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公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读后感11篇
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 读后感 > 文章内容

中公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读后感11篇

2022-11-07 20:20:06 来源:网友投稿

中公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读后感11篇中公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读后感  公共基础知识之中共党史(一)  来源:中公教育加入收藏时间:2011-02-22电邮给朋友打印文章写信给编辑  1.五四运动1919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公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读后感11篇,供大家参考。

中公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读后感11篇

篇一:中公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读后感

  公共基础知识之中共党史(一)

  来源:中公教育加入收藏时间:2011-02-22电邮给朋友打印文章写信给编辑

  1.五四运动1919年,中国在巴黎和会上的外交失败,激起社会各阶层人士的强烈愤怒,以学生斗争为先导的五四运动如火山爆发般地开始了。5月4日,北京学生3000余人在天安门前集会游行示威,掀起爱国风暴。从6月3日起,工人阶级开始以独立的姿态登上政治舞台。五四运动是中国革命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它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五四运动的伟大历史意义,在于它带着辛亥革命还不曾有的姿态,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工人阶级的觉醒,中国工人运动的发展壮大。2.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1)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的《青年》(后改为《新青年》)杂志,掀起一场空前的新文化运动狂飙。(2)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口号是“德先生”和“赛先生”,也就是民主和科学。(3)1919年,陈独秀在《新青年》上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一文,比较全面地介绍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经济学说和社会主义理论。3.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4.中共二大1922年7月16日至23日,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举行。大会指出党的最高纲领是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但现阶段的纲领即最低纲领是: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这样,二大第一次提出明确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5.第一次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1)国民党一大在事实上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革命政策。(2)新三民主义的纲领同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阶段的纲领是基本一致的,因而成为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3)国民党一大的成功召开,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6.遵义会议遵义会议将毛泽东增选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并委托张闻天起草《中央关于反对敌人五次“围剿”的总结的决议》。并成立由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组成的三人团,负责全军的军事行动。7.瓦窑堡会议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针瓦窑堡会议明确提出党的基本策略任务是建立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瓦窑堡会议是从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到全民族抗战兴起过程中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它表明党已经克服“左”倾冒险主义和关门主义,不失时机地制定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新策略,使党在新的历史时期将要到来时掌握了政治上的主动权;表明党在继遵义会议着重解决军事路线问题和组织问题之后,开始努力解决政治路线问题;表明党在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已经能够从中国的实际情况出发,创造性地开展工作。8.七大和抗战的胜利七大总结历史经验,把党在长期奋斗中形成的优良传统概括为三大作风,即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和人民群众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作风,自我批评的作风。强调三大作风是共产

  党人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显著标志,坚持和发扬党的优良作风对实现党的政治任务和组织任务具有重要意义。9.夺取民主革命的全国胜利1946年1月10日至31日,政治协商会议在重庆召开,出席会议的有国民党、共产党、民盟、青年党和无党派人士的代表。会上经过激烈斗争,通过政府组织案、国民大会案、和平建国纲领、军事问题案、宪法草案等五项协议。1947年5月,反饥饿、反内战运动在全国兴起。10.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基本经验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把中国革命引向胜利,是由于它坚持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正确方向。这是党的一条最基本的经验。武装斗争、统一战线、党的建设这三大法宝,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基本经验。

  

  

篇二:中公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读后感

  学习《决议》心得体会八

  学习《决议》心得体会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于2021年11月8日至11日在北京举行。这次全会是在我们党百年华诞的重要时刻,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关键节点上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全会圆满完成了各项议程,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

  一百年来,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伟大奋斗,书写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最恢宏的史诗,积累了十分宝贵的历史经验。这些经验在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决议》中总结为“十个坚持”。

  这“十个坚持”就是: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人民至上,坚持理论创新,坚持独立自主,坚持中国道路,坚持胸怀天下,坚持开拓创新,坚持敢于斗争,坚持统一战线,坚持自我革命。

  这“十个坚持”是系统完整、相互贯通的统一体,它深刻揭示了党和人民事业不断成功的根本保证,揭示了党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的力量源泉,揭示了党始终掌握历史主动的根本原因,揭示了党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始终走在时代前列的根本途径。所以,这些宝贵经验是从我们党的历史中总结出来的,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不是从书本中抄下来的,不是从别的国家照搬过来的,而是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而得到的。这些经验饱含着成功和失败,凝结着鲜血和汗水,充满着智慧和勇毅,是历史发展的结果、历史实践的产物、历史奋斗的结晶,是历史规律的昭示。这些经验是我们党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更

  是我们党引领中国未来的科学指引。第一,《决议》对历史经验的总结立足于把握历史大势、揭示历史规

  律。一百年来,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浴血奋战、百折不挠,创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成就;

  自力更生、发愤图强,创造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创造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自信自强、守正创新,创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回顾百年历史,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创造了中华民族发展史、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人类社会进步史上令人刮目相看的奇迹。《决议》从历史连续性和阶段性相统一的高度,深刻总结了我们党一百年来团结带领人民走过的伟大历程、开辟的伟大道路,深刻总结党的各个历史时期所具有的鲜明特征、实现的奋斗目标、办成的历史大事,深刻总结了党为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为促进人类文明事业的发展所作出的伟大贡献,深刻总结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历史必然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唯一正确性,深刻总结新时代在民族复兴历史进程中的标识性意义。《决议》充分揭示了过去我们党为什么能够成功,未来我们怎样才能继续成功。这就是我们认识这个问题的一把“金钥匙”,也是给了我们最科学的答案,最准确的答案,揭示了这个问题的奥秘。对我们党总结的“十个坚持”的历史经验,我们必须倍加珍惜,长期坚持,并在新时代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第二,《决议》对历史经验的总结是立足于统一全党思想、奋力开创

  未来。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正处在关键时期,我们党要团结带领人民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局面,需要在对历史的深入思考中认清历史方位、把握历史规律,教育引导全党牢牢记住中国共产党是什么、要干什么这个根本问题。

  《决议》从历史规律性和历史主动性统一的高度,深刻总结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辩证互动关系和规律;

  深刻总结进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历史大逻辑;

  深刻总结新的形势下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历史新要求;

  深刻总结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必然性,教育引导全党抓住历史机遇,风雨无阻向前进,奋力开创更加美好的明天,创造更加伟大的事业。

  

  

篇三:中公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读后感

  ------------------------------精选公文范文-----------------------------

  [2015年宪法读后感400字左右]

  各位读友大家好!你有你的木棉,我有我的文章,为了你的木棉,应读我的文章!若为比翼双飞鸟,定是人间有情人!若读此篇优秀文,必成天上比翼鸟!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保持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长治久安的法律基础,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制保证。宪法集中反映了我国各族人民长期奋斗的成果,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以及国家生活中最重要的原则,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和法律效力,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居核心地位。

  学宪法、守法律、做合格的好公民。在这学期宪法学学习中,我认真学习了宪法知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党的十五大报告提出的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总体目标,也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党要“依法执政”。十六届四中全会决议又进一步阐明“依法执政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党执政的一个基本方式”,并把“依法执政”纳入到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总体目标之中。而宪法是国家根本法,是依法治国、依法执政的根基。

  对1982年宪法进行的第四次修改是我国宪政史上又一个里

  ----------------精选公文范文----------------1

  ------------------------------精选公文范文----------------------------程碑,意义重大,影响深远。这次修宪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坚持中央提出的切实加强党的领导、充分发扬民主、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严格依法办事的原则,体现了宪法的稳定性与适应性的统一、党的主张与人民意志的统一、讲政治与讲法制的统一,反映了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意愿,使宪法更加完善,更加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要求,更加能够发挥宪法作为国家根本大法的作用。修改后的宪法对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推进依法治省,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通过这次学习活动,增强了我的法律意识和责任感,对我以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我会继续学习,不断提高自己。2017年度学宪法讲宪法读后感四百字

  读后感是议论性较强的读书笔记,要用切身体会,实践经验和生动的事例来阐明从“读”中悟出的道理.因此,读后感中既要写“读”,又要写“感”,既要叙述,又必须说理.叙述是议论的基础,议论又是叙述的深化,二者必须结合.读后感以“感”为主.要适当地引用原文,当然引用不能太多,应以自己的语言为主.在表现方法上,可用夹叙夹议的写法,议论时应重于分析说理,事例不宜多,引用原文要简洁.在结构上,一般在开头概括式提示“读”,从中引出“感”,在着重抒写感受后,结尾又回扣“读”.写读后感一

  ----------------精选公文范文----------------2

  ------------------------------精选公文范文----------------------------般应做到三点:1、要读懂原文的内容.“读后感”,顾名思义,就是先读后感.因此,读是至关重要的.只有通过读,抓住了原文的重要内容,才会写出自己的真实体会.2、写自己体会最深刻的部分.一篇文章叙述的内容很多,要抓住文章中你自己体会最深的内容来写.体会不深,感想不丰富,读后感就写不成功.2015年宪法读后感400字左右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保持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长治久安的法律基础,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制保证。宪法集中反映了我国各族人民长期奋斗的成果,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以及国家生活中最重要的原则,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和法律效力,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居核心地位。

  学宪法、守法律、做合格的好公民。在这学期宪法学学习中,我认真学习了宪法知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党的十五大报告提出的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总体目标,也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党要“依法执政”。十六届四中全会决议又进一步阐明“依法执政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党执政的一个基本方式”,并把“依法执政”纳入到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总体目标之中。而

  ----------------精选公文范文----------------3

  ------------------------------精选公文范文----------------------------宪法是国家根本法,是依法治国、依法执政的根基。

  对1982年宪法进行的第四次修改是我国宪政史上又一个里程碑,意义重大,影响深远。这次修宪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坚持中央提出的切实加强党的领导、充分发扬民主、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严格依法办事的原则,体现了宪法的稳定性与适应性的统一、党的主张与人民意志的统一、讲政治与讲法制的统一,反映了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意愿,使宪法更加完善,更加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要求,更加能够发挥宪法作为国家根本大法的作用。修改后的宪法对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推进依法治省,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通过这次学习活动,增强了我的法律意识和责任感,对我以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我会继续学习,不断提高自己。2017学宪法讲宪法的读后感四百字

  于其求文,不如学会写读后感,下面提供关于读后感的写作方法:写作方法:(1)引——围绕感点

  引述材料。简述原文有关内容。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精选公文范文----------------4

  ------------------------------精选公文范文----------------------------,要简练,而且要把重点写出来。(2)议——分析材料,提

  练感点。亮明基本观点。(3)

  联——联系实际,纵横拓展。围绕基本观点摆事实讲道理。(4)结——总结全文,升华感点。“读”的内容不放松。写作要点:要弄懂原作"读”是感的基础,“感”是由“读”而生。只有认真的读书,弄懂难点疑点,理清文章的思路,透彻的掌握文章的内容和要点,深刻地领会原文精神所在,结合历史的经验、当前的形势和个人的实际,才能真有所“感”。要认真思考读后感的主体是“感”。要写实感,还要在读懂原作的基础上作出自己的分析和评价。分析和评价是有所“感”的酝酿、集中和演化的过程,有了这个分析和评价,才有可能使“感”紧扣原作的主要思想和主要观点,避免脱离原作,东拉西扯,离开中心太远。

  所以,写读后感就必须要边读边思考,结合历史的经验,当前的形势和自己的实际展开联想,从书中的人和事联系到自己和自己所见的人和事,那些与书中相近、相似,那些与书中相反、相对,自己赞成书中的什么,反对些什么,从而把自己的感想激发出来,并把它条理化,系统化,理论化。总之,想的深入,才能写的深刻感人。要抓住重点读完一篇(部)作品,会有很多感想和体会,但不能把他们都写出来。读后感是写感受最深的一点,不是书评,不能全面地介绍和评价作品。因此,要认真地选择对

  ----------------精选公文范文----------------5

  ------------------------------精选公文范文----------------------------现实生活有一定意义的、有针对性的感想,就可以避免泛泛而谈,文章散乱,漫无中心和不与事例挂钩等弊病。怎样才能抓住重点呢?我们读完一部作品或一篇文章后,自然会受到感动,产生许多感想,但这许多感想是零碎的,有些是模糊的,一闪而失。要写读后感,就要善于抓住这些零碎、甚至是模糊的感想,反复想,反复作比较,找出两个比较突出的对现实有针对性的,再集中凝神的想下去,在深思的基础上加以整理。也只有这样,才能抓住具有现实意义的问题,写出真实、深刻、用于解决人们在学习上、思想上和实践上存在问题的有价值的感想来。要真实自然就是要写自己的真情实感。自己是怎样受到感动和怎样想的,就怎样写。把自己的想法写的越具体、越真实,文章就会情真意切,生动活泼,使人受到启发。千万不可有假大空的嫌疑。...宪法读后感想400字急!!!!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保持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长治久安的法律基础,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制保证。宪法集中反映了我国各族人民长期奋斗的成果,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以及国家生活中最重要的原则,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和法律效力,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居核心地位。

  学宪法、守法律、做合格的好公民。在这学期宪法学学习中,我认真学习了宪法知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

