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如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章3篇
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文章内容

新形势下如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章3篇

2022-11-07 19:55:05 来源:网友投稿

新形势下如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章3篇新形势下如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章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搞清“四个重大问题”  昆仑岩  当今中国社会,人们政治共识出现严重分裂,思想价值理念尖锐冲突,深化改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新形势下如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章3篇,供大家参考。

新形势下如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章3篇

篇一:新形势下如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章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搞清“四个重大问题”

  昆仑岩

  当今中国社会,人们政治共识出现严重分裂,思想价值理念尖锐冲突,深化改革道路选择上的分歧日愈突出,已是不争的事实。没有全党高度统一的清醒头脑和科学认识,就没有抵御风险挑战的灵魂和力量,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光明前途。党的十八大后,习近平总书记针对当前改革发展中面临的重大思想和实践问题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对新形势下澄清是非,端正方向,统一全党思想,把握政治大局和战略全局,有效解决突出矛盾和问题,自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大指导意义。但由于传达范围有限,媒体宣传很少,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想看看不到,想听听不到,社会上误传曲解不少,种种猜疑、争执和思想隔阂难以消弭。因此,有必要在全党全国范围加大学习宣传习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的力度,以推动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不断提高到新水平。在学习宣传中,必须紧紧抓住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根本问题,依据

  习总书记讲话精神,着重在四个重大问题上澄清是非,统一认识。

  一、当今中国要搞的是什么主义?

  有人说,改革就是为了“过河”,河那边就是资本主义,就是私有化,只不过中国比苏联采取的办法巧妙,是“平滑过渡”。中国改革好比“过河”,但究竟是过“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河,还是要从社会主义“过渡”到资本主义?习总书记强调:“改革开放是一场深刻革命,必须坚持正确方向,沿着正确道路推进。在方向问题上,我们头脑必须十分清醒,不断推动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他基于对世界社会主义500年由空想到科学、实践乃至发展至今的“六个时间段”的精辟分析,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而不是其他什么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不能丢,丢了就不是社会主义。”19世纪中叶,随着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不断发展,工人阶级作为独立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马克

  思、恩格斯深入考察资本主义经济、政治、社会状况,批判继承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英国空想社会主义的合理成分,创立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并把社会主义思想置于这两大理论基石之上,使社会主义实现了从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马恩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说明资本主义产生、发展、灭亡的历史必然性,从社会化大生产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阐释共产主义取代资本主义义是自然历史过程,从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对立分析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得出无产阶级是最革命的阶级、是资本主义掘墓人和共产主义建设者。在批判旧世界的基础上,他们对未来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过程、发展方向、一般特征作了科学预测和设想,认为社会主义社会与资本主义社会具有决定意义的差别主要包括:一是在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上组织生产,满足全体社会成员的需要是社会主义生产的根本目的;二是对社会生产进行有计划的指导和调节,实行等量劳动领取等量产品的按劳分配原则;三是合乎自然规律地改造和利用自然;四是无产阶级革命是无产阶级进行斗争的最高形式、必须由无产阶级政党领导,以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为目的;五是通过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高度发展最

  终实现向消灭阶级、消灭剥削、实现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的过渡,等等。这些构成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当然,科学的设想如何付诸实践,还有待后人来解答。马恩对实践中可能遇到的问题是十分清醒的,他们反复强调,要从最顽强的事实出发预测未来社会,坚决反对教条式预测未来和规定未来社会的具体细节,强调科学社会主义原理的运用随时随地都要以具体的历史条件为转移。我们党始终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根据时代条件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这就是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不是别的什么主义。一个国家实行什么样的主义,关键要看这个主义能否解决这个国家面临的历史性课题。在中华民族积贫积弱、任人宰割的时期,各种主义和思潮都进行过尝试,资本主义道路没有走通,改良主义、自由主义、社会达尔文主义、无政府主义、实用主义、民粹主义、工团主义等“你方唱罢我登场”,但都没能解决中国的前途和命运问题。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引导中国人民走出了漫漫长夜、建立了新中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使中国快速发展起来了。不说更早的时期,就从改革开放开始,特别是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以后,唱衰中国的舆论在

