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高二知识点1 第一章生命的物质基础 1.1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 1.大量元素(9种),微量元素,主要元素(6种),基本元素 2.哪种元素占细胞组成的比例最高 3.B元素,Fe元素的作用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生物高二知识点3篇(精选文档),供大家参考。
生物高二知识点1
第一章生命的物质基础
1.1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
1.大量元素(9种),微量元素,主要元素(6种),基本元素
2.哪种元素占细胞组成的比例最高
3.B元素,Fe元素的作用
4.什么是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统一性和差异性
1.2组成生物体的化合物
1.构成细胞的化合物有哪6种?无机化合物2种,有机化合物4种
2.哪种化合物占细胞鲜重的比例最大?哪种化合物占细胞干重的比例最大?
3.区分自由水和结合水,自由水和结合水的作用分别是什么?注意理解不同种生物含水量不同,同一生物的不同组织和器官含水量也不一样
4.无机盐多以离子状态存在于细胞内。无机盐对生物体有什么作用?当生物体缺少了Mg2+、Fe2+、Ca2+会出现什么样的症状?
5.糖类的作用?组成元素有哪些?糖类可分为单糖、二糖和多糖,分类的依据是什么?
6.13页的表格熟记,区分哪些糖是植物所有的,哪些糖是动物具有的
7.脂类的组成元素?分类,以及作用
8.蛋白质的组成元素?蛋白质分子的基本组成单位是什么,其结构通式如何表示,每个基团的中文名称如何书写
9.脱水缩合是氨基酸分子相结合的方式。理解脱水缩合的过程。肽键如何表示?什么叫二肽,多肽?
10.蛋白质的多样性指什么?蛋白质的功能有哪些?
11.有关蛋白质的计算参见练习册
12.核酸是遗传信息的载体,其组成元素有哪些?核酸是一种高分子化合物,其基本组成单位是什么?一个核苷酸包括哪3部分?核酸的分类以及分类依据是什么?
13.DNA与RNA的中文全称以及在细胞内的存在部位?
实验一:鉴定还原糖、脂肪、蛋白质分别用什么试剂?出现的现象是什么?
第二章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细胞
2.1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一.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
1.细胞膜的结构组成:两层磷脂分子和一些蛋白质分子,细胞膜表面有糖被(23页图)。糖被的组成及作用?
细胞膜的结构特点:细胞膜具有流动性,因为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都是可以运动的
2.细胞膜的生理特性:对进出细胞的物质具有选择性,是一层选择透过性膜。选择透过性膜定义?
3.小分子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自由扩散和主动运输(24页图)
自由扩散:物质从高浓度低浓度;不耗能;无载体例:甘油,乙醇,苯,H2O,O2,CO2等
主动运输:物质从低浓度高浓度;耗能;需蛋白分子作载体对于活细胞完成各项生命活动有重要意义
4.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内吞和外排
二.细胞质的结构和功能
1.细胞质:包括细胞基质和细胞器
原生质:包括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2.比较22页的图2-2和2-3有什么不同,找出植物细胞和动物特有的结构分别有哪些?能够识别26-29页的彩图,并说出相应细胞器的名称
3.线粒体的结构(26页图2-7)。线粒体有双层膜,含有少量DNA。线粒体是细胞有氧呼吸的场所,含有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线粒体是细胞内供应能量的动力工厂。线粒体在新陈代谢旺盛的部位含量比较多。
4.叶绿体的结构(27页图2-9,30页识图题)。存在于绿色植物叶肉细胞中,具有双层膜,含有少量DNA。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含有的酶是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光合作用可以生成淀粉等有机物,因此,叶绿体被称之为养料加工厂和能量转换站。
5.内质网(28页形态图)分粗面(上有核糖体附着)和滑面两种,单层膜的细胞器,膜上有多种酶。内质网与蛋白质、脂类、糖类的合成有关,是蛋白质的运输通道。内质网又被称之为有机物合成的车间。
6.核糖体无膜结构,可分为游离在细胞基质中和固着在内质网上两种类型。核糖体是合成蛋白质的场所,被喻为蛋白质的装配机器。
7.高尔基体(28页形态图):单层膜,呈扁*囊状。高尔基体与细胞分泌物的形成有关,可对蛋白质进行加工和转运,是蛋白质的加工厂。植物细胞中的高尔基体与细胞壁形成有关。
8.中心体无膜结构,存在于动物细胞和低等植物细胞中。动物细胞中的中心体在有丝分裂时参与纺锤体的形成。
9.液泡位于成熟的植物细胞中,单层膜,可占整个细胞体积的90%以上。液泡内含有糖类、无机盐、色素、蛋白质等。
10.溶酶体具有单层膜,含有多种水解酶类。
三.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
