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农药对生草苹果园主要害虫及其天敌的影响
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文章内容

使用农药对生草苹果园主要害虫及其天敌的影响

2022-10-22 09:05:04 来源:网友投稿

zoޛ)j馞}׏iK]v]4׏xm5Mtir(|'-ybtjwh '.۫jU'+rMn_)vIhZ-ݱƩy'"zwjwDyjwh '.۫yx"竊x+ޮȭi&)ڟntM)(Z'*-zǚHb^&)ڟntM)@nkiHzhrV}-zbr'^j)zljwgj۫jWzh)୫,0i+rvVLy؜j ,jدijezzȧw}hej{bWZ^qاz^؜׬(薗Ƨuجy)Z0z̬隶'\(mrzww)ښ',ڦ^-ݝn^zȧ1bq(byu^jw.دjبj" ayz"ڝ&)jwl穊x&zhvz[l0yaj(y"ay^jw.دjبj^z-)y؜j ,jدik('j{eWݶfޮj۫jWzh!Nځ^"ǝƠƭj}ajrmڭ暝ayޭzn^z^-gajrmڭ~׫)-ȝzȧjez܅ݲ^zn^z')y؜j ,jدiiלy*.\z-텫b^rW˥+ڶ*'jjwmrޯ*ڵ텩텫b^rW˥+ڶ*'j"اv'mm.دjبy؜j ,jدj)ڦ^!jl&zwȚ)^rبݦ%jبj۫jWzh݊j+y'v"hrex)zlJ{,(,0i+rv޲؜׬1bq(b޲ j۫jWzhޝǝvjبڶڕޛ+h-w}x}6ߎM]v馝}wמyMz׳v'+V"https://www.kmjg.cn/a/cailiao/" target="_blank" class="keylink">材料与方法

1.1试验园概况

试验园在山东省沂水县沂城街道红旗山庄园,试验区面积约10 hm 2011年定植矮化富士品种,苹果树南北向栽种,果树株行距4 m×2 m。试验区分为紫花苜蓿连片种植区(以下简称生草区)与清耕区。

1.2试验园生草方式

生草区面积约1.3 hm 于2016年10月在果树行间逐行种植紫花苜蓿,2017年紫花苜蓿长势良好,同时保留园内部分水肥消耗较少的自然杂草。清耕区仅在花期保留园内生草,之后通过人工除草等措施除去行间杂草,保持园内清耕无草状态。生草区紫花苜蓿于8月10日人工刈割一次,其它修剪、整枝、水肥、施药等田间管理措施与清耕区保持一致。果园实行喷灌浇水,果实采取套袋操作。

1.3试验园施药方案

采用高压喷雾机喷药,具体施药方案见表1。

1.4调查方法

1.4.1调查时间根据苹果生长发育时期,于4—10月进行果园主要天敌与害虫的发生动态调查,每20 ~ 30 d调查一次。

1.4.2苹果树上主要害虫及天敌发生动态调查方法采用五点随机取样,每点选取2棵树冠丰满的树,在每棵树的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各选取一大侧枝调查,所选侧枝长度为1.0~ 1.2 m,对所选侧枝进行挂牌标记。目测观察各侧枝上苹果主要害虫及天敌的种类和数量,并做好详细记录。对每试验区的苹果树分别进行调查,每区合计调查10株苹果树,共40枝侧枝。

1.4.3生草区生草上主要天敌发生动态调查方法采用五点随机取样,于上午露水干后进行调查。对生草区生草上主要天敌的调查采用扫网法,调查时用捕虫网在果树行间的生草上边走边扫,连续扫网,扫网时捕虫网尽量贴近地面,每点扫网20次(1个来回计1次),详细记录捕虫网中主要天敌的种类与数量。

1.5数据统计与分析

采用Microsoft Excel 2010分析主要害虫与天敌的发生动态,用SPSS 17.0进行统计分析。

益害比=单次调查天敌总量(生草+果树)/单次调查害虫总量。

2结果与分析

2.1生草区和清耕区苹果树上害虫发生动态

通過系统调查发现,调查期间果树上持续危害的害虫种类为绣线菊蚜(Aphis citricola)、卷叶蛾科(Tortricidae)害虫以及金纹细蛾(Lithocolletis ringoniella),卷叶蛾科害虫主要包括顶梢卷叶蛾和苹小卷叶蛾,其中绣线菊蚜为优势种,发生量最大,危害程度最严重,卷叶蛾科害虫及金纹细蛾的发生量相对较小。其它害虫如食叶害虫、食心虫等偶有发生,但发生量极小,危害程度极轻。