  国际上不绝于耳,各式各样的“中国崩溃论”从来没有中断过。但是,中国非但没有崩溃,反而综合国力与日俱增,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这是历史的结论、人民的选择。至于近年来国内外有些舆论提出中国现在搞的究竟还是不是社会主义的疑问,有人说是“资本社会主义”,还有人干脆说是“国家资本主义”、“新官僚资本主义”,这些都是完全错误的。既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那就是不论怎么改革、怎么开放,都必须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坚持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基本要求。包括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入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包括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

  基本政治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这些都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体现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内容,如果丢掉了这些,那就不成其为社会主义。邓小平曾经深刻地、总结性地指出:“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无论是革命还是建设,都要注意学习和借鉴外国经验。但是,照抄照搬别国经验、别国模式,从来不能得到成功。这方面我们有过不少教训。”过去不能搞全盘苏化,现在也不能搞全盘西化或者其他什么化。冷战结束后,不少发展中国家被迫采纳了西方模式,结果党争纷起、社会动荡、人民流离失所,至今都难以稳定下来。“邯郸学步,失其故行”,这样的蠢事干不得!我们是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近年来,随着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上升,国际上关于“北京共识”、“中国模式”、“中国道路”等议论和研究也多了起来,其中不乏赞扬者。一些外国学者认为,中国的快速发展,导致一些西方理论正在被质疑,一种新版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正在颠覆西方的传统理论。2004年5月,英国著名思想库伦敦外交政策研究中心发表了《北京共识:提供新模式》的研究报告,认为

  中国通过努力、主动创新和大胆实践,摸索出一个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模式。这种发展模式不仅适合中国,也是发展中国家仿效的榜样。曾经提出“历史终结论”的美国学者福山也修正了自己的观点,认为:“‘中国模式’的有效性证明,西方自由民主并非人类历史进化的终点。人类思想宝库要为中国传统留有一席之地。”各国的发展道路应由各国人民选择。所谓的“中国模式”是中国人民在自己的奋斗实践中创造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应当坚信,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发展,我们的制度必将越来越成熟,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必将进一步显现,我们的道路必将越走越宽广,我国发展道路对世界的影响必将越来越大。我们就是要有这样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真正做到“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二、对改革开放前的社会主义历史能不能否定?

  古人说:“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近些年来,国内外敌对势力为了达到搞乱人心、煽动推翻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目的,挖空心思地拿中国革命史、新中国历史来做文章,竭尽攻击、

  丑化、污蔑之能事,让很多人上当受惑。习总书记科学指出: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有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两个历史时期,这是两个相互联系又有重大区别的时期,但本质上都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探索。对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要正确评价,不能用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也不能用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开创的,但也是在新中国已经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并进行了20多年建设的基础上开创的。如果没有1978年我们党果断决定实行改革开放,并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坚定不移把握改革开放的正确方向,社会主义中国就不可能有今天这样的大好局面,就可能面临严重危机,就可能遇到像苏联、东欧国家那样的亡党亡国危机。同时,如果没有1949年建立新中国并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积累了重要的思想、物质、制度条件,积累了正反两方面经验,改革开放也很难顺利推进。虽然这两个历史时期在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思

  想指导、方针政策、实际工作上有很大差别,但两者决不是彼此割裂的,更不是根本对立的。新中国成立后,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迅速医治战争创伤、恢复国民经济的基础上,不失时机提出了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经过社会主义改造,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围绕如何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这个崭新课题,刚开始我们只能学习苏联经验,后来经过实践,党很快就察觉到苏联模式的局限,毛泽东提出要以苏联的经验教训为鉴戒,独立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以《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发表为主要标志,党对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有了一系列新的重要认识。我们党提出:要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到技术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上来;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的矛盾是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符合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是我国国内的主要矛盾,发展生产力是根本任务;社会主义社会还有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要发展商品生产,遵守价值规律和做好综合平衡;社会主义发展目标是建设现代工业、现代农业、现代科学技术、现代国防,要走一条有别于苏联模式的中国工业化道

