整;如选题二,围绕话题自拟题目。(除诗歌外,文体不限)。(2)不少于600字。(3)书写工整,卷面整洁。(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


推荐访问:练习题 答案 语文期末 初二语文期末练习题及答案3篇 初二语文期末练习题及答案1 初二语文期末试题及答案 初二语文期末考试题及答案 初二语文期中考试卷(含答案)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