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县领导生态文明建设对照检查材料6篇市县领导生态文明建设对照检查材料 生态文明建设调研报告范文3篇 生态文明建设调研报告范文总结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党的十八大的重要战略部署和省委“五个湖北”建设的具体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市县领导生态文明建设对照检查材料6篇,供大家参考。
篇一:市县领导生态文明建设对照检查材料
生态文明建设调研报告范文3篇
生态文明建设调研报告范文总结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党的十八大的重要战略部署和省委“五个湖北”建设的具体要求,是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它不仅关系到资源的永续利用和可持续发展,而且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福祉。鄂州作为全省城乡一体化先行区、综改示范区,如何落实市委六届七次全会要求,在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充分发挥良好的区位、资源优势,以生态文明建设为载体,倒逼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努力走出一条独具鄂州特色的科学发展之路,是当前亟需研究的课题。市政协高度关注我市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成立专题调研组进行调研。几个月来,调研组深入三区实地调研,召开市直相关部门负责人会议座谈研讨,到省直相关部门征询专家意见,并赴广东惠州市、福建三明市等先进地区学习考察,形成调研报告。6月26日,召开市政协七届十次常委会议,专题议政协商,市政府汪继明副市长及有关部门负责人列席会议,听取意见。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一、我市生态文明建设的初步成效近几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全市各级各部门以科学发
1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供参考
展观为指导,注重转方式、调结构、重保护、强监管,为生态文明建设打下了良好基础。
(一)产业结构有所优化。近几年来,市委、市政府积极落实产业结构调整、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等有关政策措施,生态产业得到一定发展。通过政策引导,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循环经济项目建设,关停高能耗、高污染“五小”企业、淘汰落后产能,使冶金、建材等传统产业占比持续下降。大力发展非资源型产业,20xx年,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达到75。57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23%,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提高1。18个百分点。通过建设一批大型商贸项目,第三产业已经成为我市新的经济增长极。以休闲观光为突破口的都市农业发展初见成效,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成为了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主导方式。
(二)自然生态环境逐步恢复。全市森林面积达到38万亩,森林覆盖率16。1%。全市共区划界定生态公益林17。4万亩,占森林总面积的45%。建成沿路(公路、铁路)、沿江(港)绿化带500多公里;建立湿地保护区、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8个,面积1。6万公顷;全面推进国土整治工作,在全省地级市中率先实现了国土整治全覆盖;全市有2300多亩因采矿造成破坏的土地已列入恢复治理;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供参考2
水资源管理与保护工作进一步加强,实施洋澜湖生态修复工程、开展
梁子湖流域清理治理工作,有效恢复与保护了湖泊和流域的生态环境。
(三)人居环境有所改善。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和绿地率分别达
到42%和40%;加大了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和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力度,
排水管道长度达到600多公里;加强了饮用水源保护工作;实施“清洁
乡村、美化家园”,推动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工作有序开展,全市已获
得命名的有4个省级以上生态乡镇、7个省级生态村,xx个社区被评
为全省第一批“宜居村庄”。
(四)生态安全保障工作扎实开展。有效开展项目建设环评工作,
“xx”以来,严格执行了项目环评制度,对多个不符合环保要求的项
目实行了“一票否决”;进一步完善了江湖水库保安工程、洪水预警
系统以及气象、地震、地质灾害预报和紧急救援体系等,综合防灾减
灾能力明显增强;生态公益林得到有效管护,森林防火扑救体系基本
健全;动植物疫病虫害预警和应急机制初步建成,农林水产疫病得到
有效防治。
二、生态文明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原因
尽管我市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上采取了一些具体举措,取得一定
成效,但与建设生态文明市的目标要求差距较大。通过调查了解,有
3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供参考
三个突出问题需要引起高度重视。(一)污染问题较为突出。一是主城区空气污染问题突出。节能减
排形势严峻,20xx年,我市单位gdp能耗为1。24吨标煤/万元,是生态市考核标准的1。37倍;全市中心城区空气中so2、no2、pm10含量与全国32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平均值相比,so2、pm10基本持平,但no2含量高于平均值25%;工业废气、粉尘排放存在随意性,鄂钢、球团矿等部分企业排放不达标,偷排现象时有发生。建筑扬尘管理欠缺,汽车尾气污染治理尚未起步,严重影响甚至威胁市民健康。二是固废物及垃圾处理不到位。尾矿、废石等固体废弃物年排放量75。2万吨,年综合利用xx。9万吨,累计存量641。2万吨;农村垃圾处理严重滞后,三区都没有垃圾处理站,不仅造成再生资源的浪费,而且采取简单的填埋式处理,导致污染物深处理不到位,造成水体、土壤二次污染现象比较严重。三是农业面源污染趋重。由于传统的耕作方式及农业比较效益低等原因,我市农民种“懒”庄稼现象突出,过份依赖化肥、农药及除草剂等,导致农业面源污染严重,土壤结构破坏,地力下降。20xx年,全市化肥施用总量达到xx0318吨(纯量,下同),耕地亩平化肥施用量44公斤,比1988年增长了43%,高于全国平均水平39%;水产养殖投肥水平高于种植业水平,导致水体富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供参考4
营养化;使用各种农药及除草剂共计1052。4吨,平均每亩0。58公
斤,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使用农膜689吨,其中地膜约470吨,有15%
的农膜残存于农田土壤中。
(二)生态资源保护不够。一是湖泊锐减,湿地功能退化。鄂州素
称“百湖之市”,但资料显示,湖泊数量减少、面积缩小、水质恶化。
我市湖泊面积由1950年的59万亩缩减到现在的31。5万亩,减少
了46%。由于人工围垦,以及湿地改作它用,导致原来连湖通江的三
大湖泊体系分割成一个个相对封闭的子系统,加之水体污染,湿地环
境受影响的程度加重,自然湿地面积萎缩,导致湿地生物多样性锐减,
湿地调节生态的功能退化。调查表明,梁子湖湿地由于水利工程建设
和引排水带来的负面影响面积达1。37万公顷,占湿地面积的三分之
一。二是山体植被破坏较为严重。主城区南部山体平推开发较为普遍,
新城区已失去有山有水的独特风貌;一些地方矿产资源无序开发,造
成局部地区山体破坏、植被损毁、水土流失。全市因采矿造成破坏的
面积中,复垦还绿面积不到生态破坏面积的5%。三是林业资源不丰
富。生态公益林以中幼林为主,森林覆盖率远低于创建生态市40%的
指标要求。森林保护力度不够,林分质量退化。
(三)建设机制尚未形成。社会经济发展方式没有根本转变,在指
5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供参考
导思想、实际工作和业绩考评上仍然存在重gdp增速、轻生态建设,企业重经济效益,轻环保社会责任意识,个人重环保利益,轻生态公益的倾向;少数地方和部门对建设生态文明的思路不清、目标不明,工作缺乏针对性;没有设置科学有效的生态文明建设考核指标体系、考核评价方法;没有形成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的财政、税收、价格、金融、土地以及投融资等方面的政策机制,政策导向不明确;生态文明建设规划与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城乡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等衔接不够紧密,尤其在乡镇和农村较为突出。
综合分析存在问题的原因,既有历史条件下形成的结构因素,也有现实条件下的发展和理念因素。一是产业结构偏重。三次产业结构比重不合理的问题尚未得到有效改善。20xx年三次产业结构比为xx。3:60。1:27。6,且冶金行业增加值占全市工业增加值比重高达31。38%。第三产业占比低于创建生态市40%的要求,商贸、物流、旅游和现代服务业等第三产业发展滞后。偏重的产业结构形成了高能耗、高排放的工业体系,导致环境治理成本高、难度大。而且调整的转型成本、替代产业、财政收入等现实问题的考量,注定结构调整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过程。二是资源要素偏紧。由于地域、环境的限制,我市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承载力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自然资源、资金、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供参考6
技术等资源要素制约越发明显。三是生态公共产品缺失。有的部门注
重解决看得见的民生工程,提供诸如城市硬件设施等公共产品,忽视
了环境和生态的调节功能、支持功能和文化功能也是民生工程,导致
较少提供诸如生态文化、生态环境等生态公共产品。四是公众参与意
识不强。大多数公众认为生态文明建设就是治理环境污染。公众关注
环境保护的出发点是维护个人利益,只有当环境问题影响个人生活、
损害自身利益时才会采取一定行动予以维护,而对公共环境的维护缺
乏责任意识和监督意识。
三、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几点建议
生态文明建设是一个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中共中央对生态文明
建设的高度重视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要求给我们提供了难得的战略
机遇和历史机遇。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新型城镇化的必由之路,是经
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先决条件,是最根本的民生工程。应坚持工业文明
与生态文明相融合,生态建设与经济建设相促进;坚持在发展中保护,
在保护中发展;坚持“目标导向、规划引领、产业支撑、生态保障、
制度推进”,实现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努力建设美丽新
鄂州。为此建议:
(一)明确生态文明建设内容,着力构建目标导向体系
7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供参考
生态文明建设既包括生态经济建设、生态环境建设,又包括生态文化建设、生态社会建设。既要明确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也要准确界定生态文明建设的外延,形成目标导向。建议参照广东惠州、福建三明等市的作法,明确一个时期总体目标,并将目标任务细分到每一个阶段。总体目标:就是要建设环境洁净优美、生活健康舒适、产业协调发展、资源综合利用、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园林城、文化旅游城、精致宜居城,实现鄂州“天蓝、地绿、水净、城美”。分段目标:第一阶段:以生态文明建设为统领,加快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实现“六城联创”的目标(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和全国文明先进城市)。第二阶段:各区全面实现国家级生态区创建目标,形成以生态产业为主体的高效生态经济体系。第三阶段: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基本实现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与生态文明全面进步,实现人与自然、社会和谐共生,展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鄂州新风貌。近期任务:通过减少与控制水、气、声、渣等污染源、削减排放量,加强生态系统的修复与保护;通过调整产业结构与布局、优化环境功能区划,促进知识型产业和生态型产业的发展;引导城乡居民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以及消费方式等方面向环境友好、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供参考8
资源节约、社会和谐的生态文明方向转变,大力提升全体市民的生态
环境意识和参与保护环境程度。
(二)统筹城乡发展,着力构建规划引领体系
广东惠州市编制实施了《惠州生态市建设规划》、《惠州市环境保
护规划》,并出台《招商引资环保指引》、《淡水河流域环保准入指南》
等文件,把做好生态文明建设规划编制,作为促进生态文明建设良性
发展的基础性工作,增强了规划对发展的导向作用,值得借鉴。建议
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以但推进城镇化建设为抓手,科学规划我
市城乡建设规模、发展方向及功能布局,充分考虑生态景观的需要,
形成合理的城乡发展空间形态和发展规模。一是优化市域布局。按照
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的目标要
求,合理划分市域功能区,优化布局结构。着力打造一“城”为主(主
城区),“两沿”联接(沿江、沿港生态长廊),“三湖”示范(梁子湖生
态示范区、红莲湖生态度假区、梧桐湖生态城)的生态文明建设格局。
加紧生态环境保护、历史文化保护、城中村改造、绿地景观建设、污
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等与生态文明建设相关联的专项规划和修建性
规划的编制工作。二是完善规划指导。要在《鄂州市城乡总体规划(XX
—2020年)》基础上,按照生态文明建设总体要求,统筹规划生态文
9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供参考
明的功能分区、生态资源保护、产业布局、风格特点,强化规划的综合性、全局性、战略性和可操作性。与产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规划、重大基础设施规划等专项规划有机衔接,切实体现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建设的理念。三是强化规划约束。相比于经济发展等规划,生态文明建设规划更具有长期性和艰巨性,在实际运作中,容易让位于更能体现政绩的gdp等硬性约束指标。因此,要强化生态文明建设规划的法律性,保证规划执行的严肃性,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随意变更规划,确保生态文明建设规划长期实施,有序推进。
(三)转变发展方式,着力构建产业支撑体系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治本之策。三明市的历史发展状况与鄂州相似,都是偏重型的产业结构,在生态文明建设中,三明市以产业转型升级为着力点,全力发展生态产业、现代服务业,促进了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20xx年,三明市第三产业占比达到34%。建议我市以发展绿色经济、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等为方向,建设一批重点项目,以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一是加快发展生态效益型工业。一手抓冶金、建材、化工、机械制造等产业的改造提升,运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积极推行企业清洁生产,力争在2到3年内全市高耗能、高物耗和高污染的行业全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供参考10
部实行清洁生产。一手抓新兴产业培育,大力引进、培育、发展一批
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项目,重点围
绕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及工程、电子商务等产业,策划和推进
一批高新技术项目,抢占新兴产业发展的制高点,力争到“xx”末新
兴产业产值占gdp的比重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二是加快发展现代服务
业。现代物流业方面,要依托三江港区,加快鄂州“地主港”、“公路
港”等项目建设,打造区域物流节点城市。生态旅游业方面,要发挥
资源优势,加快策划和开发观光、休闲、度假、文化、健身为主题的
旅游产品,打响具有鄂州特色的生态旅游品牌。文化产业方面,要按
照“一区一品牌、一区一园区、一区一实体”的要求,加快梧桐湖文
化创意产业园等项目建设,培育一批文化骨干企业,增强文化产业发
展软实力。三是加快发展生态农业。梁子湖区要全面退出一般工业,
以生态农业发展作为立区之本,创建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区。要实施化
肥、农药减量化,推广科学种植(养殖),切实减少农业面源污染。加
大农业龙头企业的引进和扶持力度,策划、实施一批种植(养殖)基地
建设、农产品深加工等项目,推广生态农业模式,推进农业标准化和
安全农产品生产,推动效益农业、观光农业加快发展。