  路,坚持以农业为基础和工业为主导,坚持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共同发展,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注意发展手工业和农业多种经营,农业中要实行生产责任制,不能剥夺农民,不能超越阶段,反对平均主义;必须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坚持民主集中制,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防止领导机关官僚化、特殊化;必须正确区分和处理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在文化领域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等等。虽然在后来的实践中,由于党在指导思想上“左”的错误,很多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正确思想没有得到贯彻落实,甚至遭受严重挫折,但我们党取得的积极成果是极其宝贵的,为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这些正确思想,不但改革开放后得到了真正贯彻,将来也还是要坚持和发展的。马克思早就说过:“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创造。”改革开放前的社会主义实践探索为改革开放后的社会主义实践探索积累了条件,改革开放后的社会主义实践探索是对前一个时期的坚持、改革、发展。正因为如此,如果把改革

  开放前后“两个三十年”相互对立起来,用“后三十年”否定“前三十年”,或者用“前三十年”否定“后三十年”,这样的认识都是不科学、不符合客观实际的。我们要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分清主流和支流,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发扬经验,吸取教训,才能不断把党和人民事业推向前进。如何对待党的历史,是一个重大政治问题。如果处理不好,就会产生严重政治后果。苏联为什么解体?苏共为什么垮台?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意识形态领域斗争十分激烈,全面否定苏联历史、苏共历史,否定列宁,否定斯大林,搞历史虚无主义,思想搞乱了,各级党组织几乎没任何作用,军队都不在党的领导之下。最后,苏共偌大一个党就作鸟兽散,苏联偌大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就分崩离析。这是前车之鉴!邓小平指出:“毛泽东思想这个旗帜丢不得。丢掉了这个旗帜,实际上就否定了我们党的光辉历史。总的来说,我们党的历史还是光辉的历史。虽然我们党在历史上,包括建国以后的三十年中,犯过一些大错误,甚至犯过搞‘文化大革命’这样的大错误,但是我们党终究把革命搞成功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才大大提高的。只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才使我们这个人口占世界总人口近

  四分之一的大国,在世界上站起来,而且站住了。”他还强调:“对毛泽东同志的评价,对毛泽东思想的阐述。不是仅仅涉及毛泽东同志个人的问题,这同我们党、我们国家的整个历史是分不开的。要看到这个全局。”“这不只是个理论问题,尤其是个政治问题,是国际国内的很大的政治问题。”试想,如果当时全盘否定毛泽东,那我们党还能站得住吗?我们国家的社会主义制度还能站得住吗?那就站不住,就会天下大乱。所以,正确处理改革开放前后的社会主义实践探索的关系,不只是一个历史问题,更主要的是一个政治问题。

  三、今天推进改革发展还要不要坚持实践标准?

  马克思主义必定随着时代、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而不断发展,不可能一成不变,社会主义从来都是在开拓中前进的。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篇大文章,邓小平为它确定了基本思路和基本原则,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这篇大文章上都写下过精采篇章。那么现在我们的认识是否已经终结,在推进改革发展中还要不要坚持以实践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决定

  着这篇大文章能否继续写下去。习总书记针对这个问题,强调提出了“两个不容置疑”的重要观点。他说:30多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了巨大成就,加之新中国成立以后打下的基础,这是它得以站得住、行得远的重要基础。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把握,已经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新的高度,这一点不容置疑。同时,也要看到,我国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还面临很多没有弄清楚的问题和待解的难题,对许多重大问题的认识和处理都还处在不断深化的过程之中,这一点也不容置疑。对事物的认识是需要一个过程的,而对社会主义这个我们只搞了几十年的东西,我们的认识和把握也还是非常有限的,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深化和发展。这“两个不容置疑”的判断充满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和辩证法精神,要求我们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观点,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不断开拓前进。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社会主义,一定要有发展的观点,一定要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

