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比较优势理论,大量贸易8篇
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文章内容

按照比较优势理论,大量贸易8篇

2022-11-03 20:25:04 来源:网友投稿

按照比较优势理论,大量贸易8篇按照比较优势理论,大量贸易  摘要比较优势理论自产生之日起,就一直受到学术界的普遍关注,将其视为国际贸易理论的基础。但这一理论的应用却并非一帆风顺。对于中国这样一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按照比较优势理论,大量贸易8篇,供大家参考。

按照比较优势理论,大量贸易8篇

篇一:按照比较优势理论,大量贸易

  摘要比较优势理论自产生之日起,就一直受到学术界的普遍关注,将其视为国际贸易理论的基础。但这一理论的应用却并非一帆风顺。对于中国这样一个比较优势相当明显的发展中国家,如何充分利用好我国对外贸易的比较优势成为国内学者的研究重点。本文首先分析了比较优势理论的内涵和发展,重点讲述了当代影响比较优势的几个要素。并根据比较优势的内涵的发展,将这一理论分为比较成本理论、要素禀赋理论、当代比较优势理论三个阶段。其次论述了当代中国对外贸易的现状。最后论述了比较优势理论对中国对外贸易的借鉴意义。以中国三类出口商品的显性比较优势变化趋势图为依据,分析了我国对外贸易中比较优势的变化,并对如何借鉴比较优势,提高我国的比较优势素质做出了一定的建议。重视发展我国对外贸易的比较优势,能够加快我国外贸体制改革的进程和企业跨国经营战略的实施,最终推动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关键词:对外贸易;比较优势;策略建议AbstractTheoryofcomparativeadvantagegetstheuniversalsolicitudeofacademiccirclefromitsproducingday,anditisregardedasthefoundationofinternationaltradingtheory.Buttheapplicationofthistheoryisnotplainsailing.ForChinasuchadevelopingcountrythatcomparativeadvantageisfairlyobvioushowtomakegooduseofthecomparativeadvantagesbecamethefocusofacademicresearch.

  Thefirstpartanalyzestheconnotationandthedevelopmentofthetheoryofcomparativeadvantageandparticularlynarratessomeessentialfactorswhichinfluencepresentcomparativeadvantage.Inaccordancewithcomparativeadvantageoftheconnotationofdevelopmentthistheorymaybedividedinto3stages:thetheoryofcomparativecoststheoryoffactorendowmentsandthecontemporarytheoryofcomparativeadvantage.ThesecondpartdiscussesonthecontemporaryChineseforeigntradeintheapplicabilityofthestatusapplicability.FinallydiscussesthereferenceoftheoryofcomparativeadvantageofChinasforeigntrade.BasedonChinasexportstothethreedominanttrendmapchangesincomparativeadvantageweanalyzedthecomparativeadvantageofChinasforeigntradeinthechangesandhowtousethecomparativeadvantagestomakesomerecommendationsinordertoenhancethequalityofChinascomparativeadvantages.ChinaattachesimportancetodevelopingforeigntradeandcomparativeadvantagestospeeduptheprocessofreformofChinasforeigntradeenterprisesandtransnationalbusinessstrategyofeventuallypromotethedevelopmentofChinasforeigntrade.Keywords:ForeigntradeTheoryofcomparativeadvantageStrategyofforeigntrade目录摘

  要.........................................................................................................................................IAbstract..........................................................................................................................................................II一、绪论..............................................................................................................................1二、比较优势理论综述........................................................................................................1(一)比较优势理论的核心................................................................................................1(二)比较优势理论的发展................................................................................................1(三)中国的比较优势论....................................................................................................3(四)显示性比较优势系数的含义....................................................................................3三、中国对外贸易的现状....................................................................................................4(一)进出口规模迅速扩大................................................................................................4(二)对外贸易依存度和出口依存度大大提高................................................................4(三)工业制成品比重上升,初级产品比重下

  降............................................................5(四)出口产品结构不断改善............................................................................................6(五)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比重提高..................................................错误!未定义书签。四、比较优势理论对我国外贸的借鉴意义........................................................................7(一)借鉴RCA分析我国对外贸易结构的发展..............................................................7(二)借鉴比较优势理论提高我国对外贸易竞争力......................................................10结论......................................................................................................................................12注释......................................................................................................................................13加上参考文献的页码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武汉学院毕业论文一、绪论随着通讯、网络和信息技术等的快速发展,经济全球化的进程进一步的加快,世界经济逐渐成为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整体,国际间的贸易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国际贸易在国际分工的条件下进行,而目前的国际分工是由旧的国际社会政治经济秩序和各国资源的禀赋差异决定的。人民币升值后,国际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为了更好地适应国际市场经济环境的挑战,我国

  必须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比较优势,避开比较优势陷阱,更好地利用国际贸易带来的有利条件,充分利用好国际国内两种资源和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在贸易中更好地利用贸易的创造效应,避免其贸易转移效应。二、比较优势理论综述(一)比较优势理论的核心比较优势理论的核心内容是:如果一个国家在生产一种产品时的机会成本(与该国生产的另一种产品的相对成本)小于另一个国家生产同种产品时的机会成本,则这个国家就在生产该种产品上拥有比较优势,并认为如果每个国家都集中资源生产并出口本国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则两国间的贸易能使两国都受益。该理论强调一个经济实体需要遵循如下原则:①根据比较优势选择产业结构和技术结构;②产品和要素价格不能扭曲;③政府产业政策目标不能背离比较优势。虽然不否认存在动态比较优势和企业面临的外部性特征,也不完全反对政府宏观调控,但比较优势战略把要素结构看作是各种经济要素的决定性因素,产业结构和技术结构的选择必然受要素资源结构制约并以此为基础,任何经济体最具竞争能力的产业和技术结构都是由其所具有的要素禀赋结构所决定的,经济发展必须建立在一定要素资源结构基础之上。产业结构和技术结构总体水平的升级,都是经济发展过程中内生的变量,是一个经济系统中要素禀赋结构变化的结果。遵循比较优势原则,按照本国的禀赋状况选择产业、技术结构的产业才最具市场竞争力①。

  (二)比较优势理论的发展“比较优势理论”这一概念虽是由罗伯特托伦斯(RobertTorrenS)在《论对外谷(1815)中提出的②,但起点应归于亚当斯密,虽然其理论被称为绝对优势理论物贸易》而提出,但多数经济学家都把它当作比较优势理论的特例,因为有绝对优势的产品一定具有比较优势,反之则不一定成立。比较优势理论的核心在于“比较”,根据比较对象的不同,可以区分为不同的阶段。1、比较成本理论比较优势是指两个或多个主体在某些特定方面相比较而显现出来的相对优势性。比1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武汉学院毕业论文较优势论原是运用在国际贸易领域的理论,其最早的雏形是英国著名经济学家大卫。李嘉(D.Ricardo)提出的“比较成本论”,即将贸易产生的原因简单地归因于成本(传统的成本理念)的相对低廉的观点③。该理论认为,国际贸易的基础不限于生产技术上的绝对差别,只要各国企业之间存在着生产技术上的相对差别,就会出现生产成本和产品价格的相对差别,从而使各国在不同的产品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使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成为可能。比较成本论的科学性在于它揭示了一个客观规律,无论是生产力水平高或是低的国家,按照比较优势的思想参加国际分工和贸易,都可以得到实际利益。这就为世界各国参加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的必要性作了理论上的证明,这也是长期以来它一直作为国际贸易理论基础的原因。2要素禀赋理论在比较成本论

  的基础上,瑞典经济家赫克歇尔(E.Heckscher)和俄林(B.Ohlin)提出了,“要素禀赋比率理论”进一步从生产要素比例的差别来解释国际贸易的发生机制。该理论重视市场交换关系,并从机会成本角度论证了其他条件不变前提下,比较优势取决于要素禀赋差异,即天然要素价格的相对差异:一是资本量的大小;二是劳动力的多少;三是自然资源的丰缺。如果一国劳动力充裕,资本来源较少,则应利用廉价的劳动力发展劳动力密集产业,如果有资本优势,劳动力缺乏,那该国就应该发展资本密集产业;而自然资源方面也必须扬长避短。要素禀赋说从静态的角度对国际贸易模式提出了很好的解释。3比较优势理论的新阶段虽然以李嘉图和要素禀赋比率理论理论为核心的传统比较优势理论在贸易理论方面的主导地位始终没有改变,但战后贸易实践的变化如发达国家间贸易为主的实际、产业内贸易和公司内贸易都对原有比较优势的理解构成了挑战。因而许多学者开始从新的角度阐述国际贸易发生的原因,把比较优势理论推进到现代比较优势阶段。现代比较优势的理解可以循着两条思路。第一,从成本、技术、要素的动态变动中诠释比较优势的变动。具有代表性的观点有:筱原三代平动态比较费用论,认为比较成本是可以转化的,形成了动态比较优势理论;波斯纳(M.A.Posner)的技术差距论和弗农(R.Vernon)的产品生命周期理论,把技术发展的各个阶段不同

  国家具有不同的比较优势作为了产生国际贸易的原因,被认为是现代比较优势理论的重要发展;第二,从新的角度考察比较优势产生的原因。最具有代表性的是从规模经济和分工、交易成本的角度去分析比较优势产生的原因。、迪克西特(Dixit)斯蒂格利茨、(Stiglitz)克鲁格曼(Kmgman)等人在不完全竞争框架下从规模经济的角度来分析产生比较优势的来源,提出了研究比较优势的新视角,很好地解释了产业内贸易现象,强调研究与开发在贸易形态变化中的作用。人们将这种源自规模经济的比较利益,称为后天获得的比较利益,而将李嘉图和赫克歇尔-俄林的比较利益称为先天比较利益。2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武汉学院毕业论文(三)中国的比较优势论在中国,比较优势战略理论是在与“赶超战略论”等理论争论中发展起来的主流理论。按照林毅夫教授的观点④,比较优势发展战略,是指经济体在每一个发展阶段上都选择符合要素禀赋结构的产业和技术结构;惟有这样,企业才会具有自生能力,才能促进经济体的资本积累和要素禀赋结构的提升,进而实现经济快速发展。林毅夫做了如下理论假设:首先,经济体经济发展过程有两个外生变量:发展战略和要素禀赋结构。而技术水平、积累率、增长速度、产业结构、金融结构、收入分配、经济开放程度等均内生于这两个变量之中。其次,技术结构内生于要素投入结构,任何技术的运用,都是通过人力资本和物

  质资本等要素投入实现的,而投入品的相对价格则是由经济结构中的禀赋结构决定的。再次,赶超战略的选择及其持续的时间主要与人均自然资源、人口规模和初始资金密度相关。林毅夫论证了产业、技术选择与要素禀赋结构之间的关系,同时阐明了决定产业、技术选择的发展战略选择对经济制度安排的决定作用,并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的成败也进行了重新解释,力图弥补内生增长理论的各种缺陷。(四)显示性比较优势系数的含义衡量各国产品的比较优势一般有两种方法。其一是用产品的相对劳动生产率来衡量,即产品A的相对劳动生产率等于产品A的人均产量与其他产品的人均产量之比,产品的相对劳动生产率越高,比较优势就越明显;其二是用产品的相对成本来衡量,即产品A的相对生产成本等于产品A的单位生产成本与其他产品的单位成本之比,产品相对成本越低,比较优势就越明显⑤。实际上,用以上两种方法衡量各国贸易的比较优势是比较困难的。因此,在国际贸易理论中通常引入巴拉萨的“显示性比较优势系数出口指标”法(RevealedComparativeAdvantages,简称RCA)来衡量比较优势⑥。它是近年来被世界银行等经济组织和学术界广泛使用作为衡量国际贸易中分工程度的指标。由于它考虑了不同国家和不同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份额,侧重于一国的出口绩效,并考虑了保护性贸易政策带来的关税及非价格因素对出口的影响,因此具有一定的科学

  性。该系数是指一国总出口某类商品所占份额相当于该商品在世界贸易总额中所占比例的大小,其显性比较优势指数为:Xij/jXijRCAijXij/Xijiji其中,j代表国家;i代表行业;RCAij为j国的第i个行业的显性比较优势;Xij为j国的第I个行业的出口量。上式中,分子为一国某种产品的出口量占时间同种商品的总出口量的比率,而分母为一国的总出口量占世界出口总量的比率。当指数值大于1,意味着j国i商品的出口比率超过了世界i商品的出口比率,从而表明j国在i商品上具有较强的比较优势。反之,如果RCAi指数值小于1,则意味着j国i商品的出口比3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武汉学院毕业论文率低于世界i商品的出口比率,表明j国在i商品上只具有较弱的比较优势。三、从比较优势看我国服务出口贸易发展本节将以服务贸易出口为例子,试论比较优势理论于我国对外贸易中的应用。(一)我国服务出口的现状从整体上来看,我国服务出口还是比较落后的,同服务出口的先进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1995年,我国有形商品出口额在世界上列第11位,而无形服务出口额只居世界第27位,从1997年商品出口与服务出口的比例来看,全世界为3.7:1,美国为2.5:1,中国则为6:1。我国的一些服务出口项目仍处于逆差状况,如货物运输和港口供应与劳务项目,1997年分别存在23.71亿美元和6.81亿美元的逆差。即使是相对较强的服务出口项目如旅

  游,1997年也只有14.29亿美元的顺差。我国经常项目中的非贸易收支前些年总有一定的顺差,但近两年情况发生变化,1997年顺差额由1996年的36.98亿美元骤减到0.63亿美元,1998年则出现24.2亿美元的逆差,考虑到今后我国服务市场必将进一步开放,因此,非贸易收支的前景不容乐观。造成我国服务出口发展相对落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主要的有:1国内第三产业的发展滞后,限制了服务出口规模的扩大;2服务出口不如商品出口受重视,认为我国服务业落后,国际竞争力弱,出口难,创汇作用有限;3把服务出口仅仅理解成为对外工程承包与劳务合作,对整个服务出口业缺乏通盘的考虑与规划;4服务业的对外开放起步晚,力度不够,国外资金、技术与先进管理经验的注入较少,拥有直接对外经营权的企业数量不多,从而影响了服务企业国际竞争力的提高;5直接输往国外的劳动力的素质同国际服务市场的需求存在较大的差距,劳动力输出的渠道过于单一;6服务出口的管理分散在许多部门,缺乏一个统一协调和管理的机构,至今尚未制定出一套有关服务出口的法规和制度。(二)从比较优势理论看扩大我国服务出口的可能性分析服务出口的可能性也就是分析服务出口所具有的国内优势和所面对的国际环境。就现阶段来看,扩大我国服务出口具有以下几方面优势:1.劳动力资源优势。劳动力资源优势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劳动力价格低廉,二是有相当数