(四)培植项目载体,着力构建生态保障体系
11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供参考
一是谋划一批重点项目,以项目带动生态文明建设。密切关注国家产业政策,围绕环境保护、污染治理、生态修复等领域谋划项目,建立生态文明建设重点工程项目库,以一批重点项目的实施构建生态保障体系。将梁子湖生态修复、环湖生态林带、长港综合治理及洋澜湖综合治理、城乡一体化垃圾污水收集处理、退耕还林、封山育林、天然林保护等项目纳入重点项目库,适时申报、实时推进。二是抓好山水资源保护。出台严格的山体湖泊保护政策,做好全市尤其是城区山体资源摸底登记备案工作,对开发建设中的劈山开石填湖造地等行为应立即停止,责令恢复原貌,并给予严厉处罚;严格控制高速公路、高速铁路和国省道沿线可视范围内的山体开采;加强对全市5000亩以上湖泊进行调查摸底、实地勘线、建档立卷等工作,依据《湖北省湖泊管理条例》,加强监管;保护为主、适度开发,全面改善梁子湖水系、花马湖水系、樊湖水系等流域水环境质量,确保全市流域水质达到相应水体环境功能要求。三是加强工业污染防治。严格源头把关,实施招商引资项目环境生态一票否决制度;加强重点污染源监控,对鄂钢、球团矿等排放大户,进行24小时在线联网监控,督促重点工业企业污染物排放稳定达标;强化社会监督,建立重点污染企业环境监测和排放数据旬报及公开制度,接受社会各界及媒体监督;强化对环境污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供参考12
染和责任追究制度,使企业处罚和追责成本远远高于治理成本,促使
企业自觉治理;加强重点治理,强化对各类开发区、工业园区、重点
行业(火电、化工、冶金、建材、有色金属采选等行业)技术改造和污
染治理工作;积极开展重点企业清洁生产审核,加强固体废物源头控
制和危险废物污染防治,全面推进工业固废综合利用和再生资源回收
利用,完善、规范危险废物处理处置管理。四是抓好城乡环境综合整
治。重点做好城市污水处理厂及其配套管网、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
场和危险废物处置中心等设施建设,加快重点乡镇污水处理工程和垃
圾卫生填埋场建设,加快推进市、区(开发区)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建设,
进一步提高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工业污水以及医疗废物的收集处理
能力。围绕新农村建设、家园清洁行动和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等工作,
坚持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式,积极推进农村改水、改厕工作,切实
加强农村人居环境“脏、乱、差”的综合整治,大力推进农村生态环
境建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质量。
(五)完善体制机制,着力构建制度推进体系
进一步优化生态文明建设的制度环境,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制度体
系建设。一是完善政策引导机制。建立重大项目生态风险评估制度,
全面评估项目实施的生态成本、生态效益,保证决策的科学性。建立
13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供参考
山水开发利用备案制度,通过采取保护性开发、一般性开发、限制性开发等措施,保证山水资源得到合理有效开发利用。设立重大项目前期工作专项资金,积极支持生态项目申请国家、省政府专项资金和银行信贷、设备租赁融资;支持企业发行债券和上市融资,切实让企业享受环保带来的效益,激发企业保护生态环境的内生动力。积极开展生态文明建设全民宣传教育活动,引导工、青、妇等社会团体开展生态文明公益活动,增强全民生态文明意识,倡导生态、环保、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形成生态文明建设的良好氛围。二是完善生态补偿机制。积极落实节能环保项目减免企业所得税等税收优惠,加大对节能环保研发、技术应用的支持力度,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建立和完善生态补偿机制,进一步拓宽补偿范围、深化补偿内容、增加补偿资金,在市域范围内探索“资金横向转移”补偿模式。积极推进在省级以上层面建立梁子湖等跨界流域的补偿机制。三是完善生态保障监管机制。探索生态建设、环境保护资金投入与利益共享机制,盘活市场资源,引导社会、企业、个人共同参与生态文明建设;完善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水资源与环境保护管理制度、林地林权保护监管制度,健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追究制度和损害赔偿制度。四是完善生态考评机制。推行生态gdp核算制度,尽快建立一套有利于绿色gdp发展的干部考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供参考14
核评价机制和考核标准;加强政府节能减排的绩效管理,将相关的考
核评估统一到生态文明建设框架下,建立统一的考评制度,提高管理
的层级,设立部门联动机制;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纳入
经济社会发展评价机制,建立分类、分区目标考核办法。
新华乡生态文明建设调研报告
党的“十八大”以来,新华乡按照县委、县政府关于开展“美丽
腾冲”建设的总体思路和工作要求,采取了开展林业三项清理整治行
动、从严加强林木采伐管理、砖瓦窑综合整治、非法采砂采石采矿综
合治理、水污染综合治理、全民控塑工程、“四清两拆”村容村貌整
治、绿化荒山等措施,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近
半年来,笔者通过认真调研分析,结合自身工作实际,总结了新华乡
在开展生态文明建设工作中取得的成效和经验,分析存在的问题和原
因,并提出相关建议,希望对新华及友邻乡镇在今后开展生态文明建
设工作中所有帮助。
一、新华乡概况
新华乡位于腾冲县南部,距离县城56公里,地处东经98°48′,
北纬24°45′,东与蒲川相邻,南与龙陵县河头乡隔江相望,西部
和北部与梁河县小厂、平山乡接壤,全乡东西宽11.5公里,南北长
15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供参考
16公里,因地形地貌四周群山环抱,形似灶上的铁锅,又名“小蒲窝”。全乡国土面积122平方公里,辖11个村委会、88个村民小组,XX年末全乡总人口17350人,农民人均纯收入5048元。新华地质构造复杂,坐落在著名的新生带火山区,境内多山,山脉多为南北走向,将全境分割成南北走向的山间盆地、河谷。坝区占全乡总面积的4%,山区和半山区占96%,全乡最低海拔930米,最高海拔2250米,平均海拔1290米。新华境内大部分地区属亚热带多湿气候,具有明显的低纬度山地季风气候特点,由于海拔高差大,形成具有地热河谷热区气候又有温凉带气候的立体气候特点,适宜种植茶叶,热带经济作物。
二、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推进情况及主要做法根据县委政府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新华乡党委政府主要领导迅速行动,组织分管领导及相关部门,围绕天蓝、地绿、水清的总体目标,制定了一系列工作实施方案,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得到快速有效推进。(一)从严加强森林采伐限额管理。严格执行森林采伐限额管理制度,降低森林采伐限额,控制商品材采伐。执行林木采伐“七个不准”制度。1、山林权属不清或者有争议的不准采伐;2、天然阔叶林、封(禁)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供参考16
山和保护区不准采伐;3、重点公益林区不准采伐;4、未完成更新造林
任务的单位不准采伐;5、林政管理混乱、乱砍滥伐突出的村未整改之
前不准采伐;6、公路两旁、江河两岸、水库四周及集镇面山不准采伐;7、
征占用林地未取得林地审核同意书的不准采伐。
(二)实施绿化荒山行动。围绕“生态立县”战略,进一步实施好
退耕还林巩固、封山育林、防护林体系等重点工程建设,扎实推进造
林绿化工作,落实绿化荒山行动措施。20xx年计划新植油茶1181亩,
美国山核桃503亩。补植美国山核桃100亩。抚育油茶XX亩,泡
核桃3000亩,美国山核桃1000亩;新植用材林541.5亩,实施森林
抚育500亩,封山育林1000亩;组织义务植树5.1万株,建义务植树
样板50亩。到20xx年末使全乡林业用地面积达到12.8万亩,其中:
用材林达10万亩,特色经济林面积达到2.8万亩(泡核桃2万亩、油
茶0.8万亩),森林覆盖率比去年增长0.3个百分点。目前正在组织实
施夏季造林工作。
(三)强势推进林业三项清理整治行动。及时召开专题会议,成立
工作领导小组,制定行动方案。一是在全乡范围内开展了对无证木材
加工企业的摸底调查及清理整治工作,对全乡12个无证木材加工厂
发放停工并限期拆除厂房机械设备的通知书,组织力量对拒不执行的
17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供参考
加工厂进行强制拆除,截止7月10日,全乡12个无证木材加工厂的厂房和机械已全部拆除,工作进度在全县名列第一;二是开展野生树木非法移植清理整治,对全乡26株非法移植的野生树木进行逐株登记造册、编号拍照归档,全部纳入乡林业站的管控之中;三是拆除捣毁废弃加工木炭旧窑,防止非法烧炭死灰复燃。
(四)加强古树名木保护工作。古树名木被称为绿色文物、活的化石,是自然界和前人留下的无价珍宝,也是一个地方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腾冲气候温润,适合树木生长,分布着大量古树名木。据统计,目前我县共有古树名木54株(其中县级保护26株、乡级保护28株),主要有柞木、柏树、香樟、香叶树、黄果树、大青、榕树、桂花等树种。为加强古树名木保护,实行村民承诺保护、村级登记保护、县乡挂牌保护的方式,对全乡古树名木进行了挂牌保护。
(五)开展水环境污染综合治理工作。在全乡范围内组织开展了大规模水环境污染整治行动,一是对全乡12个非法采砂采石点采取直接取缔措施,目前所有非法采砂采石点清理工作已完成;二是开展河道污染治理,组织机关干部、学生、群众对乡内的主要河道里的垃圾进行清理打捞集中处理,对河道两岸进行绿化打造。
(六)实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围绕“美丽乡村”建设,依托开展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供参考18
“四清两拆”活动,采取政府引导、资金扶持、群众参与的方式,加
大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力度,积极探索农村生活垃圾处置模式,乡
内投资在各村修建了垃圾集中处理池,在集镇及周边村组设置了垃圾
箱,争取环保项目建设了自燃式垃圾焚烧炉,通过前期观察,达到预
期处理效果,符合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实际。
(七)开展砖瓦窑清理整治。结合“新华乡生态环境专项整治行动”,
综合运用法律、行政等多种手段,以疏堵结合为原则,对基本农田保
护区、公路沿线、乡村集镇规划区内的砖瓦窑一律取缔,重新选址规
划建设轮窑,研究能源替代,并做好土地复垦工作。
三、生态文明建设推进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群众自身生态观念与生态保护意识薄弱。群众生态保护意识
的薄弱是群众肆意破坏生态环境的重要精神原因;农村生态环境基础
设施不足和设施建设投入不够,是引发群众生态保护意识不强的重要
物质因素;良好的农村公共基础设施,有利于培养群众的生态保护意
识和养成良好的生活生产行为;因地理环境因素的限制和村庄建设的
不合理性,严重影响了村容村貌,浪费了许多生态资源,也增加了生
态文明建设的成本。
(二)基层执法疲软导致打非治违工作底气不足。乡镇基层站所执
19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供参考
法权限范围较小或毫无执法权,加之执法人员少,直接导致在打击破坏生态环境行为时底气不足,打击效果不明显,震慑作用不强。比国土所为例,在查处非法采砂采石行为时,按部门职权只能是以下方停工通知的方式告知当事人停止其非法行为,无处罚或采取强制措施的权限,而违法行为人则毫不畏惧。
(三)一刀切导致在执行县委政府决策时存在偏差。个别部门和地方因急于达到治理目的,从严加强管理,在执行县委政府决策时实行一刀切,如:停止一切采伐指标的分配及林木采伐活动,停止木材运输手续的办理,停止一切沙石的开采活动。这与县委政府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不符,也不符合相关行业生产规律。
四、生态文明建设的路径(一)树立生态目标,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生态目标是实现人居环境良好、空气质量清新、自然生态基本平衡。生态目标的实现,要求尽量减少资源能源消耗,减少向自然环境排放污染物,实现资源消耗最小化、环境损害最低化,所有的生产生活活动都要在资源环境的承载力范围内,不出现过冲现象。新华乡地处腾冲南部乡镇,自然生态环境良好,总体经济发展方式较粗放,要实现生态目标,就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同时不能再走“先利用后保护”、“先污染后治理”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供参考20
的老路。这就要求我们在某些情况下限制、改变或放弃现有的一些经
济发展手段或方式,宁可牺牲眼前经济利益,也要实现生态目标。
(二)加强政府引导,改进生产生活方式。生态文明建设,对人类
而言,是一种崭新的理念。对人类的价值观念、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都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人类需要对原有的传统价值观念、生产方
式和生活方式进行重大的调整和改进。这种调整和改进,从政府的层
面上讲,没有政府的强有力领导,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显然是做不
到的。政府重视和引导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强大动力。生态文明建
设是一项具有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的浩大的系统工程,而不是在
短期内通过努力就能顺利得以实现的,它涉及到经济、社会、环境的
方方面面,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关心和参与,全社会成员
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主体。我们可以用好用活法律法规,实施生态文明
建设规划,进行广泛的宣传和教育,引导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企业
与公众在政府的引导下,依法进行生态文明建设的各项活动。
(三)加强制度建设,建立健全有利于生态文明建设的规章制度。
制度是区域经济、环境、社会发展的软约束,有效率的制度促进经济
社会的发展,无效率的制度抑制甚至阻碍经济社会的发展。制度创新
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通过制度创新,可以改变生态文明建设
21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供参考
中面临的制度约束。历史经验表明,不同国家、地区之间在发展中存在的巨大差异,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国家、地区的制度安排。同理,制度安排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有效的经济政策制度的建立与实施不仅可以极大地鼓励那些率先实行低消耗、低污染的经济行为,实现资源环境的有效配置,激励新技术的开发和应用;同时还可以迫使经济个体不得不放弃传统的高消耗、高污染的经济行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因此,应通过深化改革,逐步建立和完善基于市场机制的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政策支撑体系,科学合理地使用各种政策工具,以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全面推进。
(四)推进生态化转变,建立生态型生产体系和消费模式。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积极推进五大生态化转变。一是观念生态化转变。从传统的“人类自我中心思想”、“征服自然”等观念,向“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文明观念转变;在全社会宣传、倡导和树立生态价值观、生态经济观、生态政治观和生态科技观等生态文明观念。使全社会从思想上接受生态文明新观念,将生态文明观念付诸于各项经济社会活动中,把生态文明观念贯穿于各种发展战略、发展规划以及政策制定的全过程。二是产业生态化转变。在产业发展模式上,从传统的资源高消耗、环境污染破坏的粗放发展模式向资源节约、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供参考22
环境友好的生态化集约发展模式转变。产业发展尽量依据产业自然生
态有机循环机理,建立形成产业组织生态链网关系,产业系统、自然
系统与社会系统相互结合优化,使资源获得充分的循环利用、节约利
用,废弃物实现零排放,环境获得最好保护。三是生活生态化转变。
在生活方式上,从人类对物质财富的占有掠夺以及无节制地消费向
弱化物质财富占有与追求的简约生活方式转变,以适当的、极少的物
质资源消耗,最小的自然环境污染破坏,获得最大的精神文化财富,
获得最健康的身心发展,谋求精神化生活方式与物质化生活方式和
谐,实现人与自然共居一体,相互包融。四是文化生态化转变。在文
化宣传上,要大力加强生态教育和宣传,使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思想
深入人心,使社会大众摒弃人类自我中心思想,树立起生态文化意识,
提高社会大众对生态文化的认同,增强社会大众对自然生态环境行
为的自律,促使社会大众自觉地承担保护生态环境的责任和义务。文
化发展上,要尊重人与自然相和谐的要求,赋予文化以生态建设的含
义,努力形成防止污染、保护生态、美化家园、绿化环境的社会文明
新风尚。五是环境生态化转变。在资源开发模式上,从无视、忽视自
然生态环境的承载力的环境破坏性资源开发向以保护自然为基础、与
环境的承载能力相协调的资源开发模式转变。资源开发建设活动始终
23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供参考
保持在环境的承载能力之内,自然环境及其演进过程得到最大限度地保护。生态型生产体系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最重要的是要推进产业的生态化转变,建立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生产模式,建立低投入、高产出、低消耗、低污染的,产业发展、经济效益与生态环境相互协调的生态型生产体系。