  ----------------精选公文范文----------------6

  ------------------------------精选公文范文----------------------------党的十五大报告提出的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总体目标,也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党要“依法执政”。十六届四中全会决议又进一步阐明“依法执政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党执政的一个基本方式”,并把“依法执政”纳入到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总体目标之中。而宪法是国家根本法,是依法治国、依法执政的根基。

  对1982年宪法进行的第四次修改是我国宪政史上又一个里程碑,意义重大,影响深远。这次修宪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坚持中央提出的切实加强党的领导、充分发扬民主、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严格依法办事的原则,体现了宪法的稳定性与适应性的统一、党的主张与人民意志的统一、讲政治与讲法制的统一,反映了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意愿,使宪法更加完善,更加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要求,更加能够发挥宪法作为国家根本大法的作用。修改后的宪法对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推进依法治省,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通过这次学习活动,增强了我的法律意识和责任感,对我以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我会继续学习,不断提高自己。...2017年国家宪法日主题作文400字

  ----------------精选公文范文----------------7

  ------------------------------精选公文范文----------------------------老师带我们学习了宪法,通过学习宪法,我了解到宪法是国

  家根本法,它的作用是维护国家权力;促进经济的发展等。宪法让公民平等;能管理和规范社会的秩序。我们日常生活,都与宪法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比如,网上曝光某人在公交上不给老人让座的视频,网友就对其进行人肉搜索,导致公民的姓名、家庭住址等信息公之于众,生活受到严重影响。虽然宪法第三十五条赋予我们言论自由的权利,但宪法第三十八条保护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这把本来指向不给老年人让座不良现象的利剑,在不经意间,伸得太远了,其本身演变成了一起更为严重的违法行为。所以,我在这里倡导同学们:让我们了解宪法,学习宪法。在遇到麻烦时会用宪法来保护自己,做一个知法,懂法、守法的阳光少年!国家宪法日征文2016二:

  她承载着最大民意,她根植于法律源头,她有形又无形,她和我们关系万缕千丝,却又少为人们适用。原本这可以是一个元宵节灯会上的普通谜面,但她的至高无上,让人们敬而远之,以至于忽略了她几经风雨的修正,始终只为人民二字。这个谜面就是宪法,尊贵而平实的宪法,属于我们的宪法。宪法赋予了我们最基本的义务与权利。就如同宙斯之盾,矗立于地面,就是行为之界;放诸于战场,就能阻挡越界之矛征文;宪法在我心中3篇征文;宪法在我心中3篇。...宪法读后感200字2017

  ----------------精选公文范文----------------8

  ------------------------------精选公文范文----------------------------《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形象地,《宪法》被称为母法。

  这表明宪法的地位居于法律金字塔的顶端,宪法具有最高的效力。《宪法》的序言中写到,“本宪法以法律的形式确认了中国各族人民奋斗的成果,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是国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宪法如此重要,以至于每一个公民都应该维护宪法尊严、保证宪法的实施,从而成为一名好公民。通过《宪法》的学习,我树立更为坚实的爱国主义的信念,我要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而成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奋斗的一员。“宪法活动日”观后感400字作文六年级

  人生会面临许多选择,当你正处于十字路口不知道该何去何从时,你将做出如何决择?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人不能明辨是非而选错了道路使自己后悔一生,当然尤其是我们青少年.\x09

  \x09由于这方面的原因,学校为我们组织了一节法制教育课.这对于我们来说真可畏谓意义重大.\x09

  \x09我认真地听完了这次报告会的内容,给我的感触很深.做这个报告会的是三位正在服刑的人员,不仅如此,他们都是拥有自己美好青春的三位年轻青年.他们为我们讲述了自己是如何走上这条不归路的,又是如何的后悔与失去自由的无奈和悲哀.他们用自己犯的过错来警示我们——这些正处于美好青春年华

  ----------------精选公文范文----------------9

  ------------------------------精选公文范文----------------------------的少男少女们,这些正享受着生活的美好与自由的可贵的我们,告诉我们要从小树立省法律意识,遵纪守法,要学法、懂法、守法,做一个社会上的好公民.同时还告诉我们要慎重交友并无论处于何时何地都不忘父母对我们的恩情.这是一个处于失去自由的天空的人发自内心的悔恨和领悟.他们想把这些道理传达给拥有自由的我们.这对于我们来说是有很大的启发,甚至震撼着我们的心灵可以产生心灵的震撼..

  听完这节课,我想这对于我以后的人生道路起着巨大的作用.它给了我许多真理和启发,告诉我要想成才必先学会做人,我会一直受用!

  听了今天的报告,我感觉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为什么呈上升趋势,主要是他们法律意识淡薄,有的不懂法,还有的不知怎样做是对的,怎样做是错的;什么是自己应有的权利,什么是自己应尽的义务.没能真正理解遵纪守法的重要意义,不能在社会行为中自觉地运用法律知识来规范自己的言行.要培养未成年人的自觉法律意识,首先应组织未成年人系统学习法律,多形式组织未成年人学习新《宪法》、《刑法》、《刑诉法》和《社会治安处罚条例》等法律条文,在社会行为中自觉地运用法律知识来规范自己的言行.用法律武器与一切违法犯罪的现象作斗争.宪法的读后感

  ----------------精选公文范文----------------10

  ------------------------------精选公文范文----------------------------关于宪法哲学的书,我阅读的很少,刚阅读完王世杰、钱端

  升著《比较宪法》一书,感受到国家的尊严和威望是那么神圣,国家权利的不可动摇性,宪法读后感.一部宪法是国家和人民的法律,现在我感觉自己随时可以拿起宪法来保护自己.很早以前我对宪法是个盲,现在我意识到国家宪法就如同国法家规一样,任何国家、民族、家庭没有了纪律那就乱套了.从哲学意义上说,也就是从其本原的意义上而言,

  宪法不仅是为着人的生活而存在,而且实在应该是为着人的优良的生活而存在.在国民的意识中,宪法是公法,是人民权利的保障书,其效力是至高无上的.但是纵观中国社会,有多少人的宪法权利遭到了无情的践踏?比如社会保障权,受教育权和劳动权等等;而这些被践踏的权利有没有通过宪法的保护而得到救济,答案是否定的;再看中国的违宪审查制度的建立,是一个何其漫长的过程,一个没有违宪审查制度的国家,就如同没有宪法,那么人民的权利将从何得到保障!

  从的书中所提到的宪法需要不断完善和改进,有几个老百姓都很关切地问题:比如中国的专政问题;国籍选择权;人权保障等等.一提到专政我就想起了世界历史上的几件恐怖事件,斯大林时期1935年1月至1941年6月22日期间,前苏联大约有2000万人遭到迫害,其中有七百万人被枪毙,被杀害者中有两万多人

  ----------------精选公文范文----------------11

  ------------------------------精选公文范文----------------------------是当局为了灭口而处死的特工人员.他们先前是专政工具,尔后根据专政的需要,不由分说就变成了专政对象.我也看过关于这一时期的历史记载,很多人都议论纷纷.很多人认为斯大林是个暴君,虽然他对早期苏联的独立和国民经济发展有很大的贡献,但是如果一个国君犯了灭绝人性的事,错杀了很多无辜的生命,世世代代都会遭到后人谴责的.即使他对国家有很大的贡献,但其功过是永远抵不消的.就跟毛泽东一样,我觉得他跟斯大林很像兄弟俩.尽管毛对中国的建国有重大的贡献,文化大革命却是对中国经济的摧毁,对知识分子是一种浩劫,对正派人是一种非理性的打击.

  国籍选择权,这是很多中国人关心的问题.因为现在全世界有很多的华人,而且华人在世界上的影响是我们国人都有目共睹的,比如很多的华人企业家,他们有着强大的人脉资源和精神物质财富,很多有威望的华人企业家他们有自己的企业王国,这是很多国人企业家不能相提并论的.还有很多的诺贝尔级别的华人科学家,他们所取得的成就令我们赞叹不已.还有很多优秀的华人在为发达国家服役,他们也是他国国籍.咳!在这个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时期,中国需要的科学家和企业家等等一系列人才真是太匮乏了.如果中国把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单一国籍选择进行修改,承认双重国籍或多重国籍,将有大批的优秀华人肯定会选择回国发展或投资.这样中国经济的快速稳定发展就指日可待

  ----------------精选公文范文----------------12

  ------------------------------精选公文范文----------------------------了,谁都知道在香港这个国际大都会,世界各地的富豪、科学家、企业家等等都有外国国籍,他们也是双从或多国国籍人士.由于他们早期都去国外学习,通过国外多年的打拼然后把很多技术财富都带回来了,为当地的经济繁荣做出了巨大的贡献.2017国家宪法晨读观后感

  在我国宪法日到来之际,我们学校举办了“弘扬宪法精神,争做守法公民”主题教育活动,集体晨读宪法,学习宪法知识。追朔宪法的历史,我了解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先后颁布了一个宪法性文件和4部宪法,即1949年起临时宪法作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1954年宪法、1975年宪法、1978年宪法和1982年宪法。我国现行宪法是1982年12月4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的,后来又以修正案的方式经过了1988年、1993年、1999年和2004年4次修改。2001年开始,我国将12月4日作为每年一次的全国“法制宣传日”,开展以学习宣传宪法和国家基本法律为重点的广泛的普法活动。2014年11月1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了关于设立国家宪法日的决定。国家宪法日的设定,有利于在全社会加强宪法宣传教育,树立忠于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的意识,进一步弘扬宪法精神、维护宪法权威、捍卫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施,推进法治中国建设。自古以来,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正所谓没有规定不成方圆,无论是上至国家还是

  ----------------精选公文范文----------------13

  ------------------------------精选公文范文----------------------------下至个人,都应该有一定的规定来约束行为,否则便会出现肆虐张狂的人,吧国泰民安的国家搅得一团糟。正因为法律是必不可少的,所以我们高中生就更应该遵守纪律,不应该以身试法,带来严重的后果。遵守纪律应以身边的小事做起,从自己做起,遵纪守法不是一向夸大的号召,不是一纸空文,而应落实到实际的行动中去,切实从细微的小事做起。“爱护公物”,“不随地吐痰”,“遵守交通规则”,“做文明市民,不摘花草树木”,“保护地球,爱护环境”这些都不是空空的标语,而是要我们以自己为出发点付出实际努力的。随手捡起地上的一张纸屑,拧紧打开的水龙头,为干渴的鲜花浇一点水,这些都是我们中学生力所能及的事,举手之劳,却可以创造出一个更和谐的世界。作为祖国明天的栋梁,我们要以此次宪法日为契机,学习宪法及相关法律,做到遵纪守法。遵纪守法是我们高中生义不容辞的责任,这既是珍爱自己,又是关心别人,更是为了一个更加繁荣昌盛的祖国和一个更加和谐美满的世界。...中国少年报快乐百科2017年1月期读后感400字在读过一篇文章或一本书之后,把获得的感受、体会以及受到的教育、启迪等写下来,写成的文章就叫“读后感”.读后感怎么写?读后感的基本思路如下:(1)简述原文有关内容.如所读书、文的篇名、作者、写作年代,以及原书或原文的内容概要.写这部分内容是为了交代感想从何而来,并为后文的议论作好铺垫.这部分一定要突出一个“简”字,决不能大段大段地叙述所读书、文的具体内容,而是要简述与感想有直接关系的部分,略去与感

  ----------------精选公文范文----------------14

  ------------------------------精选公文范文----------------------------想无关的东西.(2)亮明基本观点.选择感受最深的一点,用一个简洁的句子明确表述出来.这样的句子可称为“观点句”.这个观点句表述的,就是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观点句”在文中的位置是可以灵活的,可以在篇首,也可以在篇末或篇中.初学写作的同学,最好采用开门见山的方法,把观点写在篇首.(3)围绕基本观点摆事实讲道理.这部分就是议论文的本论部分,是对基本观点(即中心论点)的阐述,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证明观点的正确性,使论点更加突出、更有说服力.这个过程应注意的是,所摆事实、所讲道理都必须紧紧围绕基本观点,为基本观点服务.(4)围绕基本观点联系实际.一篇好的读后感应当有时代气息,有真情实感.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善于联系实际.这“实际”可以是个人的思想、言行、经历,也可以是某种社会现象.联系实际时也应当注意紧紧围绕基本观点,为观点服务,而不能盲目联系、前后脱节.以上四点是写读后感的基本思路,但是这思路不是一成不变的,要善于灵活掌握

  各位读友大家好!你有你的木棉,我有我的文章,为了你的木棉,应读我的文章!若为比翼双飞鸟,定是人间有情人!若读此篇优秀文,必成天上比翼鸟!