1.大多数真核细胞通常有一个细胞核,但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无细胞核,有的细胞有多个细胞核。
2.细胞核结构(32页图2-15)
①核膜:双层膜,膜上有多种酶以及核孔,核孔是细胞核和细胞质物质交换的通道
②核仁: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周期性消失和重建;分裂的间期可清晰看到其形态
③染色质:什么叫染色质?其组成成分是什么?存在于细胞周期的什么时期?染色质与染色体是什么关系?(仔细阅读32页讲述染色质的这部分内容)
3.细胞核的功能:它是遗传物质储存和复制的场所,是细胞遗传特性和细胞代谢活动的控制中心。
4.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比较(参见课堂笔记)
原核细胞代表生物举例:支原体,衣原体,细菌,蓝藻,放线菌
病毒无细胞结构,既不属于真核,也不属于原核。
2.2细胞增殖
1.真核细胞分裂的方式有3种: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减数分裂
2.明确细胞周期的概念,指的是从一次分裂完成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为止。其中分裂间期占整个周期的90~95%,分裂期时间相对短很多。
3.无丝分裂过程中不出现纺锤丝和染色体,不能保证遗传物质的*均分配。例如蛙的红细胞
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
一.有丝分裂:体细胞所采用的分裂形式
1.有丝分裂各时期的特征(以植物细胞为例)
细胞周期变化特征
间期完成DNA复制和相关蛋白合成,DNA含量加倍;出现了姐妹染色单体,但显微镜下观察不到单体的形态
分裂期前期两消(核膜、核仁消失)两现(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
中期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最为清晰
后期着丝点分开,一条染色体上的两条姐妹染色单体变成两个染色体,染色体数目加倍。染色体由纺锤丝牵引分向细胞两极
末期三现(核膜、核仁重现,细胞板出现,细胞板不断延伸,最终形成子细胞的细胞壁)两消(染色体消失,变成染色质;纺锤体消失)
2.注意区分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不同(见课堂笔记)
3.赤道板不是真实存在的结构,它指的是着丝点排列的那个*面;细胞板是真实存在的结构,最终将形成子细胞的细胞壁,高尔基体与细胞壁的形成有关。
4.有丝分裂特点:亲代细胞经有丝分裂得到两个子细胞,亲代细胞与子细胞相比,染色体数目、DNA含量完全相同,即它们的遗传物质相同。有丝分裂保持了物种的稳定性。
5.理解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DNA含量的变化(参见课堂笔记)
二.减数分裂:产生生殖细胞(*和卵细胞)的细胞分裂形式
1.减数分裂中染色体复制一次(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间期),细胞连续分裂两次,减数分裂后,新产生的生殖细胞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生殖细胞减少一半
2.明确同源染色体、联会、四分体等概念
3.主要根据染色体的变化,来区分减数分裂的两个阶段
减数第一次分裂减数第二次分裂
染色体的行为染色体复制一次;同源染色体出现联会、四分体,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非姐妹染色单体间发生部分染色体交换的现象无染色体复制;不出现联会、四分体
染色体分开减数第一次结束时,同源染色体分开,着丝点无变化着丝点一分为二,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个染色体
染色体数目2nn,减少一半n2nn
DNA含量2n4n2n2nn
4.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的比较
减数分裂有丝分裂
不同点
1.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连续分裂两次
1.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只分裂一次
2.同源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出现联会、四分体、非姐妹染色单体互换等现象
2.有同源染色体,但不发生联会
3.一个精原细胞分裂后形成4个*或一个卵原细胞形成1个卵细胞+3个极体(退化)
3.一个体细胞形成2个体细胞
4.子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比亲代细胞减少一半
4.子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与亲代细胞相同
相同点
1.细胞分裂过程中均出现纺锤丝
2、染色体在细胞分裂过程中都只复制一次
3.都出现有同源染色体
4.*和卵细胞形成过程的异同
*的形成卵细胞的形成
不同点
1个精原细胞可形成4个精细胞;精细胞再经变形作用形成4个*由于细胞质不均等分裂;1个卵原细胞只形成1个卵细胞,3个极体逐渐退化消失;无变形作用
相同
