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党建工作开展情况报告(范文推荐)
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文章内容

基层党建工作开展情况报告(范文推荐)

2022-07-06 08:35:02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基层党建工作开展情况报告(范文推荐),供大家参考。

基层党建工作开展情况报告(范文推荐)

 

 基层党建工作开展情况报告

  近年来特别是 2011 年以来, 小河区认真贯彻落实全市组织系统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七一” 重要讲话精神研讨班暨上半年工作分析总结会议精神, 以“三服务两满意” 为目标, 深入开展创先争优、“三个建设年” 、 “四帮四促” 等主题实践活动, 扎实推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 切实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基层组织建设工作取得新成效。

 现将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 基本情况

  贵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始建于 1993 年 2 月, 2000 年 1 月建立市辖行政区——小河区, 同年 2 月升格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是贵州省第一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也是贵阳市最年轻的中心城区。

 实际管辖面积 80. 3 平方公里,常住人口 24 万, 辖 12 个社区, 共有 25 个居委会、 20 个行政村, 实行开发区和行政区合一的管理体制, 机构设置精简高效。

 2010 年, 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完成 59 亿元, 同比增长 18. 8%; 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 120. 62 亿元, 同比增长 15%;地方财政收入达 5. 73 亿元, 同比增长 21. 2%;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 94. 35 亿元, 同比增长 36. 7%; 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达 65. 49 亿元, 同比增长 22. 1%。2010 年, 我区在全省 88 个区、 县中排名第五, 组织工作满意度全省第一。

 在全省群众对区、 县党政领导班子调查中, 我们提升了 62 位, 在全省提升幅度最高。

 截至 2011 年 7 月底, 小河区共有基层党组织 212 个, 其中党(工) 委 20 个[其中党委 19 个(含工商分局党委、 同济堂制药有限公司党委) , 党工委 1 个(即小河区工业园区开发建设办公室党工委) ], 党总支 6 个(即民政局党总支、 工商分局党总支、 国税局党总支、 公安分局刑侦大队党总支、 瑞华社区华阳居委会党总支、 金欣社区金农居委会党总支) , 党支部 186 个, 党员 4599 名。

 2010 年以来, 全区共有 4 个基层党组织被授予“省级五好基层党组织” , 17 个基层组织被授予“市级五好基层党组织” ,

 1 名同志被授予“全省优秀党务工作者” , 6 名同志被授予“全市优秀党务工作者” , 21 名同志被授予“全市优秀共产党员” 或被通报表扬。

 二、 主要做法及成效

  我们围绕“三创一办” 、 “小孟工业园区建设” 、 “城市基层管理体制改革” 三大任务, 按照市委“三强一创” (强服务、 强队伍、 强保障、 创一流业绩)的要求, 统筹抓好创先争优、 “三个建设年” 、 “四帮四促” 、 “我是共产党员· 我为贵阳增光” 、 “村(居) 服务先锋行” 等主题实践活动与基层党建工作。

 (一) 深入开展“三创一办” , 在改善和服务民生中创先进、 争优秀、 转作风、 树形象

  一是广泛开展志愿服务活动。

 在“三创一办” 工作中, 结合“我是共产党员•我为贵阳争光” 、 “村(居) 服务先锋行” 等主题实践活动, 广泛开展志愿服务活动, 建立了全市第一家志愿者协会和社区义工协会, 共招募志愿者和义工

 12800 余名, 每周定期组织全区机关、 企事业单位、 医院、 学校、 驻区部队等千余名干部职工志愿者佩戴徽章、 绿丝带, 在责任路段或其所在生产、 生活区域开展全民爱国卫生大扫除、 交通协勤等志愿服务活动, 确保机关干部每年参加志愿服务不少于 48 小时, 使志愿活动实现“三化” (常态化、 制度化、 规范化) 。

 二是成立了“三创一办应急突击队” 。

 为及时应对突发事件, 还成立了一支由青年党员群众组成的“三创一办应急突击队” , 应急突击队在党员干部的带领下, 冲锋在前, 吃苦在前, 及时处置了一大批急、 难、 险、 重和各项重点任务。

 三是凝聚各方力量参与“三创一办” 。

 在“三创一办” 工作中, 全区各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不仅积极参与, 还动员辖区群众和驻区单位积极投入到“三创一办” 工作中(如洛解村党支部立下新规, 以“十不准” 为主要内容与村民签定了 400 余份“三创一办” 承诺书; 小孟社区针对王宽村脏、 乱、 差的问题, 组织了一支由社区党员干部职工、 辖区村民、 武警官兵以及贵州劲嘉、 鸿源运输等企业工人组成“绿丝带” 志愿者服务队, 哪里最脏最臭, 哪里就有他们的身影; 在珠江路马路市场、 枫阳马路市场、 西工马路市场等马路市场的取缔过程中, 商务、 城管、 街道、 社区等部门的党员干部齐上阵, 通过上门发放宣传单、 设立接访点等方式, 疏堵结合, 得到了广大经营户的理解和支持, 使马路市场的拆迁改造工作得以顺利进行; 为加强对“三创一办” 工作的监督, 我们还组建了一支由党员群众组成的“义务监督员” 队伍, 广大“义务监督员” 深入街道、 社区和背街小巷, 对“三创一办” 工作进行监督, 对不文明行为进行劝解) 。