  量的高素质的劳动力存在。我国劳动力的平均月工资大体相当于发达国家的1/30和“四小龙”的l/15,因此我国在劳动密集型和劳动与资本密集结合型的服务出口行业具有较强的竞争力。不仅如此,我国4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武汉学院毕业论文服务行业还拥有相当数量的高素质的劳动力。1997年,我国国有企事业单位共拥有1759.7万名专业技术人员,其中很大一部分是分布在服务行业。1997年,我国有在校大学生218.4万名,在校中专生307.4万名。高素质劳动力的存在正符合服务企业的优势更多的体现为人力资本这一点。2.服务企业优势。就我国服务企业的整体实力而言,与发达国家相比有一定差距,这是事实。但是,在发展较快的一些服务出口行业中,已有一批具有一定国际知名度和竞争力的大企业。例如。在1992年全球最大的225家工程承包公司中,已有中国港湾工程公司等5家中国企业榜上有名;在美国《幸福》杂志评出的1997年度全球100家大商业银行中,中国银行按赢利额排第1位,按资产总额排第17位,在该杂志评出的1997年全球服务业500家大公司中,除中国银行外,中国化工进出口总公司也进入其中,列第27位。3.旅游资源优势。我国自然风景优美、历史古迹众多、人文景观独特、经济社会发展蒸蒸日上,这些丰富的旅游资源对推动我国国际旅游业的发展十分有利。另外,到1998年我国旅游业的接待能力已相当可观,已拥有旅游饭店2552

  座,客房38.6万间,从事国际旅游业务的一、二类旅行社966家,旅游专用车辆4.7万辆,游船1098艘,定点旅游餐馆1143家,定点旅游商店1168家,定点旅游娱乐设施295处,开通国际航线7l条。4.技术优势。无庸置疑,我国在一些高新技术领域已拥有世界先进水平,如超导、微电子、现代生物技术、卫星发射技术、光纤通信等领域。据报道,至2000年,我国将为海外发射30颗卫星。值得注意的是,我国拥有大量适用技术,这些技术在发展中国家拥有广阔市场。现在,我国每年取得的重要技术成果有1万多项,裁至1992年底,已批准专利申请31745项。以上这些都有助于扩大我国的技术出口。不仅国内据有扩大服务出口的优势,而且国际环境也为扩大我国服务出口提供了可能性。有利的国际环境主要表现在:1.国际服务贸易持续快速发展,服务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据统计,1980至1987年,服务贸易平均年增长率为5%,而同期商品贸易平均年增长率仅为2.5%。1992年和1993年,全球服务贸易额分别达到9600亿和1万亿美元,分别比上一年增长12%和3.3%,但这两年商品出口的增长率却是7%和-2%。2.随着关贸总协定乌拉圭回合谈判的胜利结束,服务贸易已纳入关贸总协定的范围,这将为我国服务出口行业了解国外服务市场信息、享受公平待遇、获得相对稳定的竞争环境以及利用多边机构中的争端解决程序解决双边服务贸易活动中的摩擦提供方便

  与保证。5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武汉学院毕业论文3.我国在海外拥有3000多万华侨和华裔,这些人已深深扎根于当地的经济和社会之中,有着广泛的影响,我国的服务企业和个人可以借助于他们进入当地的服务市场,从而扩大我国服务在当地的出口。(三)加入WTO对我国服务出口贸易的影响发展中国家所拥有的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以及低廉的劳动.

  

  

篇二:按照比较优势理论,大量贸易

  摘要比较优势理论自产生之日起,就一直受到学术界的普遍关注,将其视为国际贸易理论的基础。但这一理论的应用却并非一帆风顺。对于中国这样一个比较优势相当明显的发展中国家,如何充分利用好我国对外贸易的比较优势成为国内学者的研究重点。本文首先分析了比较优势理论的内涵和发展,重点讲述了当代影响比较优势的几个要素。并根据比较优势的内涵的发展,将这一理论分为比较成本理论、要素禀赋理论、当代比较优势理论三个阶段。其次论述了当代中国对外贸易的现状。最后论述了比较优势理论对中国对外贸易的借鉴意义。以中国三类出口商品的显性比较优势变化趋势图为依据,分析了我国对外贸易中比较优势的变化,并对如何借鉴比较优势,提高我国的比较优势素质做出了一定的建议。重视发展我国对外贸易的比较优势,能够加快我国外贸体制改革的进程和企业跨国经营战略的实施,最终推动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关键词:对外贸易;比较优势;策略建议AbstractTheoryofcomparativeadvantagegetstheuniversalsolicitudeofacademiccirclefromitsproducingday,anditisregardedasthefoundationofinternationaltradingtheory.Buttheapplicationofthistheoryisnotplainsailing.ForChinasuchadevelopingcountrythatcomparativeadvantageisfairlyobvioushowtomakegooduseofthe

  comparativeadvantagesbecamethefocusofacademicresearch.Thefirstpartanalyzestheconnotationandthedevelopmentofthetheoryofcomparativeadvantageandparticularlynarratessomeessentialfactorswhichinfluencepresentcomparativeadvantage.Inaccordancewithcomparativeadvantageoftheconnotationofdevelopmentthistheorymaybedividedinto3stages:thetheoryofcomparativecoststheoryoffactorendowmentsandthecontemporarytheoryofcomparativeadvantage.ThesecondpartdiscussesonthecontemporaryChineseforeigntradeintheapplicabilityofthestatusapplicability.FinallydiscussesthereferenceoftheoryofcomparativeadvantageofChinasforeigntrade.BasedonChinasexportstothethreedominanttrendmapchangesincomparativeadvantageweanalyzedthecomparativeadvantageofChinasforeigntradeinthechangesandhowtousethecomparativeadvantagestomakesomerecommendationsinordertoenhancethequalityofChinascomparativeadvantages.ChinaattachesimportancetodevelopingforeigntradeandcomparativeadvantagestospeeduptheprocessofreformofChinas

  foreigntradeenterprisesandtransnationalbusinessstrategyofeventuallypromotethedevelopmentofChinasforeignwords:ForeigntradeTheoryofcomparativeadvantageStrategyofforeigntrade目录摘要.........................................................................................................................................IAbstract..........................................................................................................................................................II一、绪论..............................................................................................................................1二、比较优势理论综述........................................................................................................1(一)比较优势理论的核心................................................................................................1(二)比较优势理论的发展.................................................

  ...............................................1(三)中国的比较优势论....................................................................................................3(四)显示性比较优势系数的含义....................................................................................3三、中国对外贸易的现状....................................................................................................4(一)进出口规模迅速扩大................................................................................................4(二)对外贸易依存度和出口依存度大大提高................................................................4(三)工业制成品比重上升,初级产品比重下降............................................................5(四)出口产品结构不断改善............................................................................................6(五)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比重提

  高..................................................错误!未定义书签。四、比较优势理论对我国外贸的借鉴意义........................................................................7(一)借鉴RCA分析我国对外贸易结构的发展..............................................................7(二)借鉴比较优势理论提高我国对外贸易竞争力......................................................10结论......................................................................................................................................12注释......................................................................................................................................13加上参考文献的页码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武汉学院毕业论文一、绪论随着通讯、网络和信息技术等的快速发展,经济全球化的进程进一步的加快,世界经济逐渐成为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整体,国际间的贸易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国际贸易在国际分工的条件下进行,而目前的国际分工是由旧的国际社会

  政治经济秩序和各国资源的禀赋差异决定的。人民币升值后,国际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为了更好地适应国际市场经济环境的挑战,我国必须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比较优势,避开比较优势陷阱,更好地利用国际贸易带来的有利条件,充分利用好国际国内两种资源和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在贸易中更好地利用贸易的创造效应,避免其贸易转移效应。二、比较优势理论综述(一)比较优势理论的核心比较优势理论的核心内容是:如果一个国家在生产一种产品时的机会成本(与该国生产的另一种产品的相对成本)小于另一个国家生产同种产品时的机会成本,则这个国家就在生产该种产品上拥有比较优势,并认为如果每个国家都集中资源生产并出口本国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则两国间的贸易能使两国都受益。该理论强调一个经济实体需要遵循如下原则:①根据比较优势选择产业结构和技术结构;②产品和要素价格不能扭曲;③政府产业政策目标不能背离比较优势。虽然不否认存在动态比较优势和企业面临的外部性特征,也不完全反对政府宏观调控,但比较优势战略把要素结构看作是各种经济要素的决定性因素,产业结构和技术结构的选择必然受要素资源结构制约并以此为基础,任何经济体最具竞争能力的产业和技术结构都是由其所具有的要素禀赋结构所决定的,经济发展必须建立在一定要素资源结构基础之上。产业结构和技术结构总体水平的升级,都是经济发展过程中内生的变量,

  是一个经济系统中要素禀赋结构变化的结果。遵循比较优势原则,按照本国的禀赋状况选择产业、技术结构的产业才最具市场竞争力①。(二)比较优势理论的发展“比较优势理论”这一概念虽是由罗伯特托伦斯(RobertTorrenS)在《论对外谷(1815)中提出的②,但起点应归于亚当斯密,虽然其理论被称为绝对优势理论物贸易》而提出,但多数经济学家都把它当作比较优势理论的特例,因为有绝对优势的产品一定具有比较优势,反之则不一定成立。比较优势理论的核心在于“比较”,根据比较对象的不同,可以区分为不同的阶段。1、比较成本理论比较优势是指两个或多个主体在某些特定方面相比较而显现出来的相对优势性。比1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武汉学院毕业论文较优势论原是运用在国际贸易领域的理论,其最早的雏形是英国着名经济学家大卫。李嘉()提出的“比较成本论”,即将贸易产生的原因简单地归因于成本(传统的成本理念)的相对低廉的观点③。该理论认为,国际贸易的基础不限于生产技术上的绝对差别,只要各国企业之间存在着生产技术上的相对差别,就会出现生产成本和产品价格的相对差别,从而使各国在不同的产品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使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成为可能。比较成本论的科学性在于它揭示了一个客观规律,无论是生产力水平高或是低的国家,按照比较优势的思想参加国际分工和贸易,都可以得到实际利益。这就为世界各国参

  加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的必要性作了理论上的证明,这也是长期以来它一直作为国际贸易理论基础的原因。2要素禀赋理论在比较成本论的基础上,瑞典经济家赫克歇尔()和俄林()提出了,“要素禀赋比率理论”进一步从生产要素比例的差别来解释国际贸易的发生机制。该理论重视市场交换关系,并从机会成本角度论证了其他条件不变前提下,比较优势取决于要素禀赋差异,即天然要素价格的相对差异:一是资本量的大小;二是劳动力的多少;三是自然资源的丰缺。如果一国劳动力充裕,资本来源较少,则应利用廉价的劳动力发展劳动力密集产业,如果有资本优势,劳动力缺乏,那该国就应该发展资本密集产业;而自然资源方面也必须扬长避短。要素禀赋说从静态的角度对国际贸易模式提出了很好的解释。3比较优势理论的新阶段虽然以李嘉图和要素禀赋比率理论理论为核心的传统比较优势理论在贸易理论方面的主导地位始终没有改变,但战后贸易实践的变化如发达国家间贸易为主的实际、产业内贸易和公司内贸易都对原有比较优势的理解构成了挑战。因而许多学者开始从新的角度阐述国际贸易发生的原因,把比较优势理论推进到现代比较优势阶段。现代比较优势的理解可以循着两条思路。第一,从成本、技术、要素的动态变动中诠释比较优势的变动。具有代表性的观点有:筱原三代平动态比较费用论,认为比较成本是可以转化的,形成了动态比较优势理

  论;波斯纳(M.A.Posner)的技术差距论和弗农(R.Vernon)的产品生命周期理论,把技术发展的各个阶段不同国家具有不同的比较优势作为了产生国际贸易的原因,被认为是现代比较优势理论的重要发展;第二,从新的角度考察比较优势产生的原因。最具有代表性的是从规模经济和分工、交易成本的角度去分析比较优势产生的原因。、迪克西特(Dixit)斯蒂格利茨、(Stiglitz)克鲁格曼(Kmgman)等人在不完全竞争框架下从规模经济的角度来分析产生比较优势的来源,提出了研究比较优势的新视角,很好地解释了产业内贸易现象,强调研究与开发在贸易形态变化中的作用。人们将这种源自规模经济的比较利益,称为后天获得的比较利益,而将李嘉图和赫克歇尔-俄林的比较利益称为先天比较利益。2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武汉学院毕业论文(三)中国的比较优势论在中国,比较优势战略理论是在与“赶超战略论”等理论争论中发展起来的主流理论。按照林毅夫教授的观点④,比较优势发展战略,是指经济体在每一个发展阶段上都选择符合要素禀赋结构的产业和技术结构;惟有这样,企业才会具有自生能力,才能促进经济体的资本积累和要素禀赋结构的提升,进而实现经济快速发展。林毅夫做了如下理论假设:首先,经济体经济发展过程有两个外生变量:发展战略和要素禀赋结构。而技术水平、积累率、增长速度、产业结构、金融结构、收入分配、

