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玉米自引入我国之后一直为解决我国的粮食问题作出突出的贡献,同时也是世界总产量最高的粮食作物。其作为我国首屈一指的经济作物,在不断扩大种植面积的同时,对于产量的增加也显得尤为必要。这就有赖于玉米种植技术的不断创新,以及政府对于新技术坚持不懈的推广。本文从土壤条件、种植方式、以及可持续发展新思路三个方面选取三种玉米增产种植新技术,对三种技术进行介绍,概述操作方法,探讨技术对于玉米种植区域的适应性,并且对于农业新技术的推广提出初步的建议。
[关键词]玉米;增产种植;技术推广
一、三种玉米种植新技术概述
1.疏松土壤:深松整地种植新技术
对于玉米种植,采用深松整地技术显得尤为重要,我国种植玉米的区域大部分位于干旱半干旱地区。而深松整地技术主要是利用农机机械深松作业,打破犁底层,旨在加深耕地层而不翻出肥沃湿润的土壤,抗旱高产效果好。
2.种植方式:大垄双行种植新技术
该种植法又称三大垄双行玉米高产栽培种植法,它是在大垄种两行密植的基础上,把原有三垄并成两个100 ~105 厘米的大垄每垄种两行,发挥高产粮种的潜力从而增加保苗数,使水肥集中的综合配套技术。
3.可持续发展:保护性耕作新技术
我国是一个生态脆弱的国家,而我国的主要玉米种植区主要分布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因此贯彻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采用保护性耕作新技术是刻不容缓的。保护性耕作技术主要是区别于过度耕种、掠夺式经营的新型农业耕作方式。在玉米种植领域,主要是从耕作到种子栽培等一套新技术,通过增加地表覆盖来保持肥力,谨慎使用农药等。
二、玉米种植新技术的具体操作
1.深松整地种植技术的技术操作
在夏玉米的种植过程之中主要表现为深松施肥。主要的技术是在小麦收获以后,使用农机对于土壤进行深松,打破犁底层,其次对于田地土壤进行分层施肥,使土壤保持肥沃。最后播种夏季玉米进行合理的田间管理,以达到高效高产的收获目标。
2.大垄双行种植技术的具体机理
首先要对土地进行改垄夹肥,把原先的三垄改为100~105厘米的大垄,具体的操作方法是:“原茬地在早春顶浆打垄每隔两垄破一垄,在打垄前把农肥分别撤在要破垅的两边垄间里。而合新垄的时候再在土壤中每亩夹入高产农肥5到8千斤。”
其次,要注意使用高产的良种,充分发挥良种的增产潜力。如果是直接播种,可以采用适合密植的高产种。如果是采用了与覆膜相结合的技术,则适宜使用比当地生育期长积温多的150到200摄氏度的高产杂交种。
第三,要注意播种期间的规范化。在进行过夹垄改肥的基础上,为最后达到确保早熟增产的目标,必须要注意操作的规范化才能够保苗、齐苗、壮苗。“一种方法可以采用自制的简易划行器等距划行后刨掩、坐水、点肥、点种,细微覆土与覆膜作业。另一种是在大垅上先开沟后坐水,等水沉后用哑叭尺量着点种,把肥点在两种掩间的空处。”覆膜种植要注意“地膜大垅最好采用‘深 坑早播法’即在晚霜结束前的10~1 2天播种,刨大深坑,使之覆膜后形成一个小小棚小苗在此生长到近三吁左右时,外温没有地霜或接近结束即可破膜放苗在苗高60cm时锄一遍,以利接纳雨水与消灭垄沟杂草。”直播法要注意及时施肥追肥保证土壤的肥力。
3.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具体操作
我国旱作玉米种植保护性技术规范规定:“深松作业应根据土壤情况,0—20厘米壤质容重≥1.2克/立方米,黏质土壤容重≥1.45克/立方米的地块,需要进行深松作业。深松作业时,应选择机具适耕条件,一般土壤绝对含水率15%—25%为宜。作业时间在残茬粉碎后表土作业前进行。要求不翻动土壤,不破坏地表覆盖,深松深度稳定性≥80%。表土作业(选择性作业):玉米收获后,立即对残茬进行检查,当地表残茬粉碎覆盖量≥1.5千克/立方米(玉米单产500千克以上),或实施深松作业后需进行表土作业。作业时,土壤绝对含水率15%—25%为宜。表土作业根据残茬处理方式,可以在秋季残茬粉碎还田后或春季播种前进行;实施深松作业的地块应立即进行。一般情况下,作业深度为5—7厘米。”另外还有对于玉米防治病虫害过程中使用农药的具体操作,以及常见的秸秆还田等方式,在此不多做赘述。
三、玉米种植新技术对于我国玉米分布区域的适应
