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作为世界上最为工业化和发达的国家,同时在许多方面也与中国有着相同的集体主义文化,然而由于历史和当前的社会经济状况,日本和新加坡的社会保障体系却截然不同,并且在许多方面都面临着不同的问题。研究日本和新加坡的社会保障制度对于完善中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新加坡 日本 社会保障。
维基百科将社会保障定义为一个社会保险体系,为社会成员提供社会保护,或防止其受到一些社会上公认的不利条件的影响,包括贫穷、年老、残疾、失业等。在这篇文章中,我想从更广阔的范围把它看作一个使社会成员感到安全的系统,不论其是以政府强制或企业资源提供的形式出现。
一、主要经济、社会及人口指标
1.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一般而言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有三个比较流行的排名,分别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和美国中央情报局发布。所有这3个排名里,新加坡和日本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几乎都在前20(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新加坡12, 日本17;世界银行:新加坡19,日本20;中央情报局:新加坡16,日本21)。
2.生活成本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反映的是该国的经济活动总量除以其人口。然而,当涉及到该国居民的生活状况还必须考虑到生活成本,这就是通常所提到的购买力平价。在这方面,所有三个排名中新加坡的排名均高于日本(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新加坡3,日本25;世界银行:新加坡4,日本24;中央情报局:新加坡5,日本28)。然而日本的几个大城市经常在关于生活成本的调查中名列前茅。
3.人口及民族
新加坡和日本都是人口高度密集的国家。根据中央情报局2006年的fact book,新加坡是人口密度第二的国家,而日本则是第十七。然而,大约四分之一的日本的人口居住在大东京地区。在60年代独立以来新加坡保持了平均2%-4%的人口增长,而在日本近年来不断出现了负增长。
新加坡的人口具有多民族和高外来人口比例的双重特征。2009年新加坡的人口组成是74.2%的华人,13.4%的马来人,9.2的印度人和3.2%的其他民族。而外来人口总共占25.3%。以下历史数据会告诉我们这一比例在过去几十年的快速增长。
日本的民族构成是一个相对模糊的概念,因为日本人口统计问的是国籍而不是民族。使用这种方法,根据中央情报局的信息,98.5%的人拥有日本国籍。
4.失业率
新加坡是九十年代快速增长的亚洲四小龙之一。在这一时期,失业率在略低于2%-3%之间波动。新世纪之初,这个数字提高到4%以上,然后在最近的3-4年回到了2%-3%范围。
从1990到现在,日本经济一直停滞不前。相反,失业率却从九十年代平均3%增加到新世纪头十年超过5%。
5.年龄结构
根据联合国人口老龄化的报告,2008年,日本和新加坡60岁或以上的人数占总人口的比例分别是27%和13%。根据这份报告,日本有着全球最大的老龄化人口比例,而新加坡该比例在东亚位居第四。由此我们可以看到,两国都面临着严重的退休人口的挑战。
二、日本及新加坡的社会保障系统的构成
日本有着悠久的可以追溯到上世纪20年代的社会保障制度历史。现在日本也许是国家社会保障体系最为完整的国家。该体系内的各种方案大多是强制性的并有相应的法律管辖。这些方案就像不同的费用汇集机制,通常雇主需要承担更多的费用,而如果公民处于失业状态,政府则会承担一定费用。
日本的养老保险制度:这是社会保障制度的支柱,主要由3级子系统组成。下面是概述:
层级费用来源管理机构受益者范围福利
1全部来源于登记在册者。主要有自雇者,自由工作者以及学生。厚生劳动省养老保险局。所有日本居民。每年792100日元,可持续40年。如果缴费年限不够,则按比例折算。另外有针对残疾,死亡和其它情况的福利。
