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柑橘产业实现科技创新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调查分析城固柑橘产业发展现状、优势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科技创新对策,以期为柑橘产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城固柑橘产业;科技创新;现状;优势;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 F326.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05-0334-02
城固柑橘栽培历史悠久,距今已有2 000多年历史。爱橘、种橘、赏橘、食橘、赠橘的传统美德由来已久。早在唐代柑橘的栽培已较盛行,“兴元府出贡橘”系当时全国13处朝贡柑橘之一的城固柑橘真实写照,一代又一代的城固县人,一直把柑橘作为重要的强势产业世代种植,积累了丰富的栽培经验。
1 城固柑橘产业发展现状及优势
近年来,城固柑橘获得了长足发展,总面积由20世纪末的6 667 hm2发展到目前11 000 hm2左右,年产量由不足10万t发展到15万t,年产值由不足1亿元增加到2亿元以上。形成了以橘园、原公、五郎、龙头、文川、老庄、崔家山等7个镇为重点的专业化柑橘产业带,已成为城固县区域农业经济最具活力和不可替代的强势特色产业,成为我国北缘柑橘分布区面积最大、产量最高、品质最优、效益最好的“中国柑橘之乡”。
1.1 生态优势
一是地理位置优越。城固县属北亚热带到暧温带的过渡区,地处我国柑橘栽培区最北缘,北靠秦岭、南依巴山,四周群山环抱,秦岭的天然屏障作用形成了北方空气难进易出,南方热空气滞留期较长,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的独特盆地气候特点,有利于柑橘安全越冬。二是光热资源丰富。年平均气温为14.2 ℃,有效积温4 422~4 568 ℃,极端低温出现在12月中旬至翌年2月上旬,极端高温出现在6月中旬至8月中旬,全年无霜期218 d左右,年日照时数平均1 700 h,降雨量800~1 000 mm,生态优良,空气清新,水质洁净,达到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要求。
1.2 科技优势
县内从事柑橘研究推广的单位有科技局、果业局、农业局、林业局和老科协,专业机构有柑桔研究所、林果试验场、柑桔育苗场、农技中心、果业技术指导站和汉中泛亚绿色食品有限公司等推广服务体系,从事柑橘技术研究推广的专业技术人员200余人,其中中高级职称80余人,取得中、省柑橘科研、推广成果10余项;同时城固县还与中国农业科学院柑桔研究所、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华中农业大学等教学科研单位建立了科研、技术推广的长期协作关系,组成了柑橘产业发展专家咨询体系,为城固柑橘产业又快又好发展提供了技术保障;近年来城固县广大科技工作者积极开展柑橘科技攻关创新,尤其在柑橘良种引进、选育、配套栽培技术研究推广等方面,获得了一批国内、省内领先的科技成果,推动了城固柑橘产业的健康发展,探索总结出符合当地生态条件和生产实际的一整套“择良境、大改土、选良种、矮密早、四季剪、巧施肥、适定果、无公害”综合栽培技术体系,先后制定了《城固绿色柑橘生产技术标准》《柑橘优果示范工程技术规程》《柑橘生产技术八改》等先进栽培管理技术;体现了北缘柑橘优质丰产技术路线的完整性、系统性、全面性,做到了好记、易懂、易实践、易讲述、易培训、易推广、易普及,为城固柑橘优质丰产和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1.3 高效优势
