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病毒性心肌炎临床观察及护理
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文章内容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临床观察及护理

2022-10-29 16:10:05 来源:网友投稿

关键词 儿童 心肌炎 护理

资料与方法

1995~2007年收治的病毒性心肌炎85例,年龄2个月~14岁,男50例,女35例;暴发性心肌炎10例,合并心肌病1例,心力衰竭伴心源性休克5例,严重心律失常15例,包括室上性心动过速、室性心动过速、室颤、Ⅱ度Ⅰ型以上房室传导阻滞,阿-斯综合征4例,死亡1例。

临床表现:普通型病毒性心肌炎多表现为乏力、气短、心悸、胸痛、纳差、腹痛等症状。暴发性心肌炎可表现为面色苍白、极度乏力、烦躁不安或呼吸困难,心前区不适等症状。临床可有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阿-斯综合征以及其他致命性及很危险的心律失常[1]。心脑综合征发作前可有预兆,年长儿诉胸闷、心前区不适、心慌、头晕、乏力等症状,婴幼儿可见面色苍白或发青、大汗、极度烦躁不安,瞬间即发作晕厥或强直性抽搐伴意识丧失,甚至大小便失禁,短者持续数秒或数十秒钟,长者可达2~3分钟,反复发作次数不等,多数1日内几次至十几次,发作持久,心脏停搏3分钟者常常可导致猝死。

一般护理:注意保持病房的安静,避免噪音,使患儿情绪保持稳定。护理人员应该关心爱护患儿,运用亲切的语言和爱心获得患儿的尊敬和信赖,以配合治疗。少量多餐进食流质饮食,以防加重心脏负荷,引起猝死。本组患儿有2例在出院的前1天晚上,由于情绪太激动,导致心脏骤停,经抢救病情平稳出院。

心源性休克的护理:心力衰竭、持续较长时间的心律失常,可使心搏出量减少,发生心源性休克。患儿可出现脉搏细弱、血压下降、皮肤发花、四肢末梢冰凉、神志模糊等症状。应立即建立静脉通道静脉输注低分子右旋糖酐10~15ml/kg,静脉注射大剂量维生素C。彻底清除呼吸分泌物,鼻罩吸氧,流量2~3L/分,有3例口唇发绀,呼吸浅表,酸中毒明显,采用无创通气,人工呼吸机维持呼吸。正确调节呼吸机参数,保持镇静,避免人机对抗。

合并阿-斯综合征护理:暴发性心肌炎患者,若发生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则出现缓慢的室性心律,甚至心脏停搏,脑组织供血中断,诱发心脑综合征。本组4例发生阿-斯综合征,应争分夺秒迅速重建循环和呼吸,恢复重要脏器功能,由于护理人员最先发现病情变化,所以在通知医生后立即行心前区叩击,胸外心脏按压,行心肺复苏术,建立静脉通道,以维持有效心排出量,同时立即心电监护,观察心电图表现,配合医生作好进一步抢救的准备。频繁的发作,心脏停搏3分钟,常常导致猝死[2],所以护理人员在第一时间内熟练的对患者实施抢救措施,为挽救患儿生命赢得宝贵时间。

合并其他心律失常的护理:护理人员应熟练掌握常见心律失常的心电图特征,当发生室上性心动过速时,应立即报告医生,紧急处理,准备好抗心律失常药物,并作好血压和心律的监护,备好拮抗剂及抢救用品。当使用三磷酸腺苷转律时,因其具有较强的刺激迷走神经作用,易引起血压下降、窦性心动过缓,心室停搏症状,要在心电监测下,准备好拮抗药物,计算好应用剂量。

讨 论

护理人员应有丰富的的护理经验,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协助医师进行早期诊断,以便早期确诊暴发性心肌炎。在临床中以呼吸道、消化道或神经系统症状为主诉的患儿,或同时伴有不能解释的精神极差、明显乏力或面色发灰、末梢循环不良时,应想到暴发性心肌炎的可能性,密切观察患儿血压、脉搏、心电图的变化,排除心外系统的原发病变,有助于暴发性心肌炎的诊断。

参考文献

1 张乾忠.小儿暴发性心肌炎引起的致命性及很危险心律失常的诊断与处理.小儿急救医学杂志, 2003,10(3):136-137.

2 钱永如.小儿暴发性心肌炎合并阿-斯综合征的急救治疗.小儿急救医学杂志,2003,(10)3 :133-134.


推荐访问:心肌炎 小儿 临床 护理 观察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