2雇主及员工承担。厚生劳动省养老保险局。受薪工人。主要分为三个部分:固定+与工资挂钩的部分+其它。
3雇主。雇主。员工。员工在一定服务年限后离开公司时,根据不同的条件将会获得一笔退休金(数额与年限及工资挂钩)。
日本的医疗保险:向受薪工人和他们的家属提供援助的制度。该保险还进一步细分为社团主导及政府主导。大型的公司一般会有自己社团主导的医疗保险,而其他的公司则参加政府主导的医疗保险。社团主导的医疗保险可以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自己定义缴费比例及福利。下面简要介绍政府主导的医疗保险的福利。第一,医疗保健费用的10% - 30%,这取决于被保险人及其附属的年龄。(这里所提到的医疗保险的损伤或疾病是非职业性的;否则所适用的保险将是工人赔偿保险。)通常也会设有医疗保健费用的上限。第二,治疗期间的疾病和损伤补贴,相当于每日报酬的三分之二,最多为18个月。第三,生育前后的产假津贴,相当于每日报酬的三分之二,最多为98天。剖腹产的福利则是固定的350000日元。第四,丧葬费上限为50000日元。第五,其他诸如治疗期间的用餐和交通津贴。
长期护理保险:长期护理保险的目的是改善公民健康和医疗保健福利。尤其是那些由于疾病、年老和其它因素而在身体上或情感上受到伤害而导致生活无法自理的公民。该机制通过与公民团结协作,建立一个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并共同确定相关的必要的保险利益,等等,为上述有需要的人员提供必要的健康和医疗服务和公共援助服务,使这些人能够维持尊严和正常的生活标准。该保险是由地方政府主导的,中央政府只负责提供支持。长期护理保险的资金来自几个方面。公民在接受大多数服务时支付10%,剩下的90%税收和保险分别涵盖的一半。65岁及以上公民平均每月支付30日元,这取决于他们在五级收入表上所处的位置。40至64岁的公民则主要通过雇主每月支付31日元,其中雇主承担一半的费用。
工人事故补偿保险:根据工人事故补偿保险法,凡是雇佣一个以上工人的公司均须购买该保险。该保险覆盖员工工作期间和上班途中发生的受伤、疾病、身体残疾或死亡,并且针对每一种情况都有时限规定的补偿方案。该保险保费全部由雇主承担,由厚生劳动省监管。保费基本由员工工资乘以保费率,该保费率则根据员工职位、行业特性而不同,通常会考虑到过去的事故率及其他因素。不同行业的保费率从0.6%到14%以上。
相比日本,新加坡的社会保障体系简单得多(至少从组成部分的角度)。其中最重要的是中央公积金制度,这是一个由雇主及雇员共同出资的统筹方案,它有3个账户:普通账户,主要用于购买房屋,支付保险,投资和教育;特别账户,主要针对投资退休有关的金融产品;医疗储蓄账户,主要用于住院和医疗保险。
中央公积金最初是为家庭买房而设立的,随着新加坡发展成一个发达国家而扩展到退休和医疗保健领域。该医疗储蓄账户也可用于家属的医疗保健。另一个辅助帐号为教育储蓄,旨在鼓励孩子获得更高的学术和非学术成就。
从1987起,所有新加坡居民都必须缴交公积金。其缴交比率取决于3个因素:身份(即新加坡公民或常住居民);工资水平;年龄。对于大多数处于工作年龄的新加坡公民,雇主和雇员的缴交比率分别为14.5%和20%。而作为永久居民,第一个两年里雇主和雇员缴交比率分别是9%和15%。同时还设有缴存额度的上限:每月4500新币和每年76500新币(17个月)。
普通账户存款可用于购买公共房屋计划和住宅财产计划适用的住房。既可用于一次性全额或部分支付购房费用,也可用于每月分期付款。
到了55岁,中央公积金将会为会员自动创立退休账号,在留出公积金最低金额后公积金储蓄余额可以取出。当然,如果一个人要永久离开新加坡或永久丧失劳动能力,公积金储蓄也可以取出。该最低金额可以留在退休账号内,也可以购买养老年金或保险。从62岁起,公积金会员将能享受每月从退休账号发放的为满足基本生活需要的补贴,直至退休账号内的金额用尽。购买养老年金或保险的会员则根据年金或保险产品的规定享受相应福利。
医疗储蓄账户用于满足会员日常医疗保健需求,以及自身及家属的住院费用。它也可以用于某些门诊治疗如化疗和放疗。此外医疗储蓄账号内的存款还可以用来支付由政府所主导的Medishield保险计划,用于应对自身及家属所发生的重大疾病以及长期的慢性病。同时政府还推出针对老年人的eldershield保险计划,为身患疾患、需要长期医疗照顾服务的老年人提供廉价优质的服务。