  ----------------精选公文范文----------------15

  

  

篇四:中公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读后感

  摘自中共中央机关刊物红旗1930材料三如果革命的队伍不愿意和帝国主义及其走狗妥协而要坚持地奋斗下去如果革命的队伍要准备积蓄和锻炼自己的力量并避免在力量不够的时候和强大的敌人作决定胜负的战斗那就必须把落后的农村造成先进的根据地造成军事上政治上经济上文化上的伟大的革命阵地借以反对利用城市进攻农村区域的凶恶敌人借以在长期战斗中逐步地争取革命的全部胜利

  高三历史复习中国共产党的重要会议

  民主革命时期的会议中共“一大”:1921年7月在上海召开,通过了中共的第一个党纲,选举了领导机构,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建立。中共“二大”:1922年7月在上海召开,第一次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杭州特别会议:1922年在杭州召开,讨论了两党合作问题。中共“三大”:1923年在广州召开,正式决定同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但没有提出党对民主革命的领导权问题。八七”会议:1927年在汉口召开,纠正了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错误,确定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遵义会议:1935年1月召开,结束了王明“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在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新党中央的领导,是中共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瓦窑堡会议:1935年12月召开,确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洛川会议:1937年秋召开,制定了全面抗战路线。中共“七大”:1945年4月在延安召开,大会确立了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是党在民主革命时期最重要的一次代表大会,为抗战胜利和民主革命的胜利作了重要准备。七届二中全会:1949年春在河北平山县西柏坡村召开,为夺取全国胜利和建设新中国作了政治、思想准备,解决了中国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重大问题。建国后召开的会议七届三中全会:1950年6月在北京召开,为建国初期党的工作规定了明确的策略路线和行动纲领。中共“八大”:1956年9月在北京召开,正确分析了国内形势和主要矛盾的变化,提出了党的总任务和经济建设方针。八大二次会议:1958年在北京召开,提出了忽视客观规律的总路线,推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庐山会议:1959年召开,错误地开展了对彭德怀等人的斗争,使“左”倾错误进一步发展。七千人大会:1962年初在北京召开,是建国以来人数最多的中央工作会议,初步总结了“大跃进”中的经验教训,初步纠正了“反右倾”运动的错误。

  八届十一中全会:1966年夏在北京召开,标志着毛泽东对“文化大革命”的全面发动。九大”:1969年在北京召开,在思想上、政治上和组织上的指导方针都是错误的。九届二中全会:1970年夏在庐山召开,削弱了林彪集团的权势。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12月在北京召开,确定了新的指导方针,作出了工作重点转移的战略决策,制定了改革和开放的重大政策,纠正了一批重大冤假错案,新时期党的基本路线开始形成。十三大:1987年在北京召开,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和基本路线,规划了现代化建设和深化改革的基本蓝图。十三届四中全会:清算了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想。十四大:1992年在北京召开,确定了邓小平理论的指导地位,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明确了迈向新世纪的航程。标志党的工作重心三次转移的会议年的“八七”会议,标志着工作重心由城市转向了农村。1949年的七届二中全会,标志着工作重心由农村转向城市。1978年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标志着党和国家的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中共党史练习一、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中共“二大”与中共“一大”相比,最重要的贡献是制定了A.以工人运动为中心任务C.在民主革命阶段的纲领B.为共产主义奋斗的目标D.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

  2.中共“二大”制定民主革命纲领的主要依据是A.中国革命力量相对薄弱C.中国阶级关系B.十月革命成功经验

  D.中国的社会性质

  3.中共之所以能够明确地提出彻底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最主要的原因是A、中共是无产阶级政党C.中共得到共产国际的指导B.中共正确分析和认识了中国国情D.中共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4.新三民主义与中共民主革命纲领的根本区别在于A.中国民主革命的道路问题C.对待工农革命的态度问题B.中国人民的民主权利问题D.民主革命胜利后的前途问题

  5.1923年中共“三大”就国共合作问题,决定A.同国民党实行党外合作B.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D.帮助国民党改组,使

  C.必须坚持共产党在革命统一战线中的领导权其成为民族资产阶级政党

  6.国共第一次合作时期的革命运动被称为“大革命”,主要是因为A.群众基础的广泛性C.革命果实的丰富性B.领导阶级的先进性D.俄国帮助的进步性

  7.从大革命失败的惨痛教训里,中共认识到要领导人民取得革命胜利,就必须A.尽快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C.建立并巩固革命统一战线B.确立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方针D.坚持无产阶级对革命和武装的领导权

  8.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与巩固,其意义在于A.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B.是土地革命时期开始的标志C.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端D.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9.农村革命根据地大多分布在南方,主要原因是A.北伐战争的影响B.北方是军阀统治中心C.南方地形复杂,便于开展游击战争D.农村革命根据地的领导人多是南方人10.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主要是指A.工作重心从城市转向农村B.从克服右倾错误到克服“左”倾错误C.中国革命由此转危为安D.从受共产国际支配到独立解决党内问题11.1931年的土地革命路线中,对中小工商业者的政策是A.消灭B.限制C.保护D.联合12.中共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不同时期提出的土地政策的共同点是①体现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②维护农民的基本利益③促进社会经济发展④消灭封建剥削

  制度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13.1947年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反攻,三支部队由内线打到外线,三支部队都攻人的一个省是A.安徽B,江苏C、湖北D.河南14.《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规定土地改革的根本目的是A.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B.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C.解放农村生产力,为工业化开辟道路D.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15.新中国建立后的土地改革政策与过去的主要不同是A.限制和打击富农经济B.限制富农经济,中立富农C.保护民族工商业者D.保存富农经济,政治上中立富农16.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在党的建设方面所做出的重大贡献是A.清算了“左”的和右的错误思想,达到了空前的团结和统一B.确定了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C、妥善处理了党内存在的分歧和矛盾D.要求全党抵制腐朽思想的侵蚀,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17.建国初期实行精兵简政的主要目的是A.调动各阶层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B.稳定物价,改善人民生活水平C、提高行政效率和部队战斗力D.实现国家财政经济的根本好转18.中国共产党开始在实践中探索本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标志是A.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制定B.整风运动的开始C.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上作《论十大关系》的报告

  D.中共“八大”召开19.中共“八大”确定我国经济建设必须坚持的方针是A.逐步改造B、多快好省C、稳步前进D.高速发展20.中共“八大”最主要的贡献是A.坚持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B.正确处理了国内的主要矛盾。C、坚持既反保守又反冒进的方针D.提出了正确处理的“十大关系;21.过渡时期总路线就其基本任务而言,所体现的基本特征是A.变革生产关系与上层建筑的有机统一;B.变革生产关系与发展社会生产力的有机结合C、经济建设与法制建设同步进行D.发展科技教育与两个文明建设同步进行22.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是集中力量优先发展A.重工业B.交通运输业C、轻工业D.科技和教育,23.中共出现“文革”失误,在认识上的根源是A、对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错误估计和分析B.对当时国际形势的错误估计C.建国后形成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D.毛泽东个人专断的领导作风24.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是一次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这里的“解放”是指A、纠正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方针B、使全党认识到经济建设是全党工作的重心C.使全党认识到“文革”是错误的D、打破了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的思想束缚25.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标志着新时期党的基本路线的思想开始形成,主要表现在提出了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②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③分三

  步走,实现现代化的战略部署④实行改革开放的政策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26.中共“八大”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①都体现了实事求是的精神②都明确了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任务③都提出要实行改革开放④这两个会议有一定的继承性A.①②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27.中共“十三大”提出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本质是A.发扬社会主义民主C.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B、建立社会主义制度D.坚持党的正确领导

  28.中共“十四大”提出的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A.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B.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C、实行多种经济成分并存体制D.改革计划经济管理体制《春天的故事》的部分歌词:“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崛起座座城,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征途上扬起浩浩风帆。”29.“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这里的“春天”指的是A.改革开放B.科教兴国C.“文革”结束D.包产到户

  30.爱国统一战线是最广泛的统一战线,与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相比,其进一步的广泛性主要表现在A.包括所有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B.包括所有的社会主义劳动者C.包括所有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D.包括所有拥护社会主义的民主党派

  二、材料解析题31.下面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共产党内关于革命道路问题的几组材料:材料一(1)乡村是统治阶级的四肢,城市才是他的头脑与心腹,单只斩

  断了他的四肢而没有斩断他的头脑,炸裂他的心腹,还不能致他的最后的死命。——摘自李立三《新的革命高潮前面的诸问题》1930年6月(2)(有人)以为中国像西欧各国一样,大城市的经济力量可以统治全国,所以大城市暴动成功以后可以影响小城市及乡村;而在中国,则找不到一个大城市的经济力量能统治全国的。——摘自中共六后二中全会的政治问题报告6月(3)中国豪绅资产阶级因为资本主义发展的落后,不能成为一个整个儿阶级势力,他们内部分裂冲突,而没有组织全国中央集权政府的能力。因此,革命不能有夺取“首都”,一击而中的发展形势。——摘自瞿秋白《武装暴动的问题》1927年12月材料二(1)不要城市就是否认共产党是无产阶级政党,就是否认无产阶级对农民的领导,结果共产党只有变成小资产阶级农民党。(你们)在斗争的布置上有用乡村包围城市的企图,这种倾向是极危险的。——摘自中共中央致湖北省委的信1929年2月1929年

  (2)红军、游击队和红色区域的建立和发展,是半殖民地中国在无产阶级领导之下的农民斗争的最高形式,是半殖民地农民斗争发展的必然结果;并且无疑义地是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最重要因素。——摘自毛泽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1930年1月(3)现在就全国看来,农民运动的发展比城市的工人运动要快得多。在这一种情势之下,若我们依然是将大部分的力量都用在城市中,实不如用在农村中为好。革命势力占据了广大农村之后,可以结合起来包围城市,封锁城市,用广大的农村革命势力向城市进攻,必然可以取得胜利。——摘自中共中央机关刊物《红旗》1930年5月(4)以为不要城市工人而用农村包围城市可以取得胜利,这无论在理论上与事实上都是行不通的。假使没有城市做领导,则任何乡村都不会“联合起来”的。并且,没有城市工人激烈斗争,则一切“包围城市”的计划完全是空谈。——摘自中共中央机关刊物《红旗》1930年5月

  材料三如果革命的队伍不愿意和帝国主义及其走狗妥协,而要坚持地奋斗下去,如果革命的队伍要准备积蓄和锻炼自己的力量,并避免在力量不够的时候和强大的敌人作决定胜负的战斗,那就必须把落后的农村造成先进的根据地,造成军事上、政治上、经济上、文化上的伟大的革命阵地,借以反对利用城市进攻农村区域的凶恶敌人,借以在长期战斗中逐步地争取革命的全部胜利。——摘自毛泽东《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回答:(1)依据材料一,说明近代中国社会城乡关系的特点及其原因。(2)阅读材料二,分析材料中的不同观点及其分歧的实质。(3)综合材料一、二、三,指出中国革命新道路的客观依据和革命新道路理论的基本点。32.阅读下列根据有关中国现代史资料编制的表格:表一1952年、1956年我国国民经济中公、私经济成分比较表┌─────┬──────┬────┬────┐│所有制性质│经济成分│1952年│1956年│├─────┼──────┼────┼────┤││国营经济│19.1%│32.2%││├──────┼────┼────┤│公有制经济│合作社经济│1.5%│53.4%││├──────┼────┼────┤││公私合营经济│0.7%│7.3%│├─────┼──────┼────┼────┤││资本主义经济│6.9%│0││私有经济│││││├──────┼────┼────┤││个体经济│71.8%│7.1%│└─────┴──────┴────┴────┘表二1978年、1992年我国几种经济成分比较表┌─────┬─────────┬────┬────┐│所有制性质│经济成分│1978年│1992年│├─────┼─────────┼────┼────┤││全民所有制经济│80.8%│51.4%││公有制经济││││1939年12月

  │├─────────┼────┼────┤││集体所有制经济│19.2%│35.0%│├─────┼─────────┼────┼────┤││城乡个体经济│0│7.8%││├─────────┼────┼────┤│私有经济│私营经济、合资│││││外商独资│0│5.8%│└─────┴─────────┴────┴────┘回答:依据上表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建国以来我国经济结构与经济体制的变化及其主要原因。3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之间不存在根本矛盾,问题是用什么方法才能更有力地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1985年10月《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不存在根本矛盾》材料二为什么一谈市场就说是资本主义,只有计划才是社会主义呢?计划和市场都是方法嘛。只要对发展生产力有好处,就可以利用它。为社会主义服务,就是社会主义的;为资本主义服务,就是资本主义的。——摘自邓小平1987年2月《计划和市场都是发展生产力的方法》材料三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灭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摘自邓小平1992年初《南巡讲话》回答:(1)据材料概括邓小平几段讲话的基本思想。(2)以上论述对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有何突破性的贡献?三、问答题——摘自邓小平

  34中共七大、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中共八大是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和建设中的三次重要会议。试从会议召开的时机、中心内容等方面的史实来概括其相同之处。并用史实说明这三次会议在指导中国革命或建设的实践中产生的历史作用有何异同。

  35.建国以后,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是怎样领导人民实现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过渡的?在探索中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中又形成了哪些正确的指导思想?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又进行了哪些探索?二者之间有何内在联系?在这个探索的过程中有哪些教训值得我们今天汲取?36.中国共产党召开十五届五中全会,大会强调“十五”计划的主题是发展,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结合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和改革开放时期的相关史实,说明我党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C2.D3.B4.D5.B6.A7.D8.A9.A14.C15.D16.D17.D18.C19.C20.B21.B22.A23.A24.D25.D26.A27.C28.A29.A30C二、材料解析题31.(1)特点:城市没有力量统治广大的农村,农村可以脱离城市而相对独立存在。原因:近代中国经济政治发展极不平衡,自然经济占着显著的优势,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很微弱,统治阶级内部四分五裂,中国长期处于不统一的状态。(2)不同观点:在材料二中,(1)、(4)坚持以城市为中心,反对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2)、(3)主张以乡村为中心,坚持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分歧的实质:是从中国实际出发,还是照搬俄国十月革命的经验。(3)客观依据:近代中国国情决定强大的敌人长期占据着中心城市,广大的农村是敌人统治的薄弱环节。基本点:将党的工作重心放在农村,把落后的农村变成先进的根据地,在农村积蓄和发展革命力量,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的胜利。10.D11.C12.A13.D

