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家永远不要忘记时代使命
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文章内容

艺术家永远不要忘记时代使命

2022-10-20 13:40:05 来源:网友投稿

名人字画价格疯长除了稀缺收藏竞争外,根本原因还是人民群众对艺术的需求增加,社会需要精品,画家拿不出,这跟影视作品一样,高雅的出不来低俗的就多起来了

现在是一个文艺复兴的时代,但文艺产品的数量和质量与群众的需求还有较大差距

美术精品的生产是带动美术事业繁荣发展的根本,但进了画院就吃皇粮,没有量化管理和压力,国家再怎么投入,也很难出大家和经典之作

“如果他们搞的真是为老百姓服务的公益活动,我们可以提供作品支持,如果是为了要我们的画然后去搞商业投机,我们不要理会。但无论怎么,钱都退回去。”面对助手送来的一封信和一沓钞票,著名画家王西京有自己的看法,“一个艺术家有了一定知名度,各种诱惑也就来了,但如果是真正的艺术家就永远不要忘记使命。”

在西安市区一处简陋甚至有些破落的院落里,王西京的办公室同样简陋。但“斯是陋室,唯吾德馨”,王西京认为,艺术家要受得了寒碜,守得住寂寞,虽然自己的画在市面上价格疯长,但他说,艺术家不要成为金钱的奴隶,不要单纯为了钱去画画。王西京不喜欢媒体对他连篇累牍过分的宣传,他信奉淡定和从容,恪守艺术创作的文化底线,对于文学艺术大家和经典作品有着自身独特的见解。

记者:近些年来,随着经济的持续发展,人们对文学艺术创作的议论多了起来,对目前文艺发展的现状有各种评价,您作为著名画家,如何判断当前的文学艺术现状?

王西京:当前是文艺大发展大繁荣时期,中央关心文艺事业,关心文艺精品的创作是非常及时和必要的。

文艺事业的繁荣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文化和艺术的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长足进步。二是文化产业的规模不断壮大,在GDP所占份额不断增长。三是文艺精品的生产越来越多。只有众多精品回报社会,才能满足群众的需求。这其中,我认为文艺精品的生产是最主要的,没有艺术精品,就达不到文化真正意义上的大繁荣大发展,精品是代表一个民族一个时代文化的品质,经典作品更是时代的颠峰之作。

记者:现在市场上的名家画作价格疯长,赝品甚至低劣的作品也多起来了。您对此有什么看法。

王西京:名人字画价格疯长除了稀缺收藏竞争外,其实根本原因还是人民群众对艺术的需求增加,但出的精品太少,低劣的作品自然就多了。这跟影视作品一样,高雅的不出来低俗的就出来了。美术界融入市场之后,一些画家急功近利,忘记了自己的使命,片面追求市场价值,精品意识淡化也就难保不出现次品了。我本人就经常接到这样的信函和邀请,只要多画几幅画、多出席几个活动就能赚到钱,但我是个职业画家,我需要潜心创作,这就对我的创作有一定影响了,所以要慎重,爱惜名誉,知晓使命。对于群众需要的文艺作品短缺的问题,解决的办法只能是对优秀的文艺家和作品加大扶持和奖励,激励他们多创作精品。

记者:近年来,您及您所在的西安中国画院在多个地区举行了巡回画展,这一过程中您有什么体会?

王西京:艺术的创新发展需要互动和交流。各个地方都有其自身的特点和优势,西安中国画院作为学术团体,坚持深入生活,每年都组织多次采风,在此基础上抓创作。通过巡展把这些成果拿到各地去展出,听取各方意见,是一个很好的切磋机会,也是一种检验。在这个新的历史时期,广泛的交流互动、不断地借鉴吸纳,艺术就会在不断的融合发展中展示出其自身潜在的生命力与影响力。

另一方面,把作品向社会展示的同时,可以培养画家服务社会的意识,培养文化的自觉性,这在当代是非常重要的。在这个国际化的时代,东西方文化在激烈地碰撞、冲突,西方文化对我们的主流文化冲击很大,西方的娱乐文化、消费文化对当代人,特别是对当代青年有潜移默化的作用。我们国家也提出文化安全的问题。如何坚持民族文化的自强自立是我们这一代文艺工作者必须清醒认识和承担的使命。了解当代文化需求,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要,巡展无疑是一个很好的方法。

记者:通过巡展,您认为目前的绘画作品成为精品还存在哪些问题?