 四是建立了“三创一办” 长效机制。

 为解决没有物业管理的困难企业家属区、 破产企业废弃小区以及小型单栋商住房等“三创一办” 工作的难点区域, 先由政府出资进行一次全面整治并配套一定的环境卫生补贴, 再由社区协调驻社区单位组织志愿服务队参与社区卫生治理和环境美化, 逐步由门前“三包” 向“四保” (保安、 保洁、 保绿、 保修) 推进; 我们还积极引导居民制定《居民公约》 , 以家庭为主体实行“门前三包” , 居民群众自己管理院落卫生、 互相监督不文明行为, 从而建立起了长效管理机制, 有效改善了社区环境, 切实推进了生态文明示范社区建设。

 (二) 加快小孟工业园区建设, 在推进工业强区建设中创先进、 争优秀、 转作风、 树形象

  栗战书书记、 赵克志省长在贵阳调研时要求, 贵阳市作为贵州的省会城市, 要成为贵州经济社会发展的“火车头” , 我们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要成为“火车头” 的“发动机” 。

 为破解空间发展受限的难题, 实现又好又快、 更好更快发展, 我区成功托管了花溪区陈亮孟关片区 17 平方公里的土地, 启动了“小孟装备制造业生态工业园区” 建设。

 在园区建设中, 我们牢牢把握项目这个牵引园区经济发展的“牛鼻子” , 广大党员干部奋晴天, 战雨天, 不断加快园区开发建设。

 一是党员领导干部带头狠抓园区建设。

 小河区把园区作为党员干部创先争优的主战场, 结合“四帮四促” 活动, 成立了 47 个重点项目服务队, 实行“一个项目、 一名领导、 一支队伍、 一套方案、 一抓到底” , 区四大班子领导多次深入园区走访调研, 帮助协调解决园区建设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目前, 园区 47 个工业项目全部由区领导领衔包保, 每天都会有 1 名区领导或园区办领导视察工地, 现场帮助协调解决问题, 对口服务, 园区已经成为党员干部尽职责、 抓发展、 争先进的“责任田” 。

 在 2011 年年初凝冻期间, 区委主要领导多次到园区建设工地, 帮助协调解决电力、 煤油等园区建设的急需物

 资供应; 2011 年春节期间, 区委主要领导作表率, 靠前指挥, 与工程建设者共吃年夜饭, 党员干部放弃休息, 坚守岗位, 与施工人员奋战在建设一线, 确保了园区建设不停工, 企业生产不停产, 用党员干部的辛苦指数换来了工程建设的顺利推进。

 二是确保园区实现和谐拆迁。

 为啃下征地拆迁这块园区建设的“硬骨头” , 园区专门成立了一支 50 名党员干部组成的城市管理综合执法队伍, 全天候 24 小时进行巡查和值守, 坚决遏制抢建违法建筑的势头。

 在拆迁过程中, 园区办的党员干部与建设、 国土、 规划等部门的党员干部一起, “5 加2、 白加黑” , 走千家, 不怕磨破鞋帮子, 串万户, 不怕说破嘴皮子, 广泛深入村寨、 深入农户家中, 面对面向群众宣传教育, 细致入微地做好群众的思想工作, 积极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 王武村、 翁岩村等园区内的村党组织负责人率先垂范, 组织党员带头签订拆迁协议, 有力维护了辖区社会稳定。

 去年 11 月以来, 小孟园区征地近 3000 亩, 拆迁农房 3 万平方, 超过过去 1 年的工作量, 零上访、 零群体事件, 实现了“温柔拆迁” 、 和谐拆迁。

 三是建立项目推进的工作机制。

 园区广大党员干部按照区委“工作项目化、 业务标准化” 的要求, 积极创新工作方式, 严格落实挂图作战、 深度拓展服务内涵。

 走进园区办, 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墙壁上的电子大屏幕, 项目内容、 计划、 进度历历在目, 责任单位、 工作人员一清二楚。

 园区对每个项目都倒排工期, 提前安排 3 个月的月计划, 当月要落实周计划, 每周一公告上周进度、 修订当周计划。

 园区还对正在实施的项目进行了逐个梳理, 编制了《小孟工业园项目推进情况表》 , 针对每个项目存在的问题, 明确责任人和完成时限, 并根据实际倒排工期督促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按期施工, 从而形成了加快园区建设的倒逼机制。

 四是为园区项目提供“保姆式” 服务。

 为了将材料收集、 等待审批的无效时间“挤干榨尽” , 园区党员干部都主动上门联系, 超常规工作, 变“直线串联” 审批为“平行并联” 推进, 变“直线” 的被动审批为“交叉” 的主动服务, 所有承诺时限比法定时限缩短 30%以上。