在新加坡社会保障制度中另一补充部分是工人事故赔偿保险,由雇主缴款受保。然而,根据新加坡雇佣法案该项保险计划不是强制性的。在工伤赔偿法,受伤雇员有权要求以下赔偿:第一,病假工资。这些包括:14天全薪门诊病假和60天全薪住院病假。除此之外,员工可享受最高期限为一年的带有2/3薪资的工伤假。第二,医疗费用。其中包括工伤1年之内的所有医疗费用(上限为25000新币)针对死亡及完全残疾的一次性补偿。
三、从历史发展角度看其差异及其原因
在日本,社会保障政策的急剧变化始于上世纪70年代末。随着收入增加,日本人变得更加注重生活质量问题。首先关注生活环境,随后转入社会福利领域,越来越多的人呼吁政府建立更好的社会福利制度。这意味着政府及整个社会需投入更多的费用在医疗、养老。回想起来,这些要求都建立在一个乐观的假设之上,那就是日本的经济将会不断增长,人口构成也将健康发展。1973年被日本政府定义为“社会福利元年”,从那时起政府开始实施非常完善的医疗以及养老制度。
日本是一个比新加坡要大得多的国家,因此它的社会福利体系更为复杂,因为有很多因素需要考虑。如不同的收入水平、系统运作成本等。如果我们看看新加坡中央公积金制度的历史,这种区别会更清晰易懂。
在日据时期结束的1945年,新加坡再次成为英国殖民地。当时人们生活是艰苦的,为了确保人们在年老时能有足够的经济能力照顾自己,中央公积金作为一个强制性储蓄计划应运而生。
新加坡于1965年独立。为了提高其公民的生活质量和加强他们的归属感,政府在1968年允许公民使用公积金存款购买由新加坡政府房屋发展局所承建的公寓。这就成为今天中央公积金的普通账户。
到上世纪70年代,新加坡已经成为一个繁荣的现代化国家。快速的工业化创造了生机勃勃的经济环境以及众多就业机会。由于工资和生活水准提高,公积金缴交比率也不断提高以应对通胀。1984年政府开始引入医疗储蓄计划,公积金会员可以使用该储蓄用于他们以及亲属的医疗住院费用。这是医疗储蓄账户。此时公积金计划最大的变化就是其福利延伸到家庭成员。例如,可以使用自己的公积金为家属购买人身、医疗以及养老等保险。
为了帮助新加坡人增加在这个国家的投资,每一个新加坡人有机会以优惠的价格购入新加坡电信的股票。有些公积金会员的父母、祖父母没有公积金账号,会员可以为他们缴款,从而帮助这群人在新加坡投资。这就成为中央公积金制度的特别账户 。
总的来说,我们看到日本与新加坡的社会保障体系在以下方面有所不同。
两个系统都针对其居民的退休,医疗保健,事故以及住房等问题。
新加坡中央公积金的特别账户医疗储蓄账户中的medishield中央公积金的医疗储蓄账户医疗储蓄账户中的medishield工伤保险中央公积金的普通账户
由于其悠久的历史,日本的社会保障制度是一级一级地建立在旧的制度的基础上,最典型的就是养老保险制度。在经济迅猛发展的20世纪60-70年代,覆盖范围不断扩展。突然,日本面临许多重大社会变化,经济不景气,通货膨胀,日元贬值,预期寿命延长,人口老龄化等。随之而来的是人们价值观念的改变以及与传统观念的冲突。传统的男性在外谋生女性在家照顾孩子和老人的社会已经不复存在了。现在,女职工占员工总数的40%以上。因此,随着女性经济地位的独立,社会保障应当从以家庭为导向转到以个人为导向。年轻一代中不愿缴纳养老金和抚养孩子的人数都在增加,这也在改变着他们对于家庭的价值观。
新加坡的社会保障模式长期以来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成功的,由于它的独特性,几乎不可能在另一个国家照搬它。由于土地资源的有限性,新加坡中央公积金首先旨在解决住房问题。经过二三十年的经济快速发展,人们的预期寿命增加和退休成为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这就产生了医疗储蓄账户。正如我们前面提到的,新加坡的居民是由不同的民族组成,华人、马来人和印度人等等,为了培养归属感和提高居民在新加坡的投入,特别账户得以建立,让来自世界各地的居民在新加坡购买股票和投资。
参考文献:
[1]Eiji Tajika,Hitotsubashi University.The public pension system in Japan—The consequences of rapid expansion.20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