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照;管理过程中不喷杀菌剂,观察参试品系的遗传稳定性,同时进行对比试验。按照选优目标,对复选的优良品系的各类性状做进一步综合比较、评定,结果邢州1号在立地条件较差的生长环境下仍能表现出丰产高抗的特性,综合性状也良好,各项指标明显优于对照,具体见表2。所以最终将其作为适合当地种植的优良酸枣新品种筛选出来,上报河北省林业厅,并在2011年12月通过了河北省林木品种审定委员会的审定,正式定名为邢州1号(Z. jujuba var. spinosa cv. Xingzhou No.1),审定编号为冀R-SV-ZA-002-2011[23]。
2 主要性状
邢州1号树势极强,干性较强,骨干枝角度较小,结果后逐渐开张。果实圆形,平均纵径16.90 mm、横径17.37 mm,平均单果重3.0 g,最大单果重3.9 g, 整齐度0.64。果皮较薄,紫红色,果肉黄白色、质地致密、较脆,汁液适中,味酸甜,鲜酸枣可溶性固形物含量32.2%,可食率81.2%,含仁率100%,种仁饱满;制汁、枣仁加工均可。该品种结果早,丰产性好,酸枣树高接换头当年即可结果,一般2~3年进入丰产期,嫁接苗栽后3~5年即可丰产,连续结果能力强。在邢台市生长,花期4~5月份,果实9~10月成熟。该品种适应性强,极耐瘠薄,耐干旱,在立地条件较差的环境里仍能保持高产。抗病能力强,很少发生各种病害,是比较理想的加工果饮、枣仁、枣面的优良品种,适合大规模种植,可为相关农产品加工企业提供优质原材料。
在适地栽培种植时,可选择土层深厚肥沃、土壤pH 6.5~8.5、排水良好的沙壤土或壤土建园;山地建园坡度要选在25°以下的梯田、坝堰或缓坡地带,周围不能有污染源。适宜栽培的基本自然条件为年均气温在14 ℃左右,年降水量600~1 000 mm,年均空气相对湿度在60%~80%,海拔在1 300 m以下;对水源要求不严,耐干旱,可种植在荒山、山坡、地边等无水灌溉的地方[24];尤其适合在冀南山区种植。
3 栽培技术要点
3.1 嫁接
砧木培育在9月中下旬采收成熟的野生酸枣果实,堆积后沤烂果肉,然后洗净,淘出种子,晾干。春播的种子要进行沙藏处理;秋播在10月中、下旬进行。苗圃地按行距33 cm开沟,深7~10 cm,每隔7~10 cm播1粒,覆土2~3 cm厚,浇水保湿。幼苗生长1~2年即可嫁接,砧木也可选择当地野生的酸枣苗,在苗圃地播种的酸枣和野生酸枣苗可采用劈接法;高接换种改良老果园则在老酸枣树上进行。嫁接时间在春季树液开始流动后的4月中、下旬。嫁接改良时,较粗的主枝可采用插皮接方法,直径 1 cm以下的枝条可用较粗的接穗进行腹接或劈接[25]。整株上宜采取多头嫁接方式,并应尽早检查成活情况,及时补接。
3.2 整形修剪
树形以柱形或开心形、小冠疏层形为宜,以疏枝、缓放和拉枝等修剪整形方式为主。头年修剪时除上部留5~6个分枝作为骨干枝培养外,下部的侧枝应全部剪掉,保证骨干枝充分发育,尽早搭起丰产树型的骨架。要注意骨干枝在方位上均衡分布,以增大受光面积、扩大结果面。三年生以上树龄的树体留枝不可过密,以利通风透光。
3.3 水肥管理
生长期追肥量不可多,以农家肥为主,辅施化肥;一般于早春初期在酸枣树根部开树盘施农家肥,或采用半环状开沟、年追施化肥2次的方法,环状沟深15~20 cm。灌溉上采用畦灌、沟灌的方式,干旱缺水地区及山区可采用穴贮肥水灌溉的方式;提倡滴灌、喷灌等节水灌溉的方式[26]。
3.4 其他田间管理
酸枣无明显的病虫害,一般生产上基本不用喷施农药。现在有些果园偶有锈病[病原为枣多层锈菌Phakopsora ziziphi-vulgaris(P.Henn.)Diet.][27]和黄刺蛾(Cnidocampa flavescens Walker)[28]的发生,可通过加强栽培管理来防治。如适当修剪过密的枝条,以利通风透光、增强树势;雨季应及时排除积水,降低园内湿度;冬季彻底清除园内的残枝落叶,集中烧毁以减少病原来源。如果需要采用农药防治,只是对锈病发生严重的酸枣园在7月上、中旬开始喷1次20%粉锈宁2 000倍稀释液或0.3波美度的石硫合剂1次,隔1个月左右再喷1次,基本上就能有效控制锈病的发生。黄刺蛾可在幼虫期喷青虫菌粉剂500倍稀释液防治。
酸枣果实采收的最佳时期在10月,一般用竹竿打落采集;也可喷0.03%~0.05%的乙烯利稀释液,4 d后通过摇晃树干使枣果落下,然后收集落下的果实。
参考文献:
[1] 曲泽州,王永蕙.中国果树志:枣卷[M].北京:农业出版社,1993.