在人们的经济社会活动中,消费是整个经济循环链条的最后一个环节,所有的生产都是为消费准备的,生产的目的就是为了提高人们的消费水平,只有消费需求的增长,才能有商品的市场需求,才能提供足够的就业机会,才能保证社会稳定,从而保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生态文明建设不仅仅与消费水平密切相关,生态文明建设还是一种文化观念和价值取向。因此生态文明建设,要积极推进生态消费模式的建立。通过加强生态消费理念的教育宣传,在全社会树立符合自然生态法则的人与自然相互平等、相互依赖的消费价值观,积极倡导绿色消费、节约消费、适度消费、健康消费、科学消费、环保消费、减物质消费、文化和功能性消费,摒弃盲目消费、过度消费、破坏性消费、透支消费和“一次性消费”的生活方式。通过政府主导,制定相关鼓励促进生态消费的激励政策和机制,正确引导消费走向,形成生态消费时尚,使生态消费观念逐步形成并转化为直接的消费需求,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供参考24
逐步建立起有利于人与自然环境和谐相处、协调发展的可持续的生态
消费模式,在消费环节实现资源的最大量节约,污染物的最大量减少,
对环境的破坏最小。最终实现由注重单一的物质消费向多元的减物质
化的文化功能性消费转变,由注重自然资本密集型的消费转向技术、
知识和服务密集型消费。
关于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基层调研报告
xx市户籍人口数xxx万人,约2/3的人口工作生活在xx个乡镇
和xxxx个行政村。自xxxx年开始,随着xx生态省和xx生态市建设
工作的不断推进,全市各乡镇已全面完成生态建设规划,并建成全国
环境优美乡镇x个,省级生态乡镇xx个,市级生态乡镇(街道)xx个,
分别占总乡镇数的x%、xx%和xx%;市级生态村xxx个,占总行政村数
的x%。根据国家和省有关文件精神和《xx生态市建设规划》目标要
求,乡镇生态建设工作还仅处于起步阶段,离全面建成省级和国家级
生态市尚有很大的差距,因此,进一步加强乡镇生态建设成为各级各
部门当前面临的历史性挑战。
一、进一步加强乡镇生态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一)是全面建成国家级生态市的必要条件。根据《xx生态市建设
规划》要求,xx将于xxxx年前建成国家级生态市,而xx%的乡镇达
25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供参考
到全国环境优美乡镇验收要求是生态县(市、区)建设的前置条件。要真正达成生态市建设目标,基层创建工作是关键,开展乡镇生态建设创建工作能够丰富生态市建设内涵,提升生态市建设水平,是进一步推进和深化生态市建设工作的客观需要和必然基础。
(二)是推进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的大好契机。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要把国家对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的重点转向农村,而加强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是乡镇生态建设的重要内容,环境基础设施是人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条件,对一个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起着基础性和决定性的作用,要全面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然要求乡镇调整发展思路,加大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确保辖区内居民拥有良好的环境条件和发展空间。
(三)是提高区域综合竞争力的客观要求。一个区域的综合竞争力是指该区域在一定区域范围内集散资源、提供产品和服务的能力,是区域经济、社会、科技、环境等综合发展能力的集中体现。各项生态建设创建工作从公共设施完善程度、污水处理、大气环境质量、空气环境质量等xx多项指标对乡镇进行考核,有力地促进当地政府积极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当地环境质量,提升区域经济发展要素,从整体上改善当地投资环境,提高区域综合竞争力。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供参考26
(四)是提升农村生态文明水平的重要载体。生态文明是中国先进
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历经几千年的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之后,
在认真总结人与自然关系的经验与教训基础上,在实践中形成的一种
崭新的文明观念,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道德伦理基础。生态文明强调
“自然-经济-社会”的整体价值和生态经济价值,要求人类的一切活
动都要适应“自然-经济-社会”复合系统的整体利益。没有广大农村
地区的生态文明,就不可能实现全国的生态文明。乡镇生态建设创建
工作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增强全民的生态环境意识,提升乡镇的整体
生态文明水平。
二、当前乡镇生态建设存在的问题和难点
(一)部分乡镇领导思想认识还不到位。当前,政府对官员的政绩
考核仍然以gdp增长为依据,导致部分乡镇领导重经济发展,轻生态
环境保护的意识难以转变,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上不能以科学发展观
为统领,把“发展才是硬道理”错误地理解为“增长率才是硬道理”,
片面的追求gdp增长速度,忽视了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与可持续发展之路背道而驰。
(二)乡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环境基础设施状况作为生产力
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制约着社会生产力的综合水平、生产的发展程
27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供参考
度和人们消费的现实程度,还直接反映着社会的文明程度。与宁波市经济发展速度相比,乡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明显滞后,主要表现在:
1、规划问题:乡镇发展初期由于缺乏规划指引,导致建设无序开展,给当前发展带来诸多环境问题,如雨污分流、污水管网铺设难度大等。
2、污水问题:截止到xxxx年底,全市还没有一个乡镇建成真正意义上的生活污水处理厂;村庄生活污水处理几乎还是空白(xxxx个行政村仅有xx个试点),大量的生活污水直接排放到农村溪流河道,成为农村生态环境最大的污染源之一。
3、卫生厕所问题:卫生厕所改造过程中普遍存在三格式化粪池建设标准不够,导致废水渗排或不能进行合理处置,影响到地表水和地下水环境质量。
4、生活垃圾问题:农村生活垃圾“村收集—镇清运—县填埋(或焚烧)”处理网络还存在覆盖面、配套设施及规范管理等方面问题,致使垃圾直接向河道倾倒的现象还时有发生。
5、工业污染问题:乡镇企业存在技术含量低、规模小、生产工艺落后,管理水平较低等具体问题,由此滋生了少数企业存在偷排、漏排等违法排污行为,给区域生态环境带来沉重压力。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供参考28
(三)乡镇环保队伍亟待组建和完善。随着xx市工业经济的快速发
展以及大规模撤乡并镇之后,乡镇的环保监管和生态建设任务日益加
重,而xx市到目前为止仅慈溪市设立了乡镇监察中队,绝大多数县
(市)、区还没有成立乡镇环保队伍,没有专职的环保工作人员,致使
很多工作到县级一下就难以推动,生态建设工作明显滞后。同时,在
乡镇环保队伍中,无论是专职的或兼职的工作人员中还存在人员素质
参差不齐、学历不高、缺乏专业人才等问题,因此,加强乡镇环保工
作人员的素质培训,组织开展环保知识培训,配备相应环保器材等工
作也亟待完善。
(四)乡镇生态建设经费不足。开展生态建设工作是为了改善区域
环境质量,促进经济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生态建设涉及的建设内容
以基础设施建设核心,而基础设施具有基础性与共享性,初期投资巨
大、回收期长等特征。近年来,xx市各级政府对基础设施的财政性投
资在绝对量上一直保持着增长的态势,但这一增长速度远远比不上基
础设施建设总额的增长速度,由此导致财政资金难以满足生态建设的
需要。
(五)乡镇生态建设宣传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由于乡镇建设前期
缺乏规划引导,部分基础设施没有按实际要求进行建设,如污水管网
29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供参考
铺设、绿化带及卫生厕所建设等,此类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属于还旧帐性质,势必影响到部分居民的个人利益,这就要求乡镇政府宣传部门进一步加强生态建设宣传力度,调动居民参与、支持乡镇生态建设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妥善处理建设过程中潜在的各类问题。此外,宁波市是个工业化程度较高的城市,外来务工人员众多,在文化素养、生活习惯等方面与xx市民存在差异,势必要通过加强宣传,灌输人改变环境,环境改造人的理念,提高他们对生态建设的认识,改变一些不良习惯,共同建设美好家园。
三、对策建议(一)加强干部教育,提高生态意识。领导干部重视是抓好各项工作的前置条件。要抓好生态建设工作,必须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将干部生态教育和政绩考评结合起来,将如何开展生态建设工作纳入领导干部专题教育培训内容,并将建设业绩作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评的重要内容,使广大干部充分认识到开展生态建设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做到思想上到位,认识上深刻,决策上有力,行动上迅速,形成一级抓一级、齐抓共管的局面,全面推进乡镇生态工作的顺利开展。(二)加大建设力度,提升乡镇品位。要严格按照乡镇生态建设规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供参考30
划要求,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按照“一镇一品”的要求,突出自
身特点和优势,坚持项目建设与环境改善、品位提升、经济发展相结
合,不断完善城镇功能,增强城镇承载能力,彰显城镇文化内涵。在
具体项目建设上体现美观、实用、紧凑,不搞形象工程,建筑要富有
特色,注重整体协调,体现文化品位。
(三)组建环保机构,加强素质培训。机构和队伍是管理和建设的
主体,没有机构和人员就谈不上管理和建设,要尽快组建和完善乡镇
环保管理网络,保障机构编制、人员配备和资金来源,使乡镇环保工
作人员能够全心身投入到基层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中去。针对乡
镇环保工作队伍还存在专业素质偏低,学历不高,缺乏专业人才等情
况,要经常组织他们参加由各级环保部门举办的环保培训班,使他们
在实践中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技能。
(四)拓展投资途径,确保投入到位。采取政府产权管理、间接调
控和市场运作相结合的方式,建立和健全以政府引导的、以企业为主
体的、全社会、多元化、多渠道、多层次的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格局。
如各地污水处理管网建设经费由各级政府投资,而污水处理厂建设可
采用xxx投资模式,在不改变原来用途的前提下,有偿、有期限地转
让基础设施经营权;乡镇污水管网建设费用由市政府补贴、污水处理
31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供参考
费返还金、建设补偿金和乡镇投资构成;各类基础设施建设采用吸引民间资本投资的形式,从建设到运行全部由企业负责,政府则在保障方面提供政策支持和相应补贴,充分发挥政府投入的引导效用和对民间资本的带动作用,以政府杠杆资金吸引社会资金的广泛参与,确保乡镇生态建设资金投入到位。
(五)加强环境宣教,实施寓教于乐。要动员广大群众支持、参与乡镇生态建设,改变传统的生产和生活习惯,必须先从转变意识形态着手。各乡镇要积极引导全民参与,通过举办讲座、论坛和竞赛、中小学生宣传资料发放等多种形式开展环境教育和环保法律法规知识宣传;生态文明建设调研报告范文
为全面掌握我市生态文明建设情况,进一步总结经验、查找不足,推进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市政协根据今年重点工作安排,成立专门调研组,于今年上半年对生态文明建设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调研组先后到环保、水务、城管、畜牧等部门和部分镇街、有关工程现场进行实地调研,专题召开座谈会,了解生态文明建设的现状、问题,剖析原因,寻求对策。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市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情况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供参考32
近年来,我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一
项战略任务来抓,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突出重点,逐步推进,取得
了阶段性成果。我市先后被评为全国生态文明先进市、全国首批绿色
小康县、全省减排先进县(市)、省级文明城市、省级卫生城市、省级
环保模范城市、省级园林城市,荣获“山东省适宜人居环境奖”。
(一)生态经济初具规模。持续推进经济结构转型升级,三次产业
健康协调发展。工业化集群化程度不断提高,培植形成了机械制造、
新型建材、食品医药、能源、轻纺等支柱产业,新能源、生物医药、
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加速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
总产值的比重达到20%。第三产业繁荣活跃,旅游业提档升级,干杂
海货等专业市场规模不断扩大,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
37.6%,我市被列入全省50个服务业重点城区。农业产业化、规模化、
标准化水平不断提高,我市被确定为首批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
(二)生态保护扎实推进。深入开展国家森林城市创建活动,大力
实施造林绿化,全市林地面积达到57.9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33%,
城区绿化覆盖率达到24%。加强流域治理和水保生态建设,治理塌陷
地1.2万亩、水土面积168平方公里,治理区域植被覆盖率达70%以
上,有力促进了水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恢复保护了自然生态。
33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供参考
(三)治污减排成效明显。全面关停拆除机立窑水泥生产线,淘汰
水泥产能490万吨。万元gdp能耗、cod、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比XX
年下降21.4%、29.2%、12.5%,圆满完成“xx”节能减排任务。加强
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先后投资5.4亿元建设了城市第一、第二和鲁南
高科技化工园区、大坞生物医药基地4处污水处理厂,污水日处理能
力达到18万吨,中水回用率68%,位居全国县级市前列。投资1.3
亿元,实施了城郭河、界河入湖口等6处人工湿地建设,出境河流断
面水质达到地表水ⅲ类水质标准。关停小火电14.9万千瓦,对29家
废气企业实施了污染治理再提高工程;铺设供热管网68公里,关停燃
煤锅炉76台;建设了3家机动车尾气检测站,严禁超标车辆上路,减
轻了机动车尾气污染,城区大气优良天数逐年增加。
(四)城乡环境有效改善。在城区主干道全面推行“水冲路面、机
械清扫、人工保洁”三位一体的保洁方式,城区新建垃圾压缩中转站
12座,新建改建水冲公厕100余座,完善了环卫设施布局。建设了
垃圾处理场,累计无害化处理生活垃圾30余万吨。强力推进城乡环
卫一体化,在14个镇建设了垃圾中转站,购置了压缩转运车、垃圾
收集车,形成了“村收集、市镇转运、无害化、资源化管理”的垃圾
处理模式。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供参考34
(五)安全体系逐步完善。投资XX万元建成环境监控中心和监控网
络,46家企业和2家污水处理厂安装了在线监测装置,15家重点企
业安装了远程视频监控设备。在泉上桥、群乐桥、王晁桥及白龙湾断
面建设了4座水质自动监测站,
实现了自动监测、视频监控、生物监控三位一体的综合监管。加
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取缔土小企业106家,实施了水源地一级保护
区内家畜禽养殖场的搬迁整治工作,保障了全市饮水安全。
二、我市生态文明建设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市虽然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
定成绩。但是,当前生态问题日趋复杂化,生态环境状况不容乐观。
主要表现在:
(一)生态保护意识还有待增强。一些地方的个别领导环境保护意
识缺乏,在开发与保护上顾此失彼、急功近利,不惜牺牲生态环境换
取一时的、局部的经济效益;少数企业和单位仍存在着重开发、轻保
护的思想,片面追求经济利益,忽视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社会公众
爱护生态、保护生态的主动性、自觉性还不够强,随意破坏生态、污
染环境的现象还时有发生。
(二)生态产业结构还不够合理。服务业发展仍滞后于工业,三产
35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供参考
增加值占比依然偏低,三次产业比例中,二产为54.6%,三产为37.6%,二产高出三产17个百分点。工业内部资源型产业比重仍比较大,重化工业所占比重达70.7%,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缓慢,高投入、高消耗、低效率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没有根本改变,节能减排任务重,面临的资源环境压力大。