  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世界上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也没有一成不变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过去取得的实践和理论成果,能够帮助我们更好面对和解决前进中的问题,但不能成为骄傲自满的理由,更不能成为继续前进的包袱。事业越前进、越发展,新情况新问题就会越多,面临的风险和挑战就会越多,面对的不可预料的事情就会越多。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懂就是懂,不懂就是不懂;懂了的要努力创造条件去做,不懂的要抓紧学习研究弄懂,来不得半点含糊。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是我们适应新形势、认识新事物、完成新任务的根本思想武器。全党首先是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观点,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发挥历史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清醒认识世情、国情、党情的变和不变,永远要有逢山开路、遇河架桥的精神,锐意进取,大胆探索,敢于和善于分析回答现实生活中和群众思想上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不断深化改革开放,不断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有所前进,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

  四、共产主义信仰有没有过时?

  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今日社会,身在共产党内而不信共产主义的丢魂党员、冒牌党员真是太多了!习总书记指出:我们党始终坚持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共产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要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践行者。党章明确规定,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党章同时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人追求的共产主义最高理想,只有在社会主义社会充分发展和高度发达的基础上才能实现。想一下子、两下子就进入共产主义,那是不切实际的。邓小平说: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还需要一个很长的历史阶段,需要我们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这样看问题,充分说明了中国共产党人政治上的清醒。必须认识到,我们现在的努力以及将来多少代人的持续努力,都是朝着最终实现共产主义这个

  大目标前进的;同时,实现共产主义又是一个非常漫长的历史过程,必须立足党在现阶段的奋斗目标,脚踏实地推进我们的事业。如果丢失了共产党人的远大目标,就会迷失方向,变成功利主义、实用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党的最高纲领和基本纲领的统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纲领,即建立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既是从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出发的,也没有脱离党的最高理想。我们要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胸怀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矢志不移贯彻执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做好当前每一项工作。革命理想高于天。没有远大理想,就不是合格的共产党员;离开现实工作而空谈远大理想,也不是合格的共产党员。在我党90多年的历史中,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为了追求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不惜流血牺牲,靠的就是一种信仰,为的就是一个理想。尽管他们也知道,自己追求的理想并不会在自己手中实现,但他们坚信,只要一代又一代人为之持续努力,一代又一代人为此作出牺牲,崇高的理想就一定能实现,正所谓“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今天,衡量一名共产党员、一名领导干部是否具有共产主义远

  大理想,是有客观标准的,那就要看他能否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能否吃苦在前、享受在后,能否勤奋工作、廉洁奉公,能否为理想而奋不顾身去拼搏、去奋斗、去献出自己的全部精力乃至生命。一切迷惘迟疑的观点,一切及时行乐的思想,一切贪图私利的行为,一切无所作为的作风,都是与此格格不入的。一些人认为共产主义是可望而不可及的,甚至认为望都望不到、看都看不见,是虚无缥缈的。这就涉及是唯物史观还是唯心史观的世界观问题。这些人之所以理想渺茫、信仰动摇,根本的就是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不牢固。因此,必须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把践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统一起来,做到虔诚而执着、至信而深厚。有了坚定的理想信念,站位就高,眼界就宽,心胸就开阔,就能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在胜利和顺境时不骄傲不急躁,在困难和逆境时不消沉不动摇,经受住各种风险和困难考验,自觉抵御各种腐朽思想的侵蚀,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历史的事实一再证明,马克思、恩格斯关于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分析没有过时,关于资本主义必然消亡、社会主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也没有过时。这是社会历史发展不可逆转的总趋势,但

