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高校游泳教学安全的因素分析和对策研究
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文章内容

影响高校游泳教学安全的因素分析和对策研究

2022-10-21 17:50:03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在国家教学改革推动下,高校体育课程教学内容也进行丰富性拓展,体育课程内容也逐渐丰富,游泳课程受到高校学生极大喜爱,游泳课程所面临安全隐患应当被高度重视。本文针对高校游泳课程教学中存在安全隐患进行分析,试图为高校完善游泳课程教学环境、提升游泳课程教学质量,提出浅显建议,期望为高校开展游泳课程提供一定参考建议。

关键词:游泳课程;安全;因素;策略

我们在新闻中偶尔听闻有人落水的消息,这表明游泳是一种使用性生存技能,游泳运动可以为很多人带来优美身材,达到强身健体目的。随着国家经济实力提高,高校教学水平也逐渐丰富化、多样化,体育教学也纳入游泳课程,学生对游泳课程热情很高,高校学生选修游泳课程人数逐渐增加,为游泳教学带来极大压力,安全隐患防范力度急需加大,避免事故发生。高校游泳课程目的是培养学生游泳技能,但在开展游泳课程时保障学生人身安全非常重要。高校游泳广馆资源有限,如何在有限时间、有限场所空间培养学生掌握游泳技能,这是目前应思考的问题[1]。

一、影响高校游泳教学安全的因素

(1)游泳课教师因素

游泳课直接辅导人员就是体育教师,通常教师人数有限,但学生人数较多,进行游泳课教学对教师责任心、工作态度、安全保障工作是极大考验。某些高校体育教师对学生人身安全重视程度不足,自身安全责任淡薄,学生游泳事故发生通常是缺乏安全意识教育,教师进行游泳课程安排时应依据科学方法进行,考虑到学生当前身体承受能力,把握好游泳强度,避免因疲劳而产生安全事故。

(2)学生因素

学生处在身体逐渐成熟阶段,个人身体素质或某些身体缺陷,体育教师应当提前了解,合理控制学生游泳课强度,学生个人差异可酌情考虑,游泳课程安排要选择在合适时间段,避免学生饱腹或饥饿情况开展体育课,避免溺水现象出现,体育教师应在开展游泳课程前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详细记录学生是否有先天疾病影响不适宜下水[2]。

(3)其它影响因素

教师在开展游泳课程时要对学生进行严格监管,学生刚掌握游泳技能,还无法做到熟练游泳,避免学生盲目自信而忽略水深度及自身疲勞度从而导致溺水情况发生。学校开展游泳课程时,必要安全措施和器材一定要准备完善,这是保证游泳课顺利进行必要基础。学生初次接触游泳课程心理会产生紧张,心理状态不稳定,容易有惧怕感以及惊慌,身体失去支配能力甚至溺水。开展游泳课程时教师要掌控好秩序,了解学生动向,以免学生擅自妄为。学校对救援器材配备重视度不足,一旦有溺水事故发生,无法第一时间进行紧急抢救。

二、预防高校游泳课程安全隐患措施

(1)强化游泳硬件设施科学管理维护

学校要加强游泳馆科学标准化建设,完善游泳馆硬件设施,这项工作应严肃对待。采购足够救生浮板、救生衣、救生圈,建设救生台等基础救生设施,组建流动救生小组对游泳馆进行不定期巡逻,及时制止不正确游泳行为,深水区设置警示牌。救生小组对游泳馆加强巡视管理力度,对游泳馆硬件设施以及救生设备定期检查避免损坏,巡逻责任要划分到个人,全力阻止溺水事故发生。游泳馆人流大,对水质要求相对较高,做好水域卫生防疫工作,定期对游泳池进行清洁消毒,积极做好各种游泳池传染病预防工作[3]。

(2)提升学生游泳安全意识

学生游泳安全意识培训教师一定要时常进行宣传教育,实际游泳课前要专项开展游泳安全意识培训,每次游泳课前教师要用一定时间进行安全知识教育,可以例举具体错误示范进行教育,培养学生应急处突能力。游泳馆内部设置大屏幕与多媒体信息技术进行连接,全天不间断播放预防自救措施教育影片,促进学生重视游泳安全。学校可以开展针对游泳课程相关理论课程,重点强调游泳安全注意事项教育,为学生建设安全游泳氛围。

(3)强化游泳教学组织与管理

体育教师要对游泳课开展有绝对指导以及管理权力,把控好学生游泳课所有动态。游泳课前要做充足身体准备活动及安全救援设施准备,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各项游泳活动开展顺序,对水温适应方法重点强调,并强调因水温低而产生抽筋该如何处理。每次游泳课开始前都要宣读游泳安全注意事项。教师要组织学生统一行动,杜绝擅自行动情况发生。不同游泳学习进度下,设置不同游泳运动量,避免运动量过大、体力不支而产生溺水。

三、游泳课程安排实施策略

(1)课前安排

每次游泳课程开展前,体育教师要强调游泳安全以及游泳常识。教师要加强课堂纪律性,学生入水练习要经过教师批准才可以,严格禁止跳水以及水中打闹,入水学生教师要严格监管,教师对不同批次入水学生控制管理,以免出现混乱现象。游泳课开始前对所有学生进行体检,存在隐患疾病学生不予安排下水练习,但游泳知识学习不受影响,教师要通过体检明确每个学生身体状况,适当安排游泳强度。

(2)加强课堂组织纪律、做好准备活动

体育教师在开展游泳课时要严密组织教学。课前执行点名制度,教师观察学生身体状况并询问是否有身体不适,学生如有不适合下水可在泳池附近见习,学生应当依照教师安排进行身体舒展活动,提升身体器官系统功能,先陆地练习巩固游泳基本动作。课前更换游泳衣,每人随身配带口哨,严格要求学生遵守各项规定。下水安排要严格按照老师要求进行,学生不得随意更换游泳区域,严格执行教师口令,禁止学生水中嬉闹,突发状况及时处理[4]。

(3)救生器材合理利用

泳池旁边标注明显字眼提示水深,张贴醒目安全标语,体育教师应强调课堂纪律,阻止跳水潜水避免危险发生。游泳教学必须配备专业救生安全器材,救生用品必须放置明显易拿取位置,张贴救生器材使用说明、放置在游泳圈、救生浮板等旁边,救生物品定期进行维护,确保使用效果。

游泳项目具有一定程度危险性,一定不可忽略安全问题重要性。体育教师在开展游泳课程时要时常对学生强调安全至上原则,将学生游泳安全放在工作首要位置,避免学生游泳安全隐患的发生。教师要强化自身业务水平及责任感,丰富自身教学方法,在确保学生游泳安全前提下培养学生掌握游泳能力。

参考文献

[1]陈玉军.浅析影响小学游泳教学安全的因素分析和策略[J].科技资讯,2017,15(03):152-153.

[2]张新.北京市大众游泳培训班教学安全影响因素与对策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2.

[3]鲁茜,董煜,袁锐,刘正.关于高校游泳课安全问题的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7,7(27):117+119.

[4]李志超.对游泳教学安全问题的几点探讨[J].当代体育科技,2015,5(12):141-142.

(作者单位:海军勤务学院基础部)


推荐访问:游泳 因素 高校 对策研究 影响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