从图1可以看出,总体上清耕区害虫的发生量高于生草区。调查期间清耕区害虫的平均发生量为每枝29.6头,是生草区的1.7倍,但差异不显著(P=0.199)。生草区仅在8月中旬出现一次发生高峰,其余大多时间害虫发生量均低于每枝2头,而清耕区害虫数量在6—9月均维持在比较高的水平。

2.1.1生草区和清耕区绣线菊蚜的发生动态从图2可以看出,大部分时间清耕区绣线菊蚜的发生数量高于生草区。果园4—8月用药频繁,绣线菊蚜的种群数量维持在较低水平。8月中旬生草区和清耕区绣线菊蚜的数量达全年最高,生草区为每枝109.5头,清耕区每枝98.1头。8月20日果园用药后,生草区绣线菊蚜迅速降至每枝1头左右,清耕区绣线菊蚜减少了41%,生草区的降幅约为清耕区的2.2倍。10月中旬调查时,果园内绣线菊蚜的发生量均降至每枝1头左右。绣线菊蚜全年平均发生量:生草区为每枝16.6头,清耕区为每枝29.0头,差异不显著(P=0.207)。

2.1.2生草区和清耕区苹果卷叶蛾科害虫的发生动态从图3可以看出,清耕区卷叶蛾科害虫的发生量高于生草区。两试验区卷叶蛾科害虫均在9月上旬达到发生高峰,清耕区的最大发生量为每枝1头,是生草区的1.7倍。9月11日果园用药后,园内卷叶蛾的种群数量逐渐减少,10月中旬调查时,两试验区的卷叶蛾数量均降至每枝0.2头左右。卷叶蛾科害虫全年平均发生量:生草区为每枝0.2头,清耕区为每枝0.5头,差异显著(P=0.011)。

2.1.3生草区和清耕区金纹细蛾的发生动态从图4可以看出,两试验区金纹细蛾的发生数量均相对较小,危害程度较轻,清耕区金纹细蛾的发生量高于生草区。金纹细蛾于4月开始发生,7月中下旬进入盛发期,最大发生量清耕区为每枝0.20头,生草区为每枝0.18头。7月下旬开始,园内金纹细蛾种群数量逐渐减少。金纹细蛾全年平均发生量:生草区为每枝0.09头,清耕区为每枝0.11头,差异不显著(P=0.182)。

2.2生草区和清耕区主要天敌的发生动态

果树上自然天敌主要有中华通草蛉(Chrysoperla sinica)、龟纹瓢虫(Propylaea japonica)和异色瓢虫(Harmonia axyridis)。生草上自然天敌中,蚜茧蜂的发生量最大,其次是食蚜蝇和龟纹瓢虫,中华通草蛉和异色瓢虫的发生量相对较小。果树上的中华通草蛉主要是卵和幼虫,生草上的中华通草蛉主要是成虫。

从图5可以看出,生草区生草上天敌的数量明显高于果树上天敌的数量,生草上天敌的平均发生量为每网13.2头,是果树上天敌发生量的7倍。生草区果树上的天敌数量高于清耕区,平均发生量为每枝1.9头,是清耕区的1.4倍。调查期间生草区(生草 + 果树)天敌的总量极显著高于清耕区(P=0.006)。

2.2.1生草区和清耕区中华通草蛉的发生动态从图6可以看出,生草区生草上中华通草蛉的数量多于生草区果树上,果树上中华通草蛉的数量生草区高于清耕区。果树上的中华通草蛉于8月中旬进入盛发期,生草区果树上的最大发生量为每枝1.8头,是清耕区的1.3倍。调查期间生草区生草上的中华通草蛉种群数量相对稳定,5—8月数量维持在每网1头以上。9月之后,数量开始逐渐减少。5月21日果园喷施杀虫剂,2天后调查,清耕区果树上中华通草蛉种群数量减少了30%,而生草区仍保持持续增长的趋势。调查期间生草区(生草 + 果树)中华通草蛉总量显著高于清耕区(P=0.032)。