  道路是曲折的。资本主义最终消亡、社会主义最终胜利,必然是一个很长的历史过程。要深刻认识资本主义社会的自我调节能力,充分估计到西方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军事方面长期占据优势的客观现实,认真做好两种社会制度长期合作和斗争的各方面准备。在相当长时期内,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还必须同生产力更发达的资本主义长期合作和斗争,还必须认真学习和借鉴资本主义创造的有益文明成果,甚至必须面对被人们用西方发达国家的长处来比较我国社会主义发展中的不足并加以指责的现实。我们必须有很强大的战略定力,坚决抵制抛弃社会主义的各种错误主张,自觉纠正超越阶段的错误观念。最重要的,还是要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情,不断壮大综合国力,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不断建设对资本主义具有优越性的社会主义,不断为我们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打下更加坚实的基础。归根到底,道路问题是关系党的事业兴衰成败第一位的问题,道路就是党的生命。毛泽东指出:“革命党是群众的向导,在革命中未有革命党领错了路而革命不失败的。”我们党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坚持从我国国情出发,探索并形成了符合中

  国实际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种独立自主的探索精神,这种坚持走自己路的坚定决心,是党不断从挫折中觉醒、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真谛。鲁迅有句名言: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是根植于中国大地、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的科学社会主义,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只要我们坚持独立自主走自己的路,毫不动摇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一定能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一定能在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篇二:新形势下如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章

  毛概论文坚定不移的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坚定不移的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坚定不移的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内容摘要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在科学发展、共建和谐中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建设发展科学发展科学社会主义的历史是一个不断在实践中开辟新道路、在理论上获得新认识的历史其中包含着不断深化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首要的基本问题的认识。中国共产党人始终不渝地坚持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坚持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出发独立自主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历史的经验和发展的趋势都表明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是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在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东方大国建设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伟大贡献。在半个多世纪的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我们党经历了艰辛的探索历程排除了各种错误倾向的干扰在把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过程中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坚定地继承和创造性地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把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原理与打破教条主义束缚相结合。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的忠实继承者是结合中国实际开创马克思主义新境界的成功实践者。中国革命的胜利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成功实践。开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是科学社会主义在当代中国的崭新实践。我们党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正确把握唯物史观关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辩证关系的基本原理把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的首要任务把改革作为社会主义发展的根本动力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建设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使社会主义充满生机活力。我们党在“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上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停留在对马克思主义的某些原则、某些本本的教条式理解上摒弃那些对社会主义的不科学甚至扭曲的认识和超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不正确思想用发

  展着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指导发展着的社会主义实践形成了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代表的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把体现社会主义本质属性与符合中国国情相结合。由于各个国家的历史文化、经济状况、发展程度等有着很大不同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各个国家只能根据本国实际寻找适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模式。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汲取脱离中国国情建设社会主义的深刻教训建设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我们党通过实践探索深刻认识到贫穷不是社会主义两极分化也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计划经济不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市场经济也不是社会主义的对立物等等。这些都是从中国国情出发、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得出的科学结论。把借鉴他国社会发展模式与保持独立自主相结合。世界各国在谋求发展的道路上都有自己的特色和经验无论是社会主义制度还是其他社会制度都有可以学习和借鉴的地方。但各国社会发展模式都是该国特定历史条件的产物都有一定的适用范围。我们党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摆脱了封闭式发展的束缚也摆脱了照搬照套他国模式的束缚坚持走自己的路独立自主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实现人民当家作主与坚持党的领导相结合。

  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我们党历来以实现和发展人民民主为己任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实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从各个层面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保障人民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利和自由。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把坚持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与顺应时代潮流相结合。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世界社会主义出现严重曲折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面临巨大的困难和压力。我们党坚持走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不动摇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时代的选择。我们党领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顺应时代潮流坚持与时俱进加强不同文明的对话和交流在竞争比较中取长补短在求同存异中共同发展保持着自身的强大生命力展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

  路的光明前景。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共产党对现阶段纲领的概括。要求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本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适合中国特点的道路逐步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把中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即一方面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走社会主义道路另一方面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不照抄、照搬别国经验、模式而是走自己的路具有中国特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有着丰富的科学内涵和强大的生命力。中国近代以来一个多世纪的历史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新中国成立以来半个多世纪的历史证明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创了社会主义发展的崭新道路实现了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性飞跃是当代中国发展的唯一正确道路。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消除两极分化。

