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了“类风关”,且看中医巧调治
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文章内容

患了“类风关”,且看中医巧调治

2022-10-27 20:35:05 来源:网友投稿

“类风关”名字并不恰当

类风关是一个常见的以关节慢性炎症性病变为主要表现的全身性疾病。类风关这一名称,是1858年由英国医生加洛德提出的。其实,这个名称并不很恰当,因为类风关对人体的损害不仅在四肢小关节,而且还影响全身其他器官。部分病人可能不同程度地影响到心、肺、脾、肝、肾等内脏,引起心包炎、心肌炎、肌炎、肺纤维化、胸膜炎、脾肿大、肾淀粉样变等病变。有时还可能侵犯眼睛,发生巩膜炎、虹膜炎、脉络膜炎。此外,还可能引起血管炎及神经系统的某些改变,如末梢神经损害等。因此,将类风关命名为类风湿病才比较恰当。但长期以来一直使用类风关的病名,而且大多数病人毕竟还是以关节炎的症状为主,所以,类风关这一名称一直沿用至今。

中医认为类风关的产生,主要是由于人体内的正气不足,防卫功能低下,不能抵御外来邪气的入侵,以至风、寒、湿、热等外邪乘虚侵入人体,并且停留于肌肉、筋骨、关节等处,造成气血流通不畅,形成了淤血。这些淤血长期停留体内等会导致人体的肌肉、筋骨、关节不能得到必须的营养,以至并渐渐出现筋脉挛缩,骨质疏松,关节强直变形,不得曲伸,形成类风关顽症。

中医治“类风关”有特色

中医治病主要有两大特色,即整体观和辨证论治。类风关的治疗也不例外。所谓整体观即中医把人体作为一个整体看待,治病时不但治疗发生病变的局部(如关节),更主张从整体出发加以调整,并且还应根据环境和四时气候变化的不同区别用药。治疗上,既要祛邪、又要扶正,强调机体正气的作用,通过纠正机体功能失调状态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在治疗类风关时,除了针对肿胀疼痛这一主要症候进行治疗外,中医认为导致类风关产生关节肿胀疼痛的主要原因与全身的气血流通不畅,形成淤血以及肝肾亏虚有很大关系。所以中医临床治疗类风关时,在祛风通络止痛同时,还往往加用活血化瘀、补益肝肾的中药,既治疗局部关节的肿胀疼痛,又通过调整全身血行不畅、肝肾亏虚状态以加强局部关节消肿止痛的效果。这比治病时仅仅盯着局部的问题,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效果要好得多。

中医看病除了整体观外,还注重辨证论治。中医通过“望、闻、问、切”的方法收集类风关患者表现出来的各种症状和体征,经过综合分析和概括,判断为某种的“证”,并根据此“证”处方用药,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构成中医个体化诊疗体系。在类风关的治疗中,中医认为虽然人们患的同是类风关,但每个人的症状是有差别的。如有的类风关患者关节红肿疼痛,而有的患者关节虽然肿胀疼痛,但却不红肿,治疗应该根据每个患者的具体情况仔细辨证论治,不能一概而论。这是中医药的特点和优势,也符合现代临床医学要求个体化治疗的发展趋势。

中西合璧可用长补短

中医和西医治疗类风关各有短长,所以一旦类风关诊断明确,就可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在制定治疗方案时用其长、补其短,可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根据笔者的临床经验体会,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类风关,至少有两大优点:

一是有助于防止类风关引起的关节破坏畸形,改善关节功能。西药能较迅速地消肿止痛,但迄今为止,尚未发现有一种西药能最终有效地阻止类风关对关节的破坏。而中医采用活血化瘀、补益肝肾、强筋壮骨的方法治疗类风关,可通过多途径、多环节发挥作用。如活血化瘀可以抑制由于类风关滑膜增生而导致的关节畸形,补益肝肾可以调节内分泌功能、促进软骨与骨质修复、增加骨密度等。故中西医结合治疗既可以快速消肿止痛,又能有效地阻止类风关造成的关节破坏畸形。