  经济开放程度等均内生于这两个变量之中。其次,技术结构内生于要素投入结构,任何技术的运用,都是通过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等要素投入实现的,而投入品的相对价格则是由经济结构中的禀赋结构决定的。再次,赶超战略的选择及其持续的时间主要与人均自然资源、人口规模和初始资金密度相关。林毅夫论证了产业、技术选择与要素禀赋结构之间的关系,同时阐明了决定产业、技术选择的发展战略选择对经济制度安排的决定作用,并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的成败也进行了重新解释,力图弥补内生增长理论的各种缺陷。(四)显示性比较优势系数的含义衡量各国产品的比较优势一般有两种方法。其一是用产品的相对劳动生产率来衡量,即产品A的相对劳动生产率等于产品A的人均产量与其他产品的人均产量之比,产品的相对劳动生产率越高,比较优势就越明显;其二是用产品的相对成本来衡量,即产品A的相对生产成本等于产品A的单位生产成本与其他产品的单位成本之比,产品相对成本越低,比较优势就越明显⑤。实际上,用以上两种方法衡量各国贸易的比较优势是比较困难的。因此,在国际贸易理论中通常引入巴拉萨的“显示性比较优势系数出口指标”法(RevealedComparativeAdvantages,简称RCA)来衡量比较优势⑥。它是近年来被世界银行等经济组织和学术界广泛使用作为衡量国际贸易中分工程度的指标。由于它考虑了不同国家和

  不同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份额,侧重于一国的出口绩效,并考虑了保护性贸易政策带来的关税及非价格因素对出口的影响,因此具有一定的科学性。该系数是指一国总出口某类商品所占份额相当于该商品在世界贸易总额中所占比例的大小,其显性比较优势指数为:Xij/jXijRCAijXij/Xijiji其中,j代表国家;i代表行业;RCAij为j国的第i个行业的显性比较优势;Xij为j国的第I个行业的出口量。上式中,分子为一国某种产品的出口量占时间同种商品的总出口量的比率,而分母为一国的总出口量占世界出口总量的比率。当指数值大于1,意味着j国i商品的出口比率超过了世界i商品的出口比率,从而表明j国在i商品上具有较强的比较优势。反之,如果RCAi指数值小于1,则意味着j国i商品的出口比3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武汉学院毕业论文率低于世界i商品的出口比率,表明j国在i商品上只具有较弱的比较优势。三、从比较优势看我国服务出口贸易发展本节将以服务贸易出口为例子,试论比较优势理论于我国对外贸易中的应用。(一)我国服务出口的现状从整体上来看,我国服务出口还是比较落后的,同服务出口的先进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1995年,我国有形商品出口额在世界上列第11位,而无形服务出口额只居世界第27位,从1997年商品出口与服务出口的比例来看,全世界为:1,美国为:1,中国则为6:1。我国的一些

  服务出口项目仍处于逆差状况,如货物运输和港口供应与劳务项目,1997年分别存在亿美元和亿美元的逆差。即使是相对较强的服务出口项目如旅游,1997年也只有亿美元的顺差。我国经常项目中的非贸易收支前些年总有一定的顺差,但近两年情况发生变化,1997年顺差额由1996年的亿美元骤减到亿美元,1998年则出现亿美元的逆差,考虑到今后我国服务市场必将进一步开放,因此,非贸易收支的前景不容乐观。造成我国服务出口发展相对落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主要的有:1国内第三产业的发展滞后,限制了服务出口规模的扩大;2服务出口不如商品出口受重视,认为我国服务业落后,国际竞争力弱,出口难,创汇作用有限;3把服务出口仅仅理解成为对外工程承包与劳务合作,对整个服务出口业缺乏通盘的考虑与规划;4服务业的对外开放起步晚,力度不够,国外资金、技术与先进管理经验的注入较少,拥有直接对外经营权的企业数量不多,从而影响了服务企业国际竞争力的提高;5直接输往国外的劳动力的素质同国际服务市场的需求存在较大的差距,劳动力输出的渠道过于单一;6服务出口的管理分散在许多部门,缺乏一个统一协调和管理的机构,至今尚未制定出一套有关服务出口的法规和制度。(二)从比较优势理论看扩大我国服务出口的可能性分析服务出口的可能性也就是分析服务出口所具有的国内优势和所面对的国际环境。就现阶段来看,扩大我国服务

  出口具有以下几方面优势:1.劳动力资源优势。劳动力资源优势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劳动力价格低廉,二是有相当数量的高素质的劳动力存在。我国劳动力的平均月工资大体相当于发达国家的1/30和“四小龙”的l/15,因此我国在劳动密集型和劳动与资本密集结合型的服务出口行业具有较强的竞争力。不仅如此,我国4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武汉学院毕业论文服务行业还拥有相当数量的高素质的劳动力。1997年,我国国有企事业单位共拥有万名专业技术人员,其中很大一部分是分布在服务行业。1997年,我国有在校大学生万名,在校中专生万名。高素质劳动力的存在正符合服务企业的优势更多的体现为人力资本这一点。2.服务企业优势。就我国服务企业的整体实力而言,与发达国家相比有一定差距,这是事实。但是,在发展较快的一些服务出口行业中,已有一批具有一定国际知名度和竞争力的大企业。例如。在1992年全球最大的225家工程承包公司中,已有中国港湾工程公司等5家中国企业榜上有名;在美国《幸福》杂志评出的1997年度全球100家大商业银行中,中国银行按赢利额排第1位,按资产总额排第17位,在该杂志评出的1997年全球服务业500家大公司中,除中国银行外,中国化工进出口总公司也进入其中,列第27位。3.旅游资源优势。我国自然风景优美、历史古迹众多、人文景观独特、经济社会发展蒸蒸日上,这些丰富的旅游资源对推动我国国际旅游

  业的发展十分有利。另外,到1998年我国旅游业的接待能力已相当可观,已拥有旅游饭店2552座,客房万间,从事国际旅游业务的一、二类旅行社966家,旅游专用车辆万辆,游船1098艘,定点旅游餐馆1143家,定点旅游商店1168家,定点旅游娱乐设施295处,开通国际航线7l条。4.技术优势。无庸置疑,我国在一些高新技术领域已拥有世界先进水平,如超导、微电子、现代生物技术、卫星发射技术、光纤通信等领域。据报道,至2000年,我国将为海外发射30颗卫星。值得注意的是,我国拥有大量适用技术,这些技术在发展中国家拥有广阔市场。现在,我国每年取得的重要技术成果有1万多项,裁至1992年底,已批准专利申请31745项。以上这些都有助于扩大我国的技术出口。不仅国内据有扩大服务出口的优势,而且国际环境也为扩大我国服务出口提供了可能性。有利的国际环境主要表现在:1.国际服务贸易持续快速发展,服务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据统计,1980至1987年,服务贸易平均年增长率为5%,而同期商品贸易平均年增长率仅为2.5%。1992年和1993年,全球服务贸易额分别达到9600亿和1万亿美元,分别比上一年增长12%和%,但这两年商品出口的增长率却是7%和-2%。2.随着关贸总协定乌拉圭回合谈判的胜利结束,服务贸易已纳入关贸总协定的范围,这将为我国服务出口行业了解国外服务市场信息、享受公平待遇、获得相对稳定的竞争环境以及利

  用多边机构中的争端解决程序解决双边服务贸易活动中的摩擦提供方便与保证。5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武汉学院毕业论文3.我国在海外拥有3000多万华侨和华裔,这些人已深深扎根于当地的经济和社会之中,有着广泛的影响,我国的服务企业和个人可以借助于他们进入当地的服务市场,从而扩大我国服务在当地的出口。(三)加入WTO对我国服务出口贸易的影响发展中国家所拥有的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以及低廉的劳动.

  

  

篇三:按照比较优势理论,大量贸易

  比较优势理论对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的启示

  摘要:本文在比较优势的基础上综合分析了我国对外贸易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得出尽管劳动密集型产业受到了国内外一系列因素的影响,但其在我国对外贸易中仍然具有比较优势的结论。但这种优势不再是数量跟低价的优势,而是建立在与时俱进基础上的新的质量、自主品牌、自主创新、科技含量高的比较较优势。分析我国贸易出口结构、农产品比较优势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最后通过对发现的问题提出对策,找到如何继续保持中国劳动力比较优势的对策。关键字:比较优势理论对外贸易启示一、比较优势理论概述

  (一)背景介绍比较优势理论是在绝对优势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16--18世纪重商主义作为一种经济思想统治欧

  洲长达两个多世纪,其生存背景是以极度垄断和特许经营为特征的商业资本主义发展时期。随着手工业的发展,重商主义已不再适应日益发展壮大的产业资本的利益和要求。英国古典经济学代表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一书中批判了重商主义,提出以“经济自由主义”为思想中心的绝对优势理论,他认为一个国家应专业生产自身所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以交换其他国家生产上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并最终达到使所有参与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的国家增加物质财富的目的。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理论在18世纪的英国是具有进步意义的,但其理论并不能解释一个国家在两种产品的生产具有绝对优势,另一国家在两种产品的生产具有绝对劣势,这两个国家是否仍有参与国际分工的必要。针对该理论的局限性,大卫·李嘉图与1817年提出了比较利益学说。

  (二)大卫·李嘉图比较优势理论大卫·李嘉图的比较成本说是对亚当·斯密的绝对成本说的继承和发展,进一步完善了古典学派的国际贸易理论。比较成本学说认为:两个国家进行分工的依据不再是绝对优势,而是比较优势,即虽然一国在两种产品的生产上都处于绝对优势,另一国在两种产品的生产上都处于绝对劣势,但只要两种商品的优势或劣势程度有所不同,则该国在优势重、另一国劣势较轻的商品上就具有比较优势。比较优势的重要原则就是“两害相较取其轻,两利相较取其重”。利用这种比较优势就可以进行专业化的生、交换,贸易双方都能获得利益,社会财富也会有所增加。总之,比较利益学说,进一步分析,揭示了国际贸易所具有的互利性和国际分工的必要性。它证明各国通过出口相对成本较低的产品,进口相对成本较高的产品就可能实现贸易的互利。自其创立的一百多年来,它一直国际贸易理论的核心,是国际贸易理论政策的基础。是重要的、至今仍然没有受到挑战的经济学原理。对于我国的对外贸易更是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三)俄林赫克歇尔要素禀赋论

  赫克歇尔—俄林更进一步继承和发展了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要素禀赋论,用生产要素的丰缺来解释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俄林认为,各国所生产的同一产品价格的国际绝对差异是国际贸易发生的直接原因,各国商品价格比例不同是国际贸易产生的必要条件,各国商品价格比例不同是由要素价格比例不同决定的,要素价格比例不同是由要素供给比例不同决定的。因此国际贸易中应遵循的原则是:一个国家在国际分工中应该出口密集的使用本国相对丰裕的生产要素生产的产品,进口密集的使用本国相对稀缺的声场要素的产品。赫克歇尔—俄林原理主张一国应充分利用它现有的资源而不是在即将到来的经济结构变化前抢先行动,同时在即将出现的新的产业中建立竞争实力。这正迎合了许多政府的产业政策。具有现实的生命力。要素禀赋论解决了李嘉图比较成本理论中单一要素问题。因而更能有助于我们分析,判断和预测世界各国的贸易模式,从而制定相应对策,在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把握本国的贸易政策,掌握主动权。

  (四)比较优势理论的新发展二战以后,经济学家们从动态的角度对古典比较优势理论进行了发展和完善,比较优势理论的新发

  展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动态比较成本理论、技术差距论、内生比较优势理论。动态比较优势理论由日本经济学家筱原三代平于1995年提出,该理论强调将传统的比较优势理论动态化,将生产要素的供求关系、政府政策、各种可利用资源的引进、开放等因素综合到贸易理论中,而一国经济的发展出了取决于资源的丰裕程度外,还取决于政府的支持,通过对幼稚产业的扶持,将比较劣势转化为比较优势。技术差距论由美国经济学家波斯纳于1959年提出,这种理论认为技术作为一个独立的生产要素,改变了土地、劳动和资本这三者在生产中的相互比例关系,提高了这三者之间的劳动生产率,因此技术进展也决定着一国生产要素禀赋状况及其在国际贸易中的比较利益,该理论总的来说是对俄林赫克歇尔学说的补充和扩展,不过强调的重点在于技术扩展对国际贸易比较优势作用,实际上也是强调“研究与开发”要素的作用。内生比较于是理论由澳大利亚华人杨小凯为代表的经济学家于20世纪90年代提出的,该理论强调的是比较优势的内生性和动态性,就是通过后天的专业化学习或通过技术创新和积累人为的创造比较优势,这种理论强调技术进步对比较优势的转换作用。

  比较优势理论是国际贸易理论的基石,它解释了国际贸易理论发展的原因,也是一国制定对外贸易战略的基础理论,指明了一个国家的贸易发展发展方向。尤其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比较优势理论具有更强的适用性,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就一直遵循比较优势原则,利用劳动力优势实现了对外贸易的快速发展,中国当前的国际贸易产品结构中显示出了与中国要素禀赋结构相一致的比较优势。最新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现有劳动力已经上升到9.2亿,不仅总量上升,劳动力素质也在不断提高。因此,中国未来的对外贸易战略仍然应建立在遵循比较优势基础之上,动态分析中国具备的比较优势,实现对外贸易的可持续发展。

  二、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的现状及问题研究

  (一)以低价和数量取胜的传统出口模式遭遇国际市场的困境

  在以往的传统出口模式中,企业主要使用了以低价和数量取胜的国际营销战略模式,采取粗放型

  的生产方式。虽然这种在改革开放后很长的一段时间内为解决我国对外贸易逆差,增加我我国资本积累

  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对随着我国对外贸易的不断发展,技术水平和生产工艺的落后已经开始成为阻

  碍,单凭劳动力数量和价格的优势以及人力资源的便宜来实现对外贸易的快速增长已成为过去,无法使

  我国获得长久的比较优势。

  表1:2010年主要商品出口数量、金额及其增长速度

  商品名称

  单位数量

  金额(亿美比上年增

  比上年增长%

  元)

  长%

  煤

  万吨1903

  -15.0

  23

  -5.2

  钢材

  万吨4256

  73.0

  368

  65.3

  纺织纱线、织物及制品———

  —

  771

  28.4

  服装及衣着附件

  ———

  —

  1295

  20.9

  鞋类

  ———

  —

  356

  27.1

  家具及其零件

  ———

  —

  330

  30.3

  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及其部万台

  件

  166724

  27.4

  1640

  34.0

  手持或车载无线电话

  万台75789

  30.0

  467

  18.2

  集装箱

  万个250

  263.7

  72

  274.9

  液晶显示板

  万个224976

  16.9

  265

  37.7

  汽车(包括整套散件)万辆54

  53.2

  62

  32.1

  资料来源:中国商务部网站:http://www.mofcom.gov.cn

  由表1可以看出,我国出口产品规模和速度不断上升,尤其以工业制成品出口额最大,增长速度最

  快,初级产品的出口仍占一定比重。我国出口金额最大的仍然是服装类产品,高达1295亿美元,机电产

  品的出口逐年增加,反映我国目前出口中低端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居多,即便是机电产品的出口也多属于加

