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IS在方志类古籍开发利用中的应用初探
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文章内容

GIS在方志类古籍开发利用中的应用初探

2022-10-30 09:55:04 来源:网友投稿

zoޛ)j馑HbF!/_ͺ]u]工作已取得令人瞩目的成果,其主要表现形式有题录数据库、专题数据库、全文数据库、电子书和地情网。至于信息技术在方志开发利用中的应用研究,有学者进行了有益尝试,但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进行方志开发利用的研究较为少见。本文将以方志资料汇编《方志物产》(广东分卷)为语料,探讨GIS在方志开发利用中的应用前景。通过借用GIS,实现对《方志物产》中物产分布、物产传播等相关数据的管理和可视化制图并进行史料数据的空间分析,以最大限度地挖掘、利用方志史料,为方志类古籍的数字化整理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2 GIS用于方志开发利用的可行性分析

地理信息系统(GIS)是20世纪60年代逐渐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技术。它是以空间数据库为基础,在计算机软硬件的支持下,对空间相关数据进行采集、存储、管理、操作、分析、模拟和显示,采用地理模型分析方法,适时提供多种空间和动态的地理信息,为研究和决策服务而建立起来的计算机系统。最初,GIS是为解决地学问题而产生的,现已成为一门涉及测绘遥感学、地理学、环境科学、空间科学和网络技术等的综合性学科。GIS应用也从最早的地学领域扩展到如资源、环境、国土、房产、城建、消防、交通、金融、通讯、气象、地质、农业、林业、电力及政府办公等众多领域。GIS的基本功能包括空间数据采集与管理、空间数据可视化(地图显示与地图制作)和空间分析三大部分。GIS技术的三大功能,可以帮助学者完成对复杂统计数据的有效管理和空间制图,并可辅助学者进行相关的分析、解释和挖掘,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在方志开发利用中引入GIS,可以突破传统的文字表述模式,使方志这一历史文化资源的时空特性得以充分揭示,极大地降低方志开发利用的难度。

GIS的关键要素之一是数据源及数据。GIS使用和处理的数据分为两类:一类是空间位置数据,一类是专题属性数据。在大量的GIS文献中,对地理空间数据的论述很多,但同样重要的属性数据却往往不为人所重视。事实上,许多实际应用中往往会出现属性数据不多、不全的状况。而地方志中含有丰富的相关专题属性数据,若能开发方志资源,使其成为GIS广义数据源,将更能显示出方志所特有的资源丰富优势、古今纵览优势和信息相关优势,也将会使地理信息系统的功能更加强大、应用更加广泛,从而促进经济建设。

综上所述,一方面,GIS能为方志的开发利用提供技术支撑,降低其开发利用的难度;另一方面,开发利用方志资源能够为GIS提供最佳数据源。因此,将GIS引入方志的开发利用,应该是十分有益和必要的。

3 GIS在方志开发利用中的应用

3.1 数据与方法

本研究所采用的属性数据来自中国农业遗产研究室的《方志物产》。《方志物产》是我国著名农史学家、中国农史学科的主要创始人万国鼎先生通过人工摘抄方志整理的方志史料。该资料详细记载了物产的名称、性能、作用及分布情况,具有极高的农业科技和经济史料价值。为了更好地保存、传播和利用这套宝贵资料,中华农业文明研究院(前身为中国农业遗产研究室)专门聘请了打字员,将《方志物产》手抄本逐字输入电脑,生成了电子文档。笔者以其中的广东分卷为例,通过引入规则与统计相结合的命名实体识别方法,构建方志类古籍地名识别系统,实现物产地名的自动识别。物产地名的识别结果,反映了《方志物产》来源志书对物产地名的说明情况,也从地名角度反映了志书对物产描述的详细程度,体现了志书的史料价值。经识别,《方志物产》(广东分卷)中的有效物产地名记录共计3826条,其中清朝时期的记录共计2876条。为方便统计,笔者设“所属州(府)名”字段,将识别的地名归入其所属的州、府一级行政区划,结果如表1所示。表1中,物产名、物产地名、所属府(州)名、成书年代等字段信息,是研究清代广东省物产分布和传播的重要数据。

本研究所采用的空间数据,来自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与哈佛大学合作完成的1820年清朝各直省府州厅行政地理空间数据(见图1),以及对谭其骧《中国历史地图集》的相关地图进行数字化后所得的空间数据。

本研究利用《方志物产》(广东分卷)中2876条清朝时期有效物产地名记录的字段及数据,使用Arcgis8.3软件绘制若干相应专题地图,实现《方志物产》相关物产分布、物产传播等专题的可视化、数据管理及空间分析,辅助学者进行科学研究。

