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能力。此时政府追求的是社会总剩余增加,企业追求的自身利益最大化。2、政府的补贴。设企业的销量为Q,每辆车补贴固定为t元,企业虚假上报的销量(多上报的数据)为Q1,能源汽车的补贴额为tQ0 ,骗补所获得补贴为tQ1 。3、新能源汽车的收益。刚开始企业效益并不好,但是随着规模经济和集聚经济的不断提高,单位成本C会降低,当单位产品价格P一定时,单位产品利润为(P-C)用S来表示,S0表示企业不骗补的收益,随着虚报信息会使得收益增加为S1。4、社会总剩余M。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的技术创新会对产生技术的外部效应。5、在成长期时,政府核查成本I,查处罚金F;在起步初期,政府不进行补贴则会使整个行业受损,其损失巨大为L 。6、概率。政府核查的概率为P1;政府不核查的概率为(1-P1);企业虚报销量的概率为P2;企业实报销量的概率为(1-P2)。
2.2我国新能源汽车博弈模型。根据我国的战略发展需要,大力扶持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在这一时期,政府会出台并执行相关政策,政策信息作为一种公共信息是完全公开的信息,补贴政策发布后,企向政府申请补贴。根据模型的假设及参数设定会有如图1的博弈扩展模型; 用逆推归纳法来分析上述这一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模型,会得到如表1得益:
期望得益:E1为政府期望得益,E2企业期望得益;对E1和E2分别求P1、P2偏导求出极值点(即确定P1、P2最优取值点得到:
3.博弈模型分析
在博弈的第一阶,政府的补贴信息是一个公共信息,由于政府的特殊性,如果政府不对该产业进行补贴,会造成巨大的损失,为L>-tQ0,因此补贴是可信的。在产业发展前期,政府为推动产业发展并在后期能够获得更多的社会总剩余一定会进行财政补贴。虽然我国现在的补贴在逐步退坡,但通过实际来看,减少的是销售补贴,而技术补贴仍是存在的。
在博弈的第二阶段,对于企业来讲,由于政府降低销售补贴增加技术研发补贴,会使得优质的企业得到更好的发展,将存在骗补行为的企业驱除市场,形成一个良性、优质的市场环境,促使新能源汽车的健康发展。
在博弈的第三阶段,由于第二阶段的政府补贴逐渐退坡,骗补行为滋生,导致第三阶段具有不确定性。从得到的P2’来看主要决定企业骗补概率大小的是政府核查的成本(I)以及政府罚金(F)的相对大小。从P1’来看政府核查概率与企业的损益(S1-S0-D)成正比与罚金(F)成反比。
综合上博弈分析可得结论:第一阶段,为促进产业发展政府补贴是可信的,第二阶段,对于企业来讲,上报真实信息还是虚假信息的选择在于政府抽查密度以及惩罚力度。在第三阶段,政府是否核查的与核查成本成反比,与罚金成正比。因此,总的来说政府补贴是会存在的,但是随着产业越来越成熟,政府补贴会逐渐提高门槛,加大核查力度,加强企业道德风尚建设等,政府的一系列措施会直接降低企业的骗补行为。
【参考文献】
[1] 王海啸,缪小明.我国新能源汽车研发补贴的博弈研究[J].软科学,2013,27(06):29-32.
[2] 王明瑶.基于博弈视角的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研究.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18.
[3] 秦冰洋,刘梦梦,刘怡然.基于博弈论的新能源汽车骗补行为分析及對策研究[J].汽车工业研究,2017(10):1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