(三)污染防治形势还不容乐观。一是大气环境质量仍需改善。由于我市火电、焦化企业较多,加之城市拆迁面广量大,导致大气污染、扬尘污染仍比较严重。据监测,我市城区全年仍有150天pm10超标,冬季雾霾天气时有发生。二是水污染防治形势严峻。河流水质时有超标。5条骨干河流除新薛河水质较好外,另外4条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尤其是城河、郭河属城市纳污河污染较重。从目前情况看,我市河流断面水质与环境标准要求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今年一季度,枣庄通报我市城郭河群乐桥断面水质达标率为零,cod、磷、氟化物均超过地表水iii类水质标准,其中cod超标严重。河道治理任务艰巨。近年来,我市先后对荆河、小清河城区段以及北沙河、十河等部分河段进行了综合治理,五条骨干河道全长167.6公里,已累计治理125.1公里,但是达到20年一遇标准的仅为42.9公里,尚有120公里需统一治理提高防洪标准,尤其是流经城区南部的郭河南支、北支尚未启动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供参考36
治理,河道不畅,污水直排,垃圾遍布,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城市的形
象和周边居民的生活质
城河河道内垃圾遍布(XX.4.7)北沙河河道被占用(XX.3.28)
量;分布在农村的小型河流、支流、坑塘等本应在改善周边生态
环境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如今多数垃圾成堆,变成了“垃圾河”。荆
泉水源地保护面临考验。位于水源地保护区内的我市和山亭区少数污
染严重的塑料加工、食品加工等土小企业死灰复燃现象严重,隐蔽生
产,偷排污水,对全市饮水安全构成很
荆泉水源地上游山亭区污水未经处理直排我市荆河河道(XX.3.19)
大威胁。三是农业面源污染逐步加重。化肥、农药用量偏大,利
用率低,导致土壤中氮、磷等化学物质过剩、流失,农药残留于水体、
土壤及农产品中,对土壤、地表水和地下水造成了一定污染。秸秆综
合利用率低,秸秆焚烧和乱堆乱放问题难以从根本上解决,对农村污
染造成了不良影响。
文本框:污水处理厂污泥堆积文本框:荆河上游污水未经处理直
排河道(XX.3.28)(四)环保基础设施还不够完善。一是污水管网配套不
健全。城区多处污水管网建设时间久,基础资料亏缺,投入资金不足,
管网及检查井经常性堵塞损坏,不能及时修缮;建于1999年的荆河、
37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供参考
小清河污水渠,老化破损严重,尚有9公里未完成改造,污水外溢现象突出。城区东部、学院西路等区域尚未建设污水管网,导致党校宾馆、山东化工技师学院等处的污水未经任何处理直接排入荆河;洪绪片区污水产生溢流现象。郭河北支南岸南沙河镇驻地、鲍沟现代玻璃生产基地支管网不配套,未能与第二污水处理厂管网对接,废水直排河道。新建农村社区管网配套设施不健全,生活污水多数直接排放。二是污水处理厂建设运营存在问题。污泥围厂问题严重,第一、第二污水处理厂日产污泥300余吨,不能及时有效处置,造成厂内污泥堆积如山。鲁南高科技化工园区和大坞生物医药基地污水处理厂,由于污水量不足等原因,无法正常运行。级索镇、滨湖镇污水处理厂尚未开工建设。三是固体废物处理设施不全。目前,我市尚未建设粪便处理场,城区每年公厕、居民小区化粪池清抽粪水约3万余吨,清掏粪便约XX余吨,主要采取简易排放,对水源、土壤和空气造成污染。城区各类餐饮服务业达1200余家,日产餐厨垃圾量约60吨,无法得到有效处理。
(五)造林绿化任务还十分艰巨。目前,我市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为24%,距离创建国家森林城市31%的标准,还有不小的差距。森林资源总量仍然偏小,部分山区仍有荒山未绿化;西部平原区森林面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供参考38
积偏小,农田林网带断网破;森林生态系统还不完善,生态防护功能
不强。
(六)农村环卫整治还任重道远。我市的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才刚
刚起步,覆盖面还较小,目前460个居实行了垃圾集中收集、处理,
仅占市村居总数量的36.9%。尚未实行城乡
环卫一体化工作的村居,仍然存在生产、生活垃圾随意乱倒的现
象,垃圾占道、垃圾入河、垃圾围村的问题仍很突出。在垃圾中转站
建设、垃圾收集运输设备购置等方面资金投入缺口较大,在目前各镇
财力有限的情况下,在资金投入上存在一定困难,亟需建立市、镇街、
社会多元投入的保障体制。
(七)生态建设机制还不够健全。一是生态奖惩机制缺乏。生态补
偿机制尚未建立,生态补偿融资渠道和主体单一,主要依靠政府的转
移支付和专项基金两种方式。资源开采企业对塌陷地、采石、采砂矿
坑恢复投入不足,生态保护得不到有效的经济补偿,生态破坏缺乏应
有的惩治,个人或企业破坏生态环境,政府买单的现象严重。二是污
水处理管理体制不顺。污水管理方面,当前是住建局负责污水处理厂
及污水管网的规划建设,市政处负责管网的排查维修,水务局负责纳
入污水管网的污水处理厂的巡查监管,市环保局负责排污企业和污水
39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供参考
处理企业出水水质的监管,致使部分工作沟通协调困难,难以有效开展。三是生态环境监管能力薄弱。环保部门监察、监测人员数量严重不足,仅有20余名,难以承担大量的环境监管工作任务;环境应急车辆、通讯、防护等应急设备十分缺乏,应对突发环境事件的能力差。
三、加强我市生态文明建设的对策建议市委、市政府在3月底召开的生态滕州建设暨环境保护工作会上,明确提出了建设生态滕州和美丽滕州的奋斗目标。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大力发展生态经济,优化生态环境,培育生态文化,确保万元gdp能耗比,cod、氨氮、二氧化硫、nox排放量年均减少2.5%以上,出境断面河流水质稳定达到三类水质要求,空气质量二级天数每年增加10天,城市污水处理达到全覆盖,实现全域城乡环卫一体化,加快建设经济发展、城乡美丽、文化繁荣、社会和谐、政治清明的幸福滕州。(一)优化产业布局,推进节能减排,构建结构优化、循环高效的生态经济体系。要以发展绿色经济、循环经济、低碳经济为方向,不断优化产业结构、要素支撑结构和空间布局结构,促进生态环境优化与经济永续发展良性互动。一是积极发展生态效益型工业。要大力实施传统产业改造提升计划。推进机械制造、煤化工、新型建材、食品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供参考40
医药、能源、轻纺六大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培植玻璃深加工、不
锈钢制品、汽车配套、生物医药、家居装饰、食品加工六个百亿元产
业板块,促进工业经济的规模实力和质量效益不断提高。要策划和引
进一批重大科技创新项目,培育一批具有较强自主创新能力和示范带
动作用的科技型企业,促进新能源、生物医药、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
业加速规模膨胀。要强力推进节能减排。严格执行环评、能评和“三
同时”制度,从源头上控制新增能耗及污染物。发挥环境保护和节能
减排的引导与倒逼作用,坚决淘汰重污染高耗能行业落后产能,为产
业转型升级腾出空间。要加大闲置土地清理处置力度,实施“零增地
技改”,提高土地投资强度和产出率。大力推进清洁生产,运用税收、
土地等政策措施,鼓励产业园区内不同行业企业之间的横向耦合及资
源共享,促进“废物”的再利用、零排放。二是提升发展现代服务业。
充分依托良好的人口、区位、交通优势,努力做好“大旅游、大商贸、
大物流、大市场”四篇文章,加快推进微山湖古镇、鲁班文化创意产
业园、红星美凯龙家居生活广场、义乌·滕州商城等重点项目建设,
不断提升服务业发展层次,提高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三是加
快发展现代农业。要抓住我市被列入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的机遇,优
化区域布局、培育主导产业,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要扶持培育壮大
41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供参考
盈泰集团、东启公司等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要提高农业标准化水平,打造农产品质量安全放心区,按标准化整建制创建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要健全完善市镇村三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体系,提升监管能力和水平。要鼓励引导广大农户特别是专业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发展标准化生产,建立一批适应国内外市场需求的绿色产品、有机产品生产基地,重点培植壮大盈泰立体种养科技示范园等标准化种养示范园。要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种肥同播”、深施肥技术和生物防治病虫害技术,提高化肥、农药的利用率,减少农业面源污染。要鼓励扶持发展不施用任何化肥、农药的高品质有机农产品生产,使农业“返朴归真”,积极培育一批有机农产品生产基地。
(二)实施污染防治,改善人居环境,构建水绿山青、蓝天洁净的生态环境体系。一是进一步加强污染防治。要深化水污染防治,让水质更加清澈。全面构建“治、用、保”流域治污体系,确保城郭河、北沙河、界河、新薛河四条河流断面水质达到三类水质要求。要加快城区第三污水处理厂建设进度,确保今年年底前建成投入运行;抓紧开展排水管网普查工作,收集整理管网资料,加快维修城区破损管网,新建城区东部、北部管网,确保XX年底前城区污水处理全覆盖。加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供参考42
快级索镇和滨湖镇两处污水处理厂建设进度,增铺西岗、级索、东沙
河、官桥、东郭、大坞、界河、木石等8个镇51.5公里的污水管网,
提高污水收集率;完善鲁南高科技化工园区污水处理厂出水管网,确
保正常运行。实施好总投资2.2亿元的城郭河、北沙河、界河、新薛
河等4条河流的1.5万亩的湿地工程建设,加快推进郭河下游段治理、
北沙河中游段治理、十河官庄拦河闸除险加固等工程建设,综合治理
河道16公里,切实改善断面水质和流域生态环境。要深入实施清洁
空气行动,让空气更加清新。加快焦化企业和燃煤电厂脱硫除尘治理
再提高工程实施进度,开展新源热电公司等3家公司脱硝治理。推进
大坞生物医药基地配套设施建设,确保香料企业全部进入基地生产经
营,统一治理污染物。加大热力管网铺设力度,增加集中供热面积,
关停供热管网范围内、重要路段两侧和镇驻地的燃煤锅炉。对建筑、
拆迁等工地进行集中整治,切实减少扬尘污染。强化机动车尾气管理,
严禁未进行尾气环保检测或尾气排放不合格的车辆上路行驶。要积极
推广秸秆还田、青贮氨化、秸秆沼气、秸秆压块、秸秆发电等技术,
建立完善的秸秆田间处理、收集、储运体系,形成布局合理、多元利
用的综合利用产业化格局。要加大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力度。彻底关停
小蓄电池生产企业。严格化学品风险评估和监管,加强危险废物、医
43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供参考
疗废物处置和管理,确保所有企业做到危险废物安全处置。探索水泥jt窑固废处置技术,提升固体废物处置中心固体废物处置能力。尽快选址建设粪便处理场,解决粪便随意处置对环境的污染问题。尽快建设餐厨垃圾处理场,切实解决餐厨废弃物环境污染问题。
二是进一步加强生态保护。要强力推进“森林城市”创建,全力打造“绿之城、水之乡、文之邦”,努力实现城市园林化、镇村生态化、水系风景化、山区林果化、农田林网化、道路林荫化,力争到XX年完成创建目标。要突出抓好城市绿化,积极实施北辛公园、杏坛广场等增绿增花工程,开展林荫路、林荫公园、林荫庭院、林荫停车场等大绿化活动,真正让城市三季有花、四季常绿。要抓好水系绿化,整合林业、水利、交通、农业、城建、旅游等项目资金,重点搞好“秀美荆河”建设,高标准搞好小清河市民休闲长廊建设,尽快启动城郭河生态景观长廊建设,贯通城市水系,完善配套设施,彰显生态休闲亲水特色。继续抓好沿河、沿湖、沿库造林,对五大河流两岸和境内水库周边,建设护岸林、护坡林、水源涵养林。要抓好山丘绿化,大力实施荒山绿化、破损山体治理和山坡地经济林基地建设。要抓好通道绿化,突出抓好京台高速公路、东木路等道路绿化项目,提升绿化美化品质。抓好平原绿化,积极实施连片面积100亩以上的平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供参考44
原造林工程,大力开展农田林网化建设。抓好镇村绿化,大力推进村
旁、宅旁、水旁、路旁等“四旁”绿化。要加强水土流失和小流域治
理,搞好生态湿地修复和采煤塌陷地治理,对生态退化严重地区进行
生态修复重建。要加强微山湖湿地等风景名胜区、莲青山等森林公园
的保护和建设,在重要水源涵养区、生物多样性丰富区、重要土壤保
护区等区域,规划建立一批生态功能保护区。
三是进一步加强城乡环境综合整治。要搞好环境卫生专项治理,
坚持集中整治和长效管理相结合,每年集中1—2次的时间,开展大
扫除、大清整活动。各镇街、各部门要组织发动广大干部职工和群众,
对辖区内脏、乱、差问题进行彻底治理,在清脏治乱上有一个立竿见
影的效果。要大力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尽快编制完成《滕州市城乡
环卫一体化总体规划》,按照“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的原则,
全面推进“村收集、市镇转运、集中处理”的垃圾处理模式,力争利
用三年时间实现规范运作、全域覆盖。要进一步研究推动城乡垃圾焚
烧发电项目。目前我市对生活垃圾的处理采用的是填满处理方式,虽
然成本低,但占用场地大,而且容易对周边环境产生污染。焚烧处理
垃圾可以处理实现垃圾的“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可以有效缓
解土地紧张的问题。因此,建议我市尽快考察论证,早日新上垃圾焚
45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供参考
烧发电项目,真正做到生活垃圾的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三)强化宣传教育,形成统一共识,构建善待自然、和谐文明的
生态文化体系。要采用生态教育、环境宣传、文化熏陶等多种手段,不断提高全社会的生态文明意识。一是加强生态文明宣传,营造良好舆论氛围。充分利用报纸、电视、网络等媒体,积极宣传环保国策,宣传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先进人物和先进事迹,曝光非法排污和破坏生态的典型案件,定期公布城市空气质量和重点流域水质,通过宣传引导和舆论监督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二是开展各种社会活动,提升全民生态文明意识。充分利用世界“环境日”、“地球日”、“生物多样性日”、“水日”等载体,运用多种形式和手段,广泛深入开展保护生态、爱护环境、节约资源的宣传教育和知识普及活动,提高公众参与度。三是广泛开展生态文明创建活动,动员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继续争创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对照创建指标,不断完善提高软、硬件建设,力争XX年创建成功。各镇街要积极创建设国家级、省级生态镇、环境优美乡镇、绿化示范乡镇。要积极实施美丽乡村建设计划,推进文明幸福村、环卫一体化示范创建活动,每年评比表彰一批先进示范村。要在全市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区广泛开展生态文明创建活动,努力创建一批生态文明示范单位、学校、企业、社区,促进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供参考46
生态文明建设广泛深入开展。
(四)坚持改革创新,完善体制机制,构建双向约束、权责清晰的
生态制度体系。一是建立组织保障体制。建议成立市委书记任组长、
市长任常务副组长的高规格领导小组,对全市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事
项进行统一部署、综合决策、协调行动。镇街、部门明确职责、分工
协作,形成工作合力。要改革环保管理机制,对镇街环保所试行“垂
直化”管理,由环保部门统一管理。对镇街土小企业清理取缔工作实
行属地管理,切实增强镇街工作责任意识。二是建立目标考核机制。
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镇街年度目标考核指标体系,将生态文明建设的
主要任务、指标分解落实到各镇街和有关部门,逐级签订责任状,层
层落实责任,把考核结果作为领导干部政绩考核重要依据。进一步完
善镇街差异化考核工作机制,在考核发展速度的同时,加强对发展质
量的考核;在考核经济发展的同时也考核经济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
谐发展。三是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坚持“谁污染、谁治理,谁开发、
谁保护,谁使用、谁付费”的原则,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
形成污染者付费、保护者受益、治理者获利的机制。要积极争取并用
足用好上级生态补偿资金,设立生态文明建设专项资金,主要用于生
态环境保护和修复、保障改善民生等。特别对近年来新增生态公益林,
47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供参考
全部纳入市级生态公益林补偿范围,落实管护人员和管护报酬,强化管护措施,确保造林绿化成果。四是建立投入保障机制。各级财政要优先安排生态文明专项资金和工作经费,并逐年增加对污染防治、生态保护等资金投入。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和政府投入的综合作用,采取财政贴息、投资补助等政策措施,引导金融机构创新绿色信贷产品,扩大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投入;积极推行市场化运作模式,鼓励各类主体参与投资、建设和运营,凡是可以引入市场机制、实行产业化的项目,形成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多元投入、社会参与的投融资机制。要改革环卫收费模式,借鉴泰安、薛城等地区水务部门代收垃圾处理费成功经验,实行自来水代收,增收生活垃圾处理费。要加强环卫队伍建设,各镇街均要组建环卫所,配备领导力量和专业人员;村级配备专职保洁员,市、镇财政给予工资补助,保证工资发放到位、队伍长期稳定。五是建立应急防控机制。督促有关镇街、部门、企业制订应急预案,建设应急处理设施,有效遏制环保群体性事件和重大事故的发生。加强危险化学品、造纸、医药制造等重点行业企业的环境风险隐患排查,建立风险源信息库。加强对饮用水源地保护区的监管监测,实行生态安全信息互通、资源共享。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供参考48
49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供参考