  32.建国以来,我国的社会经济结构与经济体制经历了两次重大变化:①从以国营经济为主导、私有经济占优势的多种经济形式并存,到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占绝对优势并逐步形成计划经济体制。原因: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受苏联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②从单一的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向以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经济形式并存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渡。原因: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农村和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逐步展开,私营企业、外资、合资企业兴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33.(1)否定以市场和计划作为区分社会主义、资本主义的标准;提出以市场方法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提出社会主义本质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观点。(2)贡献:解决了长期以来困绕我党和人民的认识问题,表明我党社会主义建设理论趋于成熟,为我国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提供了理论依据,并促进其发展。三、问答题

  34.①都召开于历史重大转折到来之前。七大在抗日战争胜利前夕;七届二中全会在人民解放战争胜利前夕;八大在社会主义改造胜利前夕。都正确地分析、预见了新的历史时期将出现的新情况。七大指出中国将面临两个前途,光明的前途与国民党一党专政的黑暗前途。七届二中全会指出党的工作重心将由农村转到城市。八大指出国内的主要矛盾将是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都为新的历史阶段及时制定了正确的任务。七大提出成立民主的联合政府,建立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富强的新民主主义国家;七届二中全会提出中国由农业国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变为社会主义社会;八大提出集中力量解决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与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把中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国家。都具有从理论上探索在新的历史阶段指导革命或建设实践的历史作用。但八大的探索对实践的实际指导作用几乎未能发挥。七大指导了抗日战争的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七届二中全会指导了中国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的转变;反右派斗争扩大化从理论上修改了八大关于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的科学论断,八大的探索难以付诸实践。(超出参考答案要点而不离题,言之成理,可酌情加分。)

  35.①新中国成立后,党领导人民彻底完成了民主革命的任务,恢复了国民经济;实施“一五”计划,奠定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基本完成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改造;召开一届人大,制订社会主义宪法。这些工作巩固了人民民主专政,在中国消灭了剥削制度,基本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②毛泽东《论十大关系)对中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八大”对国内主要矛盾的分析、提出的总任务和经济建设方针;毛泽东{论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思想;调整国民经济的八字方针等。③主持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否定“两个凡是”的错误观点,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十三大”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并制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十四”大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按“一国两制”解决港、澳、台问题等。④是继承、发展和创新的关系。⑤搞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从国情出发,按照客观规律办事,注意国民经济各部门的综合平衡;必须坚定不移地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放在经济建设上;坚持党的领导;坚持民主集中制,防止党的权力过分集中于个人,防止党内个人专断和个人崇拜现象的滋长。36.我党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才能促进生产力的持续发展。中共“八大”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日益发展,但随后的反右扩大化,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阶级斗争上来,以致后来开展文化大革命,使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蒙受巨大损失。十一届三中全会,果断地停止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方针,将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使我国经济迅速发展,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党的“十三大”、“十四大”继续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深化改革,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使得20世纪末的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再上台阶。所以中央强调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

  

  

篇五:中公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读后感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读后感读了《决议》后,我们对建国以来党的很多历史问题有了进一步了解,从纯粹停留在对历史的知晓深入到了对各种事情的了解和是非判断.《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共分为八个部分,首先先肯定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的崇高地位是客观的历史事实的反映。因为正是毛泽东的领导下,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引下,中国人民胜利的进行了三项伟大的事业:第一,对建国32年来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进行了科学的分析和正确的总结,实事求是地评价了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分清了功过是非。第二,实事求是地评价了毛泽东在中国革命中的历史地位,科学的论述了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内容和作为党的指导思想的伟大意义。第三,肯定了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逐步确立的适合中国国情的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正确道路,进一步指明了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和党的工作继续前进的方向。

  自一九二一年中国共产党建立以来,为反封建、反帝国主义、反官僚主义斗争指明了道路,党和人民经过艰苦的奋斗,终于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新中国建立以后,经历了社会主义改造的七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十年、文革的十年以及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三十二年来,党和人民不断地探索,为今后的发展提供了借鉴和经验。

  决议指出,党在建国以后32年的历史,总的来说是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指导下,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并取得巨大成就的历史。由于经验不足,党的领导在对形势的分析和对国情的认识曾发生过主观主义的偏差,犯过把阶级斗争扩大化和在经济建设上急躁冒进的错误,包括“文化大革命”这样全局性的、长时间的严重错误。但是,32年来我们取得的成就是主要的。忽视错误、掩盖错误,或者忽视、否认我们取得的成就及取得这些成就的成功经验,都是错误的。

  然后,决议彻底否定了“文化大革命”,并从四个最基本的方面对此作出了说明。第一,“文化大革命”被说成是同修正主义路线或资本主义道路的斗争,这个说法根本没有事实根据,并且在一系列重大理论和政策问题上混淆了是非。“文化大革命”中被当作修正主义或资本主义的东西,实际上大都是符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原则的,其中不少本来就是毛泽东自己提出或支持过的。第二,上述是非的混淆必然导致了敌我的混淆。“文化大革命”中所打倒的包括刘少奇在内的一大批所谓“走资派”,恰恰是党和国家的各级领导干部,是社会主义事业的中坚和骨干力量。第三,“文化大革命”名义上是直接依靠群众,实际上既脱离了党的组织,又脱离了广大群众。运动开始后,党的各级组织普遍受到冲击并陷于瘫痪半瘫痪状态,党的各级领导干部普遍受到批判和斗争,广大党员被停止了组织生活,党长期依靠的许多积极分子和基本群众受到排斥。第四,实践证明,“文化大革命”不是也不可能是任何意义上的革命或社会进步,而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使党、国家和人民遭到建国以来最严重的挫折和损失,许多党内外干部群众受到残酷迫害,民主法制被肆意践踏,十年间国民收入约损失5000亿元,科学教育和文化事业遭到严重挫折,历史文化遗产遭到严重破坏,党和人民的优良传统和道德风尚在相当程度上被毁弃,形而上学、唯心主义、无政府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派性严重泛滥。决议对“文化大革命”本身和“文化大革命”的十年历史作了科学的区分,肯定了在“文化大革命”十年中,党和广大人民群众,以及海内外的爱国民主人士、爱国华侨,以及各民族各阶层的干部群众,同“左”倾错误和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的艰难曲折的斗争,一直没有停止过。正因为有了这些艰难曲折的斗争,才使“文化大革命”的破坏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限制,党和人民的事业、我国经济、科技、文化仍取得了进展。决议实事求是地评价了毛泽东的历史地位,充分论述了毛泽东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的伟大意义。这是决议最为重要、最为核心的内容。决议指出,毛泽东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是伟大的

  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就他的一生来看,他对中国革命的功绩远远大于他的过失。他的功绩是第一位的,错误是第二位的。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决议对毛泽东思想的多方面的内容以及贯穿于它的各个组成部分的立场、观点、方法作了科学的概括。决议强调,毛泽东思想是我们党的宝贵的精神财富,它将长期指导我们的行动。我们必须坚持毛泽东思想,并以符合实际的新原理和新结论丰富和发展毛泽东思想。决议既对多年来的“左”倾错误和毛泽东晚年的错误作了科学的分析和批评,又坚决地维护了党在长期斗争中形成的优良传统,维护了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和毛泽东的历史地位,从而分清了是非,纠正了当时存在的“左”的和右的错误观点,统一了全党和全国人民的思想,为维护全党的团结、全国人民的团结,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根本的保证。决议的通过,标志着党在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的胜利完成。

  决议中很让我瞩目的地方是对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评价,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我们党在历史上的伟大转折。因为它结束了文革带来的混乱局面,使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等方面的建设都重新出现了好的形势。全会在思想、经济、增选领导机构、平反冤假错案、法制建设等方面都制定了相关政策。在思想上,全会批评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充分肯定了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确定了解放思想、开放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切向前看的指导方针。这样,对以前的“左倾”、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等进行了清算,使得党内外思想逐渐活跃起来。经济上,做出了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提出了关于调整国民经济的要求和加快农业发展的决定。这样使得经济的发展符合我国国情和经济规律,促进了经济的健康发展,人民生活也得到了改善。党也大力调整和加强了各级领导班子,使党的领导更加民主化,这样,中央和地方政府共作得到了加强。对于冤假错案的平反,是非常紧迫的,因为只有做好这项工作,才能式蒙冤的人们的名誉得到恢复,也能够解决人民和党的矛盾,使人民坚定对党的支持和拥护的决心。而对于法制的建设,更是迫在眉睫,因为在文革期间,法律形同虚设,而且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使得中国人民的法律意识非常淡薄,这也是造成文革的重要原因之一。除了这些方面的政策,党还对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外交等方面做了相关的规定,使文革后的中国社会逐渐走向稳定和繁荣。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无论是对于当时还是对现在,都具有重大的意义。在当时,文革结束两年了,但是一切都没有恢复正常,只有完全抛弃以前错误的观点和做法,才能使我们国家走向正规。而全会的召开,正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时代的分水岭,它标志着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为我们今天社会经济的繁荣奠定了重要的基础。而对于今天来说,十一届三中全会的的意义仍在!它为我们的经济、政治等方面的发展提供了方法和经验,只有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才会顺利完成。

  总之,在看完了《决议之后》我们对以上三大历史问题有了清晰而深入的认识和见解,看到了中国为了发展,为了强大而不断地探索和努力,为了自由,为了解放而不停地反省和改过,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可以预见,中国将会越走越远,也将会越变越强。

  

  

篇六:中公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读后感

  2017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备考:习读本之中国梦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

  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关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党的十八大闭幕不久,习近平总书记率中央政治局常委和中央书记处的同志来到国家博物馆,参观《复兴之路》展览。习近平总书记深情指出:“现在,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我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此后,他又在国内外很多重要场合,对中国梦进行了深刻阐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一经提出,就产生强大的号召力和感染力。干部群众畅想中国梦,社会舆论聚焦中国梦,港澳台同胞心系中国梦,海外华人述说中国梦,国际社会关注中国梦,中国梦成为中国走向未来的鲜明指引,成为激励中华儿女团结奋进、开辟未来的一面精神旗帜。

  中国梦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

  只有创造过辉煌的民族,才懂得复兴的意义;只有历经过苦难的民族,才对复兴有如此深切的渴望。《复兴之路》展览,回顾了中华民族的昨天,展示了中华民族的今天,宣示了中华民族的明天,生动诠释了近代100多年来中国人民寻梦、追梦、圆梦的历史进程。习近平总书记引用三句诗对这段历史进行了生动叙说。

  中华民族的昨天,可以说是“雄关漫道真如铁”。近代以后,中华民族遭受的苦难之重、付出的牺牲之大,在世界历史上都是罕见的。但是,中国人民从不屈服,不断奋起抗争。为了民族复兴,几代人魂牵梦萦,亿万人心结难解。历经上下求索、千辛万苦,中华民族终于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掌握了自己的命运,建立了新中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开始了建设自己国家的伟大进程。

  中华民族的今天,可以说是“人间正道是沧桑”。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总结历史经验,不断艰辛探索,终于找到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我国经济实力、综合国力大大增强,人民生活显著改善,实现了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再向全面小康迈进的跨越。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空前提升,中国崛起被国际媒体称为“近年来最重要的全球变革”。

  中华民族的明天,可以说是“长风破浪会有时”。经过鸦片战争以来170多年的持续奋斗,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光明的前景。深藏于中国人民心中的民族复兴梦想,就要梦想成真。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

  中公教育,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这三句诗将中华民族的昨天、今天和明天,熔铸于百余年中国波澜壮阔、沧桑巨变的历史图景,镌刻于几代人为民族复兴奋斗的艰辛历程,发人深省、催人奋进。中国梦,反映了近代以来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美好夙愿,进一步揭示了中华民族的历史命运和当代中国的发展走向,指明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奋斗目标。这一重要战略思想,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全体人民的庄严承诺,是党和国家面向未来的政治宣言,充分体现了我们党高度的历史担当和使命追求,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注入了崭新内涵。

  中公教育,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篇七:中公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读后感

