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精神支柱(全文)
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文章内容

论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精神支柱(全文)

2022-07-04 18:10:03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论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精神支柱(全文),供大家参考。

论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精神支柱(全文)

 

 [文件]

 16347.doc [科目]

  [标题]

 论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精神支柱 [作者]

 钟锐 [内容]

 人类文明史告诉我们, 世界上任何个人或政党都有自己的精神王国。

 每个精神王国都有自己的精神支柱。

 一旦某个人或某个党的精神支柱发生移位而得不到校正、 发生朽蚀而得不到更新, 其精神王国就会发生倾斜乃至坍塌, 这个人就可能走向沉沦和迷惘; 这个党就可能走向垮台和灭亡。

 一个人, 有了强大的精神支柱, 才能永远健康、 向上; 一个党, 有了强大的精神支柱, 才能永远发达、 兴旺。

 1 9 9 4 年1 月2 4 日, 江泽民同志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第一次明确地提出:

 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是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精神支柱。

 这一论断十分精辟。

 不仅在思想战线上树起了擎天柱, 给理论工作者安上了主心骨, 同时也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出了新课题。为什么说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是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精神支柱? 为什么当代中国树立的只能是这样的精神支柱而不可能是别的什么精神支柱? 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这一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精神支柱与凝聚精神财富、 建设精神文明有什么关系? 认真研究和探讨这些问题, 对于更好地动员、 团结、 激励广大党员和群众, 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是非常必要的、 极其有益的。

 1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核心三代交接、 三个转折的过程中, 邓小平同

  志承上启下、 继往开来, 起到了十分关键的作用, 显示了一代伟人的风采。

 精神支柱与物质支柱一样, 它不会从天上掉下来, 也不会从地下冒出来。

 它的树立经历了一个人类精神财富不断凝聚和积累的过程。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这一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精神支柱也不例外, 它是凝聚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无数精神财富的最新建树。

 如果说马克思主义作为共产党人及其追随者的精神支柱, 是凝聚了人类在1 9 世纪所创造的优秀精神财富——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空想社会主义学说而创立起来的话, 那么, 一个半世纪以来, 随着世界社会主义事业的不断发展, 马克思主义作为共产党人及其追随者的精神支柱, 由于凝聚了人类创造的越来越丰富的优秀精神财富, 也变得越来越坚实, 越来越强大。

 在前7 0 多年里, 马克思主义就实现了两次历史性的飞跃。

 第一次飞跃, 发生在资本主义蓬勃发展的时期, 马克思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科学。在创立世界上第一个共产党的同时,创立了党的精神支柱马克思主义。

 第二次飞跃, 发生在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 列宁创立的俄国共产党, 领导广大人民群众, 夺取十月革命的胜利, 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使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变成实践, 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创立了列宁主义这一俄国共产党和俄国各族人民的精神支柱。

 后7 0 多年, 正是中国共产党诞生、 发展、 壮大、 成熟的7 0 多年。

 这个时期,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又实现了两次历史性的飞跃。

 第一次飞跃, 发生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将马克思主义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 经过反复探索, 在总结成功和失败经验的基础上, 找到了中国自己的革命道路, 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创立了毛泽东思想这一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精神支柱, 指导革命取得了历史性的胜利,在我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第二次飞跃, 发生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 以邓小平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总结建国以来正反两方面经验的基础上, 在改革开放的崭新实践

 中, 开始找到了中国自己的建设道路, 创立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指引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断胜利前进。

 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原理与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 是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是全党全国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 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最可珍贵的精神财富。

 它科学地把握社会主义的本质, 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这样的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 如何建设社会主义、 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 用新的思想、 观点、 继承、 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它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是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精神支柱。

 正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两次历史性飞跃期间, 我们党顺利完成了三代的交接和三个转折。