篇二:市县领导生态文明建设对照检查材料
生态文明调查报告4篇
调查目的和意义:
了解故乡生态文明建设的市政建设基本情况,主要是河流水污染和街道的垃圾分类,意义在于在此基础上了解居民对环保意识的深浅,好教育进一步积极开展环保教育活动,团结合作建设我们美丽的家乡。
调查过程:
在初春的这段时间里,我调研过家乡的河道,也去了村询问。在与村委会领导的交谈中会,我得知前几年,县里加大对乡村的经济小市镇建设,村委会也努力的做招商引资工作,村里规模效应经济效益取得了一定的实效。但是由于过于注重经济效益,使得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对环境的。流经村里的一条河流受到了一定的空气污染,工厂向坑里排放污水,社交生活垃圾往河里倒。从前清澈的河水,而今天垃圾四处漂浮,边缘仿佛污秽的水沟一样。很多地方都是如此,由于前几年单方面的追求经济效益,对污染问题没有及时处理。从而导致环境并不得到很大的改观,相反还使部份环境污染更加严重。
基本情况与分析:
1、平林开扩土地,绿态严重遭致破坏,由于目前仍然人口增多,土地资源缺乏,为了开扩
调查结论:
文明是人类文化发展的成果,是人类改造世界的物质和精神成果的总和,是人类社会进步的象征。生态文明,是指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是指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化加速伦理形态
首先,树立地球最老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唯一家园的理念。大自然提供给人类可资利用的资源是相对有限的。就我国来说,我们的家底并不厚,“老本”并不多。面对近二三十年面临内面临包括石油和天然气在内的各种资源严重状况,一些人大声疾呼:中国“地大物博”的观念该改改了。必须阿蒂希县把合理开发资源和保护环境,作为我国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树立地球是生命体赖以生存的唯一家园的理念,热爱大自然,珍借自然资源。
人是自然的产儿,自然是人类的家园,珍惜或者说就是珍爱人类自己,爱护地球就是爱护我们的生存空间。为了人类的苟延残喘和发展,我们必须走出天人矛盾激化误区的误区,回归和谐。
第三,树立珍爱和善待大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我们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之中,不仅不能遵从经济规律,同样也不能违背自然规律、生态规律。规律都是客观的,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不管你对它承认与否、认识与否,违背了规律都必然要受到规律的惩罚。一些人当更一针见血的指出:环境事实上是国家安全管理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重要性在于,经济危机政治危机往往是相对短暂的,影响一时的,而生态危机则是长期的。一旦形成大范围不可逆转的生态破坏严重破坏,最终将会导致大自然与自然难以为继。
第四,树立彰显生态效益是长远的经济政策利益,保护措施资源和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加强环境治理就是提高竞争力的生态建设理念。
资源和环境关系到我国经济社会制度和社会的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蓝图,需要良好生态环境和充足的自然资源作保证。而日前和生态环境我国自然资源状况已构成制约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瓶颈”。在资源方面,我国人均资源产出量少,且分布很不平衡,经济发展与资源短缺的冲突十分突出;在生态方面,生态环境脆弱,自然灾害频繁;在环境方面,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的加快,“三废”问题十分突出。现实向人们提出:是该转变“资
源无限,环境无价’的观念为“资源有限,环境有价”的观念的时候了;是该舍弃以牺牲资源和环境为代价来换取经济暂时繁荣的不文明文明、不科学、不合理的经济发展经营方式的时候了。
建设生态文明,并不传统意义上的污染控制和生态恢复,而是克服工业文明弊端,探索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发展道路的整个过程。很多地区有着严重误区,认为推进发展经济和生态文明建设是鱼和熊掌不可兼得,这是十分错判的想法。要真正实现经济发展、工业发展、科技发展,就必须人与自然文明相处,需要大规模开发和使用清洁的可再生能源,实现对自然资源的高效、循环利用。在不破坏环境的前提下,实现可持续发展发展战略。
党在十八非常大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国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有机体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各个方面和全过程,努力推进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的策略性发展。”党的十八大的提出了“建设美丽中国”让我们平等主义看到了国家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理想主义和决心,也给我们描绘出了一幅将来四幅生活的新景象。同时我们要“共同呵护人脑赖以生存的呵护地球家园”。把生态建设攀升到文明的高度,是我们党对可持续发展战略思想认识的不断深化。建设工程建设生态文明不仅对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而且对于维护生态安全、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喝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近几年来,主权国家努力倡导生态文明建设,走可持续健康发展的道路,县里各村也开始抓出生态文明建设,我们村也不例外。对于一些违规操作的企业,坚决给与整顿甚至关停。
评价建议或对策:
虽然目前国家提倡使用环保袋,但是我觉得我们可以像以前古代一样,懒得塑料袋装东西,比如我们去买菜,每家每户都会有一个埃唐佩县竹篮字望,买猪肉可以用稻草捆猪肉,其余菜类可以用碟子装起来陈建力每村每城市可以成立一个慈善机构,专门回收可借助的衣物、玩具、生活用品等,并聘请家庭困难失业人员对一转眼这些衣物进行缝缝补补,修理玩具等工作,降低失业率,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整理好的衣物玩具又编撰可捐给需要的人环境污染最严重的就是一次性塑料饭盒,每年国家都会有大量的塑料盒饭被弃,这些一次性塑料饭盒都只利用一次,随着旅游业的发展,高效生活的速度,
关于我县生态文明村建设的调查报告
一、生态文明村基本建设的初步成果
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一年来,我县生态文明村建设,紧紧围绕“生态环境优美、城乡结构合理、经济实力增强、人民富裕安康、社会全面进步”的目标,扎实、有序推进,取得了初步成果。
一是全县54个生态文明建设试点村建设逐步推开,农村生态环境明显改观,工程建设建设得到加强。各镇村以改善镇容村貌为突破口,积极开展环境综合整治生存环境工作。东邵渠、高岭等绿色生态县城大力实施生态恢复工程,对废弃矿坑或进行整治,恢复植被和地貌。高岭镇已经完成生态林抚育2500亩,并对10000亩绿色速生丰产林需要进行科学补植,改善了当地的自然生态环境。各乡镇加快了基础设施建设的步伐,溪翁庄镇“两水”工程进展顺利,日处理污水2500吨的污水处理厂和日供水5000吨的供水厂主体工程完工,年内将投入使用。西田各庄、十里堡等镇各村通过改厕改厕,推广使用太阳能、沼气等清洁能源,有效地解决了污水乱排放和环境污染等问题。全县生态文明试点方案村之一的白道峪村,投资200万元硬化村路,栽植花草,营造生态景观林;投资53万元,改造饮水工程,让全村群众进食上干净水,部分村民开始以太阳能、沼气作为主要生活能源,
村容村貌和生态环境得到了显著改善。通过环境综合环境治理,一些村庄呈现出绿树掩映、环境幽雅、风景优美的生态新景象。
二是农村生态经济有了初步发展战略,主导产业已现果真,涌现出一批生态经济示范村。各镇村结合本地实际,大力发展生态产业,一批村级专业化农产品一批基地逐步形成。巨各庄镇蔡家洼村项目投资XX万元,建起占地500亩的巨龙生态观光园,栽植10余种水果,是力争全市屈指可数的高标准绿色生态园区之一。它安排了300多人就业,人均可增收500元,成为名副其实的“致富园”。
三是农村生态旅游文化建设文化逐步推进,人们生态系统意识有所增强。县委、县政府启动了“生态县建设百村行”活动,通过普及生态知识、科技知识,为创建国家级和生态文明村营造了良好的氛围。各乡镇普遍开展了“保护生态,爱护环境”、“生态知识进农家”、“创建生态文明户”等活动,大力倡导生态文明和绿色消费。溪翁庄镇石马峪村村兴起“环保大集”,全村男女老少人人捡拾白色棕色垃圾,不仅有效地改善了居民区环境,而且增强了村民的生态保护意识。冯家峪镇与北京崇阳光设备有限公司合作,共投资147万元,完成了4个行政村、21个自然村的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全镇卫星电视覆盖率达到100%。随着有线电视入网、村级健身公园、文化广场和文化推进活动室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完善,农民的思维和生活方式发生了较大变化,生态环境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二、生态文明村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环境综合治理任务消防工作依然艰巨
从整体看,由于落后的经济状况和传统生活方式的长期影响,我县大部分农民生态佃农意识薄弱,农村脏、乱、差的环境尚未得到有效治理。厕所简陋、人畜共处、柴草乱垛、垃圾城市污水随意排倒堪称当前农村的四大“顽疾”。如厕所多属国坑式,无任何保洁措施,尤其夏季,不仅气味难闻,而且成为蝎子的主要滋生地,加之粪便无专人行政管理,渗入地下,易造成地下水源的空气污染。近年来,我
县农村养殖业产业发展很快,成为山区农民增收致富的主要项目。但个别墩堡场地有限,人的生活区和家畜家禽饲养区家畜难以做到严格分离,人畜共处遭遇易造成各种传染病的发生。尽管一些村对垃圾通过处理,但因生产工艺和设施简陋,只是就地、异地填埋,并没有从根本上杜绝垃圾对环境的污染。此外,我县曾一度生产提出农业生产禁止施用化肥,但至今未能禁绝,化肥施用在部分地区还相当普遍,影响了区域环境质量。
(二)因盗采铁矿导致的植被恢复难度较大
我县北部山区铁矿资源较为丰富。近两年来,一些人把盗采炼焦煤作为“致富”门路。尽管县委、县政府和有关部门负责人、乡镇进行了有效进行治理和打击,但盗采盗运现象无根本杜绝,库北某镇仅6蔡桥就因盗采留下18个废弃矿坑。盗采造成矿产资源大量流失,而且对地表、植被造成破坏,恶化了当地的自然环境。要恢复原来的地貌、植被,需要有几年乃至一两年几十年的时间,并要全部投入大笔资金。高岭镇为治理废弃矿坑,已投入300多万元。此外,由于铁矿区多在密云水库上游,盗采盗运铁矿所造成的水土流失将会影响密云水库的水质,给密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造成社会性负面影响。
(三)农村生态经济尚未形成强势反弹
农村生态外贸只是乡镇企业刚刚起步。尽管大部分村在经济结构调整中会已确定了种植业、畜牧养殖业、林果业和水产养殖等主导产业,但尚未已经形成商品优势商品和规模效益。近年来,虽然出现了“西白莲峪柴鸡蛋”、“生茂鲜菇”、“密水鲜鱼”、“密云甘栗”等一批知名生态著名品牌产品,但无论是在首都还是在外埠,其市场份额的占有率都不非常高,有人曾形象地说,密云的农产品是“吃什么都有,卖什么都无”,因而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贡献率不高,农民还不能依托发家主导产业增收致富。作为农村二、三的主打项目山区民俗旅游业也是如此。我县自2021年在京郊年底率先开发民俗旅游,经过XX年发展,也已建成民俗旅游村35个,民俗旅游户1500多个,从业人员近万人。但近年来由于宣传攻势减弱,扶持力度不够,
规范管理缺位,加上自身建筑施工,民俗旅游内容单调,客源严重不足。据了解,目前,我市民俗旅游户还剩下800多户,减少了近50%,作为山区农民致富主导产业的民俗旅游业形势优势产业比较严峻。
(四)农村清洁能源还未全面推广使用
全县90%以上农村仍以煤、柴作为主要能源,品种单一,成本较高,加之失地农民用能设备落后,既浪费资源,又污染环境。早在上个世纪70年代中期,我县就在农村推广沼气清洁能源使用,当时共建成沼气池7000多个,其中农健绝大多数为户用暖棚,但由于力度缺乏城市规划和扶持力度,使沼气等清洁能源在农村使用后继乏力。据有关部门调查结果了解,目前,我县使用沼气等清洁能源的农户仅有XX多户,仅占全县农村总户数的5%,和先进地区相比,我县推广使用清洁能源的政策和扶持力度存在一定的差距。近年来,县政府能源办在白道各庄镇西田峪等村推广沼气和太阳能等清洁能源的使用,取得了一定的历练,但全面推广则资金和服务管理体制的两大限制。在镇一级,能源开发和推广工作,有的是部门代管、兼管,有的则显然没人管,缺乏明确的责任主体,也就缺乏教育工作的原动力。而在一些经济发展薄弱乡,由于受世界经济状况的影响,村干部和群众的积极性普遍不高,清洁能源的普及教育举步维艰。
(五)一些措施缺乏过硬的制度控管
生态文明村建设拉开序幕后后,可以各乡镇和部分村根据环境整治的需要,相继出台了一些具体措施。有的乡镇购置了地埋式垃圾箱和垃圾清运车,筹组了垃圾清运队伍,但因缺乏过硬的制度保障,能否坚持持久,令人担忧。因为,我县有的乡镇方圆二、三百平方公里,行政村多达二、三十个,自然村近百个,且许多村地处深山区,交通不便,采取垃圾“村集、乡运、县处理”方法,不仅难度大,而且成本高,要做到全县340多个行政村的垃圾锥果清、处处净,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六)农民作为生态文明村建设的失地农民二是意识不强
生态文明村建设的成功与否,关键在于近万名农民的参与意识、参与满腔热情和参与行动,农民应成为生态文明村建设的主体。但是,我们在调查走访中所发现,许多农民对于生态文明村建设这样一个对自己生产、生活和行为方式将产生积极影响的重要举措不理解,认识不到位,参与热情不高,行动迟缓。例如,一些村在农牧民中推广“三格式无害化污水冲式厕所”,当地镇政府、村委会和县推广部门都给予了资金补助和物资支持,每户农民只需直接投入100元??200元即可,但有的农民就是不干,认为“既然政府为我办事,就得替我出钱”。甚至在自家李超军当中,还要交政府为自己的劳动付工钱。
三、关于生态文明村委会村建设的几点建议
(一)制定严格规划,在实施中均确保规划的刚性
建议县政府邀请国内有关专家和怀俄明州本县爱国人士,根据生态涵养的区的功能定位和镇村经济社会发展发展不同特点及水平,编制全县各区生态建设的详尽规划。详规应体现以下三个特点,一是坚持高起点,分步实施,循序渐进,在保护生态环境、发展生态经济、建设工程生态文化的前提下,因地制宜,依托主导产业搞建设。沃苏什卡详规要具有刚性,经县、文代会镇人民代表大会和村民代表大会讨论通过后,必须严格遵守,不能朝令夕改。三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要注意保护和农民的实际利益,防止不顾主客观前提和避免群众意愿,用行政手段人为“造村”的现象。
(二)通过综合整治,打造良好生态环境
一是要切实解决好垃圾污染源问题。在总体上实施“村收、镇运、县处理”农村集中处理的同时,依据当地不同条件,实行不同的处理方法。如边远山区、贫困地区可在解决好防渗漏的情况下,采取填埋的方式。还应充分发挥市场充分发挥配置网络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明确“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拓宽投融资渠道,鼓励国内外资金、企业,包括激活民间投资介入垃圾处理系统的建设。从长远的
观点看,要对进行农村的工业生产生活垃圾进行资源化处理,做好垃圾分类,研究以污泥制造有机肥料和发电等,达到变废为宝的目的。
二是切实解决好生活污水等无害化处理问题。根据投资少、工艺可靠、排放稳定达标的要求,采取建渗水井和微生物方法采行等小规模废水处理技术,避免户户随意排放污水的现象。可在我县主要改采乡镇和大村采取“人工合成湿地技术”。用这些方法处理污水,污染物去除率高,不滋生蚊蝇,有利于水体净化,就能有效地防止污染地下水。它原始投资少,无动力消耗,运行成本低廉,污水处理结果达到中水标准。由于人工湿地与当地自然环境保护区相互协调,可建设湿地公园,构成新的景观。
三是加大打击盗采盗运铁矿石力度并搞好所破坏的沉积岩、植被的生态恢复。实行公安、地矿等部门联合执法,对非法采矿点一律炸毁,对采矿机械一律处理掉。发动和组织村民参与对矿产资源的管理,有关镇村应互补本地实际,积极推进采矿地区各村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发展特种种植、绿色养殖、生态旅游等产业和投资项目,向荒山要粮、要果、要富裕。
(三)因地制宜,构筑生态产业支撑
每个村应根据全县农业和主导产业区域特色产业的发展规划,紧扣农民增收这个中心,突出培育并强化生态农业、民俗旅游等主导产业,推广农牧结合式、种养结合式、农林结合式,以及综合式、庭院式等多种生态系统小型生态经济模式,打造密云的“有机鱼生产村”、“有机果品村”、“生态旅游度假村”、“休闲观光村”。结合生态文明村的基本建设,加大投入经费和从业人员的培训,提高民俗旅游村的档次和水平。要利用国家有机食品认证的良机,开发本地高附加值的绿色食品。争取村村都有主导产业,户户确实有致富项目,并按照“一个产业、一个发展思路、一项实用技术、一套扶持措施”的办法,推进广大农民的持续增收,尽快做到小康目标。
(四)以人与自然和谐为最终目标构筑良好人居环境
(五)以有机消费为导向,开发可再生清洁能源
政府统一指导农村再生能源开发,引入整个市场竞争机制,采取县内外招标或交予的形式,吸引技术实力雄厚、经验丰富的专业能源公司参与密云的沼气、电池板等清洁能源的开发利用。按照“谁开发、谁经营、谁受益”的原则进行运作,在推广中应做到以下几点:一是加大推介力度,通过播放科教片、组织参观、推广太阳能和沼气使用的太阳能国家级典型引导农民。二是以养殖业发展促进沼气池的建设利用。三是成立清洁能源物业服务中心或在乡镇一级确定相对稳定的专(兼)职技术服务人员,经常深入农户面对面指导,解决农民在建设、使用中遇到的麻烦倒霉与技术问题。技术人员可兼职经营沼气池和太阳能设备配件业务发展,方便群众订购配件。四是在完善漂亮原建的基础上大力抓迷人新建,并充分考虑到财政的实际判断能力,防止片面追求数量。
(六)在专项资金的投入和使用上注重实效,抓住重点
为了确保环境优美乡镇和生态文明村建设的顺利进行,县政府已明确县财政农业局每年拨款4000万元,五年共计2亿元。有关部门负责人在加强有效监管,防止滥用、挪用的同时,应科学安排好专项资金的使用,把有限的部分资金用到刀刃上,对重点村、重点项目进行重点扶持,不搞撒“芝麻盐”。应对改水改厕,垃圾消纳、清洁能源推广等关键性项目加大投资力度,做到投一笔便有起色,落一处便有效果,使非常有限的资金真正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镇政府也要安排相应的配套资金,并吸纳农民自有资金用于生态文明村建设。
关于服务光山县生态文明建设的调查报告
去年8月份,光山县检察院开展了“两服务一配合”活动。为了取得实效,该院抽出精干力量组成3个调查小组,对全县生态文
明建设的情况进行调查,着重分析该县开展生态文明建设的独特优势、发展现状以及面临的问题和发展机遇,提出推进对策和建议。