  工贸易这反应我国出口产品普遍存在的问题:产品科技含量不高、附加值低、效益低,尤其在出口产品国

  际竞争力未提高的前提下,过度依赖数量的扩张将会带来更多的国际贸易摩擦和外部不确定性。根据WTO

  统计,2008年我国遭遇反倾销调查73起,反补贴调查10起,分别占全球案件总数的35%和71%。中国已

  连续14年成为遭遇反倾销最多的成员,连续5年成为遭遇反补贴最多的成员,其中又以美国“油井管”

  和美国“轮胎”特保案为典型代表,涉案金额分别高达32亿美元和18亿美元。此外,与我国发生贸易摩

  擦的国别范围也在不断扩大,以美国和印度最为显著,涉及行业已从传统的化工、钢铁、原材料行业向整

  个产业链和高科技产品蔓延,导致我国出口竞争优势产品屡遭限制。目前,我国钢铁、鞋类、玩具、铝制

  品、轮胎、纺织品等行业属于被影响的“重灾区”。

  (二)农产品比较优势呈下降趋势

  利用显示比较优势指数来分析我国农场品的比较优势,显示比较优势指数(RCA)指数是指一国某产

  品出口在世界该产品出口中的份额与该国所有产品的出口在世界所有产品出口中的份额比率。一般认为,若

  RCA指数值大于2.5,表明该产品具有极强的国际竞争力;若RCA指数值小于2.5而大于1.25,表明该商品具

  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若RCA指数值小于1.25而大于0.8,则表明该商品国际竞争力一般,且处于不稳定状

  态;若RCA指数值小于0.8,则表明该商品的国际竞争力较弱。

  表2:2001—2007年我国部分农产品显示比较优势指数(RCA)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谷物

  2.06

  1.99

  1.96

  1.52

  1.18

  0.84

  0.65

  小麦

  0.02

  0.0040.01

  0.00

  0.00

  0.00

  0.00

  玉米

  2.97

  2.68

  2.24

  1.51

  1.46

  1.28

  1.13

  大豆

  2.35

  1.52

  1.22

  1,08

  0.93

  0.78

  0.56

  肉类

  1.53

  1.41

  1.26

  1.01

  0.96

  0.75

  0.53

  大米

  2.91

  2.53

  2.01

  1.63

  1.42

  1.25

  1.08

  棉花

  0.64

  0.12

  0.87

  2.43

  1.79

  1.10

  0.89

  蔬菜水果1.39

  1.30

  2.06

  1.88

  1.70

  1.40

  1.25

  农产品1.59

  1.26

  1.07

  0.96

  0.79

  0.65

  0.58

  资料来源:2008年3月联合国《统计月报》、2008年《中国统计年鉴》

  表3:中国四种主要农产品指标占世界比重

  单位:%

  1978

  1980

  1990

  2000

  2005

  200620072008

  稻谷产量36.35

  36.00

  36.95

  31.69

  28.8128.5928.7028.23

  小麦产量12.13

  12.54

  16.58

  17.00

  15.5517.4618.1016.3

  玉米产量14.24

  15.81

  20.11

  17.92

  19.4920.8219.3620.18

  大豆

  10.09

  9.83

  10.15

  9.55

  7.63

  6.977.226.73

  资料来源:海关统计网:http://www.chinacustomsstat.com

  从上表可以看出我国农产品总体比较优势呈下降趋势,从2001年具有极强谷物竞争力到2007年竞争力一

  般。谷物和大豆的显示优势从20世纪90年代就开始下降,到2006年后RCA指数已经低于1;大米和玉米优势

  整体也呈下降趋势,但RCA指数仍然保持在1以上,说明仍具有较强的竞争力;水果和蔬菜是我国新兴的就

  有较强比较优势的产品,其走势比较稳定;小麦一直是处于比较劣势的产品;棉花比较优势由于受政策、价

  格、需求的一些影响,RCA数值波动较大。同样的,从我国主要农场品指标占世界比重表上也可以看出,我

  国大豆、谷类从1978-2008年所占世界比重呈下降趋势;小麦在总体处于上升状态,但上升幅度不大,2005

  年与2008年所占比重有略有下降;玉米产量从九十年代起基本保持平稳发展趋势,所占比重基本保持在20%

  左右。2008年整体值除玉米外都呈下降趋势。

  (三)对外贸易中产品结构不合理,出口商品主要是低层次商品

  表42001-2010年1-9月中国出口商品结构

  金额单位:亿美元

  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0820092010.1

  总值

  3255.964382.25933.27619.539689.712204.514306.9312016.1211-3946.

  初级产品

  285.403488.104056.50490.395298.256156.47778.48630.9935587.83

  食品及活动物

  146.21175.33188.70224.81257.22307.51327.64326.03284.85

  饮料及烟类

  9.8410.1912.1411.8311.9313.9615.3016.4113.68

  非食用原料

  44.0250.3358.4374.8578.6291.54113.4681.5682.78

  矿物燃料、润滑油及有84.35

  关原料动、植物油脂及蜡

  0.98

  111.10144.76176.21177.76199.44316.351.151.482.683.733.035.74

  203.83203.85

  3.162.69

  工业制成品化学品及有关产品

  2970.564035.65528.17129.609161.411564.613506.9811385.6410758.

  153.251950.862638.68357.724457.316038.56793.09

  620.48

  52632.42

  按原料分类的制成品

  529.55690.301006.51291.261748.32198.942617.431847.751829.8

  4

  6

  2

  机械及运输设备杂项制品未分类的其他商品

  1269.761878.82682.93522.624563.65771.896733.255904.275563.0

  8

  1

  4

  8

  1011.531261.01563.91941.912380.22968.533346.062996.702723.8

  6.48

  9.156113.1216.09239.8821.7617.15

  16.45

  29.38

  资料来源:中国商务部网站:http://www.mofcom.gov.cn我国出口产品很大的一部分属于资源密集型的初级产品和低附加值、低技术含量的工业制成品,

  同时,中国目前出口竞争力强的工业产品主要是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量最大的10类产品中有9类时低水平的劳动密集型产品,鞋帽、纺织、服装、玩具、及日用消费品占很大比重,高新技术产品占出口总额比例小,服务贸易的进出口主要集中在运输、旅游、通信等传统领域。

  由此可见,我国贸易结构不合理的因素主要表现在:第一,我国出口商品对资源过度依赖,资源利用率低,污染严重。化工、钢铁、合金等高耗能高污染产品出口大量增加,已成为当前外贸结构中的突出问题。2010年我国出口钢材4255.60万吨,同比增长73.62%。出口钢坯14.20万吨,同比增长527.85%,出口钢材、钢坯折合粗钢出口量4541.43万吨。焦炭出口335万吨,同比增长513.5%。铁合金出口101.3万吨左右,同比增长65.8%左右。;第二,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品产品链条短,附加值低。我国的原料制成品、工业制成品、机械及运输设备的出口都是处于低端环节的加工或未加工,只属于产品链条的末端生产,没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第三,机电产品档次低、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不高,高新技术产品(尤其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拥有核心技术的产品)依附外资且所占比重小。我国出口的机械产品主要有:金属紧固件、手用和机用工具、刃具、电机、缝纫机和纺织机械、变压器和整流器、家用电机和非电动设备、拖车和集装箱光学仪器和装置等。而工业发达国家则主要出口汽车及其零部件、专用机械、动力机械和通用机械等大型成套设备。第四,现代服务贸易在国际上竞争力薄弱,出口创汇能力不强。2009年上半年,中国服务贸易进出口呈下降态势。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为1257.4亿美元,比上年同期下降14.4%。其中,出口545亿美元,下降24.1%;进口712.4亿美元,下降5%。服务贸易逆差167.4亿美元,同比增长4.3倍。而2009年我国对外贸易进出口总值为22072.7亿美元。2009年上半年服务贸易总额只占对外贸易总额的0.57%,且主要集中在运输、旅游、通信等传统服务部门,现代行业中的通讯服务、金融服务、保险服务、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各行业比重普遍较低。三、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的对策

  (一)以技术进步、提高效益的质量增长型模式替代粗放型的传统出口模式我国对外贸易传统的比较优势是建立在低价格和高数量的基础上,但这种低效益的出口模式已经

  无法适应当代贸易的发展速度,我们必须建立以质量为基础的高效益的比较优势来促进我国对外外贸易

  的可持续发展。因此,要实现这种转变,我们应该做到:第一,注重技术这一生产要素在产品中的作用。虽然目前我国的的制造业增长速度非常迅速,但由

  于受技术水平落后的制约,使其在国际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特别在高新技术领域,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信息技术、新材料等高技术领域中,发达国家占据绝对优势,也从中获得了巨大的比较利益,而我们要改变这种不利地位就必须以技术进步、提升效益的质量增长模式来替代粗放型的传统出口模式,充分重视科技的发展,做到以技术促进贸易发展,同时贸易发展反作用于技术,从而促进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的完成。第二,建立符合国际惯例的贸易预警机制。贸易摩擦也是制约我国产品出口的重要因素之一,我国从第32位的贸易出口大国上升到第3位的贸易出口大国仅用了短短20年的时间,贸易摩擦在所难免,但其长期存在的严峻模式不得不是我们采取必要措施。首先,我们应该积极推动建立更加自由稳定的全球贸易机制,积极推进区域一体化建设;其次,借鉴外国成熟的贸易救济机制经验建立自己的相关预警机制,在我国已建立的钢铁、汽车、化肥的基础上开启对电子信息产品、敏感产品的损害预警机制;再次,完善我国相关的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以及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法规体系。

  (二)提高农产品比较优势1、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农业产业化经营关键在于把生产、加工制造、市场三者有机的结合起来,实施一体化组织建设,

  在政府的牵头作用下发展各地特色的龙头企业,积极吸取国内外资金和先进技术,发展一批高起点、高技术、高附加值、高效益的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企业。根据因地制宜的原则,建设区域化、专业化、集约化的农产品生产基地。将农业产业化,实行订单农业,提高市场效率,竟而提高农产品比较优势。

  2、加快农业科技进步与创新中国"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先生发明的杂交水稻技术,带来了世界范围的粮食增产,增产的粮食每年为世界解决了7000万人吃饭问题。农业创新是克服土地资源有限瓶颈的必由之路,也是农业长远发展和农产品比较优势的提高的基础。我们应该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在资源利用、细胞工程、生物农药及其产业化等前沿领域取得新突破。同时借鉴国外先进的技术和经验,做好引进、消化、吸收和转化工作,经一步提升我国农产品在对外贸易中的竞争力。

  3、努力调整不具优势的农产品尽管自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农产品贸易顺差逐渐减少,但并不是所有农产品都是去比较优势。我们应深入分析各国农产品比较优势变化的趋势,把握农产品国际竞争优势的规律,从而制定相应的农业政策,推进其长远发展。具体来应该做到对于大豆、谷类等比较优势日益下降的产品,应加大科技投资力度,是种植、种子等部门在品种上不断改良,争取以低投入获得高产出来充分挖掘产品的比较优势;对发展潜力较小的的玉米、小麦应避免为满足粮食自给而进一步鼓励其扩大再生产,在实施粮食给政策时,要注意保护具有

  比较优势的农产品的生产,尽量避免资源从比较优势产品生产像比较劣势产品生产转移;此外对具有明显比较优势的农产品,应采取鼓励措施,继续扩大再生产,同时给予政策上的保护,我国刚刚兴起的具有比较优势的农产品如水果、蔬菜、优质水稻等,应该从投入、产出补贴等方面获得支持,建立保障体系。

  (三)调整产品出口结构1、加快发展绿色商品出口绿色商品是指在产品的研制、开发、生产、包装、运输、销售、使用及使用后的处置全过程都符合

  环境保护的要求,对生态环境无害或危害极小,并有利于资源的保护和再回收的商品。加快发展绿色商品出口对改善我国外贸现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增加出口绿色产品出口比重,降低高耗能高污染产品的出口比重,一方面可以避免本国资源继续遭受严重的破坏,另一方面按可以有利于我国外贸出口条件,减少因绿色壁垒带给我国外贸的损失。具体可以有以下几个措施:第一,增加产品的科技含量,发展绿色产业;第二,结合ISO14000标准,促进环境友好型产品的出口;第三,实施“走出去战略”,鼓励对外投资。

  2、发展新型劳动密集型产业由于目前我国的主要出口市场美国、欧盟、日本等发达国家的人口已是零增长,一般的劳动密集型

  产品的需求弹性降低,产品供过于求,因此我们应该积极开发新型劳动密集型产品。做到:第一,可以在新式创意和专项技术指导下创造新型产品,刺激新需求,保持劳动密集型产品的活力,也就是培养我国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根据比较优势理论最新发展的启示,我们应该加大对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研究与开发”的投入量增加产品中的技术含量,走自主创新与品牌相结合的战略,比如沈阳华晨的自主品牌轿车依靠国外高端技术推出了“中华”“尊驰”“骏捷”等中高端自有品牌。到了2005年华晨通过与意大利宾利法连纳汽车设计室等国际机构的合作,仅用40多亿就开发出中华轿车;第二,利用发达国家转移外资的机会转移技术相对先进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变劳动密集型产业就是技术落后产业的观念,高技术的发展也需要劳动力,大力发展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中的劳动密集型产业。2005年4月,联想收购美国IBM的个人PC业务,因此获得了IBM在美国与日本的个人PC技术研发基地以及1000多个专利;第三,不同地区发挥区域优势选择不同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既发挥特色产业,既可以带动经济增长,又可以避免因重复加工生产带来产品滞销。例如河北省用农业大省和丰富的劳动力资源等综合优势重点培育的支柱产业——食品加工业,2010年河南省农副食品加工业235.33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29.31%。