  我国在改革开放以前所经历的曲折和失误归根到底就在于没有完全搞清楚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必须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作为根本任务作为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要求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发展生产力摆在首要位置通过改革开放发展生产力。经过近30年的发展我国经济体制实现了由计划经济体制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历史性转变人民生活总体上实现了由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整个国家实现了由封闭停滞到蓬勃发展的历史性飞跃。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坚持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把发展生产和共同富裕统一起来。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发挥全体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的价值准则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就是保障全体人民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权利和利益充分发挥全体人民创造自己幸福生活和美好未来的历史主动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处于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是一个历史过程。我们党始终不渝地把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正义作为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必然要求在促进发展的同时及时地把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朝着共同富裕的方向稳步前进。发展权利的保障和拓展是人民群众利益的重要体现而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目的就是保障和拓展人民群众的发展权利。这将最大限度地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的发展热情和

  创造活力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不竭动力。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通过改革创新自我完善焕发社会主义的蓬勃生机。

  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它的实质和目标是从根本上改变束缚我国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同时相应地改革政治体制和其他方面的体制从体制机制上焕发社会主义的生命力和优越性。改革也是创新创新包含改革。我们党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过程中自觉地把创新作为民族进步的灵魂、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和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发展创新文化激发全民族的创新精神大力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和其他各方面的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不断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凝聚党心民心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在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已深深融入广大党员的世界观之中社会主义的价值准则已成为广大群众的普遍意识。尽管社会主义事业在中国也经历过曲折和失误社会主义的发展还有不尽如人意之处但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从新旧中国的对比中、从改革开放前后的对比中、从国内外的对比中深深体会到我国作为有13亿人口的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只有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保证社会稳定和谐、人民安居乐业、国家长治久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党心所向、民心所向是凝聚全民族、全社会的旗帜。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党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完成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创造了前提。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创造性地完成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开始了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找到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赋予民族复兴新的生机。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的宏伟目标就是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部署。社会主义中国的发展和富强将为人类进步事业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在科学发展、共建和谐中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世纪新阶段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紧紧围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深入分析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科学谋划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提出了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和重大战略任务

  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发展道路。我国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过程中虽然总体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但长期积累的结构性矛盾和粗放的增长方式尚未根本转变能源、资源、环境、技术的瓶颈制约日益突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压力增大。科学发展观深刻反映了我们党对发展问题的新认识反映了当今世界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发展的新情况反映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新要求。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就是要切实把经济社会发展转入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科学发展观在丰富发展内涵、创新发展观念、开拓发展思路、破解发展难题等方面在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发展战略、发展动力、发展目的和发展要求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思想观点揭示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为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和谐发展境界。目前我国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城乡贫困人口和低收入人口还有相当数量包括就业、看病、上学、收入分配、社会保障、生态环境保护、安全生产、社会治安在内的一系列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亟待解决统筹兼顾各方面利益的难度加大人民内部矛盾处于多发时期社会建设和管理面临一系列新课题。在新形势下我们党提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明确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中的地位把促进社会和谐摆在更加突出的地位。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中国共产党领导全体人民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是否认社会矛盾而是更加积极主动地正视矛盾更加及时有效地化解矛盾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和谐发展。维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和平发展环境。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发展给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带来了机遇但影响和平与发展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也在增加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营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我国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的旗帜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积极争取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睦邻友好的周边环境、平等互利的合作环境、互信协作的安全环境和客观友善的舆论环境既充分利用世界和平发展带来的机遇发展自己又以自身的发展更好地促进共同发展。

  

  

篇三:新形势下如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章

  如何理解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咬定青山不放松

  2007年6月25日,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党校发表重要讲话,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必须始终不渝地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篇重要讲话,科学分析了当前我国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深刻回答了事关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若干重大问题,为进一步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指明了前进方向。现在,奋进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征程上的亿万中国人民,正以更加坚定的信念和更加昂扬的斗志,创造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新辉煌。

  怎样看待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的辉煌成就?怎样看待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的辉煌成就?