通过组织召开座谈会、开展问卷调查、深入实地走访等为形式,历经两个多月的时间写出《关于服务全县生态文明建设的调查报告》。万余的报告从三个方面分析资源开发对该县环境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该院提出了推进该县生态文明建设的五项对策建议:
一是坚持“理念为先”,突出州政府主导作用,著重制度建设引导;二是不断提高全省环境质量,深入推进美丽光山建设;三是构筑生态经济政策格局,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四是开展农村人居环境创建贫困地区在工作中,建设美丽乡村;五是建立健全综合执法生态环境保护执法司法联动机制。
报告还详细阐述了该院助力生态环境保护的几项举措:一是依法履行批捕起诉职能,严厉打击盗伐林木、非法行为猎捕野生动物、非法采矿(砂)、非法占用农用地等各类破坏生态环境资源的刑事犯罪。二是严肃查办生态环境领域的贪污贿赂及破坏生态资源环境、重大污染事故诸如此类的渎职失职犯罪。三是履行诉讼监督职能,扎实开展“破坏环境和危害食品药品安全犯罪立案监督专项活动”,充分利用立案监督、检察建议等手段,防止对破坏环境避免出现资源的犯罪有案不查、隐瞒不报、以罚代刑,甚至充当其“保护伞”,促进有关行政执法依法各级依法行使生态环境监管职责。四是加强生态文明建设领域职务犯罪预防工作。五是积极延伸职能,结合办案中察觉到的问题,向有关单位发出检察建议,结合典型案例依法治理实施生态环境保护法制宣传教育,形成各方参与、全民动员的生态环境保护良好氛围。
大学生观念生态文明意识调查报告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一个新的阶段,即工业文明之后的文明技术形态;生态文明是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性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重大成果的总和;生态文明是以共处、人与人、人与伦理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社会形态。从人与自然相融的角度,吸收十八大的成果的定义是:生态文明是人类为保护和工程美好未来生态环境而取得的物质成果、精神成果和制度成果的总和,是贯穿于世界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全过程和各方面的系统工程,反映社会规范了一个伦理的文明进步状态。
一、调查对象与方法
(一)调查对象
201x年x月1日,运用问卷的合肥市形式对武汉市华中师范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大学,武汉理工大学等高校不同专业的大学生进行调查。
(二)调查方法
据。
本次以不记名问卷的方式收集到一定数量真实可靠的原始数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调查结果
本次调查共发出问卷120份,回收问卷117份,其中有效问卷117份,回收率97.5%,问卷容量为117。
(二)调查问题分析
1.百分之六十左右的同学人为生态环境资源状况十分,但只有百分之十不到的同学经常关注生态环境„„偶尔关注的占百分之五十左右„„百分之五十以上认为环保与大学生有关但只有百分之十左右对
的人进行环保宣传,可见大学生具有较好观念的环保意识但很少能够去考
虑去付出行动,几乎所有人对生态环境和人文环觉得一般或不满意但只有拒绝使用一次性筷子,不少人认为地球参考价值一小时有意义,认为环境治理作用很大,具有较强的环保意识但行动寿命长。
2.80%同学会在周围没有垃圾桶前会,把垃圾留着,等找到垃圾桶时再丢掉,说明大教师的环保意识还是很强环境保护的,不过仍有部分之前同学会选择在周围无人时把垃圾丢掉,他们的环保意识还有待减低。81%同学会在周围没有垃圾桶前会,把垃圾留着,等找到垃圾桶时再丢掉,说明大教师的环保意识还是很强环境保护的,不过仍有部分同学会选择在交大周围无人时把垃圾丢掉,他们的环保意识还有待减低。60%同学对当今世界生态资源环境状况十分担忧,可见他们对环境十分关心。
三、增强大学生生态文明意识的国策
1)学校如何建设生态文明,提高大学生生态文明法律意识和践行能力
1:学校切实加强宣传力度。
2:取消食堂一次性餐具的使用。
3:建立一定的毛柱和惩罚污辱措施。
4:学校以身作则,决策要合乎生态文明。
5:不断增加垃圾桶等基础设施的数目。
6:积极参加生态环保活动。
篇三:市县领导生态文明建设对照检查材料
城市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的自查报告
20xx年在xx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依照统一部署,大力开展生态文明建设,通过一年的尽力奋斗,较好地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对照xx市生态文明建设考核文件及指标要求,经自查自评,我市20xx年度生态文明建设考核自查得分100分。现将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一、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总分4分,自查得4分我市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成立了以市委书记徐长水为组长,市长肖红梅为副组长,市直各部门及镇、场、办事处、开发区管委会主要领导为成员的应城市生态文明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并将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列入市委、市政府重要议事日程,制定了《应城市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方案》、《应城市20xx年生态文明建设实施计划》等一系列文件,由应城市生态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具体负责全市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并制定各项工作方案和年度实施计划。此项自查得4分。二、转变发展方式,低碳高效的循环经济有明显提高(总分xx分,自查得xx分(一)优化区域发展布局,完成开发区计划环评,开展工业园区的计划环评(5分):依照《计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的规定,我市完成了全市各工业园区和开发区、民营经济园
区的区域计划环评,有效的增进了我市经济建设和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此项自查5分。
(二)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编制实施循环经济发展计划。(5分):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是改变我市产业结构,改善区域环境质量,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手腕之一。结合我市现有经济发展特点,我市聘请国信招标集团湖北分公司为我市编制了《应城市盐化工产业循环经济示范区发展计划(XX-2020年)》,并顺利通过专家评审。此项自查得5分。
(三)踊跃推动清洁生产,提高资源利用率和废弃物综合利用率及废物废水的资源化和再利用(5分):截止目前,我市已实施清洁生产项目16个,其中20xx年开展清洁生产项目5个,别离是久大(应城)制盐有限责任公司、久大(应城)盐矿有限责任公司、湖北汉星化工、湖北志诚化工、湖北吉和昌化工。截止xx月25日,湖北汉星化工清洁生产项目已通过xx环保局组织的验收,其它四个项目已通过中期评估,正按计划组织实施。我市已实施或正在实施的清洁生产项目位居xx市前列。此项自查得5分。
三、保护江河湖库水资源,构建人水和谐水生态系统(总分10分,自查得10分
(一)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到100%,江河湖库水源达到水功能区要求(5分):据应城市环境监测站提供的监测数据显示,20xx年,我市对各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监测72
次,达标72次,我市各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100%.此项自查得5分。
(二)配套建设工业重镇和工业园区污水处置厂(3分):我市现有工业重镇三个,别离是四里棚街道办事处、长江埠街道办事处、东马坊街道办事处,上述三个工业重镇,也是我市盐化工业园、赛孚工业园、东城工业园所在地。目前,东马坊街道办事处已建成处置能力7200吨/日污水处置站,对湖北双环科技股分工业废水进行处置。四里棚街道办事处已建成制盐废水闭路循环系统,实现制盐废水零排放,长江埠街道办事处建成赛孚工业园污水处置站,对园区内工业废水进行集中处置,其它生产规模较小、污水排放量较少的企业也自建有污水处置设施,做到污染物达标排放。因此,我市重点乡镇均建有污水集中处置设施,对区域污染控制、"十二五"总量减排和营造优越的经济发展环境具有踊跃作用。此项自查得3分。
(三)水体
生态建设和保护,结合农村水利建设,修复水生态环境(2分):为了推动生态水环境建设,改变我市老县河水环境现状,改善我市区域水环境质量,应城市委、市政府决定投入资金6亿元,对老县河实施环境综合整治工程,目前该项工程正在实施中。另外我市水利部门为保证农业浇灌用水,
结合我市新农村建设,对包括短港水库在内的xx个水库实施加固和护堤工程,为城区生活用水和农业浇灌用水提供了保障。此项自查得2分。
四、改善城市环境、构建生态宜居的城市生活系统(总分18分,自查得18分
(一)城市污水厂运行正常,集中处置率有年度计划,到20xx年达到85%(3分):我市日处置能力3万吨的城区生活污水处置厂(一期工程)于XX年末建成并投入运行,20xx年,经国家环保部华南督察中心对我市污水处置厂现场核查,我市污水处置厂正常运行率达到98%以上。同时结合我市创建湖北省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工作安排,我市城区生活污水处置厂(二期工程)已列入政府工作计划,并将于最近几年动工,到20xx年我市城区生活污水处置率将达到95%以上。此项自查得3分。
(二)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置率有年度计划,到20xx年达到75%(3分):目前我市辉煌垃圾填埋场已列入政府工作计划,并在最近几年实施,到20xx年城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置率将达到80%以上。此项自查得3分。
(三)城市空气质量良好以上的天数达到310天以上(3分):我市大气环境质量监测采用空气自动监测系统实施24小时持续监测,截止xx月25日,按照我市环境监测站空气自动监测系统数据统计,全市城市空气质量达到优及良好
(API指数(四)城市人均公共绿地达到xx平方米(3分):我市投资一千多万元,完成了汉宜路沿线、汤八路沿线、武荆高速应城出口至城区沿线绿化带、城区古城大道和育才路人行道树补植及城区绿化护栏安装、城区零星绿化等工作,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已达平方米。此项自查得3分。
(五)城市噪声达到功能区要求(3分):20xx年,我市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为(A),低于国家规定的56dB(A);交通干线噪声平均值为(A),低于国家规定的70dB(A)。此项自查得3分。
(六)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危险废物、医疗废弃物取得妥帖处置(3分):我市现有产生危废企业19家,均与有危险废物处置资质的单位签定了危险废物处置协议,将产生的危险废物全数交由合作单位进行处置,在转移的进程中,严格依照危险废物管理和安全处置规定,执行危险废物转移报批、转移五联单制度。医疗废物产生单位全数与xx中环环保公司签定了医疗废物处置协议,按"医院分类、搜集,公司转运、处置"的模式,对全市医疗废物进行安全处置。此项自查得3分。
五、发展生态农业、构建优良的农村生态环境系统(总分14分,自查得14分
(一)构建优美整洁的农村环境,编制村镇生态环境计划与实施(3分):为推动我市村镇生态环境建设,慢慢改善
村镇居民生产、生活环境,我市编制了《应城市村镇生态环境计划(20xx-2020年)》和《应城市"十二五"农村环境保护计划项目库》,并采取先试点后推行的工作模式,在全市范围内慢慢实施。20xx年以城北街道办事处白杨村为示范,大力开展村落环境综合整治工程,目前该项目已经完成,达到了预期目标,并为我市此后开展村落环境整治工作积累了经验。同时我市踊跃开展国家及省级优美乡镇和省级生态村创建工作,汤池镇在全市范围内率先取得国家级环境优美乡镇称号。20xx年我市共申报省级生态村4个,目前正
待上级环保部门组织的复查。此项自查得3分。(二)发展生态农业,生态农业示范区建设、工农产品、绿色产品、有机产品生产基地建设规模增加,农业化肥、农药利用量逐年减少(3分):我市普遍推行节约型农业。继续以测土配方施肥为重点,推行减量化、精准化的施肥用药技术,避免农业生产对生态环境的污染。二是大力发展循环型农业。依照"绿色产业兴农、生态家园富民"的发展思路,将沼气建设与生态保护、新农村建设和农村主导产业培育统筹考虑,与畜禽、水产养殖、果菜生产等特色产业发展相结合,大力推行以沼气为纽带的循环农业发展模式。此项自查得3分。
篇四:市县领导生态文明建设对照检查材料
生态文明调查报告4篇
调查目的和意义:了解家乡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情况,主要是河流水污染和街道的垃圾分类,
意义在于在此根底上了解居民对环保意识的深浅,好进一步开展环保教育活动,共同建设我们美丽的家乡。
调查过程:在寒假的这段时间里,我实地考察过家乡的河道,也去了村委会询问。在与村委会领导的交谈中,我得知前几年,县里加大对乡村的经济建设,村委会也努力的做招商引资工作,村里经济效益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由于过于注重经济效益,使得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对环境的保护。流经村里的一条河流受到了一定的污染,工厂向河里排放污水,生活垃圾往河里倒。从前清澈的河水,而现在垃圾四处漂浮,边缘仿佛污秽的水沟一样。很多地方都是如此,由于前几年单方面的追求经济效益,对污染问题没有及时处理。从而导致环境并没有得到很大的改观,相反还使局部环境污染更加严重。根本情况与分析:1、平林开扩土地,绿态严重遭到破坏,由于目前人口增多,土地资源缺乏,为了开扩更多土地空间,从而进行了平山伐林,导致了更多的自然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大批树木被伐,绿地呈现指数上升减少人口的增多同时也使得生活垃圾也随之增多,国家在很早之前就公布了保护环境条令,同时也实施了许多措施,禁止人们随地扔垃圾,废品回收利用,城市还设有专门的收垃圾场所,有专门的工作人员清理垃圾,然而在农村,这一切的待遇只是空头支票,没有专门的回收垃圾场所,人们为了方便,都是会随地找个地方就倒,河流、山地、角落成为人们倒垃圾最照顾的场所,积堆成山的垃圾引来了喜爱垃圾的动物,散发出阵阵臭味,河水在人们的照顾之下,清澈之躯也像穿上了五颜六色的衣服,从此望不到里,街道上散布着的是人们不自觉随手扔的垃圾,没有人扫,这些垃圾就像到处漂流的浪子,没有固定停留的地方,飘到哪儿就是哪儿废品重新利用的不够全面,在这些生活垃圾里,有许多塑料袋,纸袋,旧衣服,旧玩具,这些都是可回收利
1/13
用的物品,特别是塑料袋,塑料袋属于一级污染品,人们购置东西的商品袋用过一次之后都会随手扔掉,而不是重新利用,随着人们经济的开展,旧衣服、旧玩具已被人们远远抛之而去,有些以捡垃圾为生的就会捡这些回去利用,相比之下他们比我们更懂得环保。
调查结论:文明是人类文化开展的成果,是人类改造世界的物质和精神成果的总和,是人类社会进步的标志。生态文明,是指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开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是指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开展、持续繁荣为根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首先,树立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唯一家园的理念。大自然提供应人类可资利用的资源是相对有限的。就我国来说,我们的家底并不厚,老本并不多。面对近二三十年内面临包括石油和天然气在内的各种资源严重短缺状况,一些人大声疾呼:中国地大物博的观念该改改了。必须把合理开发资源和保护环境,作为我国长期坚持的一项根本国策。树立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唯一家园的理念,热爱大自然,珍借自然资源。其次,树立人与自然协调与和谐的理念。目前我国面临的日益严峻的生态状况告诉我们:必须摆正人类在自然界中的位置,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自然万物是唇齿相依,息息相关的。人不是大自然的主宰者或统治者,而是大自然家庭中的一员。人是自然的产儿,自然是人类的家园,珍惜自然就是珍爱人类自己,保护地球就是保护我们的生存空间。为了人类的生存和开展,我们必须走出天人对立的误区,回归和谐。第三,树立珍爱和蔼待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我们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不仅不能违背经济规律,同样也不能违背自然规律、生态规律。规律都是客观的,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不管你对它成认与否、认识与否,违背了规律都必然要受到规律的惩罚。一些人更一针见血的指出:环境完全是国家平安的重要组成局部,它的重要性在于,经济危机往往是相对短暂的,影响一时的,而生态危机那么是长期的。一旦形成大范围不可逆转的生态破坏,最终将会导致人类与自然难以为继。
2/13
第四,树立生态效益是长远的经济利益,保护资源和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加强生态建设就是提高竞争力的理念。
资源和环境关系到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开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需要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充足的自然资源作保证。而日前我国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状况已构成制约我国经济和社会开展的主要瓶颈。在资源方面,我国人均资源占有量少,且分布很不平衡,经济开展与资源短缺的矛盾十分突出;在生态方面,生态环境脆弱,自然灾害频繁;在环境方面,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的加快,三废问题十分突出。现实向人们提出:是该转变资源无限,环境无价的观念为资源有限,环境有价的观念的时候了;是该摒弃以牺牲资源和环境为代价来换取经济暂时繁荣的不文明、不科学、不合理的经济开展模式的时候了。
