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试验材料 苦皮藤根皮粉末:苦皮藤采集于陕西省商洛市黑龙口镇,人工剥取苦皮藤根皮,阴凉条件下风干,粉碎机粉碎。
1.1.2 试剂与仪器 试剂:碱性蛋白酶(化学纯)、中性蛋白酶(化学纯)、胃蛋白酶(化学纯)、纤维素酶(化学纯),北京索莱宝科技有限公司;氢氧化钠(分析纯)。仪器: 全自动固液萃取仪(型号:B-811,步琦实验室设备贸易(上海)有限公司)、电子天平(型号:BSA223S,上海智泰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恒温水浴锅(型号:HH-S,北京科伟永兴仪器有限公司)。
1.2 方法
1.2.1 苦皮藤素的提取 参考文献[2,6]的提取方法,称取10.00 g苦皮藤根皮粉末,置于250 mL锥形瓶中,加入100 mL磷酸缓冲液煮沸5 min后过滤,以除去材料中的氧气。向滤渣中加入酶液,在最适温度水浴保温静置2 h,分别对苦皮藤根皮进行酶解,然后酶失活后过滤,在滤渣中加入甲醇进行提取,60 ℃提取6 h,浸提3次,过滤收集滤液,蒸发器处理滤液,称苦皮藤素质量。
1.2.2 酶的筛选 在提取所得的滤渣中加入100 mL磷酸缓冲液,按照表1加入酶液,用0.1 mol/L盐酸溶液和0.1 mol/L氢氧化钠调节pH,在最适温度水浴静置2 h,分别对苦皮藤根皮进行酶解、提取,选择得率最高的酶用于后续试验。
1.2.3 酶法辅助提取单因素试验 以苦皮藤素得率作为评价指标,分别对酶解pH(1、2、3、4、5)、酶解时间(2、3、4、5、6 h)、酶解温度(27、37、47、57、67 ℃)和加酶量(22 000、44 000、66 000、88 000、120 000 U/g)进行单因素试验,以确定各因素的影响效果和最适范围。
1.2.4 酶法辅助提取正交试验 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以酶解温度、酶解时间、酶解pH、加酶量作为考察因素,以苦皮藤素得率为考察指标,通过4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表2),进一步优化提取工艺参数。
1.2.5 苦皮藤素得率计算 将干燥后的苦皮藤素称质量,计算得率,苦皮藤素得率(%)=苦皮藤素(g)/苦皮藤根皮样品的质量(g)×100。
2 结果与分析
2.1 酶种类的选择
在4种酶中,胃蛋白酶和碱性蛋白酶对苦皮藤素有较好的辅助提取效果,苦皮藤素得率分别为4.5%和4.2%,中性蛋白酶和纤维素酶辅助提取效果较差,得率分别为3.25%和3.16%(图1),因此,选定胃蛋白酶为苦皮藤素辅助提取所用酶。
2.2 单因素试验结果
2.2.1 酶解pH对提取效果的影响 在酶解温度37 ℃、加酶量22 000 U/g、酶解2 h条件下,不同pH所得苦皮藤素得率结果见图2,pH 2对辅助提取苦皮藤素有较好的效果。
2.2.2 酶解温度对提取效果的影响 在酶解2 h、加酶量22 000 U/g、pH 2条件下,不同酶解温度所得苦皮藤素得率结果见图3,37 ℃对辅助提取苦皮藤素有较好的效果。
2.2.3 酶解时间对提取效果的影响 在酶解温度37 ℃、加酶量22 000 U/g、pH 2条件下,不同酶解时间所得苦皮藤素得率结果见图4,酶解5 h对辅助提取苦皮藤素有较好的效果。
2.2.4 加酶量对提取效果的影响 在酶解温度为37 ℃、时间2 h、pH 2条件下,不同加酶量所得苦皮藤素得率结果见图5,加酶量44 000 U/g对辅助提取苦皮藤素有较好的效果。
2.3 正交试验结果