  3、提高出口产品附加值,发展自有品牌、自主知识产权的优势竞争产品中国劳动力资源优势丰富,但以加工贸易为主的贸易形式使我们的制造业一直处于替外商获得竞争优势的状态。我们在大量外资投入下从事低技术水平的重复建设为主,缺乏自主品牌和自主创新能力。中国是贸易大国,若仅仅依靠生产低附加值的产品,绝对不能成为贸易强国。中国大量的劳动力资源应该从引进技术的生产部门转移到自主创新的部门,加快发展国内具有高附加值的一般贸易,建设自有品牌、生产拥有自主知识

  产权的产品,保持我国对外贸易的持久发展优势。4、大力发展现代服务贸易从我国目前的情况,我们应该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制定各种有效措施,大力发展本国服务贸易。发展现代行业中的通讯服

  务、金融服务、保险服务、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等服务贸易,与货物贸易相比,服务贸易同样也是一国输出其禀赋优势的过程。各国积极发展服务贸易的优势最后都可以归结为各国具有不同的禀赋优势。但服务贸易比货物贸易的出口更为复杂,所以,我们必须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根据不同地区的特点和优势,实行差异化发展战略。例如,在我国路由资源丰富的浙江、安徽、北京陕西、云南等地区,就可以大力发展旅游服务;而在中国沿海一些拥有优良港口条件、辐射范围广的城市,可以发展船运和仓储等服务出口;在IT技术人才和企业集中的地区就可以推进承接软件外包服务。特别是在经济全球化的当代,指定一个战略性的发展目标和方向就必须把服务业的全球分工格局考虑进去,努力争取有效参与自身优势领域的全球服务产业链,在行业的选择上应着眼与未来,以保证自身发展能获得持久的推动力。

  参考文献:[1]任蕾.析比较优势理论对中国贸易发展战略的启示[J].黑龙江对外经贸,2006.(4):12—13.[2]钟永杰.从比较优势理论谈中国外贸发展战略的选择[J].统计与决策,2006,(6):120-122.[3]佟家栋.人民币汇率变动在我国对外贸易中的作用及其条件限制[J].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6):34-40[4]田贞余.中国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竞争力分析[J].改革与战略,2005,(1):19-22[5]李惊雷.国际贸易理论演变对我国对外贸易政策的启示[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6,(3):125-26.[6]刘彤.中国入世后的对外贸易摩擦分析[J].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07,(6):71-74.[7]吴国蔚.薛花.比较优势理论在中国出口贸易中的体现[J].2007,(5):9-13.[8]王营.李巍.比较优势理论的再思考及其对中国的启示[J].2006,(5):55-57.[9]李春明.浅谈中国外贸的比较优势和外贸战略取向[J].2009,(1):72-74[10]中国商务部综合司,商务统计[P/OL]:http://gcs.mofcom.gov.cn/tongji.shtml.Abstract:ThispaperanalyzesthecurrentsituationandproblemsofourforeigntradewhichbasedonComparativeadvantagetheory,despitethereissomebadinfluencestolabor-intensiveindustriesbydomesticandinternationalfactors,wecanalsogetthatitstillhasacomparativeadvantageinourforeigntrade.Thecomparativeadvantageisn'tonlyaboutlowpriceandmorequantity,butalso

  newquality,ownbrandname,owninnovationandhightechnologywhichbuiltinmodernsociety.We

  findsomequestionsabouttheexportstructureofourtradeandthecomparativeadvantageinprimary

  products.Finally,proposingsomesolutionstotheproblemsidentified,wecanfindhowtomaintain

  acomparativeadvantageofourlabor-intensiveproducts.

  Keywords:Comparativeadvantagetheory

  foreigntrade

  revelation

  

  

篇四:按照比较优势理论,大量贸易

  国际经济学

  第一章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一、单项选择题

  1.贸易差额论的提出学派是()

  A.重工主义学派

  B.重农主义学派

  C.古典学派

  D.重商主义学派

  2.主张对外贸易顺差,并将金银视为财富的唯一形式的理论是()

  A.比较优势理论B.贸易差额理论C.要素禀赋理论D.相互需求理论

  3.重商主义贸易差额论认为对外贸易应追求()

  A.顺差

  B.平衡C.逆差D.收支相抵

  4.提出发展本国航运业政策的理论是()

  A.比较优势理论B.绝对优势理论

  C.贸易差额理论

  D.相互需求理论

  5.贸易差额论的政策主张中对发展中国家制定贸易政策有借鉴意义的是()

  A.发展本国工业B.发展本国航运业C.追求贸易顺差D.对外贸易垄断

  6.古典学派的贸易理论建立的基础是通过批判()

  A.贸易差额理论B.比较优势理论C.相互需求理论D.绝对优势理论

  7.欧洲资本积累时期重商主义的国际贸易理论是()

  A.贸易差额理论B.比较优势理论C.相互需求理论D.绝对优势理论

  8.最早对重商主义提出质疑的英国学者是()

  A.约翰·穆勒

  B.亚当·斯密C.大卫·李嘉图

  D.大卫·休谟

  9.绝对优势理论的提出者是()

  A.约翰·穆勒

  B.亚当·斯密C.李斯特

  D.大卫·李嘉图

  10.绝对优势理论认为国际贸易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A.生产要素禀赋差异B.相互需求强度差异C.劳动生产率的相对差异D.劳动生产率的绝对差异

  11.甲国使用同样数量资源比乙国能生产更多的X,则乙国在X生产上具有()

  A.绝对优势

  B.比较劣势

  C.绝对劣势

  D.比较优势

  12.甲国生产单位布和小麦分别需要6天和9天,乙国为10天和12天,则()

  A.乙国进口小麦B.甲国出口布C.乙国出口布D.甲国出口小麦

  13.依据绝对优势理论,如某国在某产品生产上具有绝对优势,则该产品()

  A.机会成本高B.劳动生产率低C.单位劳动投入少D.边际成本递增

  14.比较优势理论的提出者是()

  A.约翰·穆勒B.大卫·李嘉图C.亚当·斯密D.李斯特

  15.被称为西方国际贸易理论基石的是()

  A.贸易差额理论B.绝对优势理论C.比较优势理论D.相互需求理论

  16.比较优势理论认为国际贸易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A.劳动生产率的相对差异B.技术水平差异C.需求强度差异

  D.商品价格差异

  17.律师打字速度是打字员的两倍却雇佣打字员打字所依据的理论是()

  A.绝对优势理论B.相互需求理论C.比较优势理论D.要素禀赋理论

  18.律师打字速度是打字员的两倍却雇佣打字员打字,以下表述错误的是()

  A.律师在打字上具有绝对优势

  B.律师在律师咨询上具有比较优势

  C.打字员在打字上具有比较优势

  D.打字员在打字上具有绝对优势

  19.法国生产单位酒所需劳动力比英国少40人,生产单位毛呢比英国少10人,以下表述正确的是()

  A.英国在两种产品的生产上都具有绝对优势B.法国在毛呢的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

  C.英国在酒的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

  D.英国在毛呢的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

  21.如果甲国生产一单位粮食需要80人一年的劳动,生产一单位布需要90人一年的劳动;乙国生产一单

  位粮食需要120人一年的劳动,生产一单位布需要100人一年的劳动,根据比较优势理论()

  2

  第一章古典贸易理论

  A.甲国应生产出口粮食,乙国应生产出口布B.甲国应进口粮食

  C.甲国应生产出口布,乙国应生产出口粮食D.乙国应进口布

  22.在下表的状态下,根据古典学派的贸易理论可以得出()

  国家

  产品X

  产品Y

  甲国

  1

  2

  乙国

  2

  4

  A.甲国在X产品上具有比较优势

  B.乙国的X产品上具有比较优势

  C.甲国在Y产品上具有比较优势

  D.两国在两种产品上不存在比较优势的差别

  23.按照比较优势理论,大量贸易应发生在()

  A.发达国家之间B.发展中国家之间C.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D.需求相似国家之间

  24.相互需求理论的提出者是()

  A.大卫·李嘉图B.亚当·斯密C.阿佛雷德·马歇尔

  D.约翰·穆勒

  25.约翰·穆勒认为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是()

  A.需求偏好差异B.劳动生产率差异C.相互需求强度差异D.要素禀赋差异

  26.相互需求理论认为对对方国家产品需求强度大的国家其产品交换对方产品的能力()

  A.低

  B.高

  C.不确定

  D.不变

  27.根据相互需求理论,贸易利益分配取决于()

  A.国际具体交换比例B.两国经济实力C.进出口产品性质D.比较优势大小

  28.根据相互需求理论,国际贸易交换比例的变动是由于()

  A.相互需求强度的变动B.贸易条件恶化C.贸易规模扩大D.两国通货膨胀率差异

  29.提出相互需求曲线的是()

  A.阿佛雷德·马歇尔B.约翰·穆勒C.李斯特

  D.李嘉图

  30.相互需求理论是()

  A.对古典贸易理论的动态扩展

  B.对国际分工结果的补充说明

  C.对贸易利益的决定与分配进行补充说明D.建立在价值规律基础上的

  二、判断改错题

  1.贸易差额论虽然产生时间很早,但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国际贸易理论。()

  2.重商主义贸易差额理论解释了贸易发生的原因。()

  3.贸易差额理论认为衡量一国财富的唯一标准是金银。()

  4.晚期重商主义贸易差额理论提出的发展本国工业政策有助于实现贸易顺差。()

  5.贸易差额理论的奖出限入政策是针对所有产品而言的。()

  6.贸易差额理论是第一个自由贸易理论。()

  7.绝对优势理论成立的前提之一是贸易双方实行完全分工。()

  8.绝对优势理论分析的是国际贸易实践中的一个特例。()

  9.亚当·斯密认为绝对优势是指一国相对于另一国在某种产品生产上劳动生产效率高。()

  10.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不一定具有比较优势。()

  11.根据绝对优势理论,一国两种产品都处于绝对劣势时仍可以参与互利贸易。()

  12.绝对优势理论认为一国参与贸易的前提是至少在一种产品生产上处于绝对优势。()

  13.只有生产成本低的产品才具有出口的比较优势。

  14.比较优势理论是第一个自由贸易理论。()

  15.国际贸易理论认为比较优势仅来自于劳动效率差异。()

  16.如果某国找不到一种产品生产效率高于贸易伙伴国,则二者之间不会存在贸易行为。()

  17.李嘉图认为国际贸易发生的原因是各国生产相同产品的劳动生产率存在相对差异。()

  18.比较优势理论认为所有国家都可以参与互利贸易。()

  3

  第一章古典贸易理论

  19.如果考虑货币因素,具有劳动生产率优势的国家未必具有产品出口的比较优势。()

  20.19世纪英国的《谷物法》严重地损害了英国贵族地主阶级的利益。()

  21.根据比较优势理论,只有当一国生产率达到足够高时,它才能从自由贸易中获益。

  22.如果一国工资水平高于贸易伙伴国,则其产品不具有出口的比较优势。()

  23.相互需求理论揭示的是“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衡取其轻”。()

  24.按照相互需求理论,国际贸易产品的相对价格是由两国对彼此产品的需求强度来决定的。()

  25.按照相互需求原理,对对方产品需求强度大的国家,其产品交换对方产品的能力强。()

  26.国际市场价格离本国国内交换价格越近,则本国通过贸易获得的利益就越大,反之则越小。()

  27.相互需求理论认为,两国国际互利交换比例范围由两国国内交换比例决定。()

  28.相互需求理论用相互需求强度说明贸易利益分配问题。()

  29.如果贸易发生在一个大国和一个小国之间,贸易后国际市场价格更接近于小国封闭条件下的国内市场

  价格。()

  三、名词解释

  1.绝对优势

  2.比较优势

  3.相互需求

  四、简答题

  1.简述晚期重商主义贸易差额理论中发展本国工业政策的主要内容。

  2.简述绝对优势理论主要内容。

  3.简述比较优势理论主要内容。

  4.简述绝对优势理论与比较优势理论的联系与区别。

  5.简述相互需求原理的主要内容。

  6.分析比较优势理论与相互需求理论的区别。

  五、计算分析题

  1.美国小麦4公斤/天,布1码/天,英国小麦1公斤/天,布2码/天。请回答:(1)两国比较优势的产

  品是什么?(2)国际交换比小麦:布=4:4,两国各获利多少?

  2.美国小麦4公斤/天,布3码/天;英国小麦1公斤/天,布2码/天。美国工资率6美元/天,英国工资

  率1英镑/天。请回答:(1)根据比较优势理论,两国应出口什么产品?(2)小麦和布在两国的价格

  是多少?

  3.美国1小时可以产出2公斤小麦或1码布,英国1小时可以产出3公斤小麦或4码布。要求:分析明

  两国各具有绝对优势和比较优势的产品是什么?

  4.根据下表情况,回答以下问题:(1)如果美国的工资率是6美元,英国的工资率为1英镑,小麦和布

  在美国和英国的国内价格是多少?(2)如果汇率为1英镑=2美元时,小麦与布的美元价格是多少?

  (3)在此汇率下,两国进出口结构如何?(4)两国互利贸易的汇率范围是什么?

  美国

  英国

  小麦(公斤/小时)

  4

  1

  布(码/小时)

  1

  2

  六、综合分析题

  1.“中国工人每小时工资为2.50美元,如果允许中国无限制地向美国出口,美国工人的工资也会降到这

  个水平。你不可能只进口5美元一件的T恤衫,而不进口2.50美元的工资率。”试分析这段话。

  2.美国的服装制造业的劳动生产率比墨西哥和中国的劳动生产率要高,但美国却从中国和墨西哥大量进

  口服装,这是为什么?

  3.1996年情人节恰好与新罕布什尔州的初选日期2月20日相隔不到一周。这一天,共和党总统候选人帕

  特里克.布坎南在苗圃停留,为他的妻子购买一打玫瑰。他趁此机会做了一次演讲,谴责美国日益增

  长的鲜花进口将美国鲜花种植者挤出了该行业。确实,美国的冬季玫瑰有一部分是由南美进口的,且

  所占市场份额日益上升。要求:(1)可以用所学的哪个理论分析这一事件?(2)分析美国从南美进口

  4

  第一章古典贸易理论

  鲜花对美国、美国鲜花种植者和美国消费者来说是否是一件坏事?为什么?

