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政府工作报告》【精选推荐】
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文章内容

《两会政府工作报告》【精选推荐】

2022-06-28 12:15:03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两会政府工作报告》【精选推荐】,供大家参考。

《两会政府工作报告》【精选推荐】

 

 《政府工作报告》 给物流业吹来哪些春风?

 2015 年 3 月 5 日, 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在京召开, 李克强总理代表国务院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

 作为纳入我国十大振兴行业的现代物流业, 其相关内容在此次《政府工作报告》 (以下简称《报告》 )

 中被多次提及、 强调, 充分体现出党和国家对物流业的重视, 也从多个方向为物流产业的发展吹来了政策春风。

 《报告》 对政府 2014 年的工作做了回顾总结。

 具体在物流方面,则主要表现为:

 《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14—2020)

 》 发布, 产业地位显著提升; 区域物流一体化协同发展加速, 京津冀、 长江经济带、 广东地区三大区域通关一体化改革全面实施; 扎实推动重点改革,交通领域价格改革、 铁路货运改革、 物流投融资改革等都取得重大进展; 互联网金融异军突起, 电子商务、 物流快递等新业态快速成长,O2O、 P2P 等商业模式迅速崛起; 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大成果, 新建铁路投产里程 8427 公里, 高速铁路运营里程达 1. 6 万公里, 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 11. 2 万公里; “走出去” 战略加快实施, “丝绸之路经济带” 和“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建设得以有效推进, “高铁外交” 逐渐“开花结果” …… 在会议上, 《报告》 还对政府 2015 年的工作做了总体部署。

 《报告》 指出, 新的一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 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开局之年, 也是稳增长调结构的紧要之年。

 展望 2015, “深化改革” 、 “调整结构” 、 “法制建设” 等同样也成为物流行业的关键词。

 在这些“灯塔” 的明确引航下, 2015

 年的物流业发展将会更加有的放矢, 令人充满期待。

 简政放权

 规范审批 《报告》 视点:

 再取消和下放一批行政审批事项, 全部取消非行政许可审批, 建立规范行政审批的管理制度。

 各级政府都要建立简政放权、 转变职能的有力推进机制, 给企业松绑, 为创业提供便利, 营造公平竞争环境。

 所有行政审批事项都要简化程序, 明确时限, 用政府权力的“减法” , 换取市场活力的“乘法” 。

 记者解读:

 物流行业行政审批手续多、 效率低问题一直是一个老大难问题, 严重制约着物流企业的发展壮大。

 对此, 国家政府以及有关部门也出台了一定的政策法规加以整顿,然而相关问题仍然未得到根本性解决。

 如快递企业申请分支机构牌照少则 3 个月、 多则 6 个月已成行规, 令企业倍伤脑筋。

 要解决相关问题, 就需要对行政审批管理制度进一步规范和完善。

 此次《报告》 明确强调“取消和下放一批行政审批事项” , “给企业松绑” , 对于提高企业审批效率、 强化市场活力无疑是巨大的利好。

 投融资改革

 放宽准入 《报告》 视点:

 大幅缩减政府核准投资项目范围, 下放核准权限。大幅减少投资项目前置审批, 实行项目核准网上并联办理。

 大幅放宽民间投资市场准入, 鼓励社会资本发起设立股权投资基金。

 政府采取投资补助、 资本金注入、 设立基金等办法, 引导社会资本投入重点项目。

 以用好铁路发展基金为抓手, 深化铁路投融资改革。

 记者解读:

 目前在公路、 铁路等物流行业重点项目的建设中, 民

 营资本仍望而却步。

 一个重要因素在于相关政策缺少企业盈利的“兴奋点” , 企业收益很难得到保障, 导致很多民资对物流业的一些重点项目望而却步。

 如今《报告》 旗帜鲜明地提出“采取投资补助、 资本金注入、 设立基金等办法” , 这是对物流行业投融资改革制度的进一步细化, 让民营资本看到了盈利的希望, 犹如给民营资本吃了一颗定心丸, 对于民营资本来说可能是不小的诱惑。

 价格改革

 强化服务 《报告》视点:

 改革方向是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大幅缩减政府定价种类和项目, 具备竞争条件的商品和服务价格原则上都要放开。

 同时必须加强价格监管, 规范市场秩序。

 记者解读:

 在价格改革方面, 物流行业曾做出过一定的努力, 如铁路货运价格上涨、 快递企业集体提价等, 根本目的则是与市场有效对接, “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

 不过, 鉴于物流行业行政审批复杂、 政府监管乏力、 服务不规范等特殊性因素, 如何做到价格的公开透明、 如何能够对价格服务进行有效监管, 成为行业企业在价格改革后亟待面对的问题。