2.2.2生草区和清耕区龟纹瓢虫的发生动态从图7可以看出,生草区生草上龟纹瓢虫数量多于生草区果树上,全年平均数量生草上为每网1.8头,是果树上数量的2.3倍,果树上龟纹瓢虫的数量生草区多于清耕区。8月中旬园内龟纹瓢虫达到发生高峰,此时生草上龟纹瓢虫种群数量达每网5头,生草区果树上龟纹瓢虫种群数量每枝2.2头,是清耕区的1.5倍。随后园内龟纹瓢虫数量逐渐减少,至10月中旬,生草上龟纹瓢虫数量逐渐趋于稳定,果树上龟纹瓢虫的数量仍持续减少。调查期间生草区(生草 + 果树)龟纹瓢虫总量显著高于清耕区(P=0.023)。

2.2.3生草区和清耕区异色瓢虫的发生动态从图8可以看出,生草上异色瓢虫的种群数量高于果树上,可能是由于果园频繁用药等,果树上异色瓢虫的种群数量较少。8月中旬达到发生高峰,生草上虫量为每网2头,生草区果树上为每枝1头,清耕区仅为每枝0.8头。8月下旬开始,随着园内蚜虫数量的减少,异色瓢虫的数量逐渐减少。调查期间生草区(生草 + 果树)异色瓢虫总量显著高于清耕区(P= 0.03)。

2.2.4生草区生草上其它天敌的发生动态从图9可以看出,食蚜蝇的发生高峰出现在5月下旬,数量达每网9.4头,之后数量逐渐减少;8月中旬,由于园内蚜虫发生高峰的出现,数量有所增加,至10月调查时数量逐渐减少至每网1头。蚜茧蜂于4月开始发生,之后数量逐渐增加,其发生高峰与蚜虫的发生高峰均出现在8月中旬,此时数量为每网10.2头,随后数量逐渐减少。

2.3生草区和清耕区天敌与害虫的益害比

从图10可以看出,生草区果树上益害比总体上高于清耕区。生草区果树上益害比4月最高,达1∶0.30,之后园内害虫的数量有所增加,益害比随之减小,8月园内绣线菊蚜的种群数量达到发生高峰,益害比达全年最低水平,为1∶21.94,之后随着害虫数量的减少,果树益害比一直维持在较高水平。虽然喷施化学农药在一定程度上杀伤了果树上的自然天敌,但生草上天敌可以转移至果树上继续控制害虫,调查期间生草区的平均益害比为1∶9,显著高于果园生物防治有效益害比1∶25的指标要求,说明果园用药结合自然天敌可以有效控制害虫发生危害。清耕区果树益害比在4月达最高水平,为1∶0.26,之后随着害虫数量的持续增加以及果园喷施杀虫剂对园内天敌的直接杀伤,果树益害比持续减小,8月随着园内蚜虫数量的爆发,益害比开始低于1∶25,虽然喷施杀虫剂减少了害虫的数量,但也直接杀伤了园内的天敌,导致益害比持续减小,至9月调查时已低至1∶56.26,说明此时园内的自然天敌已无法控制害虫的危害,只能通过继续喷施杀虫剂控制害虫。

从图11可以看出,生草区益害比均高于同期清耕区益害比。生草区4—7月害虫的发生量较小,益害比维持在1∶0.20~1∶0.80,8月园区内绣线菊蚜的种群数量达到全年发生高峰,益害比減小至1∶14.06,之后随着害虫数量的减少,果园益害比逐渐增大,调查期间生草区的益害比均高于生物防治的有效益害比,说明果园用药结合自然天敌可以有效控制害虫的发生与危害。清耕区4—5月害虫的发生量较小,益害比维持在较高数量水平,6—9月绣线菊蚜的种群数量持续增加,加之果园喷施杀虫剂直接杀伤了自然天敌,且短期内天敌数量无法恢复,益害比持续减小,至8月调查时已小于生物防治的有效益害比,10月之后,随着果园用药的减少,益害比逐渐增大。