  【中公遴选2017年遴选公文写作素材】党的十八大以来精神文明建设成就综述:立德铸魂凝心聚力

  立德铸魂凝心聚力——党的十八大以来精神文明建设成就综述一个国家昂扬前行,离不开强大的精神支撑;一个民族生生不息,离不开丰润的道德滋养。党的十八大以来,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引导推动全社会树立文明观念、争当文明公民、展示文明形象。更加坚定的主流价值、更加高扬的道德旗帜、更加清朗的社会风气,聚合起中华儿女同心同德的磅礴伟力,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树立价值观自信构筑共同的思想道德基础9月1日前后,各地大中小学进入“开学季”。升国旗、唱国歌,是不少学校“开学第一课”的重要内容。在北京小学广外分校,师生们面向国旗庄严宣誓:“我是中国人,我爱我的祖国!”爱国主义情怀,在每个孩子心中生根发芽。爱国,世人心中最宝贵的情感。党的十八大以来,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极为重要的一项任务,弘扬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被贯穿于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在气势恢宏的胜利日阅兵中更懂和平珍贵,在“勿忘九一八”撞钟鸣警等仪式中铭记历史,在烈士纪念日缅怀先烈……利用各种时机和场合生动开展的爱国主义教育,引导人们不断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更加清醒地认识自身的使命担当。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来说,核心价值观是赖以维系的精神纽带,是共同的思想道德基础。5年来,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弘扬持续深化。在各地的大街小巷、公园广场、机场车站,一幅幅活泼形象展示主流价值观的公益广告与城市景观、与人们日常生活紧密结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润物无声地送到百姓身边、送进大家心里。为了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看得见、摸得着、离得近,各地各部门精心设计开展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推动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一场场宣讲活动陆续在全国开展,一流的专家学者和核心价值观的践行典范来到人民中间,用科学、生动、富有感染力的解读,帮助大家全面准确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和时代意义。一次次立足基层、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扎实推进核心价值观建设进学校、进机关、进企业、进农村、进社区、进边寨。各地在贯穿结合融入上下功夫,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

  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响无所不在。一个个传统节日成为传承优秀文化、加强公民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载体。春节之喜庆、端午之追忆、七夕之忠贞、中秋之团圆、重阳之敬老……在这些传统节日开展“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让传统节日成为爱国节、文化节、道德节、情感节、仁爱节,已是建设精神文明、弘扬核心价值观的响亮品牌。一系列“接地气”的举措,不断加深人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和认同。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运用法治手段维护主流价值,更增强了人们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信心与自觉。放眼神州,从领导干部勇作先行者,到人民群众争当生力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呈现生机勃勃的繁荣景象。人们用点滴行动与执着坚守,累积起整个社会的价值高度,筑牢共同的精神家园。推进文明创建让人民群众拥有更多获得感初秋时节,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九次会晤在“鹭岛”厦门成功举行。这座与“金砖”光芒交相辉映的魅力城市,连续四届被评为“全国文明城市”。文明,已经成为厦门闪亮的城市名片,更是鲜明的精神底色。党的十八大以来,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各方面全面推进。打造美丽整洁的生活环境、规范有序的社会秩序、便捷高效的公共服务,提升市民文明素质、城市文明程度、城市文化品位和群众生活质量……一座座崇德向善、文化厚重、和谐宜居的文明城市,顺应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让广大城市居民感受到看得见、摸得着、实实在在的变化和成效。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广袤的乡村也向着美丽未来进发。“从这里沿路行走,不仅步步是风景,更处处有‘文明’。”每当向外地游客介绍自己的家乡,浙江省慈溪市徐福村村民的自豪之情就溢于言表。慈溪市以南部沿山精品线为纽带,将沿线文明村串联起来,形成一条集文明文化、生态休闲于一体的文明建设共同体——“溪上慈风”文明示范线,充分展示“景美、人美、生活美”农村新风貌。从“一处美”向“一片美”,从“环境美”向“生活美”,从“外在美”向“内涵美”,近年来,文明村镇创建突出美丽乡村建设的主题,让乡风民风、人居环境、文化生活美起来。各地在开展移风易俗、整治村容村貌、促进农民就业增收等方面积极发力,让一个个村镇既有绿水青山的“颜值”,又有“金山银山”的价值。文明花开满园春。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归根到底是为百姓谋福祉,让社会更和谐——人们看到,在与群众生活关系密切的各行各业,文明单位创建着力提高员工素质,涵养职业操守,培育职业精神,完善规章制度,树立行业新风。人们看到,在作为社会“细胞”的万千家庭里,文明家庭创建促进家庭和睦,促进亲人相亲相爱,孝老爱幼,少有所教,老有所养,推动形成爱国爱家、相亲相爱、向上向善、共建共享的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人们看到,在肩负教书育人神圣使命的校园里,文明校园创建活动引导广大教师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引导孩子有梦想、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弘扬良好校风校训,美化校园

  环境。从文明城市、文明村镇,到文明单位、文明家庭、文明校园,向纵深发展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站在时代前沿、引领风气之先、充满生机活力,以扎实成效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以亮丽色彩擘画文明中国的壮美画卷。发展志愿服务凝聚公益友爱正能量不久前,一场属于全国人民的体育盛会——第十三届全运会在天津隆重举行。精彩激烈的赛场外,志愿服务成为一道亮丽风景。去年11月底,天津通过十三运组委会官网和天津志愿服务网启动了志愿者招募工作,经过几个月的笔试、面试、心理测试等选拔考核活动,1.7万名志愿者脱颖而出。带着光荣的使命感与强烈的责任感,这些志愿者忙碌在各自岗位上。志愿者鲁雯说:“我希望用我的微笑和服务,让每一位来到天津的运动员感受天津的温暖,让他们能够在赛场上发挥最好水平。”志愿服务,是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党的十八大以来,各地各有关部门着力把志愿服务与学雷锋有机融合,带动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志愿者队伍持续壮大,志愿服务活动蓬勃开展,呈现积极健康向上的发展态势。——不断完善制度保障,提升志愿服务整体效能。《关于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的意见》《关于支持和发展志愿服务组织的意见》《志愿服务条例》等陆续出台,进一步推动志愿服务制度化、常态化发展。各地通过为志愿者提供保险服务、建立“爱心兑换”“时间银行”机制等举措,守护爱心,让爱“循环”。——致力服务社会治理,更好满足百姓需求。有的街道社区将志愿者按各自特长和志趣组成团队,促进街道公共事务“自治共治”一起来、“自转公转”一起转;全国百支文化助盲志愿服务团队为盲人朋友在康复、教育、社会参与等方面提供更多服务和支持……——品牌效应日益彰显,参与面更加广泛。党员志愿者是戴着党徽的“活雷锋”,文化志愿者活跃在各类公共文化服务阵地上,巾帼志愿服务“立足社区、面向家庭、见诸日常、细致入微”,青年志愿服务书写“最公益,最青春”的风采,老年志愿服务者发挥余热、老有所为。有困难找志愿者,有时间做志愿者。随着志愿服务的项目化运作、专业化发展、信息化支撑持续深入推进,一条条爱的小溪,终将汇聚成爱心大潮。在一个向上向善、友爱互助的社会里,人们时时处处都感受着“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传递出的善意与温暖。高扬道德旗帜发挥榜样模范和先进文化的引领作用今年5月,第六届全国道德模范评选表彰活动拉开帷幕。本届评选表彰面向城乡基层、各行各业,按照相应程序步骤选出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实守信、敬业奉献、孝老爱亲五类全国道德模范,树立群众拥护爱戴的价值标杆。在整个社会的价值星空中,每一个闪光名字的背后,都有一段感人肺腑的故事。一名名道德模范身份不同、经历各异,但他们以自己的行动从不同角度诠释了真情大义的深刻内涵。

  在道德模范身上,人们看到了一种精神、一种情怀、一种品格、一种力量。拨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党的十八大以来,各地各部门发动基层群众分层推选时代楷模、最美人物、身边好人、向上向善好青年等先进典型,评选各行各业先进人物,充分展现当代中国人的精神风貌,形成“群星灿烂”与“七星共明”的先进群体格局,展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丰硕成果——“见义勇为最美人物”、岗位学雷锋“最美人物”、“最美拥军人物”……中宣部联合有关部门持续发布各行各业“最美人物”,奏响“最美”交响曲。中央文明办每月公布“中国好人榜”,带动更多人践行新时期好人精神,争当“中国好人”。在各类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下,各个层面的道德教育实践活动蓬勃展开。多地通过举办道德模范事迹巡回展览、宣讲等实践活动,让道德模范的榜样力量看得见、学得到。有些地方把道德模范故事拍成电影,写入书籍,搬上舞台,获得良好社会反响。要以德润心,也要以文化人。公共文化设施学雷锋志愿服务致力于提高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用中华民族的光荣历史、优秀文化和科技成果,引导人们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广泛开展的群众文化活动,维护好、实现好群众文化权益,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推出一批反映时代呼声、展现人民奋斗、陶冶高尚情操的优秀文艺作品,不断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用榜样的力量鼓舞人,以先进的文化引领人。一位位先进典型、一项项道德实践、一次次精神洗礼,绵绵用力、久久为功,营造见贤思齐、德行天下的浓厚氛围,激发全社会的思想认同、情感共鸣和效仿意愿,让好人好事层出不穷,让善行义举蔚然成风。涵养文明习惯共同维护国家民族良好形象餐馆里,“适量点餐、杜绝浪费”“文明用餐、节俭惜福”的标语随处可见;红白喜事中,“喜事廉办、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小事不办”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景区里,乱扔垃圾、乱刻乱画、折枝摇树的情况越来越少;出境游时,人们更加注重自身言行举止,把旅游中的每一个文明细节当作维护祖国形象的大事去关注和重视,让文明成为最美的风景……党的十八大以来,一系列文明社会风尚行动,大力普及工作生活、社会交往、人际关系、公共场所等方面的文明礼仪规范,引导人们自觉遵守公共秩序和规则,建立和谐清新人际关系,抵制不良庸俗习气。与此同时,各地各部门强化问题导向,加强对群众反映强烈问题的整治力度,深入开展治理行动和专项教育,扶正祛邪、激浊扬清。对“老赖”顽疾重拳出击。2015年以来,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税务总局、最高人民法院、海关总署等60多个部门联合签署税收征管、法院执行、进出口、安全生产等23个领域的失信联合惩戒备忘录,提高违法失信者的失信成本。对文明“陋习”联合整治。聚焦机动车不礼让行人、不遵守交通信号标志等行为,中央

  文明办、公安部、教育部、司法部、交通运输部等每年确定一个主题开展交通安全文明行动……有破更要有立。着眼长远的制度体系建设快马加鞭——诚信建设制度化深入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年)》出台,成为我国首部国家级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专项规划。《关于推进诚信建设制度化的意见》印发,就着力推进诚信建设制度化、规范化、长效化进行明确规定。行业文明不断立规明矩。在旅游行业,2013年,“遵守旅游文明行为规范”被写入旅游法;2014年,中央文明委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文明旅游工作的意见》;2015年,《游客不文明行为记录管理暂行办法》施行。在互联网行业,《互联网用户账号名称管理规定》等引导人们提升网络文明素养,让网络空间清朗起来。同心掬得满庭芳。这5年来,环境美了、人心暖了、快乐多了……精神文明建设事业走过的历程与取得的成就启示我们,每一个人都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受益者,更是参与者、推动者。今年4月,中央文明委《关于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指导意见》公布。这是根据党中央的新部署、形势发展的新要求、人民群众的新期待,对今后一个时期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作出的宏观规划和战略部署,为全面提高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增添新动力、注入新活力。多措并举立德铸魂,成效显著凝心聚力。站在新的起点,精神文明建设必将以更加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肩负新的重任,精神文明建设将焕发更加灿烂的光辉,照亮中华民族的圆梦之路。

  

  

篇八:中公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读后感

  时政热点:深刻认识治党与治国的有机统一关系

  导语:中公时事政治频道更新国内国际时事政治热点,并提供时事政治

  热点政策解读、理论观察、时事大事记及时事政治热点汇总等。今天我们关注--时政热点:深刻认识治党与治国的有机统一关系。

  一个执政党要完成自己的执政使命,必须正确处理治党与治国的关系。我们党高度重视治党与治国的关系,一方面强调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另一方面强调党的建设必须紧紧围绕和服务党领导的伟大事业,按照党的政治路线来进行,围绕党的中心任务来展开。这些要求深刻揭示了治党与治国的有机统一关系。在世情、国情、党情发生深刻变化的新形势下,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进程中,我们要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治党与治国的有机统一关系,使治党与治国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治国必先治党治国必先治党,这一重要论断深刻阐明了治党是治国的基础。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邓小平同志曾告诫全党:“中国要出问题,还是出在共产党内部”。习近平同志深刻指出:“我们的党员、干部队伍庞大,管理起来难度很大,但又必须管好,管不好就会出乱子。我们国家要出问题主要出在共产党内,我们党要出问题主要出在干部身上。”治国必先治党,是总结中国近现代历史得出的重要结论。治国与治党的关系,是中国近现代历史发展中的一个重大命题。鸦片战争后,面对西方列强的侵略,中华民族于痛苦和屈辱中开启了现代化进程。然而,中国现代化一开始就面临多重障碍:西方列强的侵略和间接统治不仅使中国失去了民族独立,而且造成中国内部长期分裂、动荡。四分五裂、政治动荡的中国要走向现代化,前提是要有强大的政党作为领导力量来整合和凝聚全民族的力量。这一基本国情和历史逻辑决定了政党在我国国家建设和治理中的核心地位,进而也决定了治国必先治党的内在机理。近代以来,无数仁人志士前赴后继探索中国现代化道路,但直到孙中山才提出“以党建国”“以党治国”思想,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打开了新视野。我们党带领人民取得的伟大成就,证明了治国必先治党这一规律。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始终坚持从严治党。在中国历史上,没有任何一个政党像中国共产党这样强调党的领导权,也没有任何一个政党像中国共产党这样提出和形成了系统完整的治党理论。在民主革命时期,我们党就把党的建设作为重要法宝,把思想建党放在首位,并在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等

