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标识码】 A
【中图分类号】 R 459.7 R 179 G 479
【文章编号】 1000-9817(2010)01-0100-01
【关键词】 急救;知识;健康教育;学生
相关研究表明,大学生急救知识掌握程度较低,对急救知识培训有较大的需求[1]。为了让大学生遇到急救事件时能够自救或协助救护,在大学生中进行急救培训十分必要。校园传统培训方式是开设选修课、知识讲座或观看录相[2,3],在对象和时间选择上有一定局限性。星点式培训是一种由点及面的培训组织模式,以不同校区、学院、年级和宿舍区为点,在每个点上选择1~2个自愿者作为培训对象。南京师范大学校医院采用集中培训和零星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培训大学生急救员,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培训对象为175名南京师范大学自愿参加培训的大学生,其中男生100名,女生75名。75名学生接受专业急救培训师的培训,100名学生接受学生急救培训员的培训。来自不同校区和学院的75名学生参加了第一批培训,来自不同年级和舍区的100名学生分别参加了第二批培训。
1.2 方法 培训安排在周末,免费,每期25人。培训前后对学员进行急救知识和技能测评。急救培训师对第一批学员进行急救知识和技能的集中强化培训,并安排每个学员参与零星现场培训。学生培训后可自愿参加《红十字急救员资格证书》考试。最优秀持证学生成为急救培训员,在急救培训师指导下,对第二批学生进行急救培训。获得证书的学生在认真准备后,不定期开展急救知识讲座。
1.2.1 培训内容 包括心肺复苏、包扎、止血、固定和搬运等四大急救知识及技能[1,3]。
1.2.2 培训方法 (1)医护人员运用模型讲授并演示心肺复苏、包扎、止血、固定和搬运的操作。(2)学生借助模型轮换进行模拟练习,根据电子模型“安妮”的提示,体会和感悟心肺复苏术的有效按压位置、力度、频率,人工呼吸的有效吹气力度、速度等内容。(3)利用三角巾、止血带等练习器材相互组合练习,彼此进行感性体会和强化记忆,急救培训师巡视给予技术指导和问题解答。(4)根据学生空余时间,将他们安排在不同的时间点和地点,如果在该时间点和地点出现急救状况,通知参与第一现场急救,增加实战经验。
1.3 统计学方法 用Excel软件整理资料,用SPSS17.0进行χ2检验。
2 结果
2.1 培训前后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测试及格率比较 175名学生中,培训前理论知识测试及格为51人(32.6%),操作技能测试及格率为0;培训后理论知识及格为169人(96.6%),操作技能测试及格166人(94.9%)。培训前、后测试成绩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
2.2 一级培训和二级培训效果比较 一级培训前75名学生中,理论及格20人(26.7%),操作及格人数为0;培训后理论及格75人(100.0%),操作及格75人(100.0%)。二级培训前100名学生中,理论及格25人(25.0%),操作及格人数为0;培训后理论及格94人(94.0%),操作及格91人(91.0%)。二级培训的100名学生中,个别学生因种种原因,未能参加理论考试和操作考试,但参加考试的均全部通过。50名受培训学生自愿参加《红十字急救员资格证书》考试,并获得资格证书。
3 讨论
急救专家呼吁在特殊人群中率先普及急救技术,以提高社会人群对突发事故和疾病的应急能力[4],高校大学生自然属于这样的特殊人群。虽然部分高校学生有一定的急救常识,但总体来说专业知识匮乏,操作技能达不到合格水平。因此,对大学生开展急救知识和技能培训,的确非常必要。在大学生中开展急救星点式培训,一是能够保证在校园内出现急救事件时,能够第一时间找到急救员;二是能够更好地推动我国急救工作的普及。星点式培训的优势在于:(1)动机性强。参加培训的学生自愿参加,对培训内容感兴趣,学习态度认真,操作技术掌握快而准确。传统培训有相当部分学生以了解为主或为获得学分,动机弱。在本次培训中,50名受培训学生自愿参加《红十字急救员资格证书》考试,并获得资格证书。(2)集中与零星培训结合。星点式培训中的集中培训内容集中,程序规范,医护人员现场指教、答疑;零星培训可以使学生获得一手实战。传统培训由于人手限制,以教师讲授为主,缺乏急救训练的环境和实战性。(3)可延续性和普及性强。高年级急救培训员可以在低年级自愿者中发展急救培训员和急救员,或者在学生中开展讲座,这样就保证了学生急救队伍的延续和急救知识的普及。本次培训,每个校区、每个院系、每个年级、每个舍区和不同的时间段,都有经过专业培训的学生急救员。
星点式培训在重视培训质量的同时,强调大学生急救队伍的星点式分布和零星培训。受培训人员从不同片区选出,培训后又以星点状形式插入“片区”,既是“片区”急诊救护员,又是带动传承、扩大急救队伍的技术指导人员。因此,星点式培训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模式,有利于校园内急救工作的普及和发展。
4 参考文献
[1] 彭迎春,李玉娟,刘兰秋,等.医科大学生急救知识培训现状与需求调查.卫生软科学,2008,22(6):449-451.
[2] 郭冰滢,张莹莹,李俊伟,等.对在校护生进行护工指导师培训模式的探讨.护理研究,2009,23(1):74-75.
[3] 祝雪花,杨丽丽,蔡福满,等.对医学院非医学类大学生开展急救知识培训的探讨. 护理研究,2007,21(4):1114-1115.
[4] 张冬林,胡友珍,杨纯,等.国内外院前急救发展现状与展望.现代护理,2005,11(24):2094-2095.
(收稿日期:2009-04-12;修回日期:2009-0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