  谁曾想,29年前,数亿中国人还在为温饱问题而发愁,如今13亿多人民的生活已经总体上达到了小康;谁曾想,29年前,拥有手表、自行车、缝纫机“三大件”曾是许多人的追求,如今新“三大件”已几经升级,电脑、汽车、商品房等对越来越多的百姓来说早已梦想成真。是什么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是什么推动了中国的腾飞?归根到底,就是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29年,在中华民族数千年历史长河中并不长,但却如此深刻地改变了中国人民的历史命运。这29年,在中国大地上描绘了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奏响了一曲气壮山河的恢弘乐章。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深刻改变了中国的面貌。改革开放29年来,我国社会生产力得到极大的解放和发展,我国经济保持了年均9.7%的快速增长,2006年国内生产总值迈上20万亿元的大台阶,扣除价格因素,是1978年的13.3倍,财政收入接近4万亿元,一大批重要工农业产品产量跃居世界首位,国家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大幅度增强。我们办成了许多以前

  想办而办不了的事:三峡大坝、青藏铁路、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南水北调等重大工程捷报频传,广播电视“村村通”惠及广大农村,机场、港口、高速公路等基础设施日益完善,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呈现出协调发展的良好态势……神州大地正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赋予中国这条“巨龙”以强大动力。29年来,我们坚定不移地实行改革开放,从农村改革到城市改革,从国有企业改革到宏观管理体制改革,从所有制结构改革到分配制度改革,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确立到在实践中的深入推进,从经济领域改革到政治、文化和社会领域的改革,都取得了实质性进展,为国家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高,2006年进出口额达17607亿美元,比1978年增加84倍。29年前,我国外汇储备仅有1.67亿美元,2006年突破1万亿美元,位居世界首位。与此同时,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步伐在加速,对外投资不断扩大。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显著提升了中国社会的文明程度。29年来,民主法制建设不断加强,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初步形成,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深入推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深入人心,以神舟飞船为代表的一大批重大科技成果先后涌现,在许多前沿领域实现突破;教育改革和发展成就显著,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目标如期实现,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精神文明建设不断加强,文化体制改革扬帆起航,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日益繁荣。人们的精神面貌发生深刻变化,竞争意识、创新意识、效率意识不断增强。我国社会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充满蓬勃的朝气和创造的活力。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幅度地提高了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这29年,人们切身感受着党的富民政策带来的幸福生活,共同享受着改革发展的成果。从1978年至2006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343元增加到11759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从134元增加到3587元,扣除价格因素,年均都增长6.7%。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分别从6.7平方米、8.1平方米,增加到26.1平方米、29.7平方米,居住条件大为改善。我们告别了商品短缺,扔掉了各种票证,消费结构不断升级,实现了从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同时,社会保障的“安全网”越织越宽,医疗、就业等民生问题在逐步解决,更多的百姓解除了后顾之忧。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深刻改变了世界对中国的认识,大大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声望源于成就,魅力缘自实力。随着中国的日益发展,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发展经验、发展模式引起了国际上许多人的兴趣,越来越多的目光投向中国,越来越多的话题围绕中国展开。我们坚持正确的对外方针和政策,广泛开展双边和多边外交,在国际事务中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从推动朝核问题六方会谈到积极救助印度洋海啸受灾国,从参与国际维和行动到推动在反恐、环保、禁毒、重大疾病预防等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中国向国际社会展示了一个负责任大国的形象。

  29年弹指一挥间,中华大地沧桑巨变。事实雄辩地证明,29年来之所以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根本原因就在于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闯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在当代中国,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符合中国国情,顺乎党心民心,最能激发亿万人民建设自己美好生活的巨大热情和干劲。

  怎样理解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认识的不断深化?怎样理解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认识的不断深化?