  方面形成了一系列优良传统。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国民党治党不力、吏治腐败,这是它失去民心、丢失政权的重要原因。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深入把握治党与治国的关系,在治党方面形成了许多新理论、积累了许多新经验。从历次整党整风运动到当前的全面从严治党,体现了我们党从理论到实践始终遵循治国必先治党的规律。正因如此,我们党才能带领人民不断取得伟大成就。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必须坚持治国必先治党。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习近平同志深刻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当今中国发展得怎么样、国家治理成效如何,取决于我们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取决于我们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取决于我们党的思想、作风、纪律、组织等的状况。这是被实践反复证明了的结论。新形势下,要把我们国家治理好,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要求我们党必须始终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始终具有强大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如果不从严治党、着力解决党自身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就会失去根本政治保证。治党旨在治国我们党之所以能够处理好治党与治国的关系,不仅在于强调治国必先治党,而且在于强调治党旨在治国。我们党加强自身建设的一条基本经验就是:坚持把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同推进党领导的伟大事业紧密结合起来。我们党加强自身建设,目的是为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根本保证。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了治党旨在治国。我们党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还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我们党领导革命和治理国家,都是为了建设社会主义、最终实现共产主义,让人民过上越来越好的生活。这与西方资产阶级政党执掌政权的目的就是为了巩固资产阶级统治完全不同。我们党是为重塑和建设国家而生的,是要通过重塑国家、建设国家,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新形势下,我们党只有通过治国才能完成自己的历史使命、实现自己的崇高理想。今天,我们党要带领人民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使治党紧紧围绕治国来展开。我们党的理论创新始终围绕建立和建设新中国展开。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党形成了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新民主主义理论。毛泽东同志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指出:“我们共产党人,多年以来,不但为中国的政治革命和经济革命而奋斗,而且为中国的文化革命而奋斗;一切这些的目的,在于建设一个中华民族的新社会和新国家。”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继续推进理论创新,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课题的回答,从根本上说,都是紧紧围绕执政

  党如何治国来展开的。可以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我们党围绕执政党如何治国而形成的伟大理论成果。我们党在新形势下实践活动的总概括就是治国理政。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提出了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无论是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还是提出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都是对如何治国理政这一重大课题的深刻解答。同时,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紧密结合,集中整饬党风,严厉惩治腐败,净化党内政治生态,党内政治生活展现新气象。在全面从严治党过程中,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始终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有机统一,体现了治党旨在治国的鲜明特色,党的建设为开创国家事业发展新局面提供了重要保证。更好实现治党与治国有机统一从新中国成立以来60多年的奋斗历程中可以清楚地看到,我们党的一个突出优势就是实现了治党与治国的有机统一。展望未来,要确保我们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带领人民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更好地把治党与治国有机统一起来。深入把握治党与治国有机统一的丰富内涵。治党是治国的前提,没有全面从严治党,党的领导就不可能坚强有力,国家治理就不可能成功。同时,又要深刻认识到,治党与治国不可分割,离开治国,治党就会失去方向目标,就会失去评判标准。治党与治国的有机统一,主要体现为两者的良性互动。一方面,治党始终坚持全面从严,治国就会卓有成效;另一方面,治国理论和实践的发展,又会推动治党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坚持解放思想,大力推进理论创新,不断更新执政理念、完善执政方式。与此同时,我们党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快速推进。这些成就的取得,深刻体现了治党与治国的有机统一、良性互动、相辅相成。新形势下,要进一步从理论与实践上把握两者的有机统一关系,使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始终互为支撑。充分发挥治党对治国的保证作用。治党是治国的保证,如果治党不力,我们党弱了、散了、垮了,治国就无从谈起。习近平同志强调,“打铁还需自身硬”。可以说,“打铁”主要是就治国而言的,“自身硬”主要是就治党而言的。只有治党有力、做到“自身硬”,才能治国有方、“打好铁”。当前,我们党正在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主要属于治国范畴,而全面从严治党则属于治党范畴。全面从严治党,着眼于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是我们党提高执政能力、完成执政使

  命的迫切要求,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提供根本保证。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要深刻认识全面从严治党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的重要地位,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充分发挥治国对治党的促进作用。治国的推进,必然会对治党产生促进作用。习近平同志强调:“党和人民事业发展到什么阶段,党的建设就要推进到什么阶段。这是加强党的建设必须把握的基本规律。”这一重要论述既深刻揭示了治党对治国的保证作用,又深刻揭示了治国对治党的牵引和促进作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就要求治党的目标、内容和举措都要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相适应。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都要着眼于治国的现实需要,大力加强党的建设。

  

  

篇九:中公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读后感

  4篇学习《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埋头苦干、勇毅前行》心得体会

  学习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埋头苦干、勇毅前行》心得体会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全面总结了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11月11日,全会公报一经发布,在xx广大党员干部群众中引起强烈反响。

  勿忘昨天的苦难辉煌,无愧今天的使命担当,不负明天的伟大梦想。

  大家一致表示,《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要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不折不扣把各项决策部署落到实处,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埋头苦干、勇毅前行,奋力推动xx高质量发展,坚决扛起高质量高标准建设xx自贸港的省会担当,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而不懈奋斗。

  一、以史为鉴开创未来、为群众办好事实事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是在我们党百年华诞的重要时刻,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关键节点上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回望来时的路,看清脚下的路,才能更好地坚定前行的

  路。”xx区xx镇委书记xx表示,将坚定不移贯彻全会精神,把学习贯彻全会精神落实到每项工作中,以更加昂扬的姿态迈进新征程,不断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全会提出,全党必须永远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我们将紧紧遵循全会指引的方向,聚焦‘老’‘小’等特殊群体需求,深入推进民生项目建设,把好事实事办进群众心坎。”xx说。

  “全会总结的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让我们深刻感受到我党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党中央的号召,在xx区科工信局干部林密心中激起万千涟漪:“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全会精神,坚持学史力行,学以致用,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增强时代使命感,主动走进企业,帮助企业,深入开展扶持中小企业的创新创业工作,推动发展新兴数字经济产业,优化辖区营商环境,提升服务效能,为xx自由贸易港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学史力行学以致用不忘初心,方得始终。过去一百年,党向人民、向历史交出了一份优异的答卷。现在,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又踏上了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脱贫攻坚,千年梦圆,乡村振兴,驰而不息。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时,乡村依然是我们工作的主战场,发展特色

  产业,让农民的钱袋子鼓起来,让乡村兴旺繁荣是我们为之奋斗的目标。”xx区xx镇xx村乡村振兴工作队队长xx仔细研读全会公报后感慨万千,表示将继续精准发力,立足特色资源,发展优势产业,促进xx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更好地惠及农村农民。

  11月12日,市委党史研究室对xx区xx镇xx革命遗址进行立标认定,更好地宣传保护xx革命根据地的历史。xx村乡村振兴工作队队长xx说,在新的赶考之路上,将继续沿着党指引的方向,以红色革命遗址保护利用和产业发展为支撑,脚踏实地加油干,朝着乡村振兴的目标奋勇前进,扎实推进乡村振兴,让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传承。

  “在建党百年之际,全会全面总结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是郑重的历史性、战略性决策,体现了我们党重视和善于运用历史规律的高度政治自觉,体现了我们党牢记初心使命、继往开来的自信和担当。”xx区乡村振兴工作队员xx表示,共同富裕没有捷径,不是变戏法,必须靠14亿多中国人民艰苦奋斗来实现。作为一名乡村振兴工作队员,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扎根乡村,激发广大群众的内生动力,培育壮大特色产业,凝心聚力为实现共同富裕不懈奋斗。

  三、聚焦群众急难愁盼,落实落细利民举措,百年风华正茂,奋斗正当其时。

  “牢记和践行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

  使命,是贯穿我们党百年奋斗史的一条红线。”xx区xx街道xx社区党支部书记xx说,将立足社区“小阵地”,创新党建引领社区治理的新路子,走实走好新形势下的群众路线,进一步提升社区治理能力,想方设法解决居民的烦心事、操心事、揪心事,为民所想,为民所忧,真心服务于百姓,努力做好民生服务大文章。

  “全会胜利召开,彰显了我们党推进自我革命、永葆生机活力的坚强决心,我们将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创新惠民服务项目、落实落细利民举措,进一步提升为民服务的能力和水平。”xx区行政审批服务局局长xx表示,该局将继续聚焦关键环节和突出问题,大胆改革,先行先试,以“依法合规”为前提,以“能快则快”为目标,以创新优化审批模式为切入点,促进审批提速增效,以xx速度为xx自贸港建设发展赋能。

  四、统一认识凝聚力量、书写自贸港新答卷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以史为鉴,必能开创未来。在田间地头、工地、学校迅速掀起学习全会精神热潮。市委党校副校长xx表示,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善于总结历史经验并在汲取经验教训中不断成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作为中国共产党第三个历史决议,为我们准确把握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主流本质提供了根本遵循,也将为全党统一认识、凝聚力量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当前贯彻落实全会精神是一项当务之急的政治任务,要坚持做到知行信合一。”xx表示,一方面,要把思想统一到全会对百年奋斗取得的重大成就的判断上,另一方面,要把准确领会六中全会精神与习近平总书记关于xx工作重要讲话、批示指示精神结合起来,以只争朝夕的精神,创造性地推进xx自贸港建设。

  “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时期,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xx公司xx项目经理xx动情地说,作为项目建设者,要继续考出好成绩,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展现新气象新作为。

  学习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埋头苦干、勇毅前行》心得体会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于2021年11月8日至11日在北京举行。全会听取和讨论了习近平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召开党的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决议》。习近平就《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讨论稿)》向全会作了说明。

  全会公报发布后,在我市引发强烈反响。大家纷纷表示,一

  定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埋头苦干、勇毅前行,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为我们明确了前进方向,提振了谋事创业的信心,令我倍受鼓舞、倍感振奋、倍增干劲。市委党校党建教研部讲师xx说,《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贯穿百年,具有更为全局的视野和宏观的角度,系统全面、科学准确地总结了我们党的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

  全会认为,总结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是在建党百年历史条件下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需要。全党要坚持唯物史观和正确党史观,从党的百年奋斗中看清楚过去我们为什么能够成功、弄明白未来我们怎样才能继续成功,从而更加坚定、更加自觉地践行初心使命,在新时代更好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校教师是我们党直接掌握的一支教师队伍,是我们党一支不可多得的理论力量。作为一名党校教师,学习好宣传好贯彻好六中全会精神是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xx表示,下一步要做到先学先悟,自觉把六

  中全会精神贯彻到课堂教学实践中去,积极开发相关课程,创新宣讲形式,着力解决学员关注的重点、理解的难点和实践中的困惑点,帮助广大党员干部尽快学深悟透六中全会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推动未来事业向前进。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重点研究了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问题,这让我们党史工作者深受鼓舞、信心倍增,对推动党史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我们要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进一步激发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巨大热情。特别是要结合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的进程,深刻学习领会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坚持不懈用党的创新理论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公报指出,过去一百年,党向人民、向历史交出了一份优异的答卷。现在,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又踏上了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在新征程上要续写新荣光,xx说,共产党员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始终保持革命者的大无畏奋斗精神,鼓起迈进新征程、奋进新时代的精气神,开创中华民族更加灿烂的明天。作为一名党史工作者,自己将努力践行传承使命,在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指引下,做好新时代党史工作,学好全国党史、地方党史,同时全力用好党史,讲好xx党史故事,让党

  史"留下来""活起来"。

  学习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埋头苦干、勇毅前行》心得体会

  2021年11月8日至11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在北京召开,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和《关于召开党的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决议》。

  全会公报一经发布,迅速在我省广大党员干部群众中引起强烈反响,大家一致认为,十九届六中全会是在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的热烈氛围中,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中国共产党迎来的又一次意义重大的盛会,肩负着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伟大使命。

  回望过往的奋斗路,眺望前方的奋进路,大家纷纷表示,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从党的百年奋斗史中汲取走向未来的无穷智慧和强大力量,更加坚定、更加自觉地践行初心使命,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上展现担当,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奋进新时代。

  一、以史为鉴、开创未来省委宣传部理论处副处长xx表示,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是在我们党成立一百年的重要历史时刻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全

  会审议通过的《决议》坚持正确党史观,提出了“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总结了“四个历史时期”的伟大成就,概括了“十个坚持”的历史经验,既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牢记初心使命的政治宣言,也是在新时代新征程上赢得更加伟大的胜利和荣光的行动指南。作为宣传思想战线的干部,要以史为鉴、开创未来,要学在前、做在前,精心组织学习,广泛宣传宣讲,深化研究阐释,切实推动全会精神深入人心、落到实处。

