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瓣膜性与非瓣膜性心脏病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对照分析
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 对照材料 > 文章内容

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瓣膜性与非瓣膜性心脏病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对照分析

2022-10-23 16:05:03 来源:网友投稿

zoޛ)j馟4Mxm54KTAONONBl4iQA!$Oy5Mzm4if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资料来源于本院2014年2月~2016年5月收治的心脏病心力衰竭患者,将40例瓣膜性心脏病心力衰竭患者分为瓣膜性组,40例非瓣膜性心脏病心力衰竭患者作为非瓣膜性组。其中,瓣膜性组患者中男患者26例,女患者14例;疾病统计中二尖瓣脱垂、风湿性心脏病、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分别为12例、19例与9例;年龄在54~79岁,平均为(65.8±4.6)岁。非瓣膜性组40例患者,女15例,男26例;患者年龄53~78岁,平均(65.6±4.4)岁;4例患者为肥厚型心肌病,15例患者是高血压心脏病,7例患者为缺血性心脏病,14例患者为扩张型心脏病。两组除疾病类型外,年龄、性别等基本资料差异不显著(P>0.05),可用于本次研究。

1.2 方法

两组均行洋地黄、华法林、他汀药物、阿司匹林、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等常规治疗。除此之外,两组均应用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先将1.5 μg/kgrhBNP(企业名称:成都诺迪康生物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S20050033)负荷量静脉推注,再选用0.0075~0.01 μg·kg-1·min-1的速率持续泵入120 h(5天)。

1.3 观察指标

观察指标指血清CRP(C反应蛋白)、BNP(b型钠尿肽)、LVEF(左室射血分数)等指标的变化。

1.4 统计方法

本研究全部数据分析或处理的方法:均数(x±s)为选用t检验的计量资料,率(%)为选用x2检验的计数资料,严格规定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相比治疗前,两组C反应蛋白、b型钠尿肽均明显改善(P<0.05),瓣膜性组左室射血分数明显改善(P<0.05),非瓣膜性组左室射血分数未见改善(P>0.05);与非瓣膜性组相比,瓣膜性组C反应蛋白与b型钠尿肽改善效果略低(P<0.05),但左室射血分数明显改善于非瓣膜性组(P<0.05)。详情见表1。

3 讨 论

重组人脑利钠肽既有单纯性血管扩张剂的效果,也有多种生物作用,包括利尿、促進纳排泄、阻滞心力衰竭恶性循环、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以及交感神经系统等作用。由上述结果可知:非瓣膜性组BNP、CRP可得到明显改善,总有效率稍高于瓣膜性组,这说明重组人脑利钠肽对非瓣膜性心脏病心力衰竭疗效更好;研究表明瓣膜性心脏病心力衰竭患者总有效率与非瓣膜性组差异不显著(P>0.05),而且BNP、CRP、LVEF等指标相比治疗前获得了显著改善,尤其是LVEF的改善与非瓣膜性组极为不同,后者LVEF几乎未见改善,提示重组人脑利钠肽在瓣膜性心脏病心力衰竭治疗中也具有重要作用。临床推测可能是瓣膜病心衰大部分存在LVEF降低,而且这一病理改变相对非瓣膜病心衰更为严重,故在治疗过程中瓣膜性组LVEF的改善更为明显。

综上所述,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非瓣膜性心脏病心力衰竭效果确切,而且对瓣膜性心脏病心力衰竭LVEF的改善极为明显,可显著改善心脏病心力衰竭患者的BNP、CRP指标,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张晓丽.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应用冻干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的效果研究[J].中国处方药,2017,23(01):70-71.

[2]徐宝华.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瓣膜性与非瓣膜性心脏病心力衰竭的疗效比较[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6,204(21):5304-5306.

本文编辑:王 琦


推荐访问:瓣膜 心力衰竭 人脑 对照 心脏病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