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型体育赛事营销人才培养环境的研究与思考
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文章内容

创新型体育赛事营销人才培养环境的研究与思考

2022-10-30 16:15:04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随着经济、文化、科技和整体体育产业的高速发展,大众对体育产品的消费需求呈现出个性化和多极化的趋势。而作为其核心内容的赛事营销人才需求缺口问题在密集的产业扶持政策与社会资源的积极推动下将日益凸显。基于此,通过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对创新型体育赛事营销人才的构成与培养的环境进行阐述,为其相关创新型人才的探索与研究拓展了渠道。

关键词:体育赛事营销 创新型人才 培养环境

中图分类号:G8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8)05(b)-0205-02

在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多极化趋向不断加强的今天,大力推动第三产业的发展已成为我国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增强国家竞争力和提升国际地位的重要发展战略。从经济学角度看,产业是同一属性的企业集合,其目的就是在某种市场中有效地利用各种资源,实行价值的最大化。体育产业已俨然成为助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动力,在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实现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起着积极作用。因此在体育、文化、创意等产业迅速发展的背景下,从政策趋向、发展机会、市场需求及存在问题等方面对赛事营销人才需求环境进行梳理与分析。突破原有模式,融合产业优势,创意创新,加快推进赛事营销人才培养体制建设进程。优化营造其成长的环境,为人才建立有效的锻炼实践平台,培养具有创意创新特色的体育赛事营销人才,为后续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操作提供借鉴和参考。

1 培养环境的研究与分析

1.1 政策趋向分析

2014年12月,国家体育总局颁布了《关于推进体育赛事审批制度改革的若干意见》指出除全国综合性运动化和少数特殊项目赛事外,包括商业性和群众性体育赛事在内的全国性体育赛事审批一律取消,这是我国体育产业发展史上重大突破,同时为更好地促进我国体育赛事健康良性的发展打下了扎实基础。从2014年2月《国务院关于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到“促进文化与体育产业融合发展,鼓励文化企业向体育领域拓展,支持发展体育竞赛表演、电子竞技、体育动漫等新业态,到2015年7月,上海市政府发布的《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实施意见》中指出:“上海将围绕建设全球著名体育城市的目标,努力打造世界一流的国际体育赛事之都”“继续发挥体育赛事在体育产業发展和改革中的引领作用。基本形成全民健身、职业体育和体育赛事引领体育产业协调发展的新格局。”这些国家各级层面的政府颁布的相关政策都是正在不断鼓励和推进体育赛事的创新型融合发展,积极把握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政策的良好机遇,加快培育符合当今形势发展的体育赛事营销人才已成为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1.2 发展机会分析

我国体育市场化的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各类体育赛事营销与开发都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潜力。随着经济发展,人们的消费观念和模式都相应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对于体育赛事的参与和关注程度和频率越来越高。作为最具有开发潜力的商业领域,各大财团资本已意识到其重要性,纷纷布局体育赛事相关产业链。根据国家体育总局最新统计数据,2015年中国体育规模约为17600亿,其中体育赛事运营规模约为1400亿,以该比重保守估计未来5年内,体育赛事运营规模有望达到2400亿,5年年均复合增长率11.38%;未来十年内,体育赛事运营规模有望突破4000亿。总体来看,未来5~10年我国体育赛事运营产业将进入高速发展阶段。具有创新意识的优秀体育赛事营销人才发展空间巨大。

1.3 市场需求分析

依据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体育社会科学研究中心和上海体育学院体育产业发展研究中心提供的研究情况显示,2014年-2015年新成立的体育产业相关企业达到近50万家,经营范围涉及体育赛事,体育场馆占到了64%。新成立的体育产业公司中注册资金百万元以上企业达到1万家,注册资本金总量达到近百亿,其中体育赛事、体育场馆、体育文化企业注册资本金超过68亿人民币。以上海为例,注册的236家体育赛事相关企业中,体育院校毕业的人员占34.16%,赛事相关专业毕业的人员占4.21%,管理类专业毕业的人员占44.95%,营销相关专业背景人员占到27.94%。大量的非专业人才充斥着体育赛事企业。目前中国对于兼具体育赛事和营销策划能力的专业人才市场的需求正在持续上升。

2 存在的问题

2.1 人才供需关系不匹配

中国体育产业的发展对于人才的需求和储备存在着严重的不足,对于院校和相关人才培养机构都是巨大的机会和空间。现今我国对体育产业的重视和扶持,大量体育赛事相关企业的诞生造成就业岗位巨大的需求,对具有专业知识技能和创新意识的高层次专业人才必然求贤若渴。由此造成人才短缺就业门槛低,从业人员素质良莠不一,工作效果效率往往大打折扣,甚至给企业带来巨大的损失。虽然近年来全国高校纷纷设立了与体育产业有关的专业,同时设立一些培训班和培训部门来培养相关人才,但符合新时代特征具有专业知识和创意能力的赛事营销人才依然十分匮乏。市场迫切需要一批懂得营销运作,并能将有利的商机转化为经济效益的应用创新型体育赛事营销运作人才。