  “党的百年奋斗展示了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真理性在中国得到充分检验,马克思主义的人民性和实践性在中国得到充分贯彻,马克思主义的开放性和时代性在中国得到充分彰显。”xx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xx说,党的百年奋斗意义重大,诠释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的深层逻辑和胜利密码。作为一名思政教师,一定要用好、用足、用活xx的红色和绿色等各种资源,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堂,让学生入脑入心,为新xx建设提供合格人才支撑。

  “党的百年奋斗,让中国人民成为国家、社会和自己命运的主人,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我从中明白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成功和未来怎样继续成功。”国家税务总局xx综合实验区税务局人事教育科科长xx说,将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埋头苦干、勇毅前行,探索税务“青云”干部培养新方法、新模式、新路子,展现海岛税务人忠诚担当、崇法守纪、兴税强国的奋斗精神,为

  实验区高质量发展作出新贡献。xx县委党校副校长xx表示,党校作为干部培训、思想引领、

  理论建设、决策咨询的主阵地、主渠道,必须要在学习贯彻全会精神上走在前、作表率。他们将充分利用党校教学科研平台,组织学习研讨,在吃透全会精神上先学一步、学深一步,准确把握全会精神。同时,将全会精神迅速融入教学活动,推动全会精神进课堂、进教材、进机关、进基层,努力帮助全县广大党员干部在深入理解全会精神的基础上,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掌握过硬本领,为全面建设具有茶乡特色的现代化中等城市作出新的贡献。

  二、无愧使命勇毅前行省发改委干部纷纷表示,要埋头苦干、勇毅前行,当先锋、打头阵、作表率,深入开展冬季攻坚活动,全力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超越,切实用新思想指导发展改革工作,在工作中体现新发展理念要求,重点围绕科技创新、产业发展、数字经济、海洋经济、绿色经济、区域协调、乡村振兴等方面,站位全局思考谋划工作,当好党委政府参谋助手。牢固树立政治机关意识,完善风险防控制度,强化项目管理服务,以高质量党建工作保障发展改革工作的高质量,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12日上午,省人社厅组织党员干部第一时间收看收听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公报。“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是一次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大盛会,是我们党的历史上的一座里程碑。”省人

  社厅有关负责人表示,全会全面总结了党在各个时期取得的伟大成就,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明确了方向。全厅党员干部将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全会作出的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上来,沿着全会描述的发展蓝图,把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转化为推动工作的具体行动,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为全方位推进我省人社事业高质量发展超越汇聚力量。

  省生态环境系统干部表示,将立足首批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实际,坚持生态优先,切实扛起生态文明建设政治责任。深入实施“1+7+N”污染防治攻坚计划,开展蓝天、碧水、净土等污染防治攻坚战;按照系统思路,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开展美丽城市、美丽乡村、美丽河湖、美丽海湾、美丽园区等建设;依托领先全国的省级生态云平台,加快推进着力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更加突出精准治污、科学治污。按照《xx省“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专项规划》,凝心聚力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示范省。

  全省卫健系统党员干部表示,将认真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全会精神,坚决响应党中央的号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扛起疫情防控的责任担当;构建健康优先发展新格局,增加健康资源与服务供给,强化医防融合发展,进一步深化医改,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xx医改经验;坚定高质量发展之路,全面实施健康xx建设和《xx省“十四五”卫生健康发展专项规划》,奋力书写健康中国

  “xx篇章”。“党和人民百年奋斗,书写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最恢宏

  的史诗。”xx市xx区人民检察院第一检察部主任xx表示,他将认真学习贯彻全会精神,并紧密结合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xx考察重要讲话精神和《中共中央关于加强新时代检察机关法律监督工作的意见》,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初心使命,努力在检察履职中实现好、维护好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真正、切实感受到公平正义,不断为服务和保障新时代富美新xx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三、不负梦想、不懈奋斗省委省直机关工委党员干部职工第一时间通过电视、报纸等渠道,认真收看会议新闻报道。大家一致表示,要自觉提高政治站位,学深悟透精神实质和内涵要求,立足传承弘扬,将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六中全会精神上来,迅速兴起学习宣传贯彻的热潮。要通过抓好中心组学习、召开座谈会、开展宣讲等多种形式,积极引导省直机关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传承党的百年历史经验,紧紧围绕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超越,积极推动创建“让党中央放心、让人民群众满意”的模范机关。省民政厅有关负责人说,全会公报令人倍感振奋、备受启迪。民政工作关系民生、连着民心。省民政厅党组将立足xx实际,迅速扎实推进学习宣传贯彻活动走向深入。切实履行好基本民生

  保障、基层社会治理、基本社会服务等职责,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鼎力扛起保障基本民生的重要政治责任。全省民政系统将坚守初心使命,深怀爱民之心,恪守为民之责,密切联系群众,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努力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省科技厅负责人表示,全省科技系统将认真学习领会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科技创新实践;进一步凝聚共识、抖擞精神,紧盯“加快科技自立自强步伐、建设高水平创新型省份”的目标,聚焦“四个面向”和“四个更大”重要要求,坚持创新不问“出身”,继续在“优平台、强主体、聚人才、活机制”重点发力,完善科技创新治理体系,强化战略科技力量,为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xx篇章贡献科技力量。

  “百年奋斗重大成就,激励着来时路。近年来,xx村摸索出了一条‘党建引领、乡贤助力、全民参与’的发展新路,掀起了弘扬社会文明新风的新热潮,形成了你追我赶的良好氛围。”xx县xx乡xx村驻村第一书记xx说,下一步,xx村将利用村里的土地资源,发挥乡贤力量,发展天麻产业,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促进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实现“让农业强起来、让农村美起来、让农民富起来”的目标。

  学习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埋头苦干、勇毅前行》心得体会

  11月8日至11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在北京举行。全会听取和讨论了习近平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这也是百年历程中我们党通过的第三个历史决议。建党百年之际,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性交汇的重要时间节点,中国共产党如何总结过去、开辟未来?我们应该如何理解这份《决议》的分量和它的重大意义呢?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充分肯定了五中全会以来中央政治局的工作,对百年历程中取得的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进行了总结,阐述了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意义,并对新征程怎么走提出了具体要求。

  中共中央党校原副校长xx说:“六中全会对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团结带领全党全国人民迈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具有重大意义;对于中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民族复兴,具有重大意义;对于中国在百年变局中,以更加崭新的面貌,巍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具有重大的意义。”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一步步走过来,很重要的一条就是不断总结经验、提高本领,不断提高应对风险、迎接挑战、化险为夷的能力水平。”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

  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正是聚焦于此。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院长xx说:“决议是一篇马克思主

  义的纲领性文献,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牢记初心使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宣言,是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指南。”

  《决议》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坚持正确党史观、树立大历史观,聚焦总结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体现了党中央对党的百年奋斗的新认识。

  xx说:“这个决议集中了全党的智慧,全面系统总结了党百年奋斗的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特别是集中阐释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

  《决议》对百年征程中的四个时期——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以及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所面临的任务、取得的伟大成就进行了系统总结,尤其突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这个重点,对其中的原创性思想、变革性实践、突破性进展和标志性成果等进行了深刻阐述。

  中共中央党校原副教育长、教务部主任xx说:“这次历史决议对党和人民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中的成就做了充分肯定,也对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怎么样举旗定向,践行初心使命和以人民为中心,怎么领导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应对重大风险挑战,所展现出来的政治上的成熟和理论上的创新,以

  及在人民当中的威望和认可等等方面也做了总结,是符合党心民意的总结。”

  十九届六中全会指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并开创性提出“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党确立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反映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心愿,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具有决定性意义。

  xx说:“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这个最新就是指它是从十八大以来,党和人民在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一些成功做法的经验总结、理论提炼。所以决议在这个基础上,对于新理论的飞跃成果又做了充分地论述,主要是面向未来,面向党的事业长远发展。”

  《决议》从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全面从严治党、经济建设、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等13个方面,梳理了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从五个方面总结了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意义。同时,总结概括了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十个方面历史经验,包括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人民至上、坚持理论创新、坚持独立自主、坚持中国道路、坚持胸怀天下、坚持开拓创新、坚持敢于斗争、坚持统一战线、坚持自我革命。

  中共中央党校原副校长xx说:“这十条经验要融会贯通来认识。如果孤立地讲一条经验,讲两条经验,会产生片面性。比如讲党的全面领导,党的全面领导要坚持人民为中心,如果离开人民,党群关系问题处理不好,党的领导就很难实现了,同样坚持人民为中心不能离开党的领导。”

  xx说:“这十个坚持就是中国共产党未来要带领人民继续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实现民族复兴必须要做到的根本遵循。要明白中国共产党走到今天的历史经验,同时又要搞清楚继续走向更辉煌的未来,中国共产党人应该做到哪些最重要的工作。”

  从历史中获得启迪,从历史经验中提炼出克敌制胜的法宝,一直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十九届六中全会之前,我们党曾先后制定过两个“历史决议”。

  1945年4月,在抗日战争即将取得胜利的重要关头,党的扩大的六届七中全会原则通过《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这是我们党第一次对党的历史及其基本经验教训作出系统总结。

  xx说:“这个历史性的决议,就是中国革命历史性的一个关头,总结党成立以来尤其是针对xx教条主义错误,通过总结来团结全党。这个经验总结了以后至少两大效应,一个确立了毛泽东思想为全党指导思想,大家认识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才是正确的方向;第二就是在全党团结以后,引领中国革命取得了胜利,使得中华民族实现了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

  第二个“历史决议”——《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诞生于改革开放之初的1981年。此前,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实现了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但当时党内也存在一些对新的路线方针政策、对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问题的错误认识。这个“历史决议”对一些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作出了评价,特别是正确评价了毛泽东同志和毛泽东思想。

  xx说:“第二个历史问题决议的意义在哪里呢?第一就是使全党在工作重心转移以后,能够聚精会神搞建设,开辟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第二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旗帜下,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

  这两个“历史决议”相隔30多年,产生的历史条件、时代背景和所要解决的问题都各不相同,但都形成于党的事业发展的关键时期,解决了党内历史遗留问题,在重大历史关头统一了全党思想,加强了全党的团结,为推动党和人民的事业胜利前进发挥了重要作用。

  当前,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正处于关键时期,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又踏上了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承上启下、继往开来,成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肩负的重大历史使命和历史责任。在这样的历史关头,全面总结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xx说:“决议深刻总结了党一百年来团结带领人民,从胜利走向胜利的伟大历程,教育引导全党深刻地认识,红色政权来之不易,新中国来之不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之不易,增强继续前进的勇气和力量。决议深刻总结了党一百年来,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成长历程,教育引导全党深刻地认识,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重要性,增强全党的团结和统一。决议深刻总结了党一百年来,加强自身建设,推进自我革命的伟大实践,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实践证明,党的历史上每一次对历史经验的系统总结,都使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实现了新的团结统一,都进一步推动了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实践。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也必将对推动全党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新时代更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xx说:“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历史决议,从未来的角度观察,一定会覆盖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全过程。通过的这些重要的内容,特别是对历史的伟大成就,对百年奋斗历史意义的总结,对十个历史经验的科学概括,在未来的第二个百年目标全过程当中,会发挥重要的指导作用。”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是在重要历史关头召开的一次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会议。全会审议通过的《决议》通篇融汇了百年来中国共产党践行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

  命所进行的奋斗、牺牲和创造,深刻揭示了“过去我们为什么能够成功、未来我们怎样才能继续成功”。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把党取得的辉煌成就总结好,把党的宝贵经验传承好,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埋头苦干、勇毅前行,我们就一定能在新时代新征程上赢得更加伟大的胜利和荣光!