建设生态文明,并不单指传统意义上的污染控制和生态恢复,而是克服工业文明弊端,探索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开展道路的过程。很多地区有着严重误区,认为开展经济和生态文明建设是鱼和熊掌不可兼得,这是十分错误的想法。要真正实现经济开展、工业开展、科技开展,就必须人与自然和谐相处,需要大规模开发和使用清洁的可再生能源,实现对自然资源的高效、循环利用。在不破坏环境的前提下,实现可持续开展战略。
党在十八大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的永续开展。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建设美丽中国让我们看到了国家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意志和决心,也给我们描绘出了一幅未来生活的新景象。同时我们要共同呵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把生态建设上升到文明的高度,是我们党对可持续开展战略思想认识的不断深化。建设生态文明不仅对于贯彻落实科学开展观、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而且对于维护生态平安、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喝可持续开展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3/13
近几年来,国家努力倡导生态文明建设,走可持续开展的道路,县里各村也开始抓生态文明建设,我们村也不例外。对于一些违规操作的企业,坚决给与整顿甚至关停。
评价建议或对策:虽然目前国家提倡使用环保袋,但是我个人觉得我们可以像以前古代一样,不用塑料袋装东西,比方我们去买菜,每家每户都会有一个竹篮子,买猪肉可以用稻草捆猪肉,其余菜类可以用篮子装起来每村每城市可以成立一个慈善机构,专门回收可利用的衣物、玩具、生活用品等,并聘请家庭困难失业人员对这些衣物进行缝补缀补,修理玩具等工作,降低失业率,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整理好的衣物玩具又可捐给需要的人环境污染最严重的就是一次性塑料饭盒,每年国家都会有大量的塑料盒饭被弃,这些一次性塑料饭盒都只利用一次,随着旅游业的开展,高效生活的速度,更多人外出都会选择快餐食用,从而导致一次性塑料饭盒的使用数量越来越多,因此我个人觉得我们可以选择用可重新利用的饭盒外出去打快餐时用自身携带的饭盒装饭,这样可以减少大量的一次性塑料饭盒的使用,从而提高环保作用每个村每个城市都必须成立一个回收垃圾的场所,街边设有垃圾桶,同时也必须得加强人们的环保意识,我们也可以举办一些有趣的环保活动,这样可以提高人们环保的兴趣。关于我县生态文明村建设的调查报告今年初,县委、县政府提出用4至6年时间实现创立国家级生态县的目标,并将生态文明村建设作为创立生态县的根底性工程来实施。为了促进生态文明村建设,县政协课题组就此问题进行了专题调研。一、生态文明村建设的初步成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一年来,我县生态文明村建设,紧紧围绕生态环境优美、城乡结构合理、经济实力增强、人民富裕安康、社会全面进步的目标,扎实、有序推进,取得了初步成果。一是全县54个生态文明建设试点村建设逐步推开,农村生态环境明显改观,根底设施建设得到加强。各镇村以改善镇容村貌为突破口,积极开展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东邵渠、高岭等镇大力实施生态恢复工程,对废弃矿坑进行整治,恢复植被和地貌。高岭镇完成生态林抚育2500亩,并对10000亩绿色速生丰产
4/13
林进行科学补植,改善了当地的自然生态环境。各乡镇加快了根底设施建设的步伐,溪翁庄镇两水工程进展顺利,日处理污水2500吨的污水处理厂和日供水5000吨的供水厂主体工程完工,年内将投入使用。西田各庄、十里堡等镇各村通过改水改厕,推广使用太阳能、沼气等清洁能源,有效地解决了污水乱排放和环境污染等问题。全县生态文明试点村之一的白道峪村,投资200万元硬化村路,栽植花草,营造生态景观林;投资53万元,改造饮水工程,让全村群众饮用上干净水,局部村民开始以太阳能、沼气作为主要生活能源,村容村貌和生态环境得到了显著改善。通过环境综合整治,一些村庄呈现出绿树掩映、环境幽雅、空气清新的生态新景象。
二是农村生态经济有了初步开展,主导产业已现端倪,涌现出一批生态经济示范村。各镇村结合本地实际,大力开展生态产业,一批村级专业化农产品基地初具规模。巨各庄镇蔡家洼村投资XX万元,建起占地500亩的巨龙生态观光园,栽植10余种水果,是全市屈指可数的高标准绿色生态园区之一。它安排了300多人就业,人均可增收500元,成为名副其实的致富园。
三是农村生态文化建设逐步推进,人们生态意识有所增强。县委、县政府启动了生态县建设百村行活动,通过普及生态知识、科技知识,为创立国家级生态县和生态文明村营造了良好的气氛。各乡镇普遍开展了保护生态,保护环境、生态知识进农家、创立生态文明户等活动,大力倡导生态文明和绿色消费。溪翁庄镇石马峪村兴起环保大集,全村男女老少人人捡拾白色垃圾,不仅有效地改善了村庄环境,而且增强了村民的生态保护意识。冯家峪镇与北京崇阳光田设备合作,共投资147万元,完成了4个行政村、21个自然村的播送电视村村通工程,全镇有线电视覆盖率到达100%。随着有线电视入网、村级健身公园、文化广场和文化活动室等根底设施的建设和完善,农民的思维和生活方式发生了较大变化,生态环境意识逐渐深入人心。
二、生态文明村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一)环境综合治理任务依然艰巨从整体看,由于落后的经济状况和传统生活方式的长期影响,我县大局部农民生态意识薄弱,农村脏、乱、差的环境尚未得到有效治理。厕所简陋、人畜共处、柴草乱垛、垃圾污水随意排倒堪称当前农村的四大顽疾。如厕所多属地
5/13
坑式,无任何保洁措施,尤其夏季,不仅气味难闻,而且成为苍蝇的主要滋生地,加之粪便无专人管理,渗入地下,易造成地下水源的污染。近年来,我县农村养殖业开展很快,成为山区农民增收致富的主要工程。但个别村因场地有限,人的生活区和家畜家禽饲养区未能做到严格别离,人畜共处易造成各种传染病的发生。尽管一些村对垃圾进行处理,但因工艺和设施简陋,只是就地、异地填埋,并没有从根本上杜绝垃圾对环境的污染。此外,我县早已提出农业生产禁止施用化肥,但至今未能禁绝,化肥施用在局部地区还相当普遍,影响了区域环境质量。
(二)因盗采铁矿造成的植被恢复难度较大我县北部山区铁矿资源较为丰富。近两年来,一些人把盗采铁矿石作为致富门路。尽管县委、县政府和有关部门、乡镇进行了有效治理和打击,但盗采盗运现象没有根本杜绝,库北某镇仅6个村就因盗采留下18个废弃矿坑。盗采造成矿产资源大量流失,而且对地表、植被造成破坏,恶化了当地的自然环境。要恢复原来的地貌、植被,需要几年乃至几十年的时间,并要投入大笔资金。高岭镇为治理废弃矿坑,已投入300多万元。此外,由于采矿区多在密云水库上游,盗采盗运铁矿所造成的水土流失将会影响密云水库的水质,给密云经济和社会的开展造成负面影响。(三)农村生态经济尚未形成强势农村生态经济只是刚刚起步。尽管大局部村在经济结构调整中已分别确定了种植业、畜牧养殖业、林果业和水产养殖等主导产业,但尚未形成商品优势和规模效益。近年来,虽然出现了西白莲峪柴鸡蛋、生茂鲜菇、密水鲜鱼、密云甘栗等一批知名生态品牌产品,但无论是在首都还是在外埠,其市场份额的占有率都不高,有人曾形象地说,密云的农产品是吃什么都有,卖什么都无,因而对区域经济开展的奉献率不高,农民还不能依托主导产业增收致富。作为农村二、三产业的主打工程山区民俗旅游业也是如此。我县自1994年在京郊率先开发民俗旅游,经过XX年开展,已建成民俗旅游村35个,民俗旅游户1500多个,从业人员近万人。但近年来由于宣传攻势减弱,扶持力度不够,标准管理缺位,加上自身根底薄弱,民俗旅游内容单调,客源严重缺乏。据了解,目前,全县民俗旅游户还剩下800多户,减少了近50%,作为山区农民致富主导产业的民俗旅游业形势比拟严峻。
6/13
(四)农村清洁能源还未全面推广使用全县90%以上农村仍以煤、柴作为主要能源,品种单一,本钱较高,加之农民用能设备落后,既浪费资源,又污染环境。早在上个世纪70年代中期,我县就在农村推广沼气清洁能源使用,当时共建成沼气池7000多个,其中绝大多数为户用沼气池,但由于缺乏规划和扶持力度,使沼气等清洁能源在农村推广使用后继乏力。据有关部门调查了解,目前,我县使用沼气等清洁能源的农户仅有XX多户,仅占全县农村总户数的5%,和先进地区相比,我县推广使用清洁能源的政策和扶持力度都存在一定的差距。近年来,县政府能源办在西田各庄镇白道峪等村推广沼气和太阳能等清洁能源的使用,取得了一定的经验,但全面推广那么受到资金和效劳管理体制的两大限制。在镇一级,能源开发和推广工作,有的是部门代管、兼管,有的那么根本没人管,缺乏明确的责任主体,也就缺乏工作的原动力。而在一些经济开展薄弱村,由于受经济状况的影响,村干部和群众的积极性普遍不高,清洁能源的推广举步维艰。(五)一些措施缺乏过硬的制度保障生态文明村建设拉开序幕以后,各乡镇和局部村根据环境整治的需要,相继出台了一些措施。有的乡镇购置了地埋式垃圾箱和垃圾清运车,组建了垃圾清运队伍,但因缺乏过硬的制度保障,能否坚持持久,令人担忧。因为,我县有的乡镇方圆二、三百平方公里,行政村多达二、三十个,自然村近百个,且许多村地处深山区,交通不便,采取垃圾村集、乡运、县处理方法,不仅难度大,而且本钱高,要做到全县340多个行政村的垃圾日日清、处处净,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六)农民作为生态文明村建设的主体意识不强生态文明村建设的成功与否,关键在于广阔农民的参与意识、参与热情和参与行动,农民应成为生态文明村建设的主体。但是,我们在调查走访中发现,许多农民对于生态文明村建设这样一个对自己生产、生活和行为方式将产生积极影响的重要举措不理解,认识不到位,参与热情不高,行动缓慢。例如,一些村在农民中推广三格式无害化污水冲式厕所,当地镇政府、村委会和县推广部门都给予了资金补助和物资支持,每户农民只需投入100元??200元即可,但有的
7/13
农民就是不干,认为既然政府为我办事,就得替我出钱。甚至在自家改厕当中,还要政府为自己的劳动付工钱。
三、关于生态文明村建设的几点建议(一)制定严格规划,在实施中确保规划的刚性建议县政府邀请国内有关专家和本县有识之士,根据生态修养开展区的功能定位和镇村经济社会开展的不同特点及水平,编制全县各村生态建设的详尽规划。详规应表达以下三个特点,一是坚持高起点,分步实施,循序渐进,在保护生态环境、开展生态经济、建设生态文化的前提下,因地制宜,依托主导产业搞建设。二是详规要具有刚性,经县、镇人民代表大会和村民代表大会讨论通过后,必须严格遵守,不能朝令夕改。三是加强根底设施建设要注意保护耕地和农民的实际利益,防止不顾主客观条件和群众意愿,用行政手段人为造村的现象。(二)通过综合整治,打造良好生态环境一是要切实解决好垃圾污染问题。在总体上实施村收、镇运、县处理农村垃圾处理的同时,依据当地不同条件,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如遥远山区、贫困地区可在解决好防渗漏的情况下,采取填埋的方式。还应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根底性作用,明确谁投资、谁受益的原那么,拓宽投融资渠道,鼓励国内外资金、企业,包括激活民间投资介入本县垃圾处理系统的建设。从长远的观点看,要对农村的生产生活垃圾进行资源化处理,做好垃圾分类,研究以垃圾制造有机肥料和发电等,到达变废为宝的目的。二是切实解决好生活污水等无害化处理问题。根据投资少、工艺可靠、排放稳定达标的要求,采取建渗水井和微生物方法等小规模污水处理技术,杜绝户户随意排放污水的现象。可在我县主要乡镇和大村采取人工合成湿地技术。用这种方法处理污水,污染物去除率高,不滋生蚊蝇,有利于水体净化,还能有效地防止污染地下水。它原始投资少,无动力消耗,运行本钱低廉,污水处理结果到达中水标准。由于人工湿地与当地自然环境相互协调,可建设湿地公园,构成新的景观。三是加大打击盗采盗运铁矿石的力度并搞好所破坏的地貌、植被的生态恢复。实行公安、地矿等部门联合执法,对非法采矿点一律炸毁,对采矿机械一律处理掉。发动和组织当地村民参与对矿产资源的管理,有关镇村应结合本地实际,
8/13
积极推进采矿地区各村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开展特种种植、绿色养殖、生态旅游等产业和工程,向荒山要粮、要果、要富裕。
(三)因地制宜,构筑生态产业支撑每个村应根据全县农业主导产业和区域特色产业的开展规划,紧扣农民增收这个中心,突出培育并强化生态农业、民俗旅游等主导产业,推广农牧结合式、种养结合式、农林结合式,以及综合式、庭院式等多种小型生态经济模式,打造密云的有机鱼生产村、有机果品村、生态旅游度假村、休闲观光村。结合生态文明村的建设,加大投入和从业人员的培训,提高民俗旅游村的档次和水平。要利用国家有机食品认证的良机,开发本地高附加值的绿色食品。争取村村都有主导产业,户户都有致富工程,并按照一个产业、一个开展思路、一项实用技术、一套扶持措施的方法,推进广阔农民的持续增收,尽快实现小康目标。(四)以人与自然和谐为目标构筑良好人居环境一是加大中心村的投入建设,形成良好的人居环境,吸引自然村人口向中心村集中。今后,应由政府统筹规划农民的住宅建设,以减少农民单家独户的投入,如地基、给水、排水等可作为公共设施工程统一规划建设,节省资金和能源、资源消耗,提高公共设施的利用率。二是通过规划设计,综合开发,科学合理地安排居住的各种配套设施,尽可能地做到住宅与周围环境的协调统一。大力做好改厕工作,推广水冲式环保厕所;创造条件,逐步使农村居民生活区与畜禽饲养区别离,杜绝生活污染和各种传染病的发生;要大力推广使用节地、节能、节水、治污等生态环境新技术,采用绿色环保建材。三是根据生态人居环境的要求,把村庄绿化与村庄建设、美化环境结合起来,逐步做到村在林中,人在绿中的目标,要尽可能选择和采用本地特色树种、花卉,在搞好绿化美化的同时,促进本县相关产业的开展。农村道路硬化要因地制宜,具有渗水、集雨的功能。充分表达环保的特点。(五)以绿色消费为导向,开发可再生清洁能源政府统一指导农村再生能源开发,引入市场竞争机制,采取县内外招标或委托的形式,吸引技术实力雄厚、经验丰富的专业能源公司参与密云的沼气、太阳能等清洁能源的开发利用。按照谁开发、谁经营、谁受益的原那么进行运作,在推广中应做到以下几点:一是加大宣传力度,通过播放科教片、组织参观、推
9/13
广太阳能和沼气使用的示范典型引导农民。二是以养殖业的开展促进沼气池的建设利用。三是成立清洁能源物业效劳中心或在乡镇一级确定相对稳定的专(兼)职技术效劳人员,经常深入农户面对面指导,解决农民在建设、使用中遇到的困难与技术问题。技术人员可兼职经营沼气池和太阳能设备配件业务,方便群众购置配件。四是在完善好原建的根底上大力抓新建,并充分考虑到财政的实际承受能力,防止片面追求数量。
(六)在专项资金的投入和使用上注重实效,抓住重点为了确保环境优美乡镇和生态文明村建设的顺利进行,县政府已明确县财政每年拨款4000万元,五年共计2亿元。有关部门在加强有效监管,防止滥用、挪用的同时,应科学安排好专项资金的使用,把有限的资金用到刀刃上,对重点村、重点工程进行重点扶持,不搞撒芝麻盐。应对改水改厕,垃圾消纳、清洁能源推广等关键性工程加大投资力度,做到投一笔便有起色,落一处便有效果,使有限的资金真正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镇政府也要安排相应的配套资金,并吸纳农民自有资金用于生态文明村建设。关于效劳光山县生态文明建设的调查报告县检察院效劳生态文明建设的调研报告非常深入,所提问题、原因及建议非常切合光山实际,请县委办通过工作通讯转发,以期促进各乡镇及相关局委学习、思考、研究和运用。日前,光山县委书记文宗锋在该县检察院呈报的《关于效劳全县生态文明建设的调查报告》上作出肯定批示。光山县委办公室向该县各乡镇及相关局委印发了120份工作通讯。去年8月份,光山县检察院开展了两效劳一配合活动。为了取得实效,该院抽出精干力量组成3个调查小组,对全县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情况进行调查,着重分析该县开展生态文明建设的独特优势、开展现状以及面临的问题和机遇,提出推进对策和建议。为了写好这份报告,光山县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付大银亲自查阅相关资料,拟定调查提纲,指导确定选题和调查思路,屡次面对面指导调查,力求向县委、县人大、县政府提交一份高质量的调查报告。通过组织召开座谈会、开展问卷调查、深入实地走访等形式,历经两个多月的时间写出《关于效劳全县生态文明建设的调查报告》。万余的报告从三个方
10/13
面分析资源开发对该县环境的影响。在此根底上,该院提出了推进该县生态文明建设的五项对策建议:
一是坚持理念为先,突出政府主导作用,注重制度建设引导;二是不断提高全县环境质量,深入推进美丽光山建设;三是构筑生态经济格局,带动产业结构调整;四是开展农村人居环境创立工作,建设美丽乡村;五是建立健全生态环境保护执法司法联动机制。
报告还详细阐述了该院助力生态环境保护的几项举措:一是依法履行批捕起诉职能,严厉打击盗伐林木、非法猎捕野生动物、非法采矿(砂)、非法占用农用地等各类破坏生态环境资源的刑事犯罪。二是严肃查办生态环境建设领域的贪污贿赂及破坏生态资源环境、重大污染事故背后的渎职失职犯罪。三是履行诉讼监督职能,扎实开展破坏环境资源和危害食品药品平安犯罪立案监督专项活动,充分利用立案监督、检察建议等手段,防止对破坏环境资源的犯罪有案不查、隐瞒不报、以罚代刑,甚至充当其保护伞,促进有关行政执法机关依法行使生态环境监管职责。四是加强生态文明建设领域职务犯罪预防工作。五是积极延伸职能,结合办案中发现的问题,向有关单位发出检察建议,结合典型案例开展生态环境保护法制宣传教育,形成各方参与、全民发动的生态环境保护良好气氛。
大学生生态文明意识调查报告前言: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开展的一个新的阶段,即工业文明之后的文明形态;生态文明是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开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生态文明是以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开展、持续繁荣为根本宗旨的社会形态。从人与自然和谐的角度,吸收十八大成果的定义是:生态文明是人类为保护和建设美好生态环境而取得的物质成果、精神成果和制度成果的总和,是贯穿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全过程和各方面的系统工程,反映了一个社会的文明进步状态。
一、调查对象与方法(一)调查对象
11/13
201x年x月1日,运用问卷的形式对武汉市华中师范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大学,武汉理工大学等高校不同专业的大学生进行调查。
(二)调查方法本次调查以不记名问卷的方式收集到一定数量真实可靠的原始数据。二、调查结果与分析(一)调查结果本次调查共发出问卷120份,回收问卷117份,其中有效问卷117份,回收率97.5%,问卷容量为117。(二)调查问题分析1.百分之六十左右的同学人为生态环境资源状况十分担忧,但只有百分之三十不到的同学经常关注生态环境偶尔关注的占百分之五十左右百分之五十以上认为环保与大学生有关但只有百分之十左右对身边的人进行环保宣传,可见大学生具有较好的环保意识但很少能够去考虑去付出行动,几乎所有人对生态环境和人文环觉得一般或不满意但只有极少数人拒绝使用一次性筷子,很多人认为地球一小时有意义,认为环境保护作用很大,具有较强的环保意识但行动性差。2.80%同学会在周围没有垃圾桶时,把垃圾留着,等找到垃圾桶时再丢掉,说明大学生的环保意识还是很强的,不过仍有局部同学会选择在周围无人时把垃圾丢掉,他们的环保意识还有待提高。81%同学会在周围没有垃圾桶时,把垃圾留着,等找到垃圾桶时再丢掉,说明大学生的环保意识还是很强的,不过仍有局部同学会选择在周围无人时把垃圾丢掉,他们的环保意识还有待提高。60%同学对当今世界生态资源环境状况十分担忧,可见他们对环境十分关心。三、增强大学生生态文明意识的对策1)学校如何建设生态文明,提高大学生生态文明意识和践行能力1:学校切实加强宣传力度。2:取消食堂一次性餐具的使用。3:建立一定的奖励制度和惩罚措施。4:学校以身作那么,决策要符合生态文明。5:增加垃圾桶等根底设施的数目。