点染色体的行为变化相同:即染色体复制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间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中,同源染色体发生联会,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减数第一次分裂结束时,同源染色体分开,染色体数目减半;减数第二次分裂时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
2.3细胞分化、癌变和衰老
1.了解细胞分化的概念。细胞分化发生在生物体的整个生命进程中,胚胎时期达到最大限度
2.了解细胞的全能性(41页上部)。组织培养的理论基础就是细胞的全能性,因为植物细胞含有全套的遗传信息。克隆技术也是建立在细胞全能性之上的,因为动物细胞的细胞核含有保持其物种遗传性的全套遗传物质。
3.细胞癌变是由癌变因子所诱发的:
①外因:物理致癌因子,化学致癌因子,病毒致癌因子
②内因:致癌基因被激活,细胞发生癌变
4.衰老细胞的一些特征要了解(42-43页)
实验二:观察叶绿体流动时,制作的是临时装片,装片要始终保持有水的状态,以保持细胞的活性。叶绿体是光合的场所,它的移动同光照有关。
实验三: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所选取的材料,是带有分生区的洋葱根尖,因为分生区细胞有丝分裂旺盛。观察时,先用低倍镜找到分生区细胞,然后再换高倍镜观察。
生物高二知识点2
遗传的基本规律
1.基因分离定律: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两个生物纯本杂交时,子一代只表现出显性性状;子二代出现了性状分离现象,并且显性性状与隐性性状的数量比接近于3:1。
2.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生物体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会随着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3.基因型是性状表现的内存因素,而表现型则是基因型的表现形式。表现型=基因型+环境条件。
4.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在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范围内,有n对等位基因的个体产生的配子最多可能有2n种。
细胞增殖
1.减数分裂的结果是,新产生的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的生殖细胞的减少了一半。
2.减数分裂过程中联会的同源染色体彼此分开,说明染色体具一定的独立性;同源的两个染色体移向哪一极是随机的,则不同对的染色体(非同源染色体)间可进行自由组合。
3.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的减半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中。
4.一个精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形成四个精细胞,精细胞再经过复杂的变化形成*。
5.一个卵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只形成一个卵细胞。
6.对于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来说,减数分裂和*作用对于维持每种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对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都是十分重要的。
生物高二知识点3
向光性实验发现:感受光刺激的部位在胚芽鞘尖端,而向光弯曲的部位在尖端下面的一段。
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往往具有两重性。这与生长素的浓度高低和植物器官的种类等有关。一般来说,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
在没有受粉的番茄(黄瓜、辣椒等)雌蕊柱头上涂上一定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可获得无子果实。
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不是受单一激素的调节,而是由多种激素相互协调、共同调节的。
下丘脑是机体调节内分泌活动的枢纽。
相关激素间具有协同作用和拮抗作用。
神经系统调节动物体各种活动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神经元受到刺激后能够产生兴奋并传导兴奋;兴奋在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是通过突触来传递的,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只能是单方向的。
在中枢神经系统中,调节人和高等动物生理活动的高级中枢是大脑皮层。
动物建立后天性行为的主要方式是条件反射。
判断和推理是动物后天性行为发展的级形式,是大脑皮层的功能活动,也是通过学习获得的。
动物行为中,激素调节与神经调节是相互协调作用的,但神经调节仍处于主导的地位。
动物行为是在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运动器官共同协调下形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