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工程问题的土力学与基础工程课程建设探索
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文章内容

基于工程问题的土力学与基础工程课程建设探索

2022-10-30 16:50:04 来源:网友投稿

zoޛ)j馝~iF덴MN7iM9=MzӍ48uw}}niiiiOi馟iZ剖析事故产生的原因,分析有关的基本理论,探讨解决问题的办法,提出解决问题的新思路。通过有针对性的工程案例剖析,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运用知识解决一般土工问题的能力。如在讲述预压法时,可结合某储罐渗漏案例,分析渗漏原因是由于地基变形过大导致管道断裂引起的,讨论学过的哪些知识点与减小地基沉降量有关,并逐步引导学生将回弹再压缩理论用于解决地基沉降过大问题,最后得出工程中常用的堆载预压法等。

在讲解基础设计时,可以结合实际工程资料,讲解基础设计的流程、计算方法、相关技术规范要求、施工图绘制和识读等,以培养学生的工程素养和专业能力。

(三)情景式教学

通过带领学生去实验室做实验、到施工现场参观或播放工程录像等方式,为学生创设具体的、动态的和直观的情境,帮助学生理解授课内容和技术规范,拓展学生的工程视野。如规范要求三角形承台钢筋应按三向板带均匀布置,很多学生对此却不明白,但只要把学生带到施工现场参观讲解,学生就会清楚明白

了(图2)。

(四)个性化教学

考虑到学生能力的个体差异,通过课后作业分类(分为必交、不必交和练习作业三类)、实验教学分类(分为必做、观摩和研究实验三类)、组建大学生创新团队等形式,实现因材施教和个性化教学[3]。

(五) 开放性教学

遵循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育理念,在课堂教学中引入“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并结合本科生教学的特点,实行教师精讲与学生讨论相结合、学生提问与教师解惑相结合、教师引导与学生分析相结合的课程教学,增加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实现开放性教学。

四、教学手段的改革

改革教学手段也是课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该课程教学过程中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

(一)采用多种现代教育技术手段

制作了相对完善的多媒体课件,使教学内容直观性强,便于学生掌握和理解。建立课程网站,实现了教学资源电子化,通过前沿专题、职能训练、互动交流等栏目,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为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和全新的学习条件(图3)。

(二)充分利用校内实验室

由于该课程的基本理论、公式等主要来源于实践和试验,因此,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充分利用学校完备的土力学实验条件,通过让学生亲自做实验和分析实验结果,加深学生对相关理论和工程问题的理解,并通过鼓励学生自主设计实验、尝试改进实验仪器等,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充分利用校内外实习基地

结合课堂教学内容,组织学生到多个实习基地现场观摩,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结合,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五、结语

课程建设是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包括教学内容、教材建设、教学方法、考核方式、教学手段、教学资源等多个方面。要使学生在有限的学时内掌握课程的精髓,提高其学习兴趣,实现三种能力培养的目标,还需要进一步完善课程建设。建议今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如下工作:一是基于能力和过程原则的考核方式改革;二是以学生为课堂主体的研究性教学方式改革;三是虚拟实验室建设与系统研发;四是基于MOOC视野的课程建设等。参考文献:

[1] 徐岩,赵俭斌.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土力学教学方法探讨[J].高等建筑教育,2011,20(5):51-54.

[2] 陈剑波,陈扬. 项目教学法在土力学与地基基础课程中的实践与探讨[J].新课程研究,2010(183):68-70.

[3] 张艳美,杨文东.大土木背景下土力学与基础工程课程个性化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高等建筑教育,2014,23(6):63-65.


推荐访问:工程 课程建设 探索 基础 土力学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