 这三代交接, 是指从遵义会议形成真正稳定而成熟的领导集体起, 至今所经历的三代。第一代的核心是毛泽东, 第二代的核心是邓小平, 第三代的核心是江泽民。

 这三个转折, 是指1 9 4 9 年1 0 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标志着我们党从非执政党变成了执政党, 实现了第一个转折, 进入了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的历史新纪元; 1 9 7 8 年1 2 月,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胜利召开, 标志着我们党从“以阶级斗争为纲”, 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现了第二个转折, 进入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 1 9 9 2 年1 0 月, 党的十四大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标志着我们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渡, 实现了第三个转折, 进入了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历史新阶段。

 在这三代交接、 三个转折的过程中, 邓小平同志承上启下, 继往开来, 起到了十分关键的作用, 显示了一代伟人的风采。

 邓小平同志是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他尊重实践, 尊重群众, 时刻关注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和愿望, 善于概括群众的经验和创造, 敏锐地把握时代发展的脉搏和契机, 既继承前人又突破陈规, 表现出了开辟社会主义建设新道路的巨大政治勇气和开拓马克思主义新境界的巨大理论勇气, 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做出了历史性的重大贡献。他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这一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创立者, 也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这一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精神支柱的缔造者。

 2

  实践证明, 只有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这一全

  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精神支柱, 才是制止当前精神滑坡的有力依靠。

 正如自然王国出现的山体滑坡一样, 精神王国也会出现精神滑坡现象。

 近二十年来, 我们的精神王国, 就曾先后出现过两次精神滑坡现象。

 第一次精神滑坡出现在七十年代末。

 当时, “文化大革命” 刚刚结束, 由于林彪“四人帮” 阴谋集团, 利用毛泽东同志晚年的错误, 蒙蔽群众, 制造动乱, 致使极“左” 思潮严重侵袭我们党的肌体, 腐蚀我们的精神支柱, 使我们的精神王国出现大面积的精神滑坡, 究竟怎样评价建国以来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工作? 毛泽东思想究竟还能不能作为指导我们思想的理论基础? 对于这样的重大问题, 不少人心存疑虑。

 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 领导全党和全国人民, 肯定了建国以后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 领导全党和全国人民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从1 9 5 6 年到1 9 6 6 年, 在我国进行全面的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 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同时也指出党的工作在指导方针上有过严重失误, 经历了曲折的发展过程, 果断地纠正了 “文化大革命” 那样全局性、 长时间的“左” 倾严重错误, 深刻地分析了它出现的原因, 同时又坚决地维护和继承了过去在理论上和实践上所取得的一切积极成果。

 邓小平同志强调“要用准确的完整的毛泽东思想来指导我们全党、 全军和全国人民, 把我们党的事业、 社会主义的事业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事业推向前进。”( 《邓小平文选》 第二卷第4 2 页)

 1 9 7 9 年春, 他在关于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讲话中, 再次强调必须坚持马列主义、 毛泽东思想。

 正是这些英明论断有力地制止了当时的精神滑坡, 从而使毛泽东思想

 这一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精神支柱焕发出了新的光彩。

 第二次精神滑坡出现在九十年代初。

 当时, 国际形势发生重大变化。

 随着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 世界社会主义事业受到严重挫折。

 有些同志惊慌失措地发出疑问:

 马克思主义怎么了? 是不是从此消失了? 没用了? 失败了?

 针对上述情况, 邓小平同志满怀信心地表示:

 “我坚信, 世界上赞成马克思主义的人会多起来的, 因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 他指出,“从一定意义上说, 某种暂时复辟也是难于完全避免的规律性现象。

 一些国家出现严重曲折, 社会主义好像被削弱了, 但人民经受了锻炼,从中吸收教训, 将促使社会主义向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

 因此, 不要惊慌失措, 不要认为马克思主义就消失了, 没用了, 失败了。

 哪有这回事!”( 《邓小平文选》 第三卷第3 8 2 页)