调查表明,柑橘建园投产早,按规范化标准建园,当年成形,第2年成冠,第3年投产,产量可达6~12 t/hm2,第4年进入丰产期;柑橘的单位产量、投资、产值、效益及其稳定性明显高于其他树种;6~10年柑橘园产量45~60 t/hm2,城固柑橘年均产量18 t/hm2,是全国平均产量7 650 kg/hm2的2.35倍,超世界平均产量14 400 kg/hm2的20%;正常年份种植柑橘收入在4.5万~7.5万元/hm2,相当于种植相同面积水稻效益的3~4倍、小麦效益的5~8倍、油菜效益的4~6倍;同时城固柑橘迅速发展,极大地带动了包装、餐饮、旅游、金融、电信、房地产、商业及运输业的快速发展,推进了橘农家庭教育、住房、村内道路交通、园地基础设施建设、现代省力化园艺器械更新换代和橘农居住生存环境、生活质量的改善。
1.4 土地及品种资源优势
首先,城固县大部分为黄褐土,质地较好、疏松肥沃,有机质含量1.5%以上,富含磷、钾及多种微量元素,pH值5.8~7.1,具有较好的保水、保肥能力,同时土壤中镉、砷等重金属及农药、化肥等污染物含量低于绿色柑橘生产指标要求,生产的柑橘以外观质量美、内在品质佳、营养价值高而著称,其中“泛亚”牌柑橘已获得国家绿色食品认证,并被授予“中华名果”称号,畅销“三北”(东北、华北、西北)市场,深受消费者青睐;其次,城固县科技工作者先后选育出大量的品种资源80余个,并从地方品种“朱红橘”中选育出优良的“冰糖橘”新品种,引进筛选出适合大面积栽培的早熟品种兴津、宫川、山下红,以及特早熟大浦、宫本、日南一号等温州蜜柑和杂柑7个优良品种,其中早熟兴津、宫川种植已占全县柑橘总面积的90%以上,表现出优质耐低温、易栽培、好管理、适应性强等特点。
1.5 产业化优势
目前已建成以“汉中泛亚绿色食品有限公司”为龙头的“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运作模式,逐步延伸和完善柑橘产业链,规模化栽培初具雏形,绿色食品柑橘生产基地3 333 hm2,商品化处理生产线7条,引进滴灌等现代化灌溉设施,建成郑家坡“猪、沼、橘”生态果园,有机肥使用量大大增加,全面禁止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提高了果品质量安全水平。成功举办了10届柑橘文化旅游节,打响了“城固蜜桔”、“泛亚柑桔”绿色品牌。
2 存在的问题
2.1 品种多乱杂
柑橘种苗是发展柑橘的重要基础保证,该地区柑橘品种多、乱、杂,难以辨别,管理不规范,农户一旦购买到劣质、冒牌品种,辛苦培育几年的柑橘将付之东流,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2.2 基地规模化程度低
城固县柑橘生产仍以一家一户分散种植经营为主,专业村、专业户较少;镇村之间、平川与丘陵之间、集约管理与粗放管理之间在产量、品质、效益方面具有显著的差异,如桔园镇升仙村精细管理的种植户产量达30 t/hm2以上,产品色泽艳丽、酸甜适中,而其他乡镇粗放管理的种植户产量不足12 t/hm2,且产品品质差,效益相差1/2以上。
2.3 政策支持力度有限,技术服务措施到位率低
技术推广服务单位缺乏专项推广经费,良种配良法措施难以落实到位,新品种、新技术引进示范难以发挥真正的效应。
2.4 生产管理体制不畅,产业化程度低
柑橘产业是一个完整的链条,城固县柑橘生产、加工和产业化开发条块分割严重,橘农种橘、售橘风险不断加大,市场行情差时各收购点相互压级压价,市场行情好时橘商和橘农抬级抬价,造成优质却不能优价,丰收而不能增收;另外,订单产业模式形同虚设,导致一些企业不敢放手一搏。
3 对策
城固柑橘产业要发展壮大,必须依靠科技创新。以提质增效为目标,以调适布局、调优品种为重点,大力实施“密改稀”、“覆膜增糖、设施栽培”等优果栽培技术,实现由数量扩张型向规模质量效益型转变,由片面追求早熟、高产向早熟特早熟、中熟配套、优质稳产转变,由自主生产、松散管理向示范引导、龙头带动、标准约束、五位一体的多元化参与、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商品化处理、市场化运营的多元化转变。
3.1 调优结构
下决心调整和优化城固柑橘品种结构。城固柑橘目前90%以上是早熟蜜柑,成熟期十分集中,很容易形成供大于求的局面。为此,今后必须重视极早熟品种和中晚熟品种的发展,尽快将极早熟品种、早熟品种、中晚熟品种结构调整为30∶60∶10或40∶50∶10,从而既提早上市,占领市场,又延长城固柑橘成熟上市时间。调整结构应树立科学发展观,保持8~10年的战略眼光,在稳定扩张早熟兴津面积的同时,大力发展特早熟日南1号,早熟山下红,适度发展部分地方特色品种和新特优品种南丰蜜桔、冰糖蜜桔、东华蜜桔、无核朱红桔及优良杂柑、南香、太田椪柑,淘汰改造早熟宫川品种。