  

  

篇十:中公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读后感

  考研政治怎么复习?在考研复习中,复习资料的选择至关重要。中公考研辅导老师为考生整理了【考研政治-毛中特知识点讲解和习题】,同时可以为大家提供名师考研政治视频、考研政治复习资料、考研政治真题和考研政治辅导等,助您冲击名校!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和发展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重要前提是搞清楚现实社会的性质和发展阶段,认识社会主要矛盾及其变化。正是由于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全面、准确地把握了我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一基本国情,才正确地解决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任务、性质、领导力量、动力和前途等一系列基本问题,形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引导中国革命取得了胜利。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以后,也有一个如何认清国情、正确判断我国社会所处历史方位的问题。党一直进行着极其艰苦和有益的探索,但直到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总的来说处于不完全清醒的状态。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党对当代中国基本国情的科学判断。我们讲从实际出发建设社会主义,最大的“实际”就是这一基本国情。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在总结世界社会主义发展,特别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曲折发展的历史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逐步形成的。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具有特定内涵的新概念,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是第一次。第一,马克思主义创始人以及列宁、斯大林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认识过程。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所生活的时代,社会主义建设还不是直接的实践问题,他们在科学分析资本主义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对未来社会发展阶段提出过一些原则性的设想,认为未来社会大体要经历从资本主义社会到共产主义社会的革命转变时期、共产主义社会的第一阶段、共产主义社会的高级阶段。但马克思、恩格斯对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将会经历哪些发展阶段,没有作出进一步的判断。在社会主义思想发展史上,最早提到社会主义发展阶段问题的是列宁。十月革命后,社会主义本身的发展阶段成为一个重要的现实问题。列宁认为,在经济落后的俄国,还不能达

  到成熟或发达的社会主义阶段。这里包含着社会主义社会也要有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不完备到比较完备的发展过程的思想。但是,列宁当时主要回答了俄国怎样过渡到社会主义的问题,还没有来得及具体分析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以后的发展阶段问题,因而对这一思想未能作出进一步的阐发。斯大林在1936年苏联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之后不久,没有从实际出发深入研究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问题,就提出了向共产主义过渡的设想。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经过一段时间的经济重建,1952年他又宣布党的主要任务是从社会主义过渡到共产主义。这种脱离实际、急于过渡的思想,对苏联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造成了消极的影响。

  第二,毛泽东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思考。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毛泽东曾经比较正确地提出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阶段问题。他在1956年1月召开的知识分子问题会议上,提出了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已经进入、尚未完成的思想。他指出,我国社会主义制度需要经过一段时间建立起现代工业和现代农业的基础,生产力得到比较充分的发展,我们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才算获得了比较充分的物质基础,社会主义社会才算从根本上建成了。但由于我国当时刚刚进入社会主义社会,没有足够的经验使我们对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的规律具有很清晰的认识,因此,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思想没有能够得到坚持和进一步发展。在1958年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由于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认识的不科学和对社会生产力发展速度作出严重错误的估计,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巨大损失。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在初步总结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后,毛泽东意识到了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艰巨性、复杂性和长期性。他在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时提出了一个重要的观点,认为:“社会主义这个阶段,又可能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不发达的社会主义,第二个阶段是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后一阶段可能比前一阶段需要更长的时间。”但是,60年代党的指导思想方面“左”的倾向不断发展,进而把社会主义理解为“从资本主义社会到共产主义社会的革命转变时期”,在我国社会主义发展阶段问题的认识上走了弯路。

  第三,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在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历史经验和改革开放以来新的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的历史阶段进行了新的探索,逐步作出了我国还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论断,从而准确地把握了我国的基本国情。

  党之所以能够比较自觉地把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问题提到日程上来,原因是全党全国的工作重心转入经济建设后进行改革开放的实践,提出了认识社会主义发展阶段问题的迫切需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实行的一系列新政策虽然在实践上取得了明显成效,然而在理论上却同过去人们对社会主义的理解产生了冲突,有些人怀疑改革开放的路线和政策是否符合马克思主义,另一些人则否定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和道路的必要性。为了坚持推进改革

  开放,坚持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方向,必须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发展所处的阶段问题。新时期党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认识经历了一个过程。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不

  久,邓小平就提出,底子薄、人口多、生产力落后,这是中国的国情。1981年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第一次提出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还处于初级的阶段。1987年党的十三大召开前夕,邓小平强调指出:“党的十三大要阐述中国社会主义是处在一个什么阶段,就是处在初级阶段,是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本身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而我们中国又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就是不发达的阶段。一切都要从这个实际出发,根据这个实际来制订规划。”这个论述,第一次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作为事关全局的基本国情加以把握,明确了这一问题是党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出发点和根本依据。党的十三大把初级阶段问题提到全局高度加以论述,一是因为我们已经有了一些在改革开放中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经验;二是因为要继续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必须破除各种思想障碍,从根本上解决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出发点问题的认识。党的十三大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党的基本路线的系统阐述,是党对社会主义和中国国情认识上的一次飞跃。

  1997年,党的十五大进一步强调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问题,制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进一步统一了全党全国人民的思想。党的十六大指出,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巩固和提高目前达到的小康水平,还需要进行长时期的艰苦奋斗。党的十七、十八大都既肯定了经过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不懈努力,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同时也强调了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

  正是由于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有了一个科学认识和准确把握,我们才得以成功地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和主要特征(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党的十三大明确指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包括两层含义:第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前一层含义阐明的是初级阶段的社会性质,后一层含义则阐明了我国现实中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程度。只有把社会主义社会的性质同它的发展程度有机地统一起来,构成一个科学概念,才能深刻理解和把握我国的基本国情。不

  了解当前我国的社会性质就不可能对我国社会的基本特征、主要矛盾、根本任务和发展方向作出正确的分析,因而也不可能制定出符合实际的正确的路线和政策,推动社会向前发展;不能正确地分析当前我国社会所处的发展阶段,就有可能出现超越阶段或者落后于形势的判断,从而作出错误的决策。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两层基本含义既相互区别又紧密联系,构成了一个具有特定内涵的新概念。这里所说的初级阶段,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而是特指我国在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高、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历史阶段。强调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整个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很长历史过程中的初级阶段,表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进程的内在联系。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继新民主主义社会后的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它同新民主主义社会因为都存在多种经济成分而有某些相似之处,但却在社会性质上存在着明显的区别。从经济基础方面看,它们之间的根本区别在于: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是否成为社会经济的主体,从而整个经济社会生活是否牢牢建立在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之上。新民主主义社会公有制经济虽然处于领导地位,但不是社会经济的主体,因此这个时期社会的阶级关系、主要矛盾和由此决定的根本任务也不同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从上层建筑方面看,它们之间的根本区别在于:社会主义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是否确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在整个社会思想文化领域中的指导地位是否得到基本确立。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虽然发展程度还比较低,但它毕竟属于社会主义制度已经确立起来了的新社会的范畴。而新民主主义社会则属于社会主义社会制度还没有建立、正在为进入社会主义社会而过渡的历史阶段。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党的十三大曾从逐步发展过程、我国人口结构、工业发展水平、地区发展状况、科学教育文化发展等五个方面概括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经过十年的认识和实践,党的十五大从现代化发展的水平、产业结构状况、经济运行方式、文化教育发展水平、人民富裕程度、地区发展状况、体制改革、精神文明建设及国际比较等九个方面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征作出了新的概括。党的十五大指出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九条基本特征。一是逐步摆脱不发达状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阶段;二是由农业人口占很大比重、主要依靠手工劳动的农业国,逐步转变为非农业人口占多数、包含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工业化国家的历史阶段;三是由自然经济半自然经济占很大比重,逐步转变为经济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历史阶段;四是由文盲半文盲人口占很大比重、科技教育文化落后,逐步转变为科技教育文化比较发达的历

  史阶段;五是由贫困人口占很大比重、人民生活水平比较低,逐步转变为全体人民比较富裕的历史阶段;六是由地区经济文化很不平衡,通过有先有后的发展,逐步缩小差距的历史阶段;七是通过改革和探索,建立和完善比较成熟的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制和其他方面体制的历史阶段;八是广大人民牢固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自强不息,锐意进取,艰苦奋斗,勤俭建国,在建设物质文明的同时努力建设精神文明的历史阶段;九是逐步缩小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在社会主义基础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阶段。

  其中,第一条和第九条是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特点和历史任务的总概括,其他七条是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特点和历史任务在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的展开。这九条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历史发展的过程性特征。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提出的重大意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新论断,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立论基础。基于已有的条件,马克思、恩格斯对未来社会发展阶段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富有启发性的设想。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提出我国社会主义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新论断,不仅是对我国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科学认识,也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理论的重大发展、重大突破。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是党制定和执行正确路线、方针、政策的基本出发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从我国的实际出发,而我国最大的实际就是我国社会主义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最大国情,就要在推进任何方面的改革发展过程中牢牢立足于这个最大实际。30多年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举世瞩目巨大成就的根本原因之一,就在于制定的路线、方针、政策合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既纠正了那些超越阶段的错误观点和政策,又抵制了抛弃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错误主张。历史实践表明,在坚持社会主义的问题上,只讲性质和方向,不讲程度和水平,或者只讲程度和水平,不讲性质和方向,都会使人们陷入盲目、不清醒的状态,发生“左”的或右的错误,使社会主义事业遭受挫折和损失。强调认清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就是要坚持把它作为推进改革、谋划发展的根本依据。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内涵和过程性特征的统一认识和把握,则可以使我们更深刻地理解和掌握党在现阶段的基本理论、路线,纲领、方针和政策的科学性和正确性,坚定、自觉地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3.科学把握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长期性与阶段性统一的动态发展过程。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既要认识其发展是一个相当长的历史阶段,又要认识到其在长期的发展进程中必然还要经历若干具体的阶段,不同时期会呈现出不同的阶段性特征。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从根本上说是由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的历史条件和建成社会主义所需要的物质基础所决定的。近代中国特殊的历史条件,决定了我国只能经过新民主主义走向社会主义。尽管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的生产力水平有了明显提高,各项事业有了很大进步,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但总的来说,我国的生产力和科技、教育还比较落后,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在经济和社会发展诸多方面存在的问题也不是短时期内能够解决的。至于进一步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那就需要更长的时期。因此,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长期性、紧迫性、复杂性、艰巨性应有清醒的思想准备。

  新世纪以来,我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的发展阶段。尽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主要矛盾和我国作为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但经济和社会发展出现的许多新情况、新变化,显示了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

  第一,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同时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依然突出。经过30多年的发展,我国已经成为经济大国,但还不是经济强国。我国的经济增长仍主要依靠工业劳动,过于依赖物质资源的投入以及土地、劳动力等要素的低成本优势。农业基础薄弱,现代服务业正处于培育发展过程中,科技创新能力不强,城乡区域发展差距较大,经济发展动力不足仍然比较突出。所有这些,都对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第二,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全面进步,同时发展面临新的重大结构性问题,影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存在。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同时收入分配差距拉大的趋势还未根本扭转,统筹兼顾各方面利益的难度加大;人民群众政治参与的积极性不断提高,社会主义文化更加繁荣,同时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社会活力显著增强,同时社会结构、社会组织形式、社会利益格局发生深刻变化;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进展,同时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仍很严峻。这些矛盾和问题,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全面深化改革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第三,对外开放日益扩大,同时面临的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当今时代,国际国内形势的相互联系空前紧密,国际国内发展的相互联系也空前紧密。世界对中国的影响不断加深,中国对世界的影响也在不断提升。中国对外开放成就显著,同时我国经济增长对外贸的依存度较大,经济发展质量还不高,经济发展模式和经济安全问题比较突出;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

  上占优势的压力将长期存在,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增多。我国对外发展面临的这些问题,对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提出了更高要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一个相当长的历史发展阶段,在不同时期会呈现出不同的阶段性特征。只有既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大的发展阶段,又认真分析不同时期具体的阶段性特征,才能科学判断和准确把握我国社会的具体国情,并据此制定正确的发展战略和政策。

  在紧张的复习中,中公考研提醒您一定要充分利用备考资料和真题,并且持之以恒,最后一定可以赢得胜利。更多考研政治复习资料欢迎关注中公考研网。

  

  

篇十一:中公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读后感

 中公专家解析面试热点<<<点这里!

  2018国家公务员面试热点: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继续奋斗

  面试是一个角逐的过程,是能力与能力、细节与细节之间的较量,因此入围面试的考生在备考期间一定要考虑到各个方面的细节,争取全面攻克。中公教育面试频道根据国家公务员考试的面试形式为考生整理了大量结构化面试与无领导小组面试技巧、最新热点、面试案例、面试模拟、面试课程以及常用的面试礼仪等供考生学习提高。还有疑问?点击这里>>>一对一在线咨询。【热点背景】在党的十九大召开之前,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2五日前往北京展览馆,参观“砥砺奋进的五年”大型成就展。【中公预测】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砥砺奋进的五年”大型成就展时,强调“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继续奋斗”,对此,你怎么看?【中公解析】“砥砺奋进的五年”展示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

  中公教育·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点这里看更多真题!

  中公专家解析面试热点<<<点这里!会主义,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的新的重大成就,展示了我们党治国理政的高超智慧和卓越能力、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新变化和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以及广大干部群众喜迎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的良好精神风貌。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五年,是党和国家发展进程中很不平凡的五年。五年来,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团结一心,与时俱进,顽强拼搏,攻坚克难,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长足发展、人民生活得到显著改善,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要广泛宣传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生动实践、重大成就、宝贵经验,唱响主旋律,弘扬正能量,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振奋精神、砥砺奋进、再接再厉,深入推进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继续奋斗,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也是中国青年运动的时代主题。同人民一道拼搏、同祖国一道前进,服务人民、奉献祖国,是当代中国青年的正确方向。我们教育引导青少年,一个重要任务就是用中国梦激扬青春梦,为青少年点亮理想的灯、照亮前行的路。要向青年讲清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需要一代又一代人接续奋斗;讲清楚中国梦是国家的梦、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当代青年建功立业的舞台空前广阔,梦想成真的前景无限光明。要激励青年自觉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书写无愧于时代的青春之歌和精彩人生。需要更多指导,请选择在线咨询一对一解答。考生在备考过程中,应多多练多开口,充分掌握面试技巧,重点仍然是注意积累,平常可以多听听新闻,关注时政热点,为面试积攒知识,储备能量,从而在考试中出色发挥,一举成功!中公教育公务员考试培训与辅导专家提醒您,备考有计划,才能在公考大中公教育·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点这里看更多真题!

  中公专家解析面试热点<<<点这里!战中拔得头筹!

  中公教育·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点这里看更多真题!

  

  

推荐访问:中公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读后感 读后感 决议 中央关于

猜你喜欢