 这也是今年《报告》 重点强调的内容, 值得有关部门进一步思考。

 财税改革

 营改增 《报告》 视点:

 实行全面规范、 公开透明的预算管理制度, 除法定涉密信息外, 中央和地方所有部门预决算都要公开, 全面接受社会监督。

 力争全面完成“营改增” , 调整完善消费税政策, 扩大资源税从价计征范围。

 记者解读:

 国家在交通运输行业试点“营改增” 政策, 主要是出于减轻物流企业发展沉重负担的目的。

 但政策在全国以及整个行业尚没有全部推行, 区域对接不畅, 再加上企业抵扣不足, 以致出现了部分企业税负不降反升的状况。《报告》 要求实行规范的预算管理制度,力争全面完成“营改增” ,

 将有利于“营改增” 在物流特别是交通运输行业的全面推开, 避免了区域对接不协调以及发展不规范问题。与此同时, 也会倒逼企业完善服务、 转型升级, 以适应“营改增” 的需要。

 国企改革

 市场化 《报告》 视点:

 准确界定不同国有企业功能, 分类推进改革。

 加快国有资本投资公司、 运营公司试点, 打造市场化运作平台, 提高国有资本运营效率。

 有序实施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 鼓励和规范投资项目引入非国有资本参股。

 记者解读:

 政府实施国企改革虽然经期多年, 但在目前的物流行业, 如铁路、 邮政等领域, 国企垄断现象依然较为严重, 企业积极性不高, 市场活力不足, 严重制约着行业企业的做大做强。

 以铁路领域为例, 目前虽然成立了铁路总公司, 初步实现政企分开, 但市场竞争力依然不强。

 这就需要不断深化改革, 紧贴市场需求。

 此次《报告》强调“打造市场化运作平台” , “实施混合所有制改革” , 为物流行业的国企改革进一步指明了方向, 有助于消除地区封锁、 打破行业垄断, 建立统一开放、 公平诚信的市场环境, 进而提升物流行业的整体竞争力。

 外贸转型

 物流外包 《报告》 视点:

 实施培育外贸竞争新优势的政策措施, 促进加工贸易转型, 发展外贸综合服务平台和市场采购贸易, 扩大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点, 增加服务外包示范城市数量, 提高服务贸易比重。

 记者解读:

 专业化是企业制胜的法宝, 这一商业经对于外贸企业同样适用。

 随着市场竞争愈演愈烈,特别是随着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对企业的专业化物流服务要求也越来越高。

 外贸企业该如何应对?《报告》 倡导服务外包。

 一方面, 外贸企业将物流外包给专业的第三方物流供应商, 可以有效降低物流成本, 为合作方提供更加专业化的服务, 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另一方面, 专业的物流外包, 要求第三方物流企业不断改进服务,推动整个物流行业规范化、 专业化发展。

 物流装备

 走出去 《报告》 视点:

 鼓励企业参与境外基础设施建设和产能合作, 推动铁路、 电力、 通信、 工程机械以及汽车、 飞机、 电子等中国装备走向世界。

 让中国企业走得出、 走得稳, 在国际竞争中强筋健骨、 发展壮大。

 记者解读:

 近年来,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物流行业的迅速发展壮大, 促进了机械化、 信息化物流装备需求增速加快, 给物流装备企业带来了巨大商机, 物流装备企业迅速做大。

 然而, 与发达国家物流装备企业的技术、 应用等诸多方面相比, 我国的物流装备企业还存在较大差距, 更多是“孤芳自赏” , 缺少竞争力和比较优势。

 推动铁路、汽车、 飞机等物流装备迈出中国、 走向世界, 有利于我国的企业通过

 互相交流合作吸取先进经验, 去除自身糟粕, 推动整个物流装备行业更加“强壮有力” 。

 互联互通 互利共赢 《报告》 视点:

 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和 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合作建设。

 加快互联互通、 大通关和国际物流大通道建设。

 构建中巴、孟中印缅等经济走廊。

 扩大内陆和沿边开放, 促进经济技术开发区创新发展, 提高边境经济合作区、 跨境经济合作区发展水平; 统筹多双边和区域开放合作。

 加快实施自贸区战略, 尽早签署中韩、 中澳自贸协定, 加快中日韩自贸区谈判, 推动与海合会、 以色列等自贸区谈判,力争完成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谈判和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谈判, 建设亚太自贸区。

 记者解读:

