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真理读后感1 “真理是什么东西?”彼拉多当年玩世不恭地取笑说。他提这个问题是不指望得到答案的。世人多数心随境变,他们认为坚持一种信念就等于自戴一种枷锁,会使思想和行为无法自行其是。虽然作为一种学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论真理读后感,菁选3篇(2023年),供大家参考。
论真理读后感1
“真理是什么东西?”彼拉多当年玩世不恭地取笑说。他提这个问题是不指望得到答案的。世人多数心随境变,他们认为坚持一种信念就等于自戴一种枷锁,会使思想和行为无法自行其是。虽然作为一种学派的怀疑论早已消逝,但持这种观点者仍大有人在——尽管他们的观念未必像古人那样清晰而透彻。
使人们宁愿追随诡言,而不去追求真理的原因,不仅由于探索真理是艰苦的,也不仅由于真理会约束人的幻想,而且是由于诡言更能迎合人性中的那些恶习。后期希腊有一位哲学家曾探讨过这个问题,因为他不能理解,为什么一些欺世诡言竟能如此迷人,尽管它们既非像诗歌那样优美,又不像经商那样能使人致富。我也不懂这究竟是为什么——难道人们仅仅是为了爱好虚假而追求虚伪吗?也许因为真理好像阳光,在它照耀下人世间所上演的那种种假面舞会,远不如在半明半暗的烛光下来得梦幻和华丽。
对世人来说,真理犹如珍珠,它要在阳光的照耀下才变得明亮。真理不是那种红玉或钻石,需要借助摇曳不定的烛光而幻化出五色缤纷的浮光。
真真假假的诡言会给人带来愉快。假如一旦把人们内心中那种种虚荣心、虚妄的自我估计、各种异想天开的揣想都消除掉,许多人的内心将会显露出原来是多么渺小、空虚、丑陋,以至连自己都要感到厌恶。对这一点,难道有谁会怀疑吗?
感悟:谎言----虚伪的代名词(不包括善意的),文中说的一句话我很认同,人们之所以愿意去追随诡言是为了是“由于诡言更能迎合人性中的那些恶习”,人性,一个强壮到不能再伟大的事物,,却又同时渺小到不能再脆弱,追随诡言,是在逃避,去逃避那些内心中的某些事物被活生生、血淋淋地揭开。文中说得不错,气炸地行为像蛇,只能靠肚皮爬行。没有任何罪恶比虚伪和背叛更可耻的!所以蒙田在研究“骗子”这个词为何如此可憎时说得好:“深思一下吧!说谎者是这样的一类人,他敢于狂妄地面对上帝,却不敢勇敢地面对世人!”
正是如此!曾经有一个预言,说基督返回人间的时刻,就是在大地上找不到诚实者的时刻——而谎言就是请求上帝来执行末日审判的丧钟之声。对于虚伪和欺诈者们,这乃是一个严肃的警告啊!别真的让童年成为最“纯真”的时光,然后永远尘封在回忆最深的角落里。
论真理读后感2
对于培根,很早便闻其名,也大概读过他的一些名言。而这一次是真正的接触了他所写的文章——《培根随笔集》。
《培根随笔集》共收录了培根58篇完整的文章。我觉得对于这本书,不能单用“读“的方式去品位,而应用”品“和“悟”这两种由眼睛到思想最后转到心里的方式去体会,因为书中所有的道理都是培根用自已的语言描述的,都是培根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去理解,感悟而得,贯彻着他灵魂深处对真理执着追求的信念,只有这样才能达到与作者对话的效果。其实我觉得读通这本书的最高境界,就是在培根感悟的基础上,加以自己对此的看法,甚至是不同的见解;这也该是培根所期望的吧?