  近几年, 我们又开始了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渡。

 应当承认, 这种急剧变化在推动社会进步的同时, 在党内外也出现了 一些不容忽视的腐败现象和消极现象。

 在一定范围内, 拜金主义、 享乐主义、 极端个人主义相当猖獗, 经济犯罪、 道德沦丧、思想堕落等等频频发生。

 这些精神滑坡现象引起人们的深恶痛绝是不足为怪的。

 党和政府正在着手解决这些问题。

 前些年, 部分报刊相继发表文章, 就“人文精神” 展开了讨论。

 有些学者指出:

 “整个人文精神的领域都呈现一派衰势”, 呼唤“新的人文精神的诞生”; 有人主张“昂扬一面‘人文精神’ 的大旗”; 有人指责我们“把马克思主义弄成了教条”; 有人鼓吹以儒学为核心的国学, 建立“一个新的精神中心”。

 有人则认为知识分子在精神上“缺少一种内在的支撑”。

 令人难于理解的是, 有的同志一方面把市场经济的消极面加以肯定, 把人的兽性、 原始情欲、自私自制、 市侩哲学、 痞子精神、 见利忘义、 精神产品完全商品化等统统当作新的人文精神,甚至推崇宗教教义的所谓终极关怀。

 另一方面又公然批判无私奉献、 艰苦奋斗的精神, 否定革命传统, 调侃生活中的美好和崇高、 嘲笑正确的理想和信仰。

 正当这场讨论众说纷纭, 莫衷一是的时候, 江泽民同志作出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精神支柱的英明论断。

 仿佛是迷雾中见到了灯塔, 问题实质昭然若揭:

 这场关于“人文精神” 的讨论, 实际上提出了一个依靠什么样的精神支柱, 来制止我们所面临的又一次精神滑坡的问题。

 从洋人那里捡来人文主义, 或者从古人那里捡来儒学、 国学, 这些早被粉碎了的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精神枷锁和腐朽思想, 都是麻绳捆豆腐——提不起来的东西。

 实践证明, 只有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这一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精神支柱才是制止当前精神滑坡的有力依靠。

 3

  我们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 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 以高尚的精

  神塑造人, 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 不断培养和造就一代又一代有理想、 有

  道德、 有文化、 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

 邓小平同志强调, 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都搞好, 才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包括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两个方面。

 而思想道德建设, 要解决的正是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精神支柱问题。

 当前, 进行思想道德建设, 树立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这一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精神支柱, 就是要遵照江泽民同志1 9 9 4 年1 月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提出的要求, 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 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 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 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 不断培养和造就一代又一代有理想、 有道德、 有文化、 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

  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

 这个科学的理论就是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

 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 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要用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武装全党, 特别是党的各级领导干部。

 只有党的理论水平和思想水平提到一个新的高度,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也才能提到一个新的高度。

 否则,“以其昏昏, 使人昭昭”, 一个不懂得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的人怎么能去领导群众树立强大的精神支柱呢?

 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 特别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我们强调认真研读邓小平同志的原著,全面系统准确地领会精神实质, 掌握基本观点, 目的就是要用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所提供的立场、 观点、 方法去面对变化多端的新情况, 研究层出不穷的新问题,解决错综复杂的新矛盾。

 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 就是要造成有利于进一步改革开放, 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社会生产力的舆论; 有利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的舆论; 有利于鼓舞和激励人们为国家富强、 人民幸福和社会进步而艰苦创业、 开拓创新的舆论; 有利于人们分清是非, 坚持真善美, 抵制假恶丑的舆论; 有利于国家统一、 民族团结、 人民心情舒畅、社会政治稳定的舆论。

 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 就是要在人民群众, 特别是青少年中加强以爱国主义、 集体主义、社会主义为核心内容的思想道德教育, 开展艰苦奋斗、 勤俭建国的教育, 职业道德、 社会公德的教育, 基本国情的教育和普及法律基本知识教育。

 当前, 要重视引导人们特别是青少年树立正确的理想、 信念、 世界观、 人生观和价值观, 反对拜金主义、 享乐主义、 极端个人主义, 抵御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腐朽思想的侵蚀。

 对那些错误的、 违法的东西...


推荐访问:论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精神支柱 全党 全国各族人民 精神支柱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