12/13
6:积极参加生态环保活动。
13/13
篇五:市县领导生态文明建设对照检查材料
生态文明建设调研报告
生态文明建设调研报告1寒假期间我校开展了大学生下乡调研活动,本次调研的主题是家乡生态文明建设,推动科技发展。我将调研地点选在了xx县,这里是我的主要调研地点,回到家中,我便到村委会处询问,近年来,县里的一些主要变化和重大举措,村委会的有关领导便具体的向我说起了,家乡对于生态文明建设和科技发展进步方面的各项举措。调研实践近一个月,一个月的时间里,我调查走访了许多地方,许多曾经被污染然严重的地区已被彻底清理整顿,基本恢复了洁净干净的面貌,不同地区的整顿效果虽不尽相同,但是整体有了很好的改观。下面我就调查结果,做出了具体的说明和总结。我与家乡生态文明建设进行走访调研,从中有了感悟,有了行动。近几年,由于政府大力提倡生态文明建设,坚持走可持续发展路线,从前,家乡建设对于生态文明建设一直没有赐予足够的重视,只是在培植树木方面比较突出,建立防护林,防风防沙,防止水土流失。在工业方面,为了大力发展经济,对于污染现象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所以导致许多地方被污染,唯一一条流经我县的河,也受到了严重的污染,造纸厂就沿河而建,向河里排放污水,从前的河水清亮透明,而现在生活垃圾四处飘
-1-
浮,边缘仿佛是污秽的沟渠一般。许多地方都是如此,由于前几年县里对于经济建设的高涨热忱,对污染问题没有准时处理。
近几年,生态文明建设在社会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的角色,县里也开头抓起了生态文明建设,走起了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对于一些违规操作的企事业单位,坚决给以整顿,甚至关停。不少企业受到影响,但是县里对于生态文明建设落实的很坚决彻底,对于像造纸厂这样屡教不改的单位,坚决予以关停处理,禁止一切生产活动。其他企业的状况较好,都积极协作着县里的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污水先处理后排放,不处理不排放,从而很好的掌握了环境的连续污染。
生态环境好了,才能吸引更多的企业投资,招商引资一直是我县发展的一项重要渠道,近年来有大量的国内外企业来我县实习考察,投资建设不少工厂,发展了经济的同时,科学技术手段也在不断进步,引进了外资的同时,也引进了先进的技术。发展生态文明建设,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又带动了科技的进步,一举多得。
我先秉承“建设生态文明、开发清洁能源、彰显绿色魅力”的思想,开展生态城市建设,进一步加快造林绿化、小流域治理、风沙源治理步伐,通过建防护林、退耕还林等生态经济型造林模式,建起了植物园,院内有许多品种的植物,农作物和果树,退耕还林也使得大面积土地有效地防止了水土流失,加大了土地掩盖率。
我县严格落实“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政策,全民动
-2-
手,全县范围内搞绿化,搞发展建设,大家积极参与,让绿意布满乡村。本次寒假回家,我切实感受绿意满怀的感觉,街道两旁路色的.松柏排成两行,每隔一段会有一棵其他树种,还有已选花花草草,在体验生活美感、感悟生活质量提升之时,人们对于生态文明建设又多了一份支持与认可,投入更大的力气支持家乡生态文明建设。从这些走访中我可以看出,人们对于环保的问题,大都意识浅薄,并不以为然,好像他们对这些问题都半信半疑,反而看我有些莫名其妙似的。静下来想想,也是,他们一直都在为生活劳碌着,都是在以被动的接受生活,从来都没有主动的去发觉问题。他们被习惯所掩埋了他们的那份特有的好奇。假如抛开一切的问题,只让他们考虑这些的话,我相信他们也会想我一样的!现在人们的思维已成了定式,三言两语是转变不了什么的,现在能做的只有从一些小事来感化他们,让他们亲身的体会到环境的严重性,他们才会有所转变的。一些事情假如你没亲身体会过你是永久都不会明白的!这就像一句真理影响着广阔人民。举一些贴近我们生活的例子,来让他们自己感悟!我知道这只是时间的问题,焦急也是不能解决问题的。期望每周都能有一两节课来让他们学习这方面的学问。由不懂到了解,由了解到熟悉,由熟悉到理解,这一过程。
自然资源是存在于自然界的能为人类供应福利的物质与能量。我国拥有宽阔的国土,无论蓝色的海洋,还是浩瀚的沙漠,无论绵延的山区,还有奔腾的江河,都蕴藏着多种多样的自然资源。自然资源主要包括气候资源,水资源,土
-3-
地资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以及海洋资源。其实它们都离我们很近,也可以说贴近我们的生活,只
是我们没有留意罢了,我们都把它们忽视掉了,是我们的遗憾,因为自然资源不是一成不变的,它由于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资源的开发也在不断扩大。虽然自然资源的数量是巨大的,但也是有限的。随着人口的增多,资源的人均占有量不断下降;随着生产的发展,某些资源的总量也在下降。
文明是人类文化发展的成果,是人类改造世界的物质和精神成果的总和,是人类社会进步的标志。生态文明,是指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是指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富强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
建设生态文明,并不单指传统意义上的污染掌握和生态恢复,而是克服工业文明弊端,探索资源节省型、环境友好型发展道路的过程。许多地区有着严重误区,认为发展经济和生态文明建设是鱼和熊掌不可兼得,这是非常错误的想法。要真正实现经济发展、工业发展、科技发展,就必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需要大规模开发和使用清洁的可再生能源,实现对自然资源的高效、循环利用。在不破坏环境的前提下,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
在思想上,我县能够应正确熟悉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主要是:从重经济发展轻环境保护转变为保护环境与
-4-
发展经济并重,从环境保护滞后于经济发展转变为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同步,从主要用行政方法保护环境转变为综合运用法律、经济、技术和必要的行政方法解决环境问题。牢固树立保护环境、优化经济结构的意识,将环境保护作为新阶段推进发展的重要任务。
在政策上,只有将环境保护上升到国家政策的战略高度,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才能从源头上削减环境问题。在发展政策上,我县拟订有利于环境保护的各项措施方法,和对与违规排放等违规操作的详细处理方法和惩罚形式。
篇六:市县领导生态文明建设对照检查材料
生态文明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生态文明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生态文明是指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以下是一篇关于生态文明调研报告,供大家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一、建设生态文明极具战略意义
按照生态文明“人类生态学的满意原则,经济生态学的效益原则和自然生态学的和谐原则"的要求,生态文明不仅要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更要体现人与人关系的和谐,社会和和谐;要通过发展循环经济,统筹社会、经济和环境的整体利益,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环境权益,全面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在合理配置资源,满足当代需求的同时,还要为后代留出持续发展的空间;要改造传统的发展模式,提高资源能源利用率,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生态化,达到循环发展的高效与协调;以城市建设为中心,统筹城乡发展和区域平衡;弘扬环境道德,强化生态理念,塑造精神生态,确保社会的持续繁荣和发展。
生态文明是由良好的生态环境,高效的生态经济和共生的生态社会所构成。生态环境是基础,生态经济是条件,生态社会是目的,是相互促进、相互支撑、不可缺少的三大系统。
建设生态文明是社会发展的必然
人与自然的关系反映了人类文明与自然演化的相互作用,一方面是人类对自然的作用,包括索取资源和空间,享受生态系统的服务,向环境排放废物。另一面是自然对人类的反作用,包括资源制约,自然危害,环境污染和生态退化对人类的负面影响。
当人的行为违背自然规律,资源消耗超过自然承载能力,污染排放超过环境容量时,就会带来人与自然关系的不和谐,自然就会威胁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的生存。
从历史阶段认识,人类文明可划分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值得关注的是近三百年来的工业文明以征服自然为主要牲,世界工业化的发展使征服自然的文化达到了极致,一系列全球性生态危机表明地球很难再有更大能力支持工业文明的继续发展。这就需要开创一个新的文明形态来延续人类的生存,于是生态文明到来成为必然。
调整人与自然关系的取向决定了社会发展的生态化趋势,世界性保护环境的共识和行动正在向着人与自然和谐的方向发展,人类已充分认识到生态文明建设
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在探索中循序发展。以党的17大提出建设生态文明为标志,我国政治、经济、社会、文化以及人的自身发展将进入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
建设生态文明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其实质是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协调发展就是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
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就是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产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的持续发展,而这些正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主旨所在。生态文明涉及到自然环境,经济建设和社会文化各个方面,旨在通过强化社会生态观念,加快循环经济发展,促进资源环境的永续利用,走可持续发展道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问题。
二、我县生态文明建设的现状
近几年来,我县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以建设“全国棉纺织强县,全国食品工业强县”为目标,围绕建设生态文明做了有益的探索和偿试,取得了初步成效。发挥棉花产业基础较好的优势,不断拉长棉纺织产业链,积极推进清洁生产,以棉纺织工业园区建设为依托,促进了棉纺织产、集群化发展,使经济要素和资源配置效率明显提升。
发挥蔬菜和畜牧资源优势,建立了优质蔬菜生产基地,实施集约化经营,提高了土地资源利用效率,有效推进农业标准化,无公害生产,减轻了农业面源污染,提高产品质量。同时还大力培育食品加工龙头企业,拉长农业产业链,提高了生产效率,增加了产品附加值。XX年加工鲜菜12万吨的XX蔬菜脱水公司生产的干品蔬菜已销往全国各地。但是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我县经济社会的发展与科学发展观和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还有相当差距,突出的是:县域经济结构不尽合理,循环经济还没有形成。
行业资源消耗大、能源消耗多,污染排放严重,效益低下,重开发、轻节约、重速度、轻效益的现象依然存在。农业资源短缺,面源污染严重,农业生态环境监测,农产品安全生产预警预报监测体系尚不完善,无公害生态模式和技术还没有得到全面普及。意识形态上对生态文明认识不深,生态文明观念远未树立。
县委关于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精神的决定也明确提出了大力建设生态文明的要求,针对存在的以上问题,建设生态文明当前需要从三个方面着手,一是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二是强力推进循环经济,三是努力构建生态型社会。
三、建设生态文明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保护环境实质上就是保护经济和发展,也就是保护生产力。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构成生产力、生态美学、生态文化等的基本要求,是优化人居环境,改善投资环境,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
我县土地肥沃,农业基础较好,近年来,以棉纺织为龙头的工业发展迅猛,过去一些粗放的.经济行为给生态环境造成了一些创伤,因此建设生态文明首先就是要防治环境污染,防止生态退化,这也是最基本的要求。
多年来,为推进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我县己采取了积极措施,从调整结构和布局,淘汰落后能力,推进清洁生产入手,通过法律、行政、经济、技术、市场等手段推进污染防治和生态建设,对各类污染源采取关、停、并、转、迁、治等不同措施,并且县财政投资6千多万元建设了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处理场,对城市污水进行综合治理,对城市垃圾实施无害化处理,逐步解决了县域水、空气、噪声污染以及生态破坏等环境问题。
为了防止低水平重复建设和新的环境问题,对建设项目实施环保“第一审批权"和“一票否决权",对重点污染源实施全方位监督和高科技监控,实行排污总量控制和排污许可制度,进一步加大了执法力度,严厉打击各类环境违法行为,为生态建设扫清污染障碍。
在生态保护和建设方面,一是对生态退化区实施恢复,利用生物和和措施,增强水土保护能力和生态效益,对土地进行整理,对耕地保护,因地制宜推进绿化,结合我县实际,要加快人工植被营造,发展绿发,种植环宅林、环村林、环水林、环路林,不断完善生态调节系统。
二是通过生态示范区带动生态农业的发展,以蔬菜、花生、棉花等产业基地为依托,加快农业化步伐,大力推广先进农业科技,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在确保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同时,保障农村生态环境安全,建设生态县。
三是通过优美城镇和文明村建设促进村镇、生态经济发展和人居环境的改善。按照优美城镇的要求,开展国家、省、市级优美城镇创建活动,提高城镇发展品位。
四、建设生态文明要强力推进循环经济发展
发展经济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保障条件,而只有发展循环经济才能符合生态文明的要求,因此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循环经济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益为牲,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如何把传统经济“资源一产品一污染排放”这种物质单向流动的经济
活动,转变成“资源一产品一再生资源”物质循环流动的过程,是循环经济的内涵和目的。
发展循环经济:
一是要遵循减量化原则,减少原料、能源投入,减少污染排放。
二是要遵循再使用原则,防止一次性产品和包装造成的资源浪费和污染。
三是遵循再循环原则,要求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物和产品使用后能回收循环利用。生态文明要求经济发展必须以清洁生产为驱动,推进循环经济。
以清洁生产推进循环经济
清洁生产是指采取改进设计,使用清洁好能源和原料,彩先进的工艺技术与设备,改善管理、综合利用等措施,从源头削减污染,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或避免生产、服务和产品使用中污染产生和排放,减轻或消除对人类健康和环境危害,实施清洁生产是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措施。我县新纺集团公司正积极开展清洁生产审核,直到了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下一步要利用产业政策和环保政策驱动,按照《清洁生产促进法》的要求,发挥新纺集团公司示范带动作用,配套完善鼓励政策,调动各行业清洁生产积极性,引导企业走清洁生产之路,从而实现节能降耗,减少污染排放,增加生产经营效益,加快工业循环经济发展。
提高工业园区循环经济水平
园区经济是提升循环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途径,它有利于资源能源合理配置,有利于促使横向共生企业或产业,按照废物资源化链条关系,在各自清洁生产的基础上,通过政策引导、市场配置,形成物质良性循环,有利于发挥规模与综合效益,也有利于废物资源化利用和污染集中治理,对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双赢具有重要意义。我县的纺织工业园区“模块”已初具规模,但很不完善,尤其是资源能源综合利用和污染综合防治方面。为此,我县的纺织工业园区要进一步健全服务管理机构,加强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政策引导,技术指导和准入管理,逐步完善资源能源循环利用链条,发挥规模化、集约化优势,降低废物排放,把工业园区打造成一流的发展循环经济的平台。
做活县域整体循环经济文章
一是农工商一体化经济。通过市场机制在更大的空间形成农工商一体的产业化循环经济体系,发挥新野粮食、蔬菜、畜牧产品生产基地优势,把农业和工业、原料和产品,废物和资源紧密结合在一起,促进产业之间的联合,产业内部的纵深,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二是垃圾资源化经济。随着城市化的澎胀,城镇垃圾产生起来越多,垃圾污染和占用土地问题更加突出,填埋却不是最好出路。因此要大力发展城市垃圾无
害化资源再生产业,运用市机制和先进技术对垃圾进行科学处理,达到了资源化再利用目的。
三是发展区域性生态经济。全力推进农区工业化,壮大规模集约经营,以便于新型农业科技的推广和利用,集中发展无公害、绿色农产品,减少化肥和化学农药使用量,控制农业主体污染及对人体的危害。
推荐访问:市县领导生态文明建设对照检查材料 市县 对照 文明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