 经济发展,交通先行。

 对于一个国家的对外经贸往来,有一个四通八达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至关重要。

 特别是在当前国际一体化、 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 能够实现互联互通便显得极为关键。然而目前来看, 我国的国际道路运输依然存在统筹规划不够、 基础设施不配套等问题, 与我国对外经贸大国的地位极不相称。

 如今, 国家大力提倡“一带一路” 、 自贸区建设等, 正是上述背景下的产物, 是国家强化互联互通、 建设国际物流大通道、 完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重要体现。

 希望在国家的大力推动下, “一带一路” 、 自贸区建设等战略规划能够早日实现, 有效对接国内国外两种资源、 两种市场, 构建我国经济发展新格局。

 农业产业化

 供应链一体化

 《报告》 视点:

 推进农业现代化, 改革是关键。

 要在稳定家庭经营的基础上, 支持种养大户、 家庭农牧场、 农民合作社、 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发展, 培养新型职业农民, 推进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

 记者解读:

 在经济发展充满更多挑战、 竞争越来越激烈的今天,我国农业也面临着日益动态和复杂的市场环境,要实现农业的现代化发展, “单打独斗” 的英雄主义经营理念早已跟不上时代步伐, 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合作共赢的发展理念。

 这就需要加强农业产业化的打造, 强化农业供应链的一体化发展, 使得上下游企业能够利益共享、风险共担, 有利于农业产业化竞争力和绩效的全面提升。

 区域协调

 中西部大交通 《报告》 视点:

 在西部地区开工建设一批综合交通、 能源、 水利、生态、 民生等重大项目, 加快中部地区综合交通枢纽和网络等建设。把“一带一路” 建设与区域开发开放结合起来, 加强新亚欧大陆桥、陆海口岸支点建设。

 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 在交通一体化、 生态环保、产业升级转移等方面率先取得实质性突破。

 推进长江经济带建设, 有序开工黄金水道治理、 沿江码头口岸等重大项目, 构筑综合立体大通道, 建设产业转移示范区, 引导产业由东向西梯度转移。

 记者解读:

 目前, 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物流发展较迅速, 而中西部地区的物流发展相对滞后, 形成了东西不协调、 相互不对称的物流发展格局。

 交通不通畅, 便会导致经济发展“肠梗阻” , 进一步阻碍了东西部地区的经济互通, 这自然也就对强化“中西部大交通” 提出了

 客观要求。

 在国家积极推动西部大开发、 强化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大背景下, “一带一路” 、 长江经济带建设等战略规划应时而生, 对于完善中西部交通基础设施、 促进东西部产业转移、 拉动中西部经济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供应链管理

 智慧物流 《报告》 视点:

 制造业是我们的优势产业。

 要实施“中国制造2025” , 坚持创新驱动、 智能转型、 强化基础、 绿色发展, 加快从制造大国转向制造强国

 促进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 开发利用网络化、 数字化、 智能化等技术, 着力在一些关键领域抢占先机、 取得突破。

 制定“互联网+” 行动计划, 推动移动互联网、 云计算、 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 促进电子商务、 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 引导互联网企业拓展国际市场。

 记者解读:

 发达国家的先进发展经验告诉我们, 要实现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 离不开供应链的一体化管理, 强化上下游协同, 实现利益共享、 风险共担;需要不断强化互联网大数据、 云计算的应用,将智慧物流与制造业发展努力结合, 引导企业向一体化、 智能化方向转型。

 在这两方面, 《报告》 均有所涉及, 充分体现出国家打造制造业强国的决心。

 节能减排

 绿色物流 《报告》 视点:

 今年, 二氧化碳排放强度要降低 3. 1%以上, 化学需氧量、 氨氮排放都要减少 2%左右, 二氧化硫、 氮氧化物排放要分别减少 3%左右和 5%左右。

 推广新能源汽车, 治理机动车尾气, 提

 高油品标准和质量, 在重点区域内重点城市全面供应国五标准车用汽柴油。

 记者解读:

 随着环境污染的不断加剧、 空气雾霾的日趋严重, 如何有效节能减排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

 俗话说“解铃还须系铃人” ,要想实现节能减排, 作为污染源排放大户的物流行业责无旁贷, 而其中一个重要途径便是推广应用新能源汽车, 发展绿色物流。

 不过, 由于消费习惯培养不足、 购置成本高、 新能源补寄不方便等多方面因素,阻碍了新能源汽车的推广和应用。

 此次《报告》 着重强调推广新能源汽车, 这将使该交通工具的应用空间得到较大提升, 同时对于物流行业节能减排也是一个重大利好。


推荐访问:《两会政府工作报告》 两会 政府工作报告 精选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