  第一章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一、单项选择题

  1.D

  2.B

  3.A

  4.C

  5.A

  6.A

  7.A

  8.D

  9.B

  10.D

  11.C12.B13.C14.B15.C16.A17.C18.D19.D20.A

  21.D22.C23.D24.C25.A26.A27.A28.A39.C

  二、判断改错题

  1.√2.×。将“解释了”改为“没有解释”。

  3.√。4.√。5.×。将“所有产品”改为“制成品”。

  6.×。将“贸易差额理论”改为“绝对优势理论”。

  7.√。8.√。9.√。10.√。11.×。将“绝对优势理论”改为“比较优势理论”

  12.√。13.×。产品生产成本低仅仅具有出口比较优势的原因之一,需求强度等也会影响一国产品进

  出口结构。14.×。将“比较优势理论”改为“绝对优势理论”。

  15.×。要素禀赋差异、技术差距等也会形成比较优势。

  16.×。将“不会”改为“也会”。17.√。18.×。两国在两种产品生产上效率相同时不会发生互利

  贸易。19.√。20.×。将“贵族地主阶级”改为“新兴工业资产阶级”。

  21.×。按照比较优势理论,除了比较优势例外情况,任何国家参与自由贸易均可获利。

  22.×。如果该国劳动生产率高,也有可能具有出口的比较优势。

  23.×。将“相互需求理论”改为“比较优势理论”。

  24.√。25.×。将“强度大”改为“强度小”,或将“能力强”改为“能力弱”。

  26.×。将“越大”改为“越小”,将“越小”改为“越大”。

  27.√。28.√29.×。更接近大国封闭条件下国内价格。因为两国间的贸易量不足以对大国国内供求

  造成太大的影响。19.√。

  三、名词解释

  1.绝对优势:一国相对于另一国在某种产品生产上有更高效率,则称该国在这种产品上具有绝对优势。

  2.比较优势:一国相对于另一国在某种产品生产上绝对优势更大或绝对劣势更小,则称该国在这种产品

  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

  3.相互需求:一方出售商品就是购买对方商品的手段,即一方的供给同时也形成对对方商品的需求,所

  以,供给和需求就是相互需求。

  四、简答题

  1.简述晚期重商主义贸易差额理论中发展本国工业政策的主要内容。

  (1)鼓励生育政策,为工业发展提供充足劳动力;(2)实行低工资政策,以降低产品成本;(3)高

  薪聘请外国工匠,禁止熟练技术工人外流和机器设备输出政策,在保持本国技术优势基础上,引入外国先

  进技术;(4)制订工业管理条例,提高产品质量。

  2.简述绝对优势理论主要内容。

  当一国相对于另一国在某种产品生产上有更高效率(具有绝对优势),在另一种产品生产上效率更低

  (具有绝对劣势)时,两国应专门生产自己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通过国际贸易,用自己具有绝对优势的

  产品的一部分来交换其具有绝对劣势的产品。这样,各国资源可以得到最有效地利益,国家财富增加。

  3.简述比较优势理论主要内容。

  即使一国在两种产品的生产上较之另一国均处于劣势,仍有可能进行互利贸易。一个国家可以专门生

  产、出口它的绝对劣势相对小一些的产品,同时进口其绝对劣势相对大的产品。这样分工的结果仍会使各

  国资源可以被有效的使用,而且两国产品的产出会增加,通过贸易分配使各国都能从中获利。

  4.简述绝对优势理论与比较优势理论的联系与区别。

  联系:(1)二者均以生产成本的差异作为互利贸易的基础;(2)绝对优势理论是比较优势理论的特殊

  5

  第一章古典贸易理论

  情形。区别:(1)绝对优势理论比较两国间成本的绝对数量,分析贸易双方各具绝对优势的特殊情形;(2)

  李嘉图比较两国劳动成本的相对数量(百分比),分析一方都处于绝对优势而另一方都处于绝对劣势的情况下的双方贸易。5.简述相互需求原理的主要内容。

  国际交换比例是在两国国内交换比较范围内,由相互需求对方产品的相对强度决定的。也就是对其他国家产品需求相对强烈的国家,它的产品交换对方产品的能力降低,必须以更多的本国产品交换对方国家的产品。相反,对对方产品需求相对弱的国家,它的产品交换对方产品的能力就会提高,即可以用较少的产品去交换对方较多的产品。6.分析比较优势理论与相互需求理论的区别。

  比较优势理论是从成本和供给角度说明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认为互利性贸易的基础是两国生产产品的成本各具有比较优势,通过相互贸易可以增加各自的利益,但没有说明贸易利益是如何在双方间进行分配的。相互需求理论是从需求角度说明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认为互利性贸易的基础是两国对对方产品有需求,通过相互贸易可以增加各自的利益,并说明相互需求强度决定了贸易利益在双方间的分配情况。五、计算分析题1.(1)美国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是小麦;英国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是布。

  (2)美国多得3单位布;英国多2单位小麦。2.(1)美国应出口小麦,英国应出口布。

  (2)美国:小麦为1.5美元,布为2美元;英国:小麦为1英镑,布为0.5英镑。3.美国没有绝对优势的产品,英国的小麦和布具有绝对优势;美国具有比较优势的是小麦,英国具有比

  较优势的是布。4.(1)美国:小麦为1.5美元,布为6美元,英国:小麦为1英镑,布为0.5英镑。

  (2)英国的产品美元价格:小麦为2美元,布为1美元。(3)美国向英国出口小麦,而英国向美国出口布。(4)两国互利贸易的英镑与美元的汇率范围是1英镑等于1.5美元至12美元之间。六、综合分析题1.中国廉价产品进入会冲击美国同行业,可能导致某些工人失业,但不会使美国工人工资水平也降到与

  中国相同的水平,因为中国廉价产品进入可能导致的美国失业仅仅是结构性失业,经过一段时间调整,会恢复正常水平。2.因为在考虑货币因素的情况下,具有劳动生产率优势未必具有出口优势,即各国工资率水平和汇率水平的差异可能导致具有劳动生产率优势的国家不具有出口优势。如果中国和墨西哥服装制造业的工资水平低于美国,或者两国本币汇率存在低估,抵补两国劳动生产率低的劣势,可能导致中国和墨西哥生产的产品价格低于美国,则美国就会从中国和墨西哥大量进口服装。3.(1)运用比较优势理论分析这一问题;(2)站在国家角度这不是一件坏事,根据比较优势理论,美国应出口其具有比较优势产品,而进口比较劣势的产品,因此应在冬季从南美进口鲜花;站在鲜花种植者角度这是一件坏事,因为在美国冬季时,鲜花种植成本较高,而此时南美正值夏季,鲜花种植成本较低,从南美进口鲜花将导致美国自己种植的鲜花卖不出去;站在消费者角度这一事件不是一件坏事,因为美国冬季从南美进口的鲜花比美国自己种植鲜花价格低,会相应提高消费者社会福利。

  6

  

  

篇五:按照比较优势理论,大量贸易

  比较优势理论对对外贸易的发展

  比较优势理论对xx对外贸易的发展

  长期以来,解释国际贸易利益和国际分工的基本理论是比较优势理论。但是,传统比较优势理论将复杂多变的经济情况抽象为僵化的、凝固的和一成不变的静态分析方法,这在理论上是可以接受的,而在现实当中具有重大的缺陷。尽管现代比较优势理论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了比较优势理论,逐步形成了产业内的新贸易理论和产业间的比较优势理论并列的格局,使国际贸易理论取得了新的重大进展,但是,现代比较优势理论主要是在市场经济相对发达国家中形成和推广的。对正处于经济转型的国家来说,缺乏针对性和适用性。同其他发展xx家一样。尽管xx在对外贸易中获得了一定的利益,但是与发达国家的经济差距不仅没有缩小,反而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贸易条件呈现出了不断恶化的趋势。为此,xx要在继续发挥比较优势的基础上,确立技术发展战略,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形成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产业结构,提高对外贸易竞争力,打造国家竞争优势。比较优势理论(TheoryofComparativeAdvantage)可以表述为:在两国间,劳动生产率的差距并不是在任何商品上都是相等。对于处于绝对优势的国家,应集中力量生产优势较大的商品,处于绝对劣势的国家,应集中力量生产劣势较小的商品,然后通过国际贸易,互相交换,彼此都节省了劳动,都得到了益处。比较优势理论的核心内容是“两利取重,两害取轻”。.

  比较优势理论对对外贸易的发展

  赫克歇尔—xx更进一步继承和发展了xx的比较优势理论,在此基础

  上提出了要素禀赋论,用生产要素的丰缺来解释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xx认为,各国所生产的同一产品价格的国际绝对差异是国际贸易发生的直接原因,各国商品价格比例不同是国际贸易产生的必要条件,各国商品价格比例不同是由要素价格比例不同决定的,要素价格比例不同是由要素供给比例不同决定的。因此国际贸易中应遵循的原则是:一个国家在国际分工中应该出口密集的使用本国相对丰裕的生产要素生产的产品,进口密集的使用本国相对稀缺的声场要素的产品。赫克歇尔—xx原理主张一国应充分利用它现有的资源而不是在即将到来的经济结构变化前抢先行动,同时在即将出现的新的产业中建立竞争实力。这正迎合了许多政府的产业政策。具有现实的生命力。一、比较优势理论在xx的应用比较优势理论在xx的应用是从改革开放之后开始的。改革开放之前,由于xx经济基础薄弱,经济还处于紧缺阶段,外加xx外部环境紧张,优先发展农业和重工业是我们的必然选择。改革开放之后,xx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发展对外贸易,并开始正视比较优势这个实际。同时,xx在制定外贸战略和产业政策的时候也基本都遵循了比较优势原理。一般而言,xx的比较优势在于劳动力。xx现阶段劳动力相对多,资本相对短缺,应该发展劳动力相对密集型的产业,或是资本密集型劳动力成本低廉一直我国人口众多,产业中劳动力相对密集的区段。.

  比较优势理论对对外贸易的发展

  是我国的比较优势,xx在发展对外贸易时主要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主要是依靠比较优势理论。二、xx对外贸易发展的对策

  (一)以技术进步、提高效益的质量增长型模式替代粗放型的传统出口模式我国对外贸易传统的比较优势是建立在低价格和高数量的基础上,但这种低效益的出口模式已经无法适应当代贸易的发展速度,我们必须建立以质量为基础的高效益的比较优势来促进我国对外外贸易的可持续发展。(二)提高农产品比较优势主要是: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快农业科技进步与创新(三)调整产品出口结构1、加快发展绿色商品出口。具体可以有以下几个措施:第一,增加产品的科技含量,发展绿色产业;第二,结合ISO14000标准,促进环境友好型产品的出口;第三,实施“走出去战略”,鼓励对外投资。2、发展新型劳动密集型产业。由于目前我国的主要出口市场xx、等发达国家的人口已是零增长,一般的劳动密集型产品的xx欧盟、.

  比较优势理论对对外贸易的发展

  需求弹性降低,产品供过于求,因此我们应该积极开发新型劳动密集型产品。3、提高出口产品附加值,发展自有品牌、自主知识产权的优势竞争产品。xx劳动力资源优势丰富,但以加工贸易为主的贸易形式使我们的制造业一直处于替外商获得竞争优势的状态。大量的劳动力资源应该从引进技术的生产部门转移到自主创新的部门,加快发展国内具有高附加值的一般贸易,建设自有品牌、生产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保持我国对外贸易的持久发展优势。

  4、大力发展现代服务贸易。从我国目前的情况,我们应该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制定各种有效措施,大力发展本国服务贸易。发展现代行业中的通讯服务、金融服务、保险服务、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等服务贸易,与货物贸易相比,服务贸易同样也是一国输出其禀赋优势的过程。经济全球化已成为当代世界经济的根本特征和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它带来了整个世界范围内的经济发展和资源的最优配置,这对包括xx在内的发展xx家来说具有尤为重要的意义。经济全球化为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提供了机遇。然而,它是一把“xx”,在给世界经济带来巨大能量和利益的同时,也带来了大量的不平衡、不平等和不稳定,对所有参与经济全球化的国家和地区都提出了挑战。在全球化和自由竞争中,只能凭国际竞争力取胜。xx加入世贸组织将使xx进一在国际贸易活动中承担的责xx步融入世界经济。加入世贸组织后,

  比较优势理论对对外贸易的发展

  任和权利将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在面临更多出口贸易和投资合作机会的同时,必须承受国内市场开放的压力。在经济全球化和xx加入世贸组织的新形势下,为了最大限度地获得贸易发展的动态利益,更好地通过贸易发展战略来促进本国产业结构的良性调整,提高本国贸易商品的国际竞争力,我国对外贸易应以增强国际竞争力为导向,制定并实施相应的对外贸易发展战略,实现我国从贸易xx向贸易强国的转变。.

  

  

篇六:按照比较优势理论,大量贸易

  第1章-古典国际贸易理论-练习题

  第一章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一、单项选择题

  1•贸易差额论的提出学派是(

  )

  A•重工主义学派

  B•重农主义学派

  C.古典学派

  D.重商主义学派

  2.主张对外贸易顺差,并将金银视为财富的唯一形式的理

  论是(

  )

  A.比较优势理论B.贸易差额理论

  C.要素

  禀赋理论D.相互需求理论

  3•重商主义贸易差额论认为对外贸易应追求(

  )

  A.顺差

  B.平衡

  C.逆差D•收

  支相抵

  4.本国航运业政策的理论是(

  提出发展)

  A.比较优势理论B.绝对优势理论

  C.贸易

  差额理论

  D.相互需求理论

  5.贸易差额论的政策主张中对发展中国家制定贸易政策

  有借鉴意义的是()

  A.发展本国工业B.发展本国航运业C.追求贸易顺差

  D.对外贸易垄断6.

  古典学派的贸易理论建立的基础是通过批判(

  )

  A.贸易差额理论B.比较优势理论C.相互需求理论

  D.绝对优势理论

  7.

  欧洲资

  本积累时期重商主义的国际贸易理论是

  (

  )

  A.贸易差额理论B.比较优势理论C.相互需求理论D.

