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对联姻
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文章内容

塔对联姻

2022-10-30 09:20:03 来源:网友投稿

相传一千多年前,南昌绳金塔建成以后,塔高五十九米,七层八面五十六孔,每逢中秋佳节烧太平塔,绳金塔上也要点灯,一眼望去,四面八方闪光耀眼,甚是壮观。

这年中秋节,豫章刘太守灯辑油五十斤,命家人送往绳金塔寺,要和尚加添绳金塔上灯火。夜晚,刘太守带领夫人王氏、女儿瑞莲来到绳金塔寺敬香赏月。众和尚把塔上灯火点得通明,侍候刘太守到佛殿上香完毕,请到塔寺前观塔赏月。

只见一轮明月升起,万家灯火闪闪,全城爆竹声声,好不热闹。瑞莲小姐很有才学,题诗答对,样样精通。今夜来到绳金塔,看见塔上灯火辉煌,华光四射,心情非常激动,随口念出一幅上联:“塔上点灯,层层孔明诸葛亮。”太守见上联文字不俗。“孔明诸葛(格)亮”引用了先辈名人字号,同音寓意,是幅绝对,连声叫好,夫人也很高兴,再问瑞莲下联怎样?瑞莲回答不出来,想了一下,含羞地说道:“爹爹,豫章人杰地灵,何不写张榜文出去,若有人对得下联,也算是个才子。女儿我……”太守一听,满心欢喜,知道女儿的心事,心想:写张榜文出去,若有人对得下联,将女儿终身相许,岂不了却我二老的心愿。

第二天,刘太守在绳金塔前贴了一张榜文,上面书写了上联:“塔上点灯层层孔明诸葛亮”。豫章才子,若有人对得下联,揭榜招为女婿。榜文一出,看榜的人络绎不绝。官家公子。豪门子弟,城里读书人奔走相告,纷纷前往绳金塔看榜,只是没有人敢揭榜。

且说城南莲塘漆家庄,有位漆公子,名唤子菱,是村上有名的秀才,这日听了消息,赶到城内看榜,见上联是:“塔上点灯层层孔明诸葛亮’。既写了绳金塔的景色,同音寓意,又有前辈名人字号,仔细一想,无法对得下联,只得迈步回乡,但是“塔上点灯层层孔明诸葛亮”反复在脑子里思考,不得平静。一路走来,不觉过了淡溪,已经累了,在小桥头坐下歇息。忽见一老农民,肩挑一担粪想过桥去,但是桥板狭小,不敢跨步。于是放下粪桶,请子菱抬过桥去。子菱从小生长在农村,对抬粪并不讨厌,于是撩起长衫,抬起粪桶,小心地和农民抬过去一桶,回来又抬过去一桶。老农感激不尽,说道:“相公,你在这里歇息,我到池塘里挖/L节藕给你吃。”子菱忙说:“老伯伯,不用,不用。”老农说:“池中藕是我栽的,不要紧。我来选几节好藕给你吃。”他一边说,一边走到池边,只见荷叶茂盛,一枝娇嫩的红莲,迎风怒放,他高兴地说:“莲花欢笑,瑞气盈门,是一朵瑞莲,下面必有好藕。”子菱失声地说:“啊!一朵瑞莲?”“相公,你的彩头不错。刚才跟我抬了两桶‘屎’,两桶为一双,可说是‘双喜’(屎:南昌音念喜)临门。”说着把莲花摘下,送到子菱手里,子菱满心欢喜。老农顺手拿起丢在塘边的铁楸,挖出一节白嫩的藕,用手洗净,拿在手中称赞说:“相公,你走鸿运,这藕太白了。”子菱正在思考上联。老农的言谈举动,使他惊住了。“池中藕是我栽的。”“一朵瑞莲。”“这藕太白了。”这些话重新在脑子中闪过,一幅下联正在孕育。这时老农把一节白藕拋上岸来说:“这节藕好,没有带根,根藏在泥里。让我再取第二节。”子菱想:泥里藏根。不觉顿时惊叫起来:“对上啦!对上啦!”带着莲花,转身奔过桥去,老农莫名其妙。

子菱再也不觉疲劳,一口气跑进了城,来到绳金塔揭下榜文。早有家人禀报刘太守,太守请出夫人和小姐瑞莲,大堂落坐。瑞莲坐在帘子后面等候,传播榜人进见。子菱迈步进了厅堂。太守和夫人见来人眉清目秀,一身文生打扮,年将二十岁左右,心里早有几分欢喜。刘太守和夫人让子菱在一旁坐下,太守问了子菱姓名后说:“既然揭榜,请把下联对来。子菱立即对道:“池中栽藕,节节太白李长庚。”太守一听:“塔上点灯”,正好对“池中栽藕”,“层层孔明诸葛(格)亮”正好对“节节太白李(里)长庚(根)”同音寓意,也是先辈名人字号,不禁矢口叫绝,太守高兴,即问下联怎样得来?子菱将遇老农之事说了一遍。太守感叹地说:“乡间出真才。”即令子菱书写下联,与瑞莲上联匹对。子菱书法也是笔走龙蛇,得到太守的赞赏,连声称道:“佳婿,佳婿!”于是子菱将莲花献给太守,作为聘礼,夫人将这支莲花交给小姐瑞莲,小姐早已看在眼里,喜在心头,她接过莲花,含羞带笑,随着上裳转至后堂去了。太守夫妇高兴得哈哈大笑,说道:“将对联挂在绳金塔寺,公布于众。择吉完婚!”


推荐访问:联姻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