  实践的沃土孕育出理论创新的累累硕果,科学的理论指引着实践前进的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既是实践发展的过程,也是理论探索的过程。在实践的发展中不断深化理论认识,理论认识的深化又推动着实践的发展。

  改革开放29年来,在带领全国人民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过程中,我们党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基本问题进行了不懈探索,不断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认识,形成了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两大理论成果,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正是在科学理论的指引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探索,始于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新中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揭开了中国历史崭新的一页。毛泽东同志领导党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探索中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提出要根据

  本国情况走自己的路,着眼于最大限度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正确处理各方面的矛盾和问题等一系列重要思想,为以后的探索奠定了重要基础。

  “东方风来满眼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深刻总结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鲜明地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从此,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为新时期中国发展的主旋律。邓小平同志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提出并科学揭示了社会主义本质,作出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判断,明确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制定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提出“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发展战略和“一国两制”的战略构想,等等,创立了邓小平理论。它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在中国这样的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

  历史的接力棒传递到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手中。江泽民同志领导全党深刻洞察国际国内形势发生的重大变化,科学把握党的历史方位,系统总结治党治国治军的新鲜经验,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邓小平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它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思想,关于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的思想,关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思想,关于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思想,关于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的思想,关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思想,等等,进一步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认识。

  党的十六大以后,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科学审视国际形势变化的新趋势,认真分析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深入总结我国及世界各国的发展经验,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等重大战略思想,进一步回答了新形势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一系列重大问题。

  艰辛孕育着发展,探索推动着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之所以正确、之所以能够引领中国发展进步,关键就在于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我国实际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必须继续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研究和探索,努力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

  怎样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一个国家要发展,必须有一条正确的道路;一个民族要振兴,必须有一个共同的理想。

  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的160多年,是中华民族一代又一代仁人志士为救亡图存和实现民族复兴而英勇奋斗、艰苦探索的历史;是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经过无数浴血奋战,赢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是党和人民通过长期的艰辛探索,走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道路,把一个极度贫弱的旧中国逐步变成一个初步繁荣昌盛、充满生机活力的新中国的历史。从历史的比较和现实的变化中,我们必然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而没有其他任何道路,能够实现我国的发展和民族的振兴。

  正因为如此,胡锦涛总书记“6?25”重要讲话发表后,在广大干部群众中引起了强烈反响。人们更加深刻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民族振兴、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社会和谐的必由之路、成功之路、胜利之路,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时代的选择。在今天新的历史条件下,要顺利完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进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百年梦想,就必须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首先要坚定信心与决心。当前要认真学习贯彻好胡锦涛总书记“6?25”重要讲话精神,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把思想认识统一到讲话精神上来,始终不渝地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充分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幸福安康

  的唯一正确道路,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坚定信念,坚定不移地坚持解放思想,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坚定不移地落实科学发展、社会和谐,坚定不移地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奋斗。

  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立足中国国情。改革开放以来,虽然我们有了很大发展,但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基本国情没有变。要清醒认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我国基本现代化、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性、长期性、艰巨性,增强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的坚定性,提高想问题、办事情决不可脱离实际的自觉性。要充分认识当前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科学分析我国全面参与经济全球化的新机遇新挑战,深刻把握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形势下我国各项事业发展面临的新课题新矛盾,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更加自觉地促进科学发展,奋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始终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毫不动摇地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我们的事业能够经受风险考验、顺利达到目标的最可靠的保证。要坚持把一个中心和两个基本点统一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任何时候都决不能动摇。

  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不断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全面发展。要认真落实中央关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一系列重大部署,扎扎实实做好各方面工作。努力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面取得重大新进展,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更好地保障人民群众的文化权益。把社会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以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使经济发展成果更多地体现到改善民生上。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关键是抓好党的自身建设。必须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继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全面加强党的思想、组织和作风建设,推进党内民主建设,努力造就高素质的领导班子、干部队伍和党员队伍。把反腐倡廉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引导广大党员干部一定要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一定要戒骄戒躁、艰苦奋斗,一定要加强学习、勤奋工作,一定要加强团结、顾全大局,做到思想上始终清醒、政治上始终坚定、作风上始终务实。

  咬定青山不放松,任尔东西南北风。在前进的征途上,必定还会遇到各种可以预料和难以预料的困难和风险,只要我们始终不渝地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就一定能够战胜各种困难和经受各种风险考验,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胜利,不断谱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篇章。

  

  

推荐访问:新形势下如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章 新形势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发展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