2.2 人才结构不合理

现今赛事营销人才的结构失衡主要表现为办学单位不能与时俱进地根据产业结构更新迭替与科学技术进步发展去做出相应的反应和调整,依旧以学科为本位,在培养方向和层次定位上偏离用人市场需求。由于赛事营销人才的培养具有课程门类广、理论要求高、应用能力强的特点,有着比其他专业更强的专业性、复合性、多样性、应用性和全面性的要求。但绝大部分从传统行业转型而来的相关从业人员对现代体育赛事营销的理解和实践技能都比较薄弱,整体水平知识结构单一。精通管理、法律和外语复合型经营管理人才或者高层次的赛事营销人才更是屈指可数。而欧美西方国家体育产业发展成熟,各类经典赛事层出不穷,大众体育普及和参与率高,主要得益于重视系统完善的体育专业人才教育培养,其高素质人才的集聚优势也就越发明显。因此能否遵循市场实际的需求,规划科学,结构合理、层次分明的人才储备体系是决定体育赛事营销能健康良性发展的第一要素。

2.3 人才教育与培训体系滞后

高校是培养各种高素质多技能人才的主要来源地,虽然部分高校根据时代的发展与知识结构的更替对人才培养做出相应的调整和适应。但仍然存在着专业设置趋同、办学特色不明显、教学方式单一、缺乏实践教学环节、课程设置老化等问题。由于部分教师长期在学校任教,缺乏工作实践经验,与现有体育市场营销环节脱节,造成主观选择教学内容、决定教学过程,向学生灌输现成的知识结论,忽视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使得培养的人才知识面狭窄,实践动手能力差,缺乏个性和创造力。在现今日益激烈的全球化体育市场竞争格局和形势下,国内的体育赛事营销和场馆管理人才培养体系的规划及建设是相对滞后的。

2.4 人才管理方式粗放,激励机制不健全

新时期体育赛事营销人才在人格特质、心理需求和行为方式等方面不同于普通营销人才。大多数相关企业还基本处于对于引进招聘、薪酬福利等事务型工作管理的中低端阶段,对员工的个人规划、继续发展、团队建设以及企业文化等人力资源高端模块的重视不够,基本都集中在物质奖励、薪酬激励,对员工的激励方式较为单一,没有建立起一种长期、有效的激励机制,且管理手段比较粗放。“重使用、轻培养”的问题普遍存在,只关心如何出业绩,甚至轻视员工的继续教育和提升。传统的管理手段已经不适用,导致相关人才进入企业“吃老本”,工作能力停滞不前甚至倒退。由此人才如何去“选”“培”“用”,对于教育部门、用人单位及人才自身提出了新的挑战,成为相关各行业亟待解决的问题。

3 基于创新理念的赛事营销人才培养的思考

体育赛事营销人才是全新的时代产物,也是正处于蓬勃发展的朝阳产业,其激发出来的创造力和创新性价值是不可估量的。但受囿于成本、体制和文化理念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具有创意新意识、多专业复合的创新型赛事营销人才匮乏已经严重制约了我国体育事业的健康发展,与国家大力推动和巨大投入是不相称的。其中不难发现问题存在的根源是当前各界对新时期下赛事营销人才的重视和认识依旧还是缺位,应当尽快改变传统的思维模式,尊重人才培养发展规律,合理运用评估机制,与时俱进汇聚相关各行业专家进行交流、碰撞和融合,营造良好的賽事营销人才培养环境。围绕社会、市场和人才的现实与未来需求进行“产学研”相结合的教育战略贯彻实施,以科学的方式进行赛事营销专业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工作。

4 结语

体育赛事营销人才的培养与储备应立足于长远,需要多方面共同努力去建立在现实和经验基础上的长期行为。科学合理地规划和构筑具有创新意识的人才培养机制,为新世纪我国体育产业战略的良性发展夯实基础。通过体育文化创意产业的催化和集聚效应,进一步促进居民消费能力和带动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提高产业创新创意水平和整体实力,使得体育赛事盈利模式更趋于多元化。也使优秀赛事营销人才通过大量的实操实践得到成长锻炼,迅速脱颖而出。

参考文献

[1]闵健,卢锋,许传宝.体育产业市场经营环境分析的方法论[J].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3,29(2):6-10.

[2]张孔军,于详.首都体育文化创意产业定位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07(8):21-22.

[3]尹博,冯霞.北京体育文化创意产业研究[J].体育学刊, 2010,17(6):21-24

[4]李佳川,李亦波,唐金根.论体育文化创意产业与现代城市发展之关系[J].当代体育科技,2016,6(29):143-145

[5]国务院.国务院关于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10号][Z].2014.

[6]上海市人民政府.上海市政府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实施意见[沪府发(2015)26号][Z].2015.

[7]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促进消费带动转型升级行动方案的通知[发汉综合(2016)833号][Z].2016.


推荐访问:人才培养 体育赛事 思考 创新 环境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