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思想政治课堂如何开展德育教育研究
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文章内容

高中思想政治课堂如何开展德育教育研究

2022-10-30 10:20:06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随着我国普通高中教育和高考制度改革的推进,高中思想政治的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理念和考查内容都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目前从高中思想政治的总体的教学目标设计来看,不再一味的追求知识目标,也不是一味的让学生机械式的记忆知识,而是整合成了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未来的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教育目标应该立足学生的长远发展,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推动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中,笔者从自身多年的教学经验出发,探究了素质教育下高中思想政治课堂开展德育教育的策略,希望能促进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教学的发展及学生的多方面发展。

关键词:学生品德;高中政治;有效教学;策略;可持续发展

一、前言

高中时期是学生学习高度紧张和课业最为繁重的时期,对于很多的学生来说,他们的目标就是高考,那么在此意念下学生就会自动屏蔽与高考不太相关的科目、知识和能力,德育自然就被边缘化。在很多的学校,一味的追求升学率,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和情感教育严重不到位,导致学生的综合素质下降。高中思想政治,作为学生思想教育、政治教育、情感教育和人格教育的主要阵地,对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二、創造性的利用和开发课本中的德育素材,展开德育教育

对于学生的德育教育来说,不能凭空的理念灌输和意识的强加,最为有效的方式就是通过生活化的渗透,让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下获得某种德育教育的体验。高中思想政治教材中有很多素材是直接可以利用的,也可以经过教师的创造性挖掘,对现有的德育素材进行深加工,进而开展德育教育。高中思想政治课本中,德育教育的材料是非常重的,无论是经济学的部分、政治学的部分还是哲学、文化部分都有很多现成的德育素材,为了让学生更为直观的领悟到其中的德育寓意,教师还可以经过深加工,把复杂、抽象、理论性的德育素材转化为简单、具体、直观性的材料。从笔者以往的教学经验来看,高中生已经有了自身的价值观雏形,在很多问题上都有了自身的意见,往往宏观性、理论性的教育是适得其反的,反而生活化的渗透是潜移默化的,作用也非常的明显。例如在讲授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第一单元第一课《神奇的货币》时,在讲授我国纸币历史的过程中,我国北宋时期就开始使用一种叫做“交子”的纸币,这也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这说明当时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迅猛,也说明中国先人具有无穷的智慧,激起学生强大的民族自豪感和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当下的社会具有一点浮躁和功力,几个别别有用心的人,制造、出售和使用假币,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作为当代青年,新时代的中学生我们面对这样的情境如何选择,很多的高中生肯定会对此现象深恶痛绝,这时候就可以全班起誓:绝不出售和使用假币,一旦发现假币问题及时报案,对于纸币上印刷的法轮功宣传,也有明辨是非的能力,同时带动身边的人,正确的对待纸币、爱护纸币,拒绝假币。

三、优化德育教育设计,让德育教育更有质量

高中思想政治课堂开展德育教育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和资源,但是我们必须清醒的认识到,人教版的高中思想政治教材的排版具有一定的整体性,是整齐划一的,但是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每一个个地区、每一个省份、每一个县市和每一所学校在教情、学情和教学环境上都存在若干大的差异,那么在一线的课堂教师必须立足实际,从学情出发,从新整合教材,优化德育教育设计,只有这样才能提升德育教育的有效性。有效的德育教育要创新教学模式,优化教学设计,从学情出发,开展体验式授课、小组合作学习、走班教学、分层教学、微课教学、微格教学等,让学生参与其中,提升德育教育的质量。比如在学习人教版思想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部分中的《事物发展状态》时,教师利用《饥汉吃饼充饥》的故事导入,让学生思考:“饥汉”这样的想法对吗?生活中你有类似的想法和做法法?从中你获得了什么启迪?故事简单易懂,很明显这样的想法是不对的,很多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特别是临考之前,抱着侥幸心理,“临时抱佛脚”的心态就是如此,往往结果不尽人意,这就充分的说明了今天所学的内容:何事物的发展都有一个过程,都是从量变开始,量变积累到一定的程度才能实现质变,如果没有量变的积累是不可能实现质变的。“话不要说的太满,事不要做得太绝”,都是蕴含着这样的道理。简单的故事讲解和生活琐事的渗透,让学生明白了很多的人生道理,这样的德育教育是高效的,也是印象深刻的。

四、行为示范,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成长发展

对于高中生来说,经过中小学阶段的学习和家长的说教,也具备了一定的社会阅历,他们在观察、分析和处理问题的时候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个人倾向性,在是非问题的判定上也有了一定的话语权,所以对他们开展德育教育,最为有效的手段就是寻求共同点,求同存异,或者让学生在生活体验中自觉纠正自身的不足,往往说教会适得其反。教师,在高中生的眼里,具有一定的权威,也是他们为人处世的参照物,为此有效的德育教育还需要教师给学生树立好榜样,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成长和发展。教师对待学生要一视同仁,自觉尊重学生,包容学生,愉快的生活等,这些学生会看在眼里,也会受此熏陶。

五、结语

对高中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培养学生审美能力,使学生具有起码的审美判断力、鉴别力,良好的情感,正确的价值取向和分辨美丑能力,既是政治课教育目标的基本要求,也是政治课体现价值的重要途径,更能使政治课贴近学生、贴近实际。按照新课改三维教学目标和素质教育的新要求,在高中思想政治课堂必须开展德育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也是时代发展的题中之义。高中思想政治教师要高度重视,自觉创造性的利用和开发课本中的德育素材,展开德育教育;优化德育教育设计,让德育教育更有质量;行为示范,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成长发展。实践证明,在高中思想政治课堂开展德育教育不但能促进学科的教学发展,也能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张玲.新时期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德育教育[J].新课程,2011(08).

[2]梁富松.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德育功能[J].学园,2013(15).


推荐访问:思想政治 课堂 德育教育 高中 研究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