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贝拉唑联合替普瑞酮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观察
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文章内容

雷贝拉唑联合替普瑞酮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观察

2022-10-27 18:45:05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目的 了解雷贝拉唑联合替普瑞酮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对我院2012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慢性胃炎患者进行抽样,选取78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予以雷贝拉唑联合替普瑞酮治疗,对照组予以奥美拉唑联合奥硝唑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实验组总有效率(94.87%)明显高于对照组(69.23%),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雷贝拉唑联合替普瑞酮治疗慢性胃炎临床效果颇佳,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广泛推广与应用。

关键词:雷贝拉唑;替普瑞酮;慢性胃炎

慢性胃炎作为临床上一种较为常见的是消化系统疾病,临床多表现为上腹隐痛、反酸、贫血、食欲减退、消瘦、腹泻、舌炎等,病理机制复杂,多与幽门螺杆菌感染、药物、病毒及环境等因素相关[1]。针对慢性胃炎治疗而言,临床多予以药物治疗,其中克拉霉素、雷贝拉唑、甲硝唑均属于常见药物。本文主要择取我院2012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78例慢性胃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旨在探究雷贝拉唑联合替普瑞酮在慢性胃炎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相关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选择我院于2012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慢性胃炎患者78例为研究对象,均于WHO制定的慢性胃炎临床诊断标准吻合,临床多表现为腹胀、规律性上腹疼痛、烧灼感、纳差、泛酸等,排除其他严重器质性疾病及精神障碍等患者。采用完全随机数字表法,将这78例慢性胃炎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进行对比观察,每组39例,其中实验组男性占有20例,女性有19例,年龄为24~64岁,平均年龄为(40.67±2.01)岁;病程为2~6年,平均为(3.42±0.23)年。对照组男性22例,女性有17例,年龄为25~63岁,平均年龄为(40.35±2.21)岁;病程为3~6年,平均为(3.78±0.18)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实验组予以20mg雷贝拉唑(苏济川制药,批准文号H20040916),2次/d,持续2w,同时予以50mg/次替普瑞酮(卫材药业,批准文号H20093656),3次/d,于饭后口服,持续2w;对照组予以20mg奥美拉唑(四川科伦药业,批准文号H20056108),2次/d,并同时口服0.5g奥硝唑(西安万隆制药,批准文号H20040325),持续2w。

1.3观察指标 临床疗效判定标准:①治愈:临床主要症状及体征完全消失,经胃镜检查提示胃黏膜恢复正常;②显效:临床主要症状及体征部分消失,经胃镜检查提示胃黏膜基本正常;③好转:临床主要症状及体征明显缓解,经胃镜检查发现胃黏膜糜烂面积显著减小;④无效:临床主要症状及体征无减轻甚至加重,经胃镜检查发现胃黏膜糜烂面积无明显变化。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上述资料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P<0.05时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本组选取的慢性胃炎患者共78例,经过一段时间的精心治疗后,所取得的成果比较满意。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4.8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9.23%,实验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慢性胃炎作为临床上的一种常见慢性胃黏膜炎性病变,发病率相对较高,多因多种因素作用下导致胃黏膜上皮出现损害,促使黏膜特异再生能力缺失,以致黏膜改建出现。据相关临床资料显示,针对慢性胃炎发病机制而言,目前尚未完全清晰,主要诱发因素包括感染、刺激性食物、急性胃炎遗患、药物、十二指肠液反流、免疫因素等,属于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结果[2]。

赵岩枫等学者经对80例慢性胃炎患者进行对照研究发现,雷贝拉唑联合替普瑞酮治疗组总有效率达95.00%,奥美拉唑联合奥硝唑治疗组达75.00%,表明雷贝拉唑联合替普瑞酮治疗慢性胃炎临床疗效优于奥美拉唑与奥硝唑联合治疗[3]。本文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总有效率(94.87%)明显高于对照组(69.23%),充分证实雷贝拉唑联合替普瑞酮在慢性胃炎治疗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究其根源,雷贝拉唑钠作为一种有效的分泌抑制药物,属于苯并咪唑替代品,无抗H2组胺特性,且无抗胆碱能,可在胃壁细胞表面附着,经对H+、K+-ATP酶具有抑制作用,进而达到抑制胃酸分泌目的[4]。而替普瑞酮属于一种萜烯类药物,对胃黏液、胃黏膜中的高分子糖蛋白、再生防御因子、磷脂分泌具有促进作用,可促使胃黏液中的重碳酸盐得到上升,增强前列腺素生物合成能力,进而保证黏膜防御机能平衡[5]。从本质上来讲,替普瑞酮可有效调节胃黏膜增生区细胞增生能力,保证黏膜增生细胞区平衡,对胃黏膜损伤愈合具有促进作用。两药联用,可发挥其协同作用,保证临床治疗效果[6]。

综上所述,雷贝拉唑联合替普瑞酮疗法应用于临床慢性胃炎治疗中具有颇佳的疗效,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与使用。

参考文献:

[1]苏守刚.奥美拉唑联合替普瑞酮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临床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04(03):33.

[2]胡再平.应用雷贝拉唑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200例的临床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2013,23(04):857-858.

[3]赵岩枫,吴萍.雷贝拉唑联合替普瑞酮治疗慢性胃炎临床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08(03):126-127.

[4]秦文燕,曹群奋,陈勇华,等.雷贝拉唑治疗胃溃疡的疗效观察及检测[A].浙江省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浙江省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浙江省抗癌协会胃癌专业委员会、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专业委员会、浙江省医师协会消化医师分会、浙江省消化中心.2013第六届浙江省消化病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浙江省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浙江省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浙江省抗癌协会胃癌专业委员会、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专业委员会、浙江省医师协会消化医师分会、浙江省消化中心:2013:1.

[5]高杰贤.替普瑞酮预防非甾体类抗炎药与消化道溃疡再出血的相关性研究[J].内蒙古医学杂志,2012,15(05):542-544.

[6]孙传峰.丹红注射液与雷贝拉唑在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中的联合应用研究[J].中国卫生产业,2013,01(14):86-88.编辑/哈涛


推荐访问:贝拉 安全性 临床 观察 效果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