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医学生物化学课程理论性强,内容抽象,代谢途径错综复杂,知识更新速度快。对于基础薄弱,学习内部动机不足的职业院校学生来说,教与学的矛盾非常显著。在教学中要努力探索,优化教学内容,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不断改进教学手段、创新教学模式,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医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 键 词] 医学生物化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5)13-0020-02
在当今医学领域,生物化学的发展极为迅速,知识更新的速度很快。而本院护理等专业教学计划中生物化学的学时数却在减少,传统的教学方式很难适应其发展速度。本文通过对本院医学生物化学课程进行教学改革,旨在提高教学质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进一步学习其他课程和职业技能奠定扎实的生物化学基础。
一、优化教学内容,增强实用性、灵活性
专业不同,对学生学习课程内容的要求也应不同。教师应优化教学内容,制定适合本专业的教学大纲。作为一所职业护理学院,依据高等教育护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岗位需求,坚持基础课内容服从于专业课的原则,以“必需、够用、实用”为尺度,对生物化学教学内容进行优化整合,力求达到重点突出、简明扼要、深入浅出的目的。
现在的生物化学教材出版周期长、知识更新慢,在灵活性、实用性方面存在不足之处。教师应广泛收集生物化学及相关学科的新信息、新进展,将它们与教材结合并渗透到课堂中去,开阔学生的视野。教师还应充分为学生就业着想,变被动为主动,适当编写有益于开发学生潜能的、紧密结合所学专业的实用生化知识补充教材。
二、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培养学习兴趣和能力
(一)启发式教学,调动学习积极性
启发式教学是根据教学目的、教学内容、知识水平和知识规律,采用启发诱导的办法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把学生作为教学的中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保持主动性,主动思考和发现问题,主动探索新知识。“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是孔子对启发性原则的精辟概括。
启发式教学可采用比喻启发、对比启发、问题启发、推导启发等多种形式。比如在讲解“蛋白质的空间结构”时,提出问题“二级结构是在一级结构的基础上多肽链变短了,就像一条绳子如何才能有规律地折叠变短呢?”,由此引出蛋白质的二级结构:α-螺旋、β-折叠等。在讲解脂肪酸氧化分解时,1分子软脂酸彻底氧化需经过7次β-氧化,生成8个乙酰辅酶A。在教学中关键要学生理解数字7和8。提出问题“如果是16个苹果穿成一串,要把它们分成每两个苹果为一组,那么需要分几次最后分成了几组?”这样把脂肪酸的碳原子比喻成苹果,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学生带着问题以浓厚的兴趣和求知欲望来学习,教学效果会更好。
(二)PBL教学,引导主动学习
基于问题的学习模式(Problem-based learning,PBL)是随着建构主义思潮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是由美国的神经病学教授Barrows在加拿大的麦克马斯特大学医学院首先创立的。PBL教学要求教师的角色由教授者转变为引导者,学生则成为课堂上的主角,通过讨论、查资料等多种方式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由以前的被动接受灌输变成现在的主动学习思考,由盲目的反复识记变成有目的的探寻问题实质的过程。PBL教学模式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主动性和自觉性,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逻辑推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近年来国内很多院校均借鉴PBL教学模式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经验。
但是PBL局限于小班教学,对教育资源等条件有较高要求,教师还应充分考虑各方面的因素,否则PBL教学的质量很难得到保障。在具体应用时,必须做好准备工作,尽量选择本门课程中较为简单、学生比较感兴趣、专业针对性较强的知识点,有目的地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讨论问题并解决问题。比如“血糖及其调节”一节,教师可以先给学生找好糖尿病的相关资料,然后提出一连串问题,“血糖的正常值”“机体通过什么机制调节血糖”“高血糖和糖尿病的关系”,学生通过查资料、课堂组织讨论得出正确答案。整个过程应由学生自己主持讨论,老师自始至终都只是引导者。教学是一个多层面的过程,好的教学思路,还需要用好的教学方法去实践,才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三)案例教学法,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案例教学法是根据教学目标和课程内容的需要,教师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典型案例,从病例着手,组织学生探讨疾病的病因,病理机制,分析临床表现,最后教师进行总结,由具体案例提升为抽象的理论。这种方法始于20世纪20年代,通过创设一个良好宽松的教学实践情景,吸引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案例教学法主要以临床常见病例为载体,比如在讲氨代谢时引入病例:患者45岁,男性,5年前诊断患有肝硬化,间歇性乏力,纳差2年。1天前进食不洁肉食后,出现高热、频繁呕吐,继之出现说胡话,扑翼样震颤,既而进入昏迷。查体:T38.2℃,P110次/分,BP75/45mmHg,肝病面容,颈部可见蜘蛛痣,四肢湿冷,腹壁静脉可见曲张,脾肋下4 cm,肝脏未及,腹水征阳性。针对性地设计3个问题:1.该病例可能是什么原因引起的?2.肝严重受损时,进食不洁肉食,引起体内哪种物质浓度升高?3.结合检查结果,分析患者脑昏迷的原因。最终引入本章的主要内容—氨的来源与去路,氨中毒学说等。在讲蛋白质结构与功能关系时引入镰状红细胞贫血,在讲酶原激活时引入急性胰腺炎,其他的如血糖调节与糖尿病,血浆脂蛋白代谢与动脉粥样硬化,酮体与酮症酸中毒等。但是学生尚未学到病理学、药理学、内科学等课程,尚未接触到临床,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收集有代表性的、紧扣教学大纲的案例,不易过难。希望这种生物化学基础与临床紧密联系的教学方式,能把教学改革推向一个新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