3.2 数据管理、分析与制图

利用Arcgis8.3软件中Arcmap的表连接功能将表1所示的属性数据与相关空间数据进行连接,利用Arcmap软件的相关功能即可进行数据管理、制图分析等。具体如下:

(1)数据管理与查询

利用Arcmap自带的数据库管理系统,可以实现对方志史料相关地理属性数据的有效管理与查询,如查询某一地理单元的属性信息或查询符合某些属性特征的地理单元的空间分布等。图2显示了通过查询物产“葛”和“葛布”来确定其空间分布的结果。相比实体方志类古籍的记载及相关统计数据的简单罗列,GIS的应用突破了传统的文字表述模式,使方志资源的时空特性得以充分揭示,也更有利于对数据的查询、管理与利用。

(2)地理空间制图与分析

可以通过Arcmap的制图功能制作相应的专题地图,既可以直观地反映方志类古籍记载中物产的空间分布特征,又可以方便地在时间上进行一些比较和分析。如图3,用颜色各异、高低不等的柱体实现了对康熙、雍正、乾隆年间广东省各府(州)物产分布在地域上的横向比较和时间上的纵向比较。读者可以通过该图对广东省各府(州)的物产数量有一个清晰的概览和比较。例如,位于广东省中南部珠三角地区的肇庆府、广州府以及广东最南端的琼州府,这三个地域的物产分布相对较多,而北部的连州以及西部的廉州府等地区物产分布相对较少。另外,读者也可以对康乾盛世物产的增减变化有一个直观的认识。

图4则显示了《方志物产》记载中清朝时期广东省物产在省外的分布状况,从中可以对广东省同外省之间物产交流、传播的数量情况有一个直观的认识。例如,距离越远,地区间物产交流和传播就越少。这些都极大地方便了学者对当时物产分布、物产传播等情况进行相关研究,仅仅分析原始文献的记载,难以达到这样的效果。

《方志物产》属于古籍的范畴,其行文格式和语言特点不同于现代文献,书写不分句读,大都没有标点符号,如清朝雍正9年《广东通志》对物产“海菜”的记载:海菜产琼州之文昌会同有研石广数里横亘海底其石上所生莓苔白者为琼枝(一名琼芝)红者为草珊瑚味甚脆美(琼郡种植之利槟榔为大琼枝次之)又有纸菜色如青苔其薄如纸乃盐水之皮又紫菜海带海粉鹿角龙须之类皆出琼海中(琼州志)。经地名识别,得出一系列诸如表1的统计数据,这是利用信息技术开发方志资源的有效进展。但这些数据和表格略显枯燥、单调,而利用GIS的相关工具,可以通过专题地图实现相关知识内容的可视化,充分揭示方志这一历史文化资源的时空特性,为研究者提供更直观、形象的参考资料,这些都是对《方志物产》珍贵史料价值的极大丰富与扩展,也是本文的价值所在。

4 结语

本文以《方志物产》(广东分卷)为语料,探讨GIS在方志开发利用中的应用前景。从已有的研究结果来看,应用GIS辅助方志资源的开发利用,不仅是可能的,而且是非常有益的:不仅能对相关统计数据进行便捷的管理和利用,还可以进行相应的挖掘与分析,为学者进行深入研究提供帮助。这一尝试,一方面为方志史料知识的整理和开发利用提供了一种新方法、新思路,另一方面也为GIS的应用研究开辟了新领域。今后,可进一步完善相关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借助专题地图实现更多方志史料知识的挖掘与揭示,使方志类古籍文献不再是平面的、孤立的资料,而是成为一个立体的、服务于学术研究和经济建设的文化信息知识库。

参考文献

1 来新夏.方志学概论.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84:1

2 马光俭,韩道水.方志的开发与利用.山东图书馆季刊,2004(3):79-80

3 孔云峰.空间整合社会科学研究初步探讨。中国软科学,2006(3):58-63

4 衡中青,侯汉清.方志物产挖掘及系统构建.情报学报,2009(2):175-181

5 陈述彭,鲁学军,周成虎。地理信息系统导论.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3

6 储征伟,杨娅丽.地理信息系统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现代测绘,2011(1):19-22

7 史磊,孔云峰,焦中辉.基于GIS的历史地理数据的管理与可视化——以《中国历代户口、田地、田赋统计》一书为例.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77-79

8 龚强,胡运权.地方志:GIS的最佳数据源。学术交流,2001(1):149-151

9 王思明等.万国鼎文集.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375

10 朱锁玲,包平.方志类古籍地名识别及系统构建.中国图书馆学报,2011(3):118-124


推荐访问:初探 古籍 开发利用 GIS 方志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