[2] 曲泽州.酸枣[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1.
[3] 康东东,韩利慧,魏学智,等.不同地理环境下酸枣叶的形态解剖特征[J].林业科学,2008,44(12):135-141.
[4] 张雪辉,唐 蕊,王僧虎,等.邢台地区野生酸枣的开发利用现状调查[J].现代农村科技,2010(5):35.
[5] 徐 颖,刘 斌,王 勇,等.野生酸枣的几种开发利用模式[J].落叶果树,2008(5):50-51.
[6] 靳淑英,魏英战,郭春生.邢台地区酸枣类型的初步划分[J]. 河北林业科技,1983(2):29-30.
[7] 唐 蕊,张雪辉.浅析野生酸枣的价值与开发利用[J].落叶果树,2010(6):23-24.
[8] 刘建朝,孙润仓,孙志鹏.酸枣的营养价值及系列产品的加工[J].河北农业科技,1989(8): 23.
[9] 谷建军.酸枣仁药性考[J].中医研究,2005,18(5):59-60.
[10] 郑 晔,钱苏瑜,游自立.酸枣仁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2006,28(1):35-37.
[11] 任风芝,栾新慧,赵毅民.酸枣仁药理作用及其化学成分的研究进展[J].基层中药杂志,2001,15(1):46-47.
[12] 张 典,袁秉祥,孙 红.酸枣仁总皂甙对原发性高血压大鼠的降压作用[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03,24(1):59-60.
[13] 吴 璟,陈健茂,杨卫东,等.酸枣仁脂肪油提取物对大鼠血脂及SOD、CAT活性的影响[J]. 宁夏医学院学报,2007(1):19-20.
[14] 陈 晖.野生酸枣的利用及人工栽培技术[J].中国农村小康科技,2006(4):34-35.
[15] 张玉姐.加工酸枣保健茶 枣叶变“金叶”[J]. 农村百事通,2007(20):14.
[16] 李瑞环.枣和酸枣遗传关系的RAPD研究[D].陕西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7.
[17] 苏冬梅,陈书君,毕方铖.酸枣及17个枣品种叶片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的研究[J]. 园艺学报,2001,28(3):265-267.
[18] 李 莉.RAPD及SRAP标记在中国枣属植物系统分类学中的应用研究[D].河北保定:河北农业大学,2007.
[19] 张志斐,袁志芳,张兰桐,等.河北道地药材酸枣仁HPLC-ELSD指纹图谱研究[J].中草药,2007,37(8):1247-1250.
[20] 刘孟军,王永蕙.酸枣的优良品种和类型[J].中国果树,1991(4):23-25.
[21] 于婷娟,王春桐,李传文.极早熟鲜食枣新品种——济南脆酸枣的选育[J].山东林业科技,2007(1):78-79.
[22] 王春桐,李传文,于婷娟,等.酸枣新品种高维C甜酸枣的选育[J].中国果树,2008(5):7-10.
[23] 河北省林业局公告(2012第一号). 林木良种目录审定通过品种[EB/OL]. http://www. hebly. gov. cn/showarticle. php/2012-01-06.
[24] 王僧虎,石晓云.甜味酸枣新品种——邢州6号的选育[J].林业实用技术,2012(6):52-53.
[25] 王芝学,张殿义,杨丽芳.酸枣改接技术[J]. 天津农业科学,2005,11(3):54-55.
[26] 王僧虎,石晓云.酸枣栽培技术[J].现代农村科技,2011(9):42.
[27] 白志怀,薄玉林,屈淑霞.枣锈病的发生及防治[J].落叶果树,2011(5):43.
[28] 何秀玲.黄刺蛾在枣树上的发生与防治[J].河北林业科技,2008(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