3.2 规范化建园
建园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绿色柑橘发展成败,因此必须树立科学发展观,严格技术规程。改见苗就栽、见地就建、盲目发展为科学评价、合理布局、规范栽植。栽植过密,叶幕层厚,林间湿度大,通风透光差,容易发生病虫害和滋生喜阴害虫,也不利于喷药,导致病虫害发生严重,同时增加喷药次数,加重了环境污染和果实农药残留;栽植过稀,浪费土地资源,不利于抗冻抗寒和早期丰产;栽植太深,容易受到饱雨湿害诱发脚腐病;苗木质量选择不准,难以保证建园成功[1-2]。
3.3 透光修剪
改结果树春季1次修剪为花前花后粗细2次修剪,改通用修剪为区别大小树、稀密树、受冻树、病树及不同品种树的修剪,改春剪为春夏秋冬四季修剪。
3.4 培肥地力
改果园每年翻耕为间隔4~5年翻耕1次,改果园除草为果园种草、覆草,优化土壤结构,增加有机质,改结果树一年多次施肥为2次施肥,改幼树不施肥、不浇水为合理施肥浇水,改单施基肥为基施、主干涂施、叶面喷施相结合的立体供肥,改单一施氮肥为氮、磷、钾、钙及微量元素平衡施肥,改单一施化学肥料为无机、有机、中微量全元素配合施肥[3-4]。
3.5 绿色防控
改使用剧毒、高毒、通用型农药为无害化、标准化柑橘专用型农药;改单靠化学防治为生物、农业、物理、化学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改以治为主为重防轻治,改盲目用药为根据预测预报进行统防统治,改农资社会化服务为绿色柑橘标准化直供。
3.6 产业化经营
农业的出路在于产业化,产业化的重心在于企业化。继续培育一批民营企业(如泛亚公司)担当龙头,按照品牌化、标准化、市场化、高效化的要求,将一家一户的橘农以利益为载体组织起来,在“公司+农户”两位一体的生产经营模式基础上,积极探索“政府+金融+保险+公司+农户”的五位一体模式,最大限度地调动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同时改培养农民生产技术为培养技术与培养农民的质量、科技、投入、风险、联营、服务意识观念并重,改粗放采收为按规格、成熟度分批采收,改优劣不分级为分组、打蜡商品包装,改简易大包装或不包装为品牌化精美包装、打码、贴标、保鲜运输。
3.7 强化服务,为城固柑橘畅销国内外创造宽松的环境
一是商检部门应积极主动地为城固柑橘符合出口质量标准的基地及时办理“出口果园注册手续”,促使城固柑橘实现由转口贸易向直接出口的转变;二是交通部门应积极主动地落实好“绿色通道”政策,进一步消除柑橘外运上的各种关卡,实现柑橘运输的无优化;三是农、林、果各部门应积极主动地为广大生产者、运营者提供植检、质检、技术指导等各类服务;四是继续举办柑橘文化旅游节,打响“城固蜜桔”、“泛亚柑桔”绿色品牌,新闻部门要加大“中国柑橘之乡”产业基地的宣传力度,要通过报刊、电视等多种媒体和上网交流等多种方式,全方位多层次宣传城固柑橘的品质、产量等区位优势,进一步提升城固柑橘在“三北”市场的影响力和知名度;五是规范市场交易行为,教育生产者及经营者遵循市场规律,优质优价、劣质劣价,重合同守信用,不以次充好,不欺诈客户。
3.8 多方协作,定期“会诊”
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目前省、市两级都未设立专门的柑橘科研、技术推广机构,国家级科技单位和科技人员距城固县太远,定期或不定期邀请来城固县,时间短,不了解当地实情,无法提出十分准确的指导意见。因此,仍应充分挖掘城固柑橘科研单位本土人才。县上应继续为农、林、果、科协系统各专业人才创造相互交流的平台,多方协作,定期“会诊”,共同深入现场进行调查、研究和分析,提出切合城固县实际的发展思路、技术路线和配套技术。
4 参考文献
[1] 蒋业裕.我国柑橘产业发展现状及对广西的启示[J].现代农业科技,2010(14):377.
[2] 单杨,何建新,付复华,等.湖南省柑橘产业的发展现状、对策与前景[J].湖南农业科学,2003(5):60.
[3] 单杨.中国柑橘工业的现状、发展趋势与对策[J].中国食品学报,2008, 8(1):1-8.
[4] 邓伯勋.我国柑橘产业的现状及发展对策[J].浙江柑橘,2000,17(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