 园区还设立了项目服务日, 每月定期在区政务服务大厅集中为企业办理相关手续, 主动为企业服务, 最大限度地缩短手续办理的审批环节和时限, 提高工作效率。

 在广大党员干部的共同努力下, 贵州讯发烟胶项目从取得用地到顺利开工, 仅用了三十天; 凯沃重工机械项目从签约到进场, 仅用了十五天; 贵州险峰机床异地技改项目从洽谈到入驻, 只用了七天……园区先后引进和发展了中国普天现代物流装备制造、 凯沃重工汽车、 盘江煤电等一批装备制造业的大项目、 好项目, 形成了开工建设一批、 签约储备一批、 重点追踪一批的招商引资可持续发展的良好态势。

 到 2012 年, 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将实现“八通一平” ; 到 2015 年, 将新增工业总产值 350 亿元, 新增工业增加值 85 亿元。

 届时, “小孟工业园区” 将成为基础设施完善、 产业配套较完整、 产业链条较长的西南地区乃至中西部地区重要的装备制造业基地。

 五是大力发展农村村级集体经济。

 为解决农民在失去土地后的后顾之忧, 园区与辖区的小孟社区党委一道, 一手抓项目推进, 一手抓农村基层党组织队伍建设, 积极扶持和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努力实现“让农民变股民” 。

 先后指导和帮助周家寨村、 翁岩村成立了贵州群智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和贵阳展源众益服务有限责任公司, 公司由村集体和村民以土地或者现金的方式入股, 村党组织书记通过合法程序选聘为公司负责人, 组织公司参与园区项目工程建设, 并投资建设标准化厂房, 享受省、 市、 区的鼓励扶持政策, 产生收益后, 村民按股分红。

 目前, 翁岩村标准化厂房和周家寨村标准化厂房都正在积极建设当中。

 通过采取村集体入股 30%以上参与拆迁工作, 发展村集体经济, 鼓励村民在家里

 办厂为企业做配套, 为建筑工地做服务, 让村民参与一些力所能及的物资运输、 土石方开挖等劳务工作, 农民收入得到增加, 从而使农民充分享受到工业化和城市化带来的便利, 实现了经济发展与民生改善良性互动、 幸福指数与发展指数同步提升。

 (三) 整体推进城市基层管理体制改革, 在探索新型城市管理机制中创先进、 争优秀、 转作风、 树形象

  我们在去年率先在全市开展城市基层管理体制改革改革, 对城市基层管理新模式进行了一系列有益的探索和实践。

 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同志和中组部组织二局副局长徐彦军同志对城市基层管理体制改革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 中央各大新闻媒体对此多次进行了报道。

 今年, 我们撤销了辖区内的所有街道办事处, 成立了 12 个新型社区, 实现了“市—区—社区” 三级管理全覆盖。

 一是全面调查摸底, 科学划分社区。

 早在去年 11 月, 我们就对即将纳入改革的黄河、平桥、 三江、 金竹街道办事处及所属村(居) 委会进行调查摸底, 对区域面积及人口进行了统计, 并多次召开专题会议, 听取广大干部职工的意见建议。

 我区整体改革推进区域总面积 71. 15 平方公里, 总人口 168092 人, 常住人口142237 人, 共涉及到 4 个街道办事处的 11 个居委会和 20 个村委会。

 在此基础上, 我们按照“村居分治” 、 “有利于服务、 有利于资源共享, 同时具有一定的地域性、 认同感” 等工作原则, 制定了《小河区整体推进城市基层管理体制改革工作社区划分表》 , 撤销了黄河、 平桥、 三江、 金竹 4 个街道办事处, 成立了平桥、 航天、 航空、 金欣 4 个城市社区和黄河、 三江、 金竹、 小孟 4 个农村社区, 加上原有试点的黔江、 清浦、 瑞华、 兴隆 4 个社区, 共 12 个社区, 实现了“市—区—社区” 三级管理全覆盖。

 三是精心动员部署, 迅速启动实施。

 4月 29 日, 我区召开了城市基层管理体制改革整体推进大会, 区四大班子领导为新成立的 8 个社区授牌, 区委书记马宁宇同志作了重要讲话, 对整体推进城市基层管理体制改革进行了部署。

 四是立即转变观念, 实现“三个到位” 。

 挂牌以后, “五一” 期间, 各社区的干部职工全部放弃休假, 主动与区属有关单位进行对接, 迅速落实了资金(区财政给每个社区每年 150 万人员经费和办公经费, 每个社区设立了 100 万元的“社区服务专项资金” ) 、 人员(农村社区核定事业编制 20 名、 城市社区核定事业编制 15 名, 我们按照“身份、 职级和待遇不变” 的原则, 从全区范围内挑选有能力、 会干事的年轻干部充实到社区, 做好了人员保障) , 完善了办公条件(新建的 8 个社区最大的面积有 1700 平方米,最小的面积也有 300 多平方米) , 实现了资金、 人员、 场所“三到...


推荐访问:基层党建工作开展情况报告 党建工作 基层 情况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