  绝对优势理论

  8.最早对重商主义提出质疑的英国学者是(

  )

  A.约翰•穆勒

  B•亚当•斯密C•大

  卫•李嘉图D.大卫•休谟

  9.

  绝对优势理论的提出

  者是(

  )

  A.约翰•穆勒

  B.亚当•斯密C.李

  斯特D.大卫•李嘉图

  10•绝对优势理论认为国际贸易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

  A.生产要素禀赋差异B.相互需求强度差异C.劳

  动生产率的相对差异D.劳动生产率的绝对差异

  11.

  甲国使

  用同样数量资源比乙国能生产更多的

  X,则

  乙国在X生产上具有(

  )

  A.绝对优势

  B.比较劣势

  C.绝对劣

  势

  D.比较优势

  12.甲国生产单位布和小麦分别需要6天和9天,乙国

  为10天和12天,则()

  A.乙国进口小麦B.甲国出口布C.乙国出口布

  D.甲国出口小麦

  13•依据绝对优势理论,如某国在某产品生产上具有绝

  对优势,则该产品()

  A.机会成本高

  B•劳动生产率低C.单位劳动

  投入少D.边际成本递增

  14•比较优势理论的提出者是(

  )

  A.约翰•穆勒

  B•大卫•李嘉图

  C.亚当•斯

  密D.李斯特

  15•被称为西方国际贸易理论基石的是(

  A.贸易差额理论B.绝对优势理论理论D.相互需求理论

  )C.比较优势

  16•比较优势理论认为国际贸易产生的主要原因是()A.劳动生产率的相对差异B.技术水平差异C.需求强

  度差异

  D.商品价格差异

  仃•律师打字速度是打字员的两倍却雇佣打字员打字所依据

  的理论是(

  )

  A.绝对优势理论B.相互需求理论C.比较优势理论

  D.要素禀赋理论

  18•律师打字速度是打字员的两倍却雇佣打字员打字,

  以下表述错误的是()

  A.律师在打字上具有绝对优势

  B.律师在律

  师咨询上具有比较优势C.打字员在打字上具有比较优势

  打字上具有绝对优势

  D.打字员在

  19.法国生产单位酒所需劳动力比英国少40人,生产单位毛呢比英国少10人,以下表述正确的是(

  )

  A.英国在两种产品的生产上都具有绝对优势国在毛呢的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

  B.法

  C.英国在酒的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

  D.英

  国在毛呢的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

  21.如果甲国生产一单位粮食需要80人一年的劳动,

  生产一单位布需要90人一年的劳动;乙国生产一单位

  粮食需要120人一年的劳动,生产一单位布需要100人

  一年的劳动,根据比较优势理论(

  )

  A.甲国应生产出口粮食,乙国应生产出口布国应进口粮食

  B.甲

  C.甲国应生产出口布,乙国应生产出口粮食D.乙国应

  进口布

  22.在下表的状态下,根据古典学派的贸易理论可以得

  出()

  产产品Y

  国家品X

  甲国1

  2

  乙2

  4

  国

  A.甲国在X产品上具有比较优势

  B•乙国的

  X产品上具有比较优势

  C.甲国在丫产品上具有比较优势

  D.两国在

  两种产品上不存在比较优势的差别

  23.

  按照

  比较优势理论,大量贸易应发生在(

  )

  A.发达国家之间B.发展中国家之间C•发达国

  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D.需求相似国家之间24.相互需求

  理论的提出者是(

  )

  A.大卫•李嘉图B•亚当•斯密C.阿佛雷德•马歇尔D.

  约翰•穆勒

  25.约翰•穆勒认为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是(

  )

  A.需求偏好差异B.劳动生产率差异C.相互需求强度

  差异D.要素禀赋差异

  26.相互需求理论认为对对方国家产品需求强度大的国

  家其产品交换对方产品的能力(

  )

  A.低

  B.高

  C.不确定

  D.不变

  27.

  根

  据相互需求理论,贸易利益分配取决于(

  )

  A.国际具体交换比例B.两国经济实力C.进出口产品

  性质D.比较优势大小

  28.根据相互需求理论,国际贸易交换比例的变动是由

  于()

  A.相互需求强度的变动B•贸易条件恶化C•贸易规模

  扩大D.两国通货膨胀率差异29•提出相互需求曲线的是(

  )

  A.阿佛雷德•马歇尔

  B.约翰•穆勒C•李

  斯特D•李嘉图

  30.相互需求理论是(

  )

  A.对古典贸易理论的动态扩展

  B

  .对

  国际分工结果的补充说明

  C.对贸易利益的决定与分配进行补充说明

  D•建

  立在价值规律基础上的

  二、判断改错题

  1.

  贸易差额论虽然产生时间很早,

  但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国际贸易理论。()

  2•重商主义贸易差额理论解释了贸易发生的原因。

  ()

  3•贸易差额理论认为衡量一国财富的唯一标准是金银。

  ()

  4.晚期重商主义贸易差额理论提出的发展本国工业政策有

  助于实现贸易顺差。(

  )

  5•贸易差额理论的奖出限入政策是针对所有产品而言

  的。()

  6.

  贸易差

  额理论是第一个自由贸易理论。(

  )

  7.绝对优势理论成立的前提之一是贸易双方实行完全分

  工。()

  8.绝对优势理论分析的是国际贸易实践中的一个特例。

  ()

  9.亚当•斯密认为绝对优势是指一国相对于另一国在某

  种产品生产上劳动生产效率高。(

  )

  10.

  具有绝

  对优势的产品不一定具有比较优势。

  (

  )

  11•根据绝对优势理论,一国两种产品都处于绝对劣势时

  仍可以参与互利贸易。(

  )

  12.绝对优势理论认为一国参与贸易的前提是至少在一

  种产品生产上处于绝对优势。(

  )

  13.只有生产成本低的产品才具有出口的比较优势。

  14.

  比较

  优势理论是第一个自由贸易理论。(

  )

  15.国际贸易理论认为比较优势仅来自于劳动效率差

  异。()16•如果某国找不到一种产品生产效率高于贸易伙伴

  国,则二者之间不会存在贸易行为。(

  )

  17.李嘉图认为国际贸易发生的原因是各国生产相同产

  品的劳动生产率存在相对差异。(

  )

  18.比较优势理论认为所有国家都可以参与互利贸易。

  ()

  19•如果考虑货币因素,具有劳动生产率优势的国家未必

  具有产品出口的比较优势。(

  )

  20•19世纪英国的《谷物法》严重地损害了英国贵族地主

  阶级的利益。(

  )

  21.根据比较优势理论,只有当一国生产率达到足够高时,

  它才能从自由贸易中获益。

  22•如果一国工资水平高于贸易伙伴国,贝康产品不具有

  出口的比较优势。(

  )

  23.相互需求理论揭示的是“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

  衡取其轻”。()

  24.按照相互需求理论,国际贸易产品的相对价格是由

  两国对彼此产品的需求强度来决定的。(

  )

  25.按照相互需求原理,对对方产品需求强度大的国家,

  其产品交换对方产品的能力强。(

  )

  26.国际市场价格离本国国内交换价格越近,则本国通

  过贸易获得的利益就越大,反之则越小。(

  )

  27.相互需求理论认为,两国国际互利交换比例范围由

  两国国内交换比例决定。(

  )

  28.相互需求理论用相互需求强度说明贸易利益分配问

  题。()

  29.如果贸易发生在一个大国和一个小国之间,贸易后国

  际市场价格更接近于小国封闭条件下的国内市场

  价格。()

  三、名词解释

  1•绝对优势

  2•比较优势

  3.相互需求

  四、简答题

  1.简述晚期重商主义贸易差额理论中发展本国工业政策的

  主要内容。

  2•简述绝对优势理论主要内容。

  3.简述比较优势理论主要内容。

  4.简述绝对优势理论与比较优势理论的联系与区别。

  5•简述相互需求原理的主要内容。

  6•分析比较优势理论与相互需求理论的区别。

  五、计算分析题

  1•美国小麦4公斤/天,布1码/天,英国小麦1公斤/

  天,布2码/天。请回答:(1)两国比较优势的产品

  是什么?(2)国际交换比小麦:布=4:4,两国各获利多少?2•美国小麦4公斤/天,布3码/天;英国小麦1公斤/天,布2码/天。美国工资率6美元/天,英国工资率1英镑/天。请回答:(1)根据比较优势理论,两国应出口什么产品?(2)小麦和布在两国的价格是多少?3•美国1小时可以产出2公斤小麦或1码布,英国1小时可以产出3公斤小麦或4码布。要求:分析明两国各具有绝对优势和比较优势的产品是什么?4•根据下表情况,回答以下问题:(1)如果美国的工资率是6美元,英国的工资率为1英镑,小麦和布在美国和英国的国内价格是多少?(2)如果汇率为1英镑=2美元时,小麦与布的美元价格是多少?(3)在此汇率下,两国进出口结构如何?(4)两国互利贸易的汇率范围是什么?

  英国

  美国

  小麦(公斤41

  /小时)

  布(码/小1

  2

  时)

  六、综合分析题1.“中国工人每小时工资为2.50美元,如果允许中国无

  限制地向美国出口,美国工人的工资也会降到这个水平。你不可能只进口5美元一件的T恤衫,而不进口2.50美元的工资率。”试分析这段话。2.美国的服装制造业的劳动生产率比墨西哥和中国的劳

  动生产率要高,但美国却从中国和墨西哥大量进口服装,这是为什么?3.1996年情人节恰好与新罕布什尔州的初选日期2月20日相隔不到一周。这一天,共和党总统候选人帕特里克.布坎南在苗圃停留,为他的妻子购买一打玫瑰。他趁此机会做了一次演讲,谴责美国日益增长的鲜花进口将美国鲜花种植者挤出了该行业。确实,美国的冬季玫瑰有一部分是由南美进口的,且所占市场份额日益上升。要求:(1)可以用所学的哪个理论分析这一事件?(2)分析美国从南美进口鲜花对美国、美国鲜花种植者和美国消费者来说是否是一件坏事?为什么?

  第一章古典国际贸易理论一、单项选择题

  1.D6.A

  2.B7.A

  3.A8.D

  4.C9.B

  5.A10.D

  11.C

  16.A21.D26.A

  12.B

  17.C22.C27.A

  13.C

  18.D23.D28.A

  14.B

  19.D24.C39.C

  15.C20.A

  25.A

  二、判断改错题1.V2.X。将“解释了”改为“没有解释”。3.Vo4.Vo5.X。将“所有产品"改为“制成

  6.x。将“贸易差额理论”改为“绝对优势理论”。

  7.Vo8.Vo9.Vo10.Vo11.x。将“绝对优势理

  论”改为"比较优势理论”12.V。13.x。产品生产成本低仅仅具有出口比较优势的原因之一,需求强度等也会影响一国产品进出口结构。14.X。将"比较优势理论”改为"绝对优势理论”。15.Xo要素禀赋差异、技术差距等也会形成比较优势。16.X。将“不会”改为“也会”。17.V。18.Xo两国在两种产品生产上效率相同时不会发生互利贸易。19.Vo20.X。将“贵族地主阶级”改为“新兴工业资产阶级”。21.X。按照比较优势理论,除了比较优势例外情况,任

  何国家参与自由贸易均可获利。22.X。如果该国劳动生产率高,也有可能具有出口的比

  较优势。

  23.X。将“相互需求理论”改为"比较优势理论”。

  24.Vo25.X。将“强度大”改为“强度小”,或将

  “能力强”改为“能力弱”。

  26.X。将“越大”改为“越小”,将“越小”改为“越

  大”。

  27.VO28.V29.X。更接近大国封闭条件下国内价格。因

  为两国间的贸易量不足以对大国国内供求造成太大的影

  响。19.V。三、名词解释

  1.绝对优势:一国相对于另一国在某种产品生产上有更高

  效率,则称该国在这种产品上具有绝对优势。

  2.比较优势:一国相对于另一国在某种产品生产上绝对

  优势更大或绝对劣势更小,则称该国在这种产品生产

  上具有比较优势。

  3•相互需求:一方出售商品就是购买对方商品的手段,即

  一方的供给同时也形成对对方商品的需求,所以,

  供给和需求就是相互需求。

  四、简答题

  1.简述晚期重商主义贸易差额理论中发展本国工业政策的

  主要内容。

  (1)

  鼓

  励生育政策,为工业发展提供充足劳动力;

  (2)

  实行

  低工资政策,以降低产品成本;(3)高薪聘请外国工匠,禁

  止熟练技术工人外流和机器设备输出政策,在保持本国技

  术优势基础上,引入外国先进技术;

  (4)

  制订工业管理条例,提高产品质量。

  2•简述绝对优势理论主要内容。

  当一国相对于另一国在某种产品生产上有更高效率

  (具有绝对优势),在另一种产品生产上效率更低(具有

  绝对劣势)时,两国应专门生产自己具有绝对优势的产

  品,通过国际贸易,用自己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的一部分

  来交换其具有绝对劣势的产品。这样,各国资源可以得到

  最有效地利益,国家财富增加。

  3.简述比较优势理论主要内容。

  即使一国在两种产品的生产上较之另一国均处于劣

  势,仍有可能进行互利贸易。一个国家可以专门生产、出

  口它的绝对劣势相对小一些的产品,同时进口其绝对劣势

  相对大的产品。这样分工的结果仍会使各国资源可以被有

  效的使用,而且两国产品的产出会增加,通过贸易分配使

  各国都能从中获利。

  4.简述绝对优势理论与比较优势理论的联系与区别。

  联系:(1)二者均以生产成本的差异作为互利贸易

  的基础;(2)绝对优势理论是比较优势理论的特殊情形。区别:(1)绝对优势理论比较两国间成本的绝对数

  量,分析贸易双方各具绝对优势的特殊情形;(2)李嘉图比较两国劳动成本的相对数量(百分比),分析一方都处于绝对优势而另一方都处于绝对劣势的情况下的双方贸易。5.简述相互需求原理的主要内容。