3讨论与结论

通过对山东省沂水县红旗山庄园生草区与清耕区主要害虫及天敌发生动态的调查,发现在频繁喷施化学农药的苹果园内果树行间种植紫花苜蓿可以有效地保护和增殖自然天敌的数量,减轻害虫危害。调查结果表明,种植紫花苜蓿的试验区果树上天敌的数量高于清耕区,且生草上天敌数量较大,主要由于紫花苜蓿上有一定数量的苜蓿蚜发生,可以为果树上蚜虫天敌提供食料。5月上旬至7月上旬为紫花苜蓿的花期,同时又可以为果园内自然天敌提供充足的蜜源,吸引果园周围的自然天敌,有效增加园内天敌的数量。

果园喷施化学农药后,清耕区果树上天敌的数量有不同程度的减少,而生草区果树上天敌的数量相对稳定,受化学农药的影响较小。原因可能是果园喷施杀虫剂后,生草区果树上的天敌昆虫暂时转移至紫花苜蓿上,以躲避杀虫剂的毒害,之后又转移至果树上继续控制害虫的发生与危害。清耕区天敌由于没有有效的躲避场所,受化学农药的伤害较明显。因此,果园用药时应尽量选择对害虫高效、对自然天敌安全的药剂,以减轻化学药剂对天敌的影响,充分发挥天敌昆虫对害虫的控制作用。

参考文献:

[1]汪景彦, 丛佩华. 当代苹果[M]. 郑州:中原农民出版社, 2014.

[2]杨振锋, 丛佩华, 聂继云, 等. 我国苹果产业现状、存在问题及建议[J]. 北方果树, 2006(5): 34-36.

[3]翟衡, 史大川, 束怀瑞. 我国苹果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J]. 果树学报, 2007, 24(3): 355-360.

[4]冯明祥. 苹果病虫害防治研究建议[J]. 中国果树, 2009(3): 65-67.

[5]陈学森, 郝玉金, 杨洪强, 等. 我国苹果产业优质高效发展的10项关键技术[J]. 中国果树, 2010(4): 65-67.

[6]仇贵生, 闫文涛, 张怀江, 等. 渤海湾苹果产区主要病虫害发生动态及综合防治策略[J].中国果树, 2012(2):72-75.

[7]张立功. 陕西黄土高原苹果园农药使用及残留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D]. 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6.

[8]徐成楠, 岳强, 冀志蕊, 等. 2015年辽宁省苹果园农药使用情况调查与分析[J]. 中国果树, 2017(2): 80-83.

[9]朱小琼, 东保柱, 国立耘, 等. 京津地区苹果园农药使用情况调查[J]. 中国植保导刊, 2017, 37(12): 72-74.

[10]杨勤民, 赵中华, 王亚红, 等. 我国苹果园病虫害防治用药情况及减量增效对策[J]. 中国植保导刊, 2018, 38(4): 57-61.

[11]明广增, 刘艳玲, 田桂莲. 几种常用农药对苹果害虫主要天敌影响试验[J]. 山西果树, 2005(1): 10-11.

[12]崔洪莹, 虞国跃. 苹果主要害虫的演变及原因分析[J]. 北方园艺, 2008(3): 73-76.

[13]王齐瑞, 谭晓风. 果园生草栽培生理、生态效应研究进展[J]. 中南林学院学报, 2005, 25(4): 120-126.

[14]吴孔明, 陆宴辉, 王振营. 我国农业害虫综合防治研究现状与展望[J]. 昆虫知识, 2009, 46(6): 831-836.

[15]陳学森, 韩明玉, 苏桂林, 等. 当今世界苹果产业发展趋势及我国苹果产业优质高效发展意见[J]. 果树学报, 2010, 27(4): 598-604.

[16]Skroch W A, Shribbs J M. Orchard floor management: an overview[J]. HortScience, 1986, 21(3): 390-394.

[17]Way M J, van Emden H F. Integrated pest management in practice — pathways towards successful application[J]. Crop Protection, 2000,19(2): 81-103.

[18]王艳廷, 冀晓昊, 吴玉森, 等. 我国果园生草的研究进展[J]. 应用生态学报, 2015, 26(6): 1892-1900.


推荐访问:苹果园 害虫 天敌 农药 影响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