王西京:改革开放以来思想的解放带动了文艺界的活跃和繁荣,相继出现了很多好的作品,但回过头来看,真正的精品力作不多,还远远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需求。文化的开放性加之西方消极文化的渗透、市场经济的影响,使一些画家脱离生活,甚至远离传统,迷失于市场,忘掉了艺术家弘扬主旋律的使命。在学术上,也有一些画家,在继承传统上扎根比较浅,受西方诸多流派的影响,过于注重画家个性的宣泄,注重笔墨色彩的猎奇,在形式上刻意出新,缺乏生活的体验。诚然,艺术需要创新的形式和个性,但一定是从属于内容的,否则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记者:人民群众需要精品,伟大的时代需要经典作品,您认为怎样才能产生精品,如何通过相应的机制促进精品产生?

王西京:文艺精品生产跟体制有关系,必须进行必要的改革。首先对专业美术团体,也就是国家全额支持的创作单位来说,应该进行量化管理,不能完全依靠画家的自觉性。现在艺术家的队伍很大,以绘画为例,各地都养了一大批专业画家,他们衣食无忧,没有创作压力。这样就容易滋生惰性。当然还有市场的吸引力,这对美术创作都有影响。其次是画家的作品出路也是一个问题。比如画家用几年时间出一幅作品,评完奖就完了,而画家很在意作品在什么地方陈列,因此不少作者都缺少积极性。如果国家对达到一定艺术水准的作品实行国家收藏和陈列,给画家一定的荣誉和奖励,就容易催生经典作品。第三是要给画家创作提供一定的条件,一是体验生活、深入生活的机会,二是要给他们完成创作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等等。这就需要政府有关部门做好服务工作,特别是历史创作。

记者:现在一些地区为催生大家和经典作品,实施了文化精品创作工程,您认为这些工作效果如何?

王西京:现在的问题是,部分地方的文化管理部门不研究创作规律和艺术规律,对当地创作队伍不太了解,管理都是宏观的,就是开会强调重要性和笼统分任务,不知道画家特长、艺术追求、创作状态如何。管理部门需要对本地区的创作队伍状况熟悉,这样才能根据画家的创作特点用其所长。如陕西就给画家尤其是山水画家提供深入生活的机会,可以到基层挂职,挂职期间分配创作任务,比如画秦岭,作品完成后,作为经典作品向全国推荐或者放到博物馆,让这幅作品传世。

目前,陕西省正在探索实施大型人文千年重大题材创作工程,陕西人文历史有5000年,很多重大题材、重要人物,包括黄土高原、秦岭山水等自然生态的很多东西都可以作为创作素材。政府部门可以规划出数个创作题材,分期分批,向全省美术工作者公开招标,并提供必要的资金和创作条件,根据题材的大小和创作质量来实施奖励资助,这样的工程肯定会有利于催生精品力作,培养新人。这是一举多得的好事情。

但现在这个创作工程也面临困难:—是政府给予支持力度还不够,还需要画家采取各种渠道自己筹资,但有些题材不能完全靠自己筹资,要求高质量且要陈列在博物馆内的一些重大历史题材作品,就不能走商业支持的路子,实施这种工程一定要有经费。二是一个地区的美术创作需要长远规划,比如三年五年十年规划,根据创作队伍培养情况,一步一步实施,逐步落实。如老画家带年轻人,三年五年年轻人就培养起来了,因为老艺术家的创作经验是财富,需要年轻人去继承。文化管理部门应该把一些创作有意识地交给他们去合作,老艺术家有人帮助,年轻人能学到东西,传学相得益彰。

记者:一个国家和民族在呼唤文学经典作品和艺术大家时,政府的责任是什么?

王西京:国外没有国家养的专职画家,但有职业画家,他们完全可以自己养自己,因为他们的作品站得住,社会自然会认可,不知名也就养不了自己了,只能是业余的。

一个国家和民族要有自己的主流创作队伍,他们是来完成高精尖的、具有时代意义和历史意义的作品的。国家给他们充足的创作条件,但必须实行量化管理,明确创作任务,给予他们一定的压力。一是没必要养太多的专业画家;二是专业团体的职责要分清,如美院是教学的,但教学之外仍可承担一部分创作任务,通过创作亦可提高教学质量,这要明确。文化馆是搞社会公共文化建设的,有能力的专业人员也可以承担一部分创作任务,这也有利于他们业务水平的提高。而画院就是专业搞创作的,就跟国家队的运动员一样,你不冲刺、不拿金牌你留在体制内做什么?

记者:近年来人们对体制改革的呼声日益高涨,可否具体谈谈?