我国的玉米种植区域主要有以下几个:北方春播玉米区、黄淮海夏播玉米区、西南山地丘陵玉米区、南方丘陵玉米区、西北灌溉玉米区、青藏高原玉米区。其中以北方春播玉米区和南淮海夏播玉米区为主。北方春播玉米区播种面积约占全国玉米面积的39.2%,玉米总产量约占全国的43.8% 。南淮海春播玉米玉米区播种面积约占全国玉米种植面积的30%,总产量约占全国的 50%。由此可见我国北方、南淮海两大玉米区的增产对于全国玉米产量的扩大是尤为重要的。
在东北广阔的种植区尤其适宜推广大垄双行种植技术,这是适应了北方地区尤其是东北华北两大区域的地势特点。土地面积广阔、光热资源丰富成为适用这一玉米种植新技术的突出特点。广阔的土地有利于大型农机的使用,而大垄覆膜也有助于保水保苗。黑龙江省依安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自1 9 8 7起年连续三年试验大垄双行玉米种植新方法,已经取得明显的增产增收效果。19 9 0该技术在本地进行了大面积示范又取得全面高产并在次年确定为全县推广。现在这项新技术已通过技术成果鉴定,为北方玉米种植高效高产提供了真实可行的新技术。
而在西南山地丘陵玉米区等发展程度不高的地区,使用深松整地种植技术就显得尤其必要。丘陵地区土地狭小,争地现象比较明显,因此如何能在较小的地块保证产量就成为了问题。而深松整地种植技术主要是打破犁底层,增加土壤的孔隙和渗透以达到保水抗旱的功效,其增加土壤的孔隙度有利于土壤中有机质的形成,也同时增加了无机肥的吸收。这对于土壤贫瘠的山区来说无疑是一种因地制宜的好方法。
四、玉米种植新技术的推广困境及其解决方法
我国在玉米种植技术的推广过程中遇到了许多问题,农民思想观念普遍落后。新中国建立以来,我国的农民在教育的不断普及之下思想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革。然而受传统耕作方式制约,一些农业生产地区还停留在畜力耕作阶段,仅仅使用一些成本低依赖于人工助力的小型农机。对于普通农民来说,购买大型机具尚有一定困难,因此积极性不高。另外,在系技术的推广过程中常常缺乏匹配机具。例如深松机械仍以小四轮拖拉机为主,因此作业效率低下,无法保证高效种植,是受现有条件制约的。再者,有些地区由于地块狭小,很难进行规模经营,导致大型农机无法有效发挥作用,或者耕作质量不过关没有达到质量标准要求。
针对以上在技术推广遇到的问题,笔者认为除了加强农机的配套生产以及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更应当从转变广大农民的种植观念做起,同时加大政府的政策扶持力度。注意多方位宣传。农民对玉米种植新技术缺乏足够认识,各级政府部门应当从转变思想观念入手,采取多种宣传方式。农民是否采用某种技术与他们可接收到的信息是否先进有着直接关系。农民的信息来源主要是媒体和农技人员,媒体的介绍和报道,农技人员的技术指导是他们接受并且运用一种农业新技术的主要途径。因此为了缩短农业技术的传播周期,我们的政府应当组织更多的农技人员,应当组建一些高效、专业的农业技术推广队伍,为农民讲解技术要领,解决在新技术运用中遇到的困难,深入乡里切实将前沿科技推广至户。而广大的报纸、电视、网络媒体也应当承担起义务,多进行农业新技术的科普和宣传。
五、结语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实现粮食的高效高产是一个需要持续努力的目标,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深入人心,使得近年来玉米增产增收的势头良好,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国家进行了相应的政策扶持和农业补贴也吸引了更多的农民投身于玉米的种植当中。然而,对比世界其他农业大国,我们的农业技术仍然有待提高。因此,我们科技工作者必须要坚持不懈地革新技术,深入群众做更多更切实的田野考察。而在技术的推广方面,如何形成一个成熟的从科学研究者到农技人员再到普通农民的推广链,从政府领导、社会媒体到农民这样一个传播链,以实现更加有效的推广,这还有赖于大家更深入的努力。
参考资料:
[1]玉米种植技术要点,孙士鹏、高峰,《农
业科技与装备》,第7期,2014.7.
[2]大垄双行种植法, 齐齐哈尔市农业技
术推广中心,宋付毅.
[3]旱作玉米保护性耕作技术操作规范,
中国农业新闻网,2014.9.
[4]机械深松整地技术的应用与发展, 夏
伟,《农业工程》,2013.5.
(编辑/穆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