二是可减少西药的副作用。治疗类风关的西药,大多有一定的副作用。如消炎止痛药(扶他林、芬必得、消炎痛等)可引起胃肠道不适,恶心呕吐,甚至出血。甲氨喋呤、青霉胺等对肝肾及骨髓、血液系统的影响等。有时由于这些副作用,导致治疗中断。结合中医治疗后,用健脾和胃、益气养血、补益肝肾等方法,就可以有效地减低这些副作用,减少这些药物对内脏的损害,保证类风关治疗用足疗程,不致半途而废。而且通过扶正中药的治疗,类风关患者体质往往会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对药物副作用的耐受性也随之增强。

生活实例

类风关患者王先生,在用扶他林、甲氨喋呤、青霉胺的治疗过程中,出现胃部不适,胃口不好,大便溏薄,腹胀,转氨酶轻度升高,少量蛋白尿,血细胞下降,并有神疲乏力、腰膝酸软等。中医辨证属于脾肾气虚,给予补肾健脾和胃中药治疗后,王先生上述情况逐步好转,蛋白尿消失,转氨酶及白细胞恢复正常。王先生在用中药治疗的同时,西药也未停用或减量,坚持到疗程结束,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中药治疗中患者要注意什么

1、要有长期服中药的思想准备(包括汤剂,散剂,丸药)。类风关病情缠绵,不少患者病程达数年至数十年,故治疗不可间断。中药起效慢,持之以恒,则可积渐复而突变,亦即量变到质变,收到良效。在病情变化、反复时,可内服汤剂,在病情尚属稳定时,可改服散剂(胶囊)丸剂,但不可中断服药。

2、要选择有资质的中医医院及国家认定的风湿病重点特色专科,以使病情能得到有效的治疗。患者可以登陆国家及各省市中医药管理局网站查询相关的医院及专科。

饮食调整有助保健康复

很多类风关患者对饮食问题非常关心,饮食对类风关病情确实是有影响的。通过饮食调整,有些类风关患者的症状可以得到缓解,反之饮食不当,也会加重类风关的症状。

目前认为,影响类风关临床症状的有两大类食物。一类是可使类风关病人症状缓解的食物,如含有不饱和脂肪酸的鱼油、藻类、蜂王浆、蜂蜜、蒜类,还有保健品维生素、微量元素硒等。另一类是可使类风关病人症状加重的食物,主要有茶、咖啡、红色肉类(如牛、羊、猪肉)、柑橘类水果等,病人应避免食用以上食物。

市售可辅助治疗类风关的药酒比较多见,多可舒筋活血通络。由于药酒功效有祛邪、补虚及寒热之分,故在服用前应咨询医师,选用适合对症的药酒,这样才会有良好的效果。需要提醒注意的是:饮酒要适量,有高血压、高血脂、心脏病及血尿酸高的类风关病人不宜服用药酒。

此外,类风关病人还可以通过药膳辅助保健。配膳时也应咨询医师,了解自身阴阳、虚实、寒热的不同及食物属性的不同,采取适当的饮食处方。

1、木瓜米仁羹:木瓜4只,蒸熟去皮。米仁250克煮熟,二者共研烂如泥。蜂蜜1千克,调入和匀,放入干净盛器内。每日晨起温热服2匙~3匙。适用关节红肿热痛、口渴、小便黄、大便干结、舌苔黄的类风关患者。

2、川乌粥: 制川乌去皮尖后碾成末,粳米半碗。药末6克同米用慢火熬稀粥,下姜汁10毫升、蜂蜜3匙,搅匀,空腹啜之,温为佳。适用关节肿胀冷痛,遇寒疼痛加剧、得热痛减,平时怕冷的类风关患者。

3、桃仁粥:桃仁15克,粳米150克。先将桃仁捣烂如泥,加水研汁,去渣,用粳米煮为稀粥。适用于关节肿胀刺痛,关节周围肤色尤其是手指关节周围皮肤颜色变深变暗,舌质紫暗的类风关患者。

特色科室简介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风湿病专科成立于1982年,是上海市卫生局命名的“上海市中医风湿病特色专科”、“上海市中医风湿病优势专科”,2007年成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风湿病重点建设专科。经过多年的医疗实践及科研探索,在中医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关、强直性脊柱炎、干燥综合征、痛风方面形成了以中医药为主、辨证论治、综合治疗的特色。该科历年来共研制了二生饮、二草二白饮、复方自身清、风痛散、风痛霜、白芥子饼等多种内服外用的中成药并用于临床,获得病人的一致好评。


推荐访问:调治 患了 且看 中医 类风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