在这五十八篇文章中,带给我印象最深的其实是《论伪装与掩饰》。在我眼里,这篇文章写的很有趣。“伪装”和“掩饰”其实应该算是贬义词。在日常生活中,所遇到使用这种技巧的人也是数不胜数,这似乎已经成为现代人,在处理人际关系的方式和想要生活在繁华世间基本原则,几乎每个人都要带着这两层面具。“伪装”顾名思义就是假装的意思,而“掩饰”的意思是:想要伪装。这两个被人所唾弃,鄙夷的词。在培根笔下却没有就它们的坏处大批一通,而是十分客观的就他们的好坏做了理性的批判。
文章中这句话,我印象很深“最完美的人品素质需谦虚坦荡诚实的名声,守口如瓶的习惯,适当的掩饰技巧,以及在迫不得已时才使用的伪装能力”。对于这句话,我很赞同,在现在这个复杂的世界,城府太深的人会被人孤立,太过于天真的人会被人算计。像伪装,掩饰一类的技巧在为人处事中,常被人使用,但很少有人善用。只有慎重,适时的使用,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也就是双赢:在不伤害到别人的基础上,保护自己。
一本好书可以使人明白一个道理,一本好书可以为人建造一条捷径,一本好书甚至可以改变人一生的命运!正如同培根索索:“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从培根比重,看到的是对真理的透彻理解,希望这份透彻的理解也能尽早落在我的心中。
论真理读后感3
《培根随笔集》,多年前我曾购藏并读过一些篇章。前几天,又购得中央编译出版社出版的王义国译本。首先阅读了《出版前言》、《译序》和第一章《论真理》。
培根大师在这一章第4行提到“喜好东拉西扯的才子却大有人在”。也许,培根便是这“喜好东拉西扯的才子”之一。何以言之?笔者不敏,读了几遍竟然提炼不出他所谓“神学上的真理”、“哲学上的真理”和“世俗事务上的真理”究竟为何物。
相反,培根对“谎言”的论述倒不乏精妙之处:“人们对谎言自身有一种天生的、尽管是堕落的爱。”“称作谎言的那么一种混合物确实总是增加愉快。”“须知诗人说谎,是因为谎言带来愉快;商人说谎,是因为谎言带来利益,而人们却是为了说谎而说谎。不过我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既然你“说不出个所以然来”,那还论什么呢?
有感于培根《论真理》以辞藻而掩文义,所以,笔者对“真理”这一题目遂有了多方求索、独立挖掘之意图。
何谓真理?真理即真实不虚的道理。*古无“真理”一词,“真理”之意,涵盖在《道德经》的“道”字之中。而“道”有多种解释:道路、门路、道理、道德、真理、规律、方式、方法等等。真理既是真实不虚的道理,则自然分布在自然、社会和人生的方方面面,而绝不限于神学、哲学与世俗事务三者。
不但培根对真理的内涵不曾一语道破,从流传于世界的各国谚语来看,大凡冠有“真理”字样的,多是对真理的推崇、赞美及尊重、探求之说,不约而同地回避了真理的内涵。有感于此,过客就略陈所见:
1、神学上的真理:无论何种宗教,都认为上帝(或曰老天爷、神、佛等)主宰一切,人投生在这个世界,就是来受苦受难的,是来赎罪的。抛弃今生修来世,是其共同的主旨。信不信由你。
2、哲学上的真理:
首先要明确,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有不同的立足点,就有不同的世界观。*有句谚语概括得十分有趣:“狗有狗道理,鬼有鬼道理。”过客认同现代哲学家冯定先生的观点:人生都是趋利避害的。凡与“趋利避害”意见相左的哲学,都是坑人的哲学。
3、世俗事务的真理:以核心利益为核心,你来我往,投桃报李,真真假假,虚虚实实。虚伪地、夸张地说,那就是“受人滴水之恩,自当涌泉相报。”
至于其他真理,得暇再续。
推荐访问:读后感 真理 菁选 论真理读后感 菁选3篇 论真理读后感1 论真理读后感100字 论真理读后感 论真理读后感2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