以单因素试验结果为基础,采用正交试验优化胃蛋白酶辅助提取苦皮藤素工艺中的酶解时间、酶解温度、加酶量和pH 4种因素。从表3可知,各因素对酶法辅助提取的影响效果为B>A>C>D,即酶解温度对提取影响较为明显,其次是酶解时间、加酶量和pH,试验最佳组合为A3B2C3D2,即酶解5 h,酶解温度37 ℃,加酶量为66 000 U/g,酶解pH 2时,酶法辅助提取苦皮藤素得率为5.12%。
3 小结与讨论
在环境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的21世纪,对病虫害治理,人们一直在寻找对人畜无害或低毒的植物源杀虫剂,可以替代有害残留的化学药剂,许多植物次生代谢物质对农业害虫具有毒杀等生理学功能。较早就以苦皮藤为原料,提取分离出具有杀虫活性的苦皮藤素[7,8],后续对其提取及工艺、杀虫机理等都展开了一系列研究,尤其以吴文君等[9,11]、张继文等[10]以浸提、层析等分离技术对苦皮藤素化合物展开的研究较为深入,后续也有以回流提取[12]、浸渍提取方法[2]的展开,但酶法辅助提取苦皮藤素的工艺鲜见报道。
酶法辅助提取过程中酶解pH、时间、温度及加酶量对苦皮藤素得率具有影响。通过单因素试验与正交试验表明,在酶解5 h,酶解温度37 ℃,加酶量为66 000 U/g,酶解pH 2时,酶法辅助提取苦皮藤素得率最大为5.12%。虽然酶法辅助提取没有复杂的操作过程,但酶的成本较高,与传统回流提取方法[12]并无明显差异,出现这种可能有多种因素,提取过程中苦皮藤素可能被酶解,酶解pH可能导致苦皮藤素溶解性降低等,因此,探索更加高效的苦皮藤素提取方式将是后续研究的重点。
参考文献:
[1] 魏亚丽,吴鸣建,赵天增.值植物源杀虫剂苦皮藤素的提取新工艺研究[J].河南科学,2008,26(1):31-34.
[2] 黄四平,常 丹,王小利,等.浸渍法提取苦皮藤素的工艺条件研究[J].应用化学,2015,44(1):85-91.
[3] 沈建国,翟海枝,林奇英,等.我国植物源农药研究进展[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31(1):26-31.
[4] 姬志勤,胡兆农,刘国强,等.卫矛科植物苦皮藤杀虫成分化学研究新进展[J].西北植物学报,2004,24(4):748-752.
[5] 王国亮,南 蓬,龚复俊,等.昆虫拒食剂新资源—苦皮藤果油的化学成分研究初报[J].武汉植物学研究,1989,7(3):301-302.
[6] 李红娇,李巨秀,赵 忠.酶法辅助提取山杏种皮黑色素工艺优化及其稳定性[J].食品科学,2016,37(10):69-75.
[7] WAKABAYASHI N,WU W J,WATERS R M,et al. Celangulin:A nonalkaloidal insect antifeedant from chinese bittersweet,celastrus angulatus[J].Journal of natural products,1988,51(3):537-542.
[8] 刘慧霞,吴文君,王美珍.苦皮藤根皮的红外光谱特征及其在鉴别中的应用[J].西北植物学报,1988,18(2):305-310.
[9] 吴文君,王明安,朱靖博,等.杀虫植物苦皮藤毒杀成分的研究[J].有机化学,2002,22(9):631-637.
[10] 张继文,吴文君,田 暄.苦皮藤素类似物的合成與结构鉴定[J].农药学学报,2004,6(3):21-25.
[11] 吴文君,胡兆农,刘惠霞,等.苦皮藤主要杀虫有效成分的杀虫作用机理及其应用[J].昆虫学报,2005,48(5):770-777.
[12] 黄四平,杨 光,王小利,等.苦皮藤素的提取、鉴定与杀虫效果实验研究[J].应用化工,2015,44(12):2193-2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