王西京小传

王西京,1946年8月生于陕西西安,现任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陕西省文联副主席、陕西美术家协会主席、西安中国画院院长、西安美术家协会主席,是陕西省政协常委,第九届、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一级美术师,被国务院授予“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荣获“中国时代先锋人物”“第四届中国改革十大最具影响力新锐人物”

“陕西省红旗人物”

“陕西省行业领军人物”等光荣称号。

40多年来,王西京在国内外报刊、杂志发表作品五千余幅,先后出版作品集、论文集等60余种。2000年荣获日本“国际阿卡得密奖”和“教育文化勋章”;2002年荣获汉城国际书画大展“国际贡献奖”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奥林匹克运动”特奥金质奖;2003年获日、中、韩“国际美术节大展”金奖和“中国北京国际美术节”特等奖;2005年获“法国国际美术沙龙展”特别奖。

此外,他曾先后在新加坡、马来西亚、日本、英国、法国、泰国、韩国及香港、台湾、澳门、深圳、大连、北京、广州、郑州、合肥等国家、地区及城市成功地举办画展30多次,被新加坡南洋美术学院、马来西亚艺术学院、泰国东方书院聘为客座教授。

王西京:一是要设立奖励机制和荣誉机制,如设立国家功勋画家荣誉,给画家确立奋斗目标,激励他们成名成家。二是树立画家使命感。文艺创作的社会使命感对于画家成长非常重要。三是要督促画家贴近生活和时代。现在很多作品成了画家自我感情的宣泄,孤芳自赏,老百姓看不懂,专业人士也看不懂,有些抽象的、形式的画不是不可以存在,但也应站在唯美的原则上,不能毫无美感可言。我们遵循文艺百花齐放原则,但还要讲审美和良好的社会文化风尚,不能是消极的东西。四是强调文艺作品的服务意识。有些画家专业水平不错,但作品远离现实也远离传统,老百姓不接受,这需要他们融入生活。

记者:作为艺术家的组织管理机构,您觉得美术协会的作用究竟是什么?

王西京:联络、服务、协调,促进学术交流、出精品、出人才是美协的本质工作。但新时期美术事业和美术产业是并行发展的,市场经济下的美术产业化是美术事业发展的必然,特别是在当前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特殊时期,美协不仅肩负繁荣美术事业的使命,同时也有责任为政府统筹发展美术产业提供有效的项目实施建议,以使其与其他产业协调发展,切实提高文化软实力。

记者:作为陕西省美协主席,您在培养大家、扶持精品力作方面有哪些打算?

王西京:我们首先建立了“陕西省美术事业发展基金”。党中央有关文化建设的一系列重大战略和部署都为美术事业的繁荣指明了方向,美协作为一个人民团体,其自身的发展和项目的实施,包括一些美术产业的启动都需要大量的资金,而资金的来源不能完全依赖政府,所以,我们首先建立“陕西省美术事业发展基金”,资金的来源有三个方面:1.政府专项扶助资金;2.文化投资机构双向务实合作;3.民间集资,争取社会各界热心美术事业人士的投入及资金运作。

第二个设想是继续推动重点题材创作。用艺术的形式塑造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形象是艺术家的宗旨。只有不断激发美术家的创作热情,做好各种服务,增强协会的凝聚力,才有可能多出精品。

第三,在条件成熟时组建陕西美术产业集团。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美术品产业化,是美术事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陕西的绘画、雕塑、设计等行业里人才济济,陕西的民间美术品类繁多,有很大的市场空间,陕西的拍卖、展览、画廊、书画鉴定、书画经纪人、艺术培训等行业都缺乏规范性的管理,这些资源能够有效整合、产生最佳效益,有赖于一个把握宏观、专业性强、具有权威性的产业集团,借助于陕西旅游业蓬勃发展的趋势和顶级文化名城的打造,陕西美术产业集团将会蓄势待发。

记者:作为十三朝古都的西安,文化资源,尤其是美术资源的优势更为突出。历史上的长安画派就涌现出许多杰出的精品力作和艺术大家。您认为怎样才能重振长安画派雄风?

王西京:陕西省美术人才资源优势突出,优秀画家众多,后继人才也不乏。然而要重振长安画派雄风,仍需要有前瞻性的战略思路、精品战略意识和项目带动意识。前面提到的陕西美术发展基金目前的主要任务,就是启动“陕西人文千年创作工程”项目。陕西千年历史中的民族精英人物、历史重大事件、秦岭等壮美山水等都可以入画。这些作品完成后可以充实到我们一些文化旅游景点和文博馆,增加文化含量,直接服务于市民和社会,而不是让作品尘封在仓库和画室中。有了这样的目标,每个画家都有事做,亦会增加协会凝聚力,还会推出一大批精品力作。陕派画家将有信心重振长安画派雄风。国家文化投资扶持,市场化的、产业化的有效运营,基金会的资金运作,都将给这个创作工程项目带来巨大活力。

陕西作为全国文化重镇,底蕴深厚,理应在艺术精品创作上走在全国前列,为当代中国美术事业的繁荣发展作出历史的贡献,这是我们协会的责任,我们当不懈努力,不辱使命。


推荐访问:不要忘记 艺术家 使命 永远 时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