  国际交换比例是在两国国内交换比较范围内,由相互需求对方产品的相对强度决定的。也就是对其他国家产品需求相对强烈的国家,它的产品交换对方产品的能力降低,必须以更多的本国产品交换对方国家的产品。相反,对对方产品需求相对弱的国家,它的产品交换对方产品的能力就会提高,即可以用较少的产品去交换对方较多的产品。6•分析比较优势理论与相互需求理论的区别。比较优势理论是从成本和供给角度说明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认为互利性贸易的基础是两国生产产品的成本各具有比较优势,通过相互贸易可以增加各自的利益,但没有说明贸易利益是如何在双方间进行分配的。相互需求理论是从需求角度说明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认为互利性贸易的基础是两国对对方产品有需求,通过相互贸易可以增加各自的利益,并说明相互需求强度决定了贸易利益在双

  方间的分配情况。五、计算分析题1.(1)美国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是小麦;英国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是布。

  (2)美国多得3单位布;英国多2单位小麦。2.(1)美国应出口小麦,英国应出口布。

  (2)美国:小麦为1.5美元,布为2美元;英国:小麦为1英镑,布为0.5英镑。3.美国没有绝对优势的产品,英国的小麦和布具有绝对优

  势;美国具有比较优势的是小麦,英国具有比较优势的是布。4.(1)美国:小麦为1.5美元,布为6美元,英国:小麦为1英镑,布为0.5英镑。(2)英国的产品美元价格:小麦为2美元,布为1美元。(3)美国向英国出口小麦,而英国向美国出口布。(4)两国互利贸易的英镑与美元的汇率范围是1英镑等于1.5美元至12美元之间。六、综合分析题1.中国廉价产品进入会冲击美国同行业,可能导致某些工人失业,但不会使美国工人工资水平也降到与中国相同的水平,因为中国廉价产品进入可能导致的美国

  失业仅仅是结构性失业,经过一段时间调整,会恢复正常水平。2.因为在考虑货币因素的情况下,具有劳动生产率优势未必具有出口优势,即各国工资率水平和汇率水平的差异可能导致具有劳动生产率优势的国家不具有出

  口优势。如果中国和墨西哥服装制造业的工资水平低于美国,或者两国本币汇率存在低估,抵补两国劳动

  生产率低的劣势,可能导致中国和墨西哥生产的产品价格低于美国,则美国就会从中国和墨西哥大量进口服装。

  3.(1)运用比较优势理论分析这一问题;(2)站在国家角度这不是一件坏事,根据比较优势理论,美国应出口其具有比较优势产品,而进口比较劣势的产品,因此应在冬季从南美进口鲜花;站在鲜花种植者角度这是一件坏事,因为在美国冬季时,鲜花种植成本较高,而此时南美正值夏季,鲜花种植成本较低,从南美进口鲜花将导致美国自己种植的鲜花卖不出去;站在消费者角度这一事件不是一件坏事,因为美国冬季从南美进口的鲜花比美国自己种植鲜花价格低,会相应提高消费者社会福利。

  

  

篇七:按照比较优势理论,大量贸易

  比较优势理论

  由大卫·李嘉图在其代表作《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中提出,又称为比较成本贸易理论。理论认为,国际贸易的基础是生产技术的相对差别(而非绝对差别),以及由此产生的相对成本差别。每个国家都应根据“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权取其轻”的原则集中生产并出口其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进口其具有“比较劣势”的产品。比较优势贸易理论在更普遍的基础上解释了贸易产生的基础和贸易利得,大大发展了绝对优势贸易理论。目录

  

  1理论依据2发展背景3与绝对优势理论的关系4普遍适用性5不足与缺陷6理论演进7内涵与外延8主要进展9与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10相关词条11参考资料

  

  比较优势理论由大卫·李嘉图在其代表作《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中提出,又称为比较成本贸易理论。理论认为,国际贸易的基础是生产技术的相对差别(而非绝对差别),以及由此产生的相对成本差别。每个国家都应根据“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权取其轻”的原则集中生产并出口其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进口其具有“比较劣势”的产品。比较优势贸易理论在更普遍的基础上解释了贸易产生的基础和贸易利得,大大发展了绝对优势贸易理论。

  比较优势理论是国际贸易产生的根本原因。

  比较优势理论-理论依据

  比较优势理论

  比较优势理论建立在严格的理论前提下:1.两个国家,两种产品或两种要素;2.国家之家存在某种特征差异;3.各国的比较利益的静态不变的,不存在规模经济;4.自由贸易是在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下进行的,以物物交换为形式;5.生产要素在一国国内可以自由流动,在两国间则不能流动;6.不存在技术进步,资本积累和经济发展。然而,比较优势说许多假设过于苛刻,不符合经济现实。由于完全自由竞争的假设、生产资料在国内自由流动和在国际间完全不能自由流动的假设、资源充分利用和充分就业的假设都不符合经济现实。因此在这种严格条件下论证和理论很难作为世界各国对外贸易的指导原则,这样比较优势说的普遍适用性就值得怀疑。

  比较优势理论-发展背景

  李嘉图比较优势理论由于两个国家刚好具有不同商品生产的绝对优势的情况是极为偶然的,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面临一些挑战。1815年英国政府为维护土地贵族阶级利益而修订实行了“谷物法”。“谷物法”颁布后,英国粮价上涨,地租猛增,它对地主贵族有利,而严重地损害了产业资产阶级的利益。昂贵的谷物,使工人货币工资被迫提高,成本增加,利润减少,削弱了工业品的竞争能力;同时,昂贵的谷物,也扩大了英国各阶层的吃粮开支,而减少了对工业品的消费。“谷物法”还招致外国以高关税阻止英国工业品对他们的出口。为了废除“谷物法”,工业资产阶级采取了多种手段,鼓吹谷物自由贸易的好处。而地主贵族阶级则千方百计维护“谷物法”,认为,既然英国能够自己生产粮食,根本不需要从国外进口,反对在谷物上自由贸易。

  贸易比较优势

  这时,工业资产阶级迫切需要找到谷物自由贸易的理论依据。李嘉图适时而出,他在1817年出版的《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提出了著名的比较优势原理(LawofComparativeAdvantage)。这是一项最重要的、至今仍然没有受到挑战的经济学的普遍原理,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和经济解释力。他认为,英国不仅要从外国进口粮食,而且要大量进口,因为英国在纺织品生产上所占的优势比在粮食生产上优势还大。故英国应专门发展纺织品生产,以其出口换取粮食,取得比较利益,提高商品生产数量。比较优势理论是在绝对成本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根据比较优势原理,一国在两种商品生产上较之另一国均处于绝对劣势,但只要处于劣势的国家在两种商品生产上劣势的程度不同,处于优势的国家在两种商品生产上优势的程度不同,则处于劣势的国家在劣势较轻的商品生产方面具有比较优势,

  处于优势的国家则在优势较大的商品生产方面具有比较优势。两个国家分工专业化生产和出口其具有比较优势的商品,进口其处于比较劣势的商品,则两国都能从贸易中得到利益。这就是比较优势原理。也就是说,两国按比较优势参与国际贸易,通过“两利取重,两害取轻”,两国都可以提升福利水平。事实上,中国的“田忌赛马”故事也反映了这一比较优势原理。田忌所代表的一方的上、中、下三批马,每个层次的质量都劣于齐王的马。但是,田忌用完全没有优势的下马对齐王有完全优势的上马,再用拥有相对比较优势上、中马对付齐王的中、下马,结果稳赢。比较成本理论在历史上起过进步作用。它为自由贸易政策提供了理论基础,推动了当时英国的资本积累和生产力的发展。在这个理论影响下,“谷物法”废除了。这是19世纪英国自由贸易政策所取得的最伟大的胜利。实践检验的结果也为这一理论提供了有力的证据。如迈克道尔以1937年为例,通过考察美国与英国各行业的出口绩效与劳动生产率之间的关系,基本上可以验证得出:对于美国劳动生产率(根据工资差异加以调整后的)相对高于英国的产业而言,美国在这些行业的出口也相对高于英国这些行业的出口。斯特恩比较了1950年和1959年两个年份美国、英国劳动生产率与出口绩效之间的关系,根据他们的分析,1950年在所观察的39个部门中有33个部门支持了假设检验,但到1959年,这一关系有所削弱。整体来看,比较成本理论在加速社会经济发展方面所起的作用是不容置疑的。他对国际贸易理论的最大贡献是,首次为自由贸易提供了有力证据,并从劳动生产率差异的角度成功地解释了国际贸易发生的一个重要起因。直到今天,这一理论仍然是许多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制订对外经济贸易战略的理论依据。比较优势理论-与绝对优势理论的关系

  动态比较优势理论

  比较优势理论与绝对优势理论都认定对外贸易可以][使一国的产品销售市场得以迅速扩张,因而十分强调对外贸易对促进一国增加生产扩大出口供给的重要作用。或者反过来说,斯密和李嘉图站在当时新兴的产业资本家阶级的立场上,为了给产业资本所掌握的超强的工业生产能力以及由此产生的大量

  

篇八:按照比较优势理论,大量贸易

  古典贸易理论习题

  古典贸易理论练习题单选

  1.贸易差额论的提出学派是()A.重工主义学派B.重农主义学派C.古典学派D.重商主义学派2.主张对外贸易顺差,并将金银视为财富的唯一形式的理论是()A.比较优势理论B.贸易差额理论C.要素禀赋理论D.相互需求理论3.重商主义贸易差额论认为对外贸易应追求()A.顺差B.平衡C.逆差D.收支相抵4.提出发展本国航运业政策的理论是()

  A.比较优势理论B.绝对优势理论C.贸易差额理论D.相互需求理论5.贸易差额论的政策主张中对发展中国家制定贸易政策有借鉴意义的是()A.发展本国工业B.发展本国航运业C.追求贸易顺差D.对外贸易垄断6.古典学派的贸易理论建立的基础是通过批判()A.贸易差额理论B.比较优势理论C.相互需求理论D.绝对优势理论7.欧洲资本积累时期重商主义的国际贸易理论是()A.贸易差额理论

  B.比较优势理论C.相互需求理论D.绝对优势理论8.最早对重商主义提出质疑的英国学者是()A.约翰·穆勒B.亚当·斯密C.大卫·李嘉图D.大卫·休谟9.绝对优势理论的提出者是()A.约翰·穆勒B.亚当·斯密C.李斯特D.大卫·李嘉图10.绝对优势理论认为国际贸易产生的主要原因是()A.生产要素禀赋差异B.相互需求强度差异C.劳动生产率的相对差异

  D.劳动生产率的绝对差异11.甲国使用同样数量资源比乙国能生产更多的X,则乙国在X生产上具有()A.绝对优势B.比较劣势C.绝对劣势D.比较优势12.甲国生产单位布和小麦分别需要6天和9天,乙国为10天和12天,则()A.乙国进口小麦B.甲国出口布C.乙国出口布D.甲国出口小麦13.依据绝对优势理论,如某国在某产品生产上具有绝对优势,则该产品()A.机会成本高B.劳动生产率低

  C.单位劳动投入少D.边际成本递增14.比较优势理论的提出者是()A.约翰·穆勒B.大卫·李嘉图C.亚当·斯密D.李斯特15.被称为西方国际贸易理论基石的是()A.贸易差额理论B.绝对优势理论C.比较优势理论D.相互需求理论16.比较优势理论认为国际贸易产生的主要原因是()A.劳动生产率的相对差异B.技术水平差异C.需求强度差异D.商品价格差异

  17.律师打字速度是打字员的两倍却雇佣打字员打字所依据的理论是()A.绝对优势理论B.相互需求理论C.比较优势理论D.要素禀赋理论18.律师打字速度是打字员的两倍却雇佣打字员打字,以下表述错误的是()A.律师在打字上具有绝对优势B.律师在律师咨询上具有比较优势C.打字员在打字上具有比较优势D.打字员在打字上具有绝对优势19.法国生产单位酒所需劳动力比英国少40人,生产单位毛呢比英国少10人,以下表述正确的是()A.英国在两种产品的生产上都具有绝对优势B.法国在毛呢的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C.英国在酒的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D.英国在毛呢的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

  20.如果甲国生产一单位粮食需要80人一年的劳动,生产一单位布需要90人一年的劳动;乙国生产一单位粮食需要120人一年的劳动,生产一单位布需要100人一年的劳动,根据比较优势理论()A.甲国应生产出口粮食,乙国应生产出口布B.甲国应进口粮食C.甲国应生产出口布,乙国应生产出口粮食D.乙国应进口布21.在下表的状态下,根据古典学派的贸易理论可以得出()国家产品X产品Y甲国12乙国24A.甲国在X产品上具有比较优势B.乙国的X产品上具有比较优势C.甲国在Y产品上具有比较优势D.两国在两种产品上不存在比较优势的差别22.按照比较优势理论,大量贸易应发生在()A.发达国家之间B.发展中国家之间C.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

  D.需求相似国家之间23.相互需求理论的提出者是()A.大卫·李嘉图B.亚当·斯密C.阿佛雷德·马歇尔D.约翰·穆勒24.约翰·穆勒认为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是()A.需求偏好差异B.劳动生产率差异C.相互需求强度差异D.要素禀赋差异25.相互需求理论认为对对方国家产品需求强度大的国家其产品交换对方产品的能力()A.低B.高C.不确定D.不变

  26.根据相互需求理论,贸易利益分配取决于()A.国际具体交换比例B.两国经济实力C.进出口产品性质D.比较优势大小27.根据相互需求理论,国际贸易交换比例的变动是由于()A.相互需求强度的变动B.贸易条件恶化C.贸易规模扩大D.两国通货膨胀率差异28.提出相互需求曲线的是()A.阿佛雷德·马歇尔B.约翰·穆勒C.李斯特D.李嘉图29.相互需求理论是()A.对古典贸易理论的动态扩展

  B.对国际分工结果的补充说明C.对贸易利益的决定与分配进行补充说明D.建立在价值规律基础上的

  答案1.D2.B3.A4.C5.A6.A7.A8.D9.B10.D11.C12.B13.C14.B15.C16.A17.C18.D19.D20.A21.D22.C23.D24.C25.A26.A27.A28.A29.C

  

  

推荐访问:按照比较优